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祯娘传 > 祯娘传 第3节

祯娘传 第3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祯娘传!

这三位掌柜聚在一起也是不容易,特别是大掌柜武天明,他常年跟船走海,一年回不来也是有的。今次是这时候正好回来了,又兼顾家生意大本营自太仓专到金陵,这是极大的变动,所以才不年不节地让三大掌柜都来。

因着三位掌柜都是男子,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进入内院,所以议事的地方就在前院翡翠居里。翡翠居的正房是大三间,中间一间大厅,东边是书房,西边是花厅。本来就是拿来待客议事的地方,所以干脆没有卧室,只是在厢房处有几间休息室,可以招待来不及回去的掌柜。

三位掌柜都向顾周氏及祯娘拱了拱手,顾周氏是东家,祯娘则是以后的东家。三人先是把各自的账本呈上,顾周氏也不急着看这些,这些过后再看就是了,这时候当然还是要听各个掌柜各自说话。

苗延龄最先说话:“说实在的,这一回东家是可惜了,这些年我们吉庆斋好容易在太仓才经营出这般场面,偌大的太仓占了三成当铺生意。这一回新来金陵,说不得功亏一篑,到底太仓以后是不可能维持如今的局面的了!”

顾周氏只得安慰道:“这也是没得法子的事儿了,典当行当可得和地面关系熟,和官府关系硬。咱们如今失了官面关系,虽说还有十几年的老底子在,但是到底免不得被鲸吞蚕食。若是这个结果,还不如早作打算。”

这个道理苗延龄如何不知,不过是他心里可惜罢了,砸吧了一下嘴,才叹口气道:“吉庆斋在太仓及周边有七家分号,除了太仓城里的三家,其余四家是要在这一两年内渐渐裁撤的。到时候人手就调配到金陵来,咱们在金陵的摊子也要渐渐铺起来。之前我已经带着两个伙计四处看过铺面了,看中了两处,只是金陵地贵,没得三万两不能得——想着东家以后是在金陵长久做生意的,便没考虑租。”

这倒是让顾周氏蹙了蹙眉头,三万两其实不算多,偏偏家里账上是没得这许多现银——账款也要等到年下才能结,至于太仓周边的铺子盘出去,要时间不说,也不会有高价。她真是不知道一时要到哪里筹措这些银子。

祯娘本在翻看账本,这时候指着一笔账款道:“这一笔老账在账上呆了有三年了,一直拖着,人家跟脚硬,咱们倒不好如何了。咱们就拿这一笔欠账卖钱,如何?多请几家钱庄的掌柜来看,这可是一笔两万两银子的账,咱们抵出去,只要一万五千两。”

年纪最轻的孟本最先拍手道:“这个做得!一下净赚五千两——真有本事这三年的利息也要得来!这些钱庄哪有不做的。这一个个做钱庄的都是厉害角色,别人跟脚硬,他们跟脚更硬!到时候自然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虽然表面上不算利息都有两万两的账算作一万五是亏了,但是考虑到自家要是讨要这笔账,各样打点开销,还有其中麻烦——还不如直接抵出去来的便宜。

有了这个主意,原本三万两银子的缺就去了一半,负担一下子轻了。顾周氏轻轻舒了一口气,考虑着再从哪里凑一凑能够找出另外一万五。

这时候还是武天明这个大掌柜说话了:“不若从下一回出门的货款里扣出来,原本只有咱们家拿货就付款,人家哪个不是等到年下结账,这一回咱们也不全扣,只是留些尾款,等到年下账上活钱多些再算?”

不等顾周氏考虑清楚,祯娘先摇了摇头:“这样不行,家里一直以来不是这样做的,突然这样做了,外头怎么想?或者想着我们是不是遇着什么麻烦了,或者觉得咱们不讲信誉了——虽然咱们也没担保过会一直见货拿钱。总之到时候怕是没得什么好事。”

孟本这时候左右看了看,小心道:“不如咱们就找钱庄拆借罢!如今做生意的哪个手上没得几笔借债!钱庄的利息虽高,但是高不过当铺的。到时候东家把当铺在金陵开起来,有苗掌柜坐镇,背靠着盛国公府,哪里能不赚钱!轻轻松松就周转过来了。”

他是这样说,但是顾周氏脸色犹豫也是明显的。三个掌柜心里叹了一口气——他们这个东家比起一般男子都要精明的多,一般时候也是果决,但是依旧脱不开一些女人毛病,就连拆借一点银钱也不能拿主意。

