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话本妇女解放记 > 话本妇女解放记 第10节

话本妇女解放记 第10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话本妇女解放记!

冯府尊见张小九人物老诚,又不图富贵,心内更喜。等赵官家封赏下来,私下拨出一百两银子给小九,又在国师面前替小九说情。那国师惋惜而回。赵官家听得,也叹连小民都不贪金银,朝中却满是奢靡风气,众官告罪,退朝不提。

却说清波门众人听得张小九被官家夸赞,又得了一百银,全来恭喜。那小九也不吝啬,在王家酒楼里宴请亲友,博得好名。

与此同时,韩府却凄风苦雨。韩游罔顾人伦,以庶为嫡,被夺去功名。韩老夫人,韩大官混淆血脉,自家糊涂,被判不慈。连累地韩家不仅生意大不如前,还受南县人嘲笑。

话说韩家兄妹有接生婆作证,又有老仆证明那陶氏每夜都有人值夜,从未独自安寝。韩家见找不到奸夫,只能接二人回去。

谁知这兄妹二人乞求府尊拨回母亲陪嫁,想随着舅家生活。冯府尊怜惜二人,全都允诺。

韩家庶子见嫡子嫡女只要陪嫁,不分家产,哪个不暗自高兴,一窝蜂帮二人收拾好,当天就把陪嫁送到陶府。韩家老夫人称病,韩大官闭门不出,除了在酒楼庆祝的庶子们,只有韩游满面阴翳。

那兄妹二人到了陶家,俱泪流满面。陶家众人也心内哀伤,将二人安排妥当。韩沁一改前状,刻苦用功起来,汀娘打理着母亲陪嫁,又有舅家帮衬,很快就上了手。

那陶家女眷唤来府衙稳婆,得知完璧还在,只是当日闲汉众多,街上已有影射韩游汀娘的淫词艳曲,已是禁不住。陶家于是又砸下金银,没几时,那满街都是“韩大户赔嫡又折庶,陶汀娘机敏再持家”。

话说汀娘那些日子被饿怕了,等养回来,却患了暴食之症,最嗜肥肉。又不知为何,最厌那枣泥山药,胃口大变。韩沁每每见到,暗自心疼,只能托人寻一些健胃消食的方子。

此事被张小九听得,心里内疚,又说与女主王嫣冉。那女主原本因为“看朱成碧羹”闹得韩沁有家不得回,很是自责,听得这事,与张小九合计,不时做一些肉味素食,送给汀娘。

那韩沁原本埋怨“看朱成碧羹”闹出事端,又因张小九仗义执言才沉冤得雪,心内矛盾。见女主和张小九一心照顾汀娘,那汀娘也慢慢养了回来,恢复正常,才将这事揭了过去。

话说韩汀娘见王家酒楼菜色精美,也继承了哥哥的衣钵,每天来吃。这日,汀娘又在楼上吃那专门为自己做的罗汉豆腐,却听得楼下闹将起来。

☆、第19章 桂落花树下

话说韩汀娘正在雅间吃着罗汉豆腐,却听得楼下有人大吵大嚷。

原来是那在二郎庙和王卖瓜干了架的周婆子,正两手叉腰,满嘴喷沫,“你这贼种,连滚烫的水也给端出来,是要在白日里烫死我么”,沫子溅得张小甲满脸都是。周婆子的孙女桂姐儿羞得满面通红,却又劝不住她。

还没等张小甲开口,那婆子又扑通一声坐在地上,边拍大腿,边哭嚷道:“那王家狗贱妇发了利市,这黑心的王嫣娘也起了高楼,老天爷真是瞎了眼,好处偏偏都让姓王的得了”,又唠叨出一肚子苦水,撒泼不走。一旁的周桂儿和张小甲怎么也拉她不起。

闲汉们都看着这婆子满地打滚,当个乐子。又有那刻薄之人说道:“你这老妈妈儿,以后姓王不姓周,不就得了”。那周桂儿听得羞惭,正要劝祖母赶紧回家去,谁知那周婆子两眼一瞪,双臂一甩,自家站了起来。