这时候三人都偷偷地觑了祯娘一眼,显然是把希望放在祯娘身上。祯娘却是只做没看见的一般——她本是想着家里忙碌起来,又赚钱,可以让顾周氏少些烦忧,可不是增添她的烦恼的。虽然她和三位掌柜的一样认为拆借是个好主意,但是她也知道顾周氏对于借钱的不信任,并不打算为难母亲。

心里思绪翻了翻,论起来她想的赚钱法子也不少,不过这时候却是要赚快钱,她合上账册,拿起桌上的茶杯道:“既然是急着要钱,家里这一回就赚一波快钱罢!我想着明日让小伙计往苏州去收茶叶,然后包装储存,不出一个月只怕就有的赚了。”

三个掌柜原本没想到这一处,不过他们也是做老了生意的,知道做什么了再去想为什么,哪里有想不通的!现在芒种前后,正是新茶大量上市的时候。苏州是茶叶交易最大的地方,这个时候是每年茶叶最便宜的时候。

而且今年比起往年只会更加便宜,只因朝廷正在对北方用兵!暂时禁了北边的边贸。往年苏州的茶叶不只是供应江南,也是要行销北方的。现下少了蒙古这一个极大的主顾,想也知道到时候只怕价格跌的厉害。

不过这时候最是稳重的苗延龄提出:“只是这般风险颇大,北边战事结束地快,到时候北边商人南下购买今岁边贸茶叶,才有的赚。要是倒是战事拖延下来,茶叶就要砸在手上了!”

祯娘轻轻拨动了一下手帕上的穗子,脸上没有为难,也不见得欣喜,只不过淡淡道:“凭什么打那么久的仗?朝廷没有钱,九边军门也知情识趣,到时候也就是威慑一番,使得蒙古人安分一些罢了——或者真是打起来了,又有什么要紧。到时候这批茶叶就让大掌柜装上船卖到西夷就是了,反正今岁苏州这样的低价,倒是比在登州拿货价还好,足够抵消脚费了。”

第7章

说定了赚一波快钱的决定,开当铺的三万两银子便有了着落。几个人又是四下合计了一番章程,事情也就定下来了。

所有人都十分看重当铺的事情,若说出海跑商是顾家最大的进项,每岁带来最多银钱。那么当铺就是家里的根本——就是祯娘这个觉得当铺赚钱的法子太简单也是这样觉得的,即使她自己并不大沾手,只当作收藏古董的渠道。

只因祯娘也要承认,如今当铺生意实在是暴利,利润甚至比钱庄还丰厚。钱庄放贷的额度虽然大,利息不过是一成到一成半之间,而当铺那都是两成以上的利息,还不了利息,押货就归当铺所有,赚的更多。

就这样苗延龄还要无不遗憾地道:“这是没赶上好时候,当铺行当的利是越来越低了。我师傅那时候就说过,唐朝时候有五成利可拿,宋朝时候有四成,就是□□开国时候也有三成利呢!真是越来越不如了。”

顾周氏却是摇了摇头,道:“其实赚的多些了,那时候当铺这行当全部的利有多少,这时候早不止了。只有两成利,但是总的多些了,其实是赚的更多。”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也知道,只不过是在遥想一番四五成的利要是在如今该有多好。不过这就是做梦,梦过就是了。大掌柜武天明清了清嗓子道:“其实我倒没什么好说的,回来后就与太太报过账了。赚的的利润,除了截留下货款,其余的太太已经收了。今日也就是带来的宝货卖出了,得了一些账单,都是些老主顾,年下结账就是了。”

然后武天明又抱出自己带来的一只皮箱,道:“之前小姐叮嘱过要给带些那些西夷人的书籍来,最好是关于算术和工艺那一类的。我到了地方就请那些舌人帮忙把能买来的都买来了,只是不知合不合小姐的意。”

祯娘这时候才是有了精神的样子,不复之前的淡然,亲自打开了箱子。里头果然满满都是书籍,她没有忘形,并不打算这时候翻看。只是快速地扫了一眼,果然见到的都是‘数学’‘化学’之类的词,还有一些羊皮图纸,应该是西夷人画的地图。

祯娘以往看过一些翻译成汉文的西夷人的书籍,早就觉得和国人各有所长。但是翻译了的西夷人书籍实在太少了,所以才动了让大掌柜帮着搜集书籍的主意。至于她认不认得这些书,这倒是容易了。如今因着与西夷人的生意越来越多,多得是学西夷话的。还有人帮着编纂了词典来着。

对照着词典,或者看起来倒是不太费劲——这也是工艺书籍了,换做的西夷人的话本子祯娘可就不敢这般说了。之前她已经照着词典学了好些了,虽然不会说,但是认得。此时只是一眼就笑了,露出嘴角两粒笑涡儿来,道:“就是这些!”

武天明心里松了口气,说来也怪,祯娘虽然是大小姐,但又不是正头东家,年纪上做他孙女也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对着祯娘倒是觉得比对着顾太太还来得郑重。

直到了最后孟本才说话:“之前按着大小姐的意思试了,用了不同的材质做了珠核,种下去的法子也不同——就是水也不同。之前已经收了几批珠子了,都有人详细记了下来。大小姐的法子好,这样一样一样比照着来,定能找出产珠最好最多的做法,而不是那些产珠人家一般赌着运气!”

这养珍珠的事情算是稀奇,只怕有许多人不知珍珠不只是天生天养,还能像家中养牲畜一样自养。但是这又确实是早就有的事情了——祯娘九岁那年,正好在宋代的笔记小说《文昌杂录》中见到‘有一养珠法,以今所做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来玩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珠矣’。

她这才觉得大有可为,毕竟如今珠子是越来越少了,养珠就算当年是不比采珠有赚头,如今也应该有更高的利润了。后来探得的消息也是这样,如今流行的是锡浇铸的佛像或者半珠形做珠核,种到蚌蛤中,能得到佛像珠和半圆珠。

这技艺倒是比《文昌杂录》上的要难,当时各家养珠的都是保守秘密的。孟本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挖出一个养珠的学徒,这还是因为这学徒只是跟着师傅打下手,晓得是怎么回事,但却并不会动手做事。

本来是这个情形,一直替祯娘奔波这件事的孟本都已经放弃了。虽然利润诱人,但是到底这手艺如何,一定是极难的,不然天下人都能养珠了,这珍珠何至于这般贵!

祯娘却不是这般想的,对照了自宋以来养珠上的进展,她还是觉得这些养珠人工艺进展粗糙,进步有限的很。原本是看运气养殖,后来还是看运气——她甚至只是看些老旧笔记就知道有好些地方可以改进了,但是这些养珠人却从没考虑过,岂不怪哉!

当时顾家欣欣向荣,账上钱多,祯娘所想说出来——几个掌柜的虽然觉得她年纪小小,但是却不能等闲视之,也觉得可以试一试。毕竟这个生意虽然要投不少钱下去,但是真能成的话那也是一桩能独门经营几十年,利润高昂的大生意了。

甚至于孟本还能分析:“其实也是稳赚不赔的,到时候就算大小姐说的那些新法子不成,原来养珠的手段两三年也就吃透了。凭着这个也能养珠赚钱了,只不过到时候定是不如有独门法子赚的多就是了,但是始终是一个赚!”

为了这一句‘始终是一个赚’,顾周氏下了决心,不停地投钱。最开始是在海中洲买下了一个极小的岛,这儿碎玉一般的小岛多。有的小岛实在太小了,适宜耕作的面积更小,买下来倒是极为便宜。自此之后就不断有顾家买下的奴仆上岛养珠,今岁已经是第三年了。

后头还有各样花销,计算出来都让苗延龄和武天明咋舌。好在从去岁起就开始有珍珠出产,有的批次不错,有的批次却不成。通过条件不同,排除了好多不对的养珠手法,不要说一直奔波这件事的孟本了,就是只晓得只言片语的另外两个掌柜也忍不住期待起来——这要是真能得到比市面上好得多的养珠法子,天下珠商只怕就要仰自家鼻息过活了!

不只是这些消息和一本总结的小册子,孟本还带来了一只楠木匣子。顾周氏打开来看,竟然是半匣子珍珠。大小不一,但是看着倒是颇为浑圆,并不比市面上见到的珍珠差,便问道:“这就是这几批采来的珍珠?怎么这样少?”

孟本笑着道:“那些形状次等的,或者重量太轻的,哪里敢拿来给太太和小姐!所以显得格外少。况且这不是试着做么!也不晓得怎么养最好,有些批次是颗粒无收的。等到以后就知道如何做最好了,到时候数量才多!”