只见那婆子“呸”得啐了那说话之人,又立在桌前,指着那人骂道:“老娘要姓赵哩,这泼皮王家谁会稀罕”,又吊着老脸,说是被汤水烫破了舌头,要银子赔她哩。

女主王嫣冉气得发晕,又被她污言秽语逼在后面,不得出来。张小九见她撒泼无赖,影响生意,只得自家摸出几吊钱,将将送了出去。

周婆子洋洋得意,一路走,一路向那桂姐夸道:“这王家酒楼做够了奸商,赚得金银满盆,没想到老娘我一出手,就刮下他们一层皮”,又骂那王卖瓜狼心狗肺,在金波桥下抢走周家生意,今日找她家旧街坊的麻烦,也是给自家出了气。

话说周婆子自以为孙女和自家一条心,谁知这桂姐却另有想头。原来桂姐那日见王家女娘和自己祖母撕掳一场,虽然也恼那女娘抓伤祖母,却也暗羡王女娘的皮肉衣裳。等又听得这王女娘竟和祖母一般年纪,早已心悦诚服,要学那驻颜之术。

后来见这王女娘竟然盘下邻近铺面,把瓜果卖得北县皆知。而自家果铺被打压得不像样子,早已关门大吉。

周婆子见状,日日去王卖瓜门前叫骂,谁知那王卖瓜又雇来个黑汉子守门。那黑汉两手一提,周婆子就被拎了起来,哪有胆子再去找茬,又被气得肚胀如牛,只得另找法子出气。

今日虽然已得好几吊钱,周婆子却仍不满足,又在嘴里絮叨,要去王卖瓜旧屋右近的清风楼打秋风。那清风楼却后有靠山,还没等周婆子赖地拍腿,就被提溜到后院,吃了顿竹板炒肉。那桂姐闪避不得,也被打得青青肿肿。

话说这日周家大儿回来,见灯灭灶冷,屋里一点吃食都没有,心内大怒。正要大发脾气,却见赔钱货桂姐脸上青紫,正一瘸一拐地将自家老娘扶过来。

那周婆子见了自己儿子,顿时叫苦连天,说那清波门王家酒楼甚是欺人,不仅滚水烫人,还拳打脚踢。那大儿听了,越发生气,一把将桂姐扔进灶房,要桂姐生火做饭,自家在屋里乱翻一通,找出一把老刀,就在院里磨起来。

那周婆子本是污蔑攀扯,说说气话,不料周家大儿却信以为真,要去拼命。周婆子本来吓得心中惶惶,等摸到自己衣兜里硬硬的一团,反倒心安起来。想来那贱人王嫣娘人小面软,说不定大儿一去,又能赚回几两。

话说今天桂姐撞了大霉,不仅被打得鼻掀嘴歪,刚又被跌得嗑了片门牙,满嘴是血。那桂姐女娘家,本就是个爱美之人,见换了后的门牙被嗑掉,以后定是长不出来,便把父亲怨了个千百遍。

又见那老虔婆撺掇自家父亲去闹王嫣娘,不仅不担忧,反倒暗自庆幸,恨不得自家父亲也在王家酒楼跌个头破血流,换几两银子贴补家里。

各位看官大人,话说这娇娇小儿,呼父唤母,人在幼时整天腻在娘亲怀中,吮那母血化成的乳汁;长大后,虽有三朋四友,却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不说那远游之人,身上一针一线,都是慈母缝制,哪有盼着血亲倒霉的。而这周家,却是不同。

这周婆子本就是钢舌利嘴之人,又爱贪小,连一颗青菜的叶儿要比别颗多,才会买下。那周老爹早早去世,留下这母子俩相依为命。

等熬到岁数,娶来儿媳,谁知媳妇头胎下了个孬蛋。周婆子逢人便说媳妇不是,连个孙子都生不下,只留个小鬼儿似的丫头白吃饭。那周家大儿是个孝顺的,等媳妇刚出月子,就开始敦伦,一心要生个金孙让母亲开心。