这一次掌柜一起来商议事情,有些为难的,当然也有好消息。因着是到了金陵以后头一回在一起商议事情,便到了晚间,顾周氏留了晚饭,这才散去。

晚饭之后祯娘便回了自己的宝瓶轩,后头跟着的大丫鬟红豆和微雨自然轻松,一个与她打灯笼引路,一个扶着她手臂就是了。但是小丫鬟就不成了,蝉衣和辛夷一起抬着那只装书籍的皮箱,丁香和鸢尾则是一人捧了一叠账册。

晚上祯娘就伏案算账,子夜在一旁多多地摆了蜡烛,又给一个个的剪灯花。忍不住劝道:“小姐明日再做吧!这些事儿最是繁琐,哪里今日一晚上做的完的!”

祯娘却是不以为意:“明日就要去盛国公府家学里附读了,这是开始上学,哪里有许多闲工夫。今晚不做,明日也是晚上做的。”

微雨按着祯娘吩咐端来浓茶,放下茶盘道:“小姐何必这般?这样的事儿交给别人做就是了,就是小姐不懂这些,家里生意将来不得长进又如何?不过是少挣些罢了,也不能短了大小姐的吃用!要那许多银子有什么用。”

做完手上一笔账,祯娘丢开笔,端起茶尝了一口,似乎觉得太苦了一些。皱了皱眉头还是喝下去了。此时的她并不急着喝下一口茶了,摆弄着茶杯盖。今日祯娘并没有染指甲,所以可以看见十片椭圆泛着珠光的,粉红色的指甲,宛如十个小小花蕾。缀在莹润柔白,与白玉没什么分别指尖上。

她轻轻笑了一下,便指着自己的书案到:“要这许多银子当然是极有用的,看看我这屋子,挂着的画是仇英的、唐寅的,鉴赏的字是苏黄米蔡的,书籍收藏多的是宋刻本。摆设也是战国镂空镜、汝窑瓷、墨烟冻石鼎、珊瑚盆景之类,就连我这书案也有来头。想来住神仙也说能的了,要是没钱,这些上头可不就要将就。”

那张书案确实大有来头,是从吕宋岛那边运来的乌木,宽四尺,长八尺,用的是一块整板的上等乌木——绝不是用小板拼出。而乌木生长的非常慢,一块这样大的整板要长几百年呢!就是乌枝最好的吕宋这样的也是上上品了,没得两千两,这块木头都拿不下来。

要知道红木之中,天竺紫檀为王者,可惜因着十檀九空,罕见做大家具。除此之外,又有乌木、红酸枝、黑酸枝、鸡翅木、黄花梨木等几种,这些之中,顶级乌木最为名贵,与红酸枝这种因着可做紫檀替代而身价大增的不同,它本来就可比拟紫檀。况且这书案也不只是材料,就说手艺,用的是顶级特产红漆,特殊手法上了几十层。以至于这书案不像是木头的,反而亮晶晶的,似是瓷质——这一样又是一百多两银子了。

祯娘极爱这些好东西,所以才说要这许多银子当然是极有用的。

第8章

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本就是酸腐读书人断章取义出来的说辞,虽说被好些人拿来说嘴过,但是真正大户人家哪个女孩子不是饱读诗书的——就算不到,也是能写会算。更何况武宗之后文风越盛,女子地位与日俱增,这时候家家教导女子也是十分用心了。

世道是这样,盛国公府这样的人家就更不会差了。盛国公府里本就有家学,这又分为了男学和女学。男学不在府内,而在临近的手帕巷子底——本就是盛国公府祖上所立,预备族中子弟有心却无力入学的,就可到此读书。至于其中耗费则是由着祭田和族中为官子弟共同承担,除此之外族中还要举荐年高有德之人为塾师,教导子弟。

至于女学则是在家中一处宽阔院子内了——这也是常理,就是风气再开,女学依旧不比男学,特别是世家大族,那就更加谨慎了。

及至早间,时辰还早,盛国公府里各处便有了声响,这是各处主子起身了。特别是小辈,那还要给长辈请安,起床的时辰只会更早。

文杏阁三小姐安玉浣就伴着许家表妹许嘉言起床收拾,平常是有条不紊的,今日却显得乱了一些。这是因着许嘉言初到,今日就要上学,身边人有些准备不周到的缘故。

许嘉言身边的丫鬟还在收拾,玉浣身边伺候的却早已把书笔文物收拾停妥,她只坐在许嘉言的床沿上等着。而许嘉言则是因着昨日睡眠迟,早间反而不得睁眼,这时候起的迟了,才由着丫鬟服侍梳洗。

她本就是寄人篱下,今日是头一回上学,却遇着这个意外,格外焦急,只是一个劲地催促丫鬟手脚快些。玉浣倒是十分善解人意,笑道:“好妹妹!你可别急,我瞧着时辰,离着请安还有些时候。本就是怕有些耽搁,所以每回都特意早些的!”