谁知那媳妇福薄,眼见着儿子就要爬出,却被脐带绕了脖子,一个劲儿挣扎。那媳妇内里裂开,登时血崩起来,最后母子俱丧,好不凄惨。那鬼姐外家得知女儿死了,一发来闹,最后得了十两银子走了,也不管那面黄肌瘦的鬼姐。

那周大因有鬼姐,不好续娶,本要卖掉,却因人小没个好价钱。等长了几年,竟成灶上好手。那周婆周大自家中娶媳,惫懒惯了,才将鬼姐留下,当个灶火丫头。

巷里有个徐秀才,见这鬼姐可怜,名又不详,便做主改了叫桂姐,才使得周家丫头有了大名。又不忍心听得桂姐日日喊疼,就说桂姐有个贵人命,遇到贵人便能富贵。那周家听了,将信将疑,却不再在外人前打骂桂姐了。

话说巷有高邻,也有恶人。有家姓何,那婆姨最是舌长,每日东逛西串,挑拨是非。

何婆姨见周家媳妇死得蹊跷,每每向桂姐搭话,说那媳妇是周家舍大保小,悲惨惨死掉的。又说那祸头儿子害死娘亲,也被阎王勾着走了。桂姐本就因家里重男轻女,日日受气,又听了这挑拨之言,哪能不信,越发痛恨家里,所以见这周大将要吃瘪,反而高兴。

话说周婆子守寡十多年,最恨抛头露面的齐整女娘。前些日见王卖瓜偷情吃官司,本来当成笑话四处宣扬,谁知那王卖瓜竟抖了起来,没几时便把周重家赚成一巷首富。

眼见着巷里人人艳羡周老娘有了个好儿媳,周婆子恨得夜不能眠。今日好容易有机会出气,怎能放过。等儿子提刀出了门,自家也拽了桂姐跟在后面去看热闹。

等到了清波门,问得王家酒馆,那周大提刀就闯了进去,四处乱砍。也是这周大没运气,今夜恰好方县尊在酒楼里。听得外头有人行凶,方县尊叫来公差,几刀鞘下去,那周大被压制在地上,满头是血。

方县尊听闻是王家先欺负周婆,谁知唤来帮闲,都说是周婆讹钱就走,哪来委屈。又有清风楼见女主家出事,派来伙计打探消息。

那伙计认出是下午在清风楼闹事的婆子,又想起自家东家是方县尊的小舅子,于是偷偷托人递了话儿。方县尊听得周婆不仅在清风楼闹事,还唆使儿子寻来行凶,真是疯癫至极。于是叫来衙役,几棒子下去,那周大就软了下来。

那行刑杨公差是个中老手,打得周大能坚持走回家,却软在榻上,几月不起。那周婆日日哭骂,又要卖了桂姐,给周大买药。没料到那牙婆们见桂姐损着门牙,俱摆手不要。

周婆不死心,又问各家饭馆酒楼,都说不再招人。眼见着周婆要将桂姐卖到瓦子当土妓,那桂姐却挣脱开来,一溜烟逃了。

话说桂姐逃了几日,连馊水都吃了,却依然肚饿。自己外祖家闭门不开,再敲门就放出狗来,给桂姐身上又加两道齿印。桂姐两眼流泪,步履蹒跚,慢慢蹭到清波门,闻到那饭菜香,却是不肯走了。

这天捧珠出来泼水,见桂姐一身狼狈,痴痴呆呆,像是曾经的自己。捧珠看得眼酸,回头拿了几块点心,那桂姐狼吞虎咽,连裹着的草纸都咽了下去。捧珠正看得难过,恰好张小九走了出来,便求小九收下桂姐。

话说张小九前些日子得了一百两银,除去人情往来,还剩九十多。酒店众人见府尊青睐张小九,又有酒店第三大股,都叫个“三掌柜”。小九本来听捧珠说那猫姐狗姐可怜,等有钱便去赎,也是做个善事。