这话说完,许嘉言面上好些,丫鬟也不再那般慌手慌脚的。但是她心里依旧有些担忧:为了怕有什么意外,一般早间都会起早一些,这一回不见得会迟了,但是要是最后到了,那也显得失礼!只是这话不好说,倒是显得太生分了。

果然去见几位太太的时候已经算是后到的了,不过这事谁会说?不论许嘉言心里多不知所措,但是别个似乎都不在意的样子。几个太太也不过是叮嘱道:“这是那里的话!念书是好事,为了家里体面就是女子也不该是粗疏的。但是,终究不是考状元的营生,倒不至于似家里男子汉一般去挣命。虽说是有些进益,但那功课也别太伤了精神了,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也要保重身体。”

上头太太说一句,底下小姐们自然是应一句,这是每回开学前才会说的,只因家里又新来了几个女孩子,所以又说了一回。后头又叮嘱几个跟着小姐读书伺候的丫鬟,或者是带了什么点心茶叶,或者是文具齐全与否,或者是几个手脚利不利落,伺候得不得力。说完才放她们见各自母亲,又不免有几句嘱咐的话。

等到各处皆毕了,十几个女孩子才三两结伴嘻嘻哈哈地往读书的落梅园去——这一处院子在花园小小一角,自成一处。这是因为这本就不是盛国公府原本的园子内,而是隔壁人家花园一半,是盛国公府为了扩大自家花园而买下了人家园子的一半。

一路上花木扶疏,等到了落梅园一个个鱼贯而入,才发现原来早有人到了。祯娘本在翻看几本笔记,听到外头的响动,就知道是盛国公府其他女孩子到了。她原来是早就到了了,早早去过大太太王夫人处请安——她并不是这府里的亲眷,哪里好和其他女孩子一处请安。

见祯娘亭亭玉立,玉浣等人就是眼前一亮,玉润最是活泼,当时就拉住祯娘的手道:“我说怎么早间怎么不在大太太那儿见妹妹,原来是早过来了!我前日见过妹妹一回,就觉得一见如故了,只恨没得空和妹妹说话,今后一起上学倒是有的是时候了!”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那李月芝算起来和大太太王夫人这一房更加亲,但是论起交情却是和二房的安玉润更好。没有别的缘故,也就是意气相投四个字罢了。因此她的性子也是活泼大气的。

见玉润拉住祯娘一只手,她也自上前:“就是这般了!润姐把咱们的话可是说完了。我就没甚可说的了,只说一样——待会儿念书就同我们俩坐在一块儿罢!”

安玉涓以下几个女孩子还好,虽说因着祯娘人才出众有亲近的意思,但是却没有玉润和月芝两个热络,见她们抢先说了,也就只是凑趣几句。只玉浣觉得有些遗憾,她也想来着,只是许嘉言也是新来,自家祖母和母亲反复叮嘱过要好好体贴她。竟不好显得对别个显得格外亲近了。

她们这样,祯娘却是惊讶了。她虽没去外头的女学读书,但是也不是不知女人湖里是非多,多得是同学之间有龃龉呢!而她自己就是一个和女孩子从来不好相处的——原在太仓时,家里交往人家的同龄女孩子不是没有,却没有一个能和她处得来的。

原因也不难知道,不太合适地说就是‘不遭人妒是庸才’。或许显得太自大了一些,但是事实很接近。祯娘从小生得不凡,就算才有十二岁,也显出来了。这样的品貌,又兼冰雪聪明、性情高傲,能与她一般大小的女孩子处得来才是奇怪!

所以今日遇到的女孩子竟都是十分善意,有亲近之态,这就让祯娘十分意外了。不过她虽生性高傲,但也是因太过出类拔萃的缘故,因此与众女孩相处立刻明白这是满目琳琅,这些女孩子都不是那轻薄脂粉。

也是了,也只有自身格外出众的才不介意别人如何耀眼,反而为有人如此出色而心喜,想要与之结交。

祯娘到底还是个年纪小的女孩子,虽说面上有些冷淡,但是真有那金玉一样的人物亲近她如何又能不爱?因此这时候倒是显出她心思剔透的本事来了。与众姐姐妹妹说话相交,虽不见得多少热络,但却格外妥帖不俗。不消多少时刻,上下俱能说得上话了。

这时候也快夫子过来,玉润就问祯娘:“你原本在家读什么书?我们正读着《中庸》,你带着这本么?不然我让人去给你取一本来!”

祯娘身边丫鬟也带着书箱子,里头拿出一本蓝绸子封皮的书籍来,不是《中庸》是什么,祯娘只是摸了摸书籍的封皮道:“读什么书,不过是什么有趣味就学点什么罢了——来前也相问过府上家学授课到了哪儿,所以倒是备着了。”

玉淳在后头听见了,也是笑道:“四姐姐这话确实问的多余了,咱们读书原比男儿读书还更像读书。他们读书大都为了功名,对着几本钉死了的书本子穷经皓首,其实着了相!但咱们不同了,正是爱什么就在什么上头下功夫,尽得读书之乐!既然是这般,问顾家妹妹读了什么书可就没意思了!”

这话可正得祯娘心中所想,一个是她也觉得男子读书举业读得太迂,反而不如女儿读书真心。另一个就是‘爱什么就在什么上头下功夫’,祯娘爱读的书除了大家都研读的那些以外,还有些农学、医书、工艺之类,她看地起劲,只怕别人是要摇头的,但是她读书是为了自得其乐,不是她自己爱就行了么!

上下说话只是一时,不大一会儿就有一个夫子过来,正是那位说过的原是进士出身的的老爷。他今年应该古稀之年的人了,大概也是因着这年纪没什么可避讳的所以才能来教这盛国公府的小姐们吧。

不过他也的确如祯娘所料的本事一般,在上头教她们《中庸》篇章,只是他带着读一遍,算是知道如何断句。然后就布置下去要背这些,明日上学要查的。这后就让伺候的婆子端了茶水并点心,在上头打起瞌睡来。

祯娘不知他是年纪大了没得精力,还是确实没什么本事,当年考中进士不过是侥幸。总之这套教书的法子简直是村学里教小儿启蒙的时候才会用的,若只是这般,哪里用得着他堂堂一个进士来,这是谁都能做的了!

不过这样的夫子是满学堂的人都不在乎的,趁着他在上头打瞌睡,旁边一桌的玉润就悄悄与祯娘道:“沈夫子只管着两样,一样是查咱们背书,另一样是咱们的描红册子,总之是每日不得少的。至于其余的,一概不论,咱们倒是乐得轻松。”

祯娘四下看了看,一个个女孩子都是各有不同的消遣,或者拿了别的书本子看,或者调了颜料作画,甚至有人拿了棋子出来对弈。心里知道,这定是学里沈夫子教的个个都已经极熟了,或者是自学,或者是身边有人教授。

也是,这些女孩子个个不俗,怎会是一般只知夫子教授的一点子经史子集的。祯娘晓得自己不再是显眼的那一个了,她也施施然拿出自己最近爱看的地理书籍——果然没得一个人侧目,反而李月芝格外有兴趣,与她论了起来。

第9章

李月芝原本就是爽利女子,又因着家人疼爱,这几年先是随着父亲走过几处,关外、九边都是去过的,后来给王夫人祝贺生日,去年南下一回,今年又来。可说这大江南北她是逛了个遍的,只是西域她没去过的,因此这些地理上的事儿她是通的。

她见祯娘看这些,便道:“原来妹妹爱这些!这个好!世人写这些书原是给四处走动的男子看的,但是咱们女儿难道就没得心胸开阔的了?咱们中也有志气大的,想着要走遍这天下呢!就是我,如今年纪还小,也是各处见识过了,只差这西域川贵没去过了。但是我将来可是一定要去的!”

不待祯娘说话,玉润就打趣道:“哎哟!这可不容易,咱们女孩子出门不是跟着家人,就是跟着丈夫。我见姑父姑姑是决计不会去西域那劳什子地方的——早先去了九边和关外就是瞒着家里先斩后奏了,更何况西域。若真想去,你只怕要想着找一个那边的婆家了!”

李月芝原本大大咧咧,这一下却脸红了,连忙拿了书本子去丢玉润,道:“你也只比我大了一岁罢了,如今说话却是每个遮拦,可见是年纪大了,论起婚嫁来了,就越发不尊重了!”

祯娘看她俩十分玩笑的样子,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眉眼带笑,冰雪消融,等到她们暂且休战才道:“我从小就长在太仓,竟没去过别处,只家里这一回搬到金陵来才坐过船,见识了一点不同风光,其余的就是纸上谈兵了。不过终有一日,我是要见识这天下不同,不只是是咱们大明国土,还有东瀛、高丽、西夷,天下之大,定然是处处风光不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