近日小九刚访到那龟婆新迁的瓦子,正要出门,就遇见桂姐。那桂姐见三掌柜人善面软,就跪下说是要自卖自身,甚么杂活都能干,只要添一双筷子。张小九连忙扶起,又问得会灶下活计,便留在酒楼里。

话说桂姐流落几日,只有这三掌柜公母俩伸了援手,于是视捧珠小九为自家贵人,每日攒足劲儿干活。又见每月有月钱,更是念佛。

那周婆闹过几次,桂姐将月钱给了周婆,等周大棒疮痊愈,便不再送钱。那周婆见哄转桂姐不过,周大又勾了个能生养的寡妇,说不得明年就要抱孙,便少来清波门这边了。

先不提那周家琐事,却说这日张小九请了半日假,就要到野巷瓦子里去赎猫姐狗姐几人。

捧珠望着小九急匆匆的背影,扶着窗子,轻轻呢喃道:“你这家伙,对她们倒是上心得紧,早不知那尾巴露了出来,要我收拾哩”。

只见外面日头暖暖,叶儿绿绿,有几只雀儿在窗边啄食。其中两只灰的腻在一起,梳毛亲昵,叽叽咕咕个不停。

☆、第20章 同萼不同枝

话说张小九寻到那龟婆新迁之处,却见炕上并躺着四个小妇。身上有客的是两个豆蔻丫头,剩下的虽然胸臀都大,却不甚水嫩,正嚼着窝头。只是没见着捧珠口中偏黄头发的猫姐。

那嚼着窝头的小妇们见有客进来,又是个干净小官的模样,都慌忙放下窝头,争着向小九搭话。谁知那小官人拿出好几吊钱,说是这炕上腌臜,让那龟婆找个稳妥地儿,和这两个姐姐尽兴耍上一耍。

那龟婆见了沉沉好几吊钱,早笑得眼睛没缝,连连答应。又见这小官人出手阔绰,担心老妓们照顾不周,把那两妓叫到一边,好生训斥。张小九听得一个是狗姐,又多了个兔姐,只是没见着猫姐鸟姐,心中疑惑。

龟婆先将张小九请到一个清净小间,倒了两杯茶叶沫子,又叫两妓先去洗洗,再来伺候张官人。那两妓见这小官人生得清秀斯文,心中喜欢,倒争着把身上污垢洗净,好来一起亲热。

那龟婆打量这张小官,竟不像是个来瓦子的恩客,于是用几句暗话试探。

谁知这张小官竟是个行家,甚么暗话都搭得上,还说自己是吴牢头介绍过来的,只是没了猪姐那样的好货色。自家嫌弃新妓爱耍小性,便要尝尝老妓滋味,又嗜好那黄发碧眼的。

那龟婆听得笑个不住,说是自家以前有个黄发的,谁知那妓竟要修个菩萨,放跑那猪姐,又禁不住打,治不好伤病,最后扔去外面了。还听说那妓最近和叫花们住在一起,白日乞讨,晚上混闹,真是不知羞耻。

那张小官“嗨”了一声,说这妓倒也有点意思,竟是个侠女做派,说不得滋味与众不同,可惜识不清时务,还让妈妈亏了几两银。那龟婆也拍着腿大骂道,“可不是,老客们都好她这一口,却没想到死猫儿也能咬人”。

话说那龟婆见张小官人物白净,言谈甚合自己心意,若不是自家老脸粗皮,和这小官睡一晚也是称心。又叫那刚完事的蝶姐蛾姐,快快收拾几样点心,要请这张小官尝尝。

那张小官却笑了一笑,露出两道碎玉来,配着红唇煞是好看。龟婆看得呆了一呆,又听这小官询问怎得叫蝶姐蛾姐,于是忙忙回道:“小官人不知,我家丫头们都叫姐姐,只前面加个字,来得早的叫个大物,来得晚的就是小虫小雀了。”

那婆子见张小官听得有趣,为讨他喜欢,又说道:“我家最老的象姐走了好几年,还有那狼姐鹿姐。之前有个鸟姐,一身皮子白腻的要命,谁知禁不住客人喜欢,几下就熬干了身子。还是妈妈我善心,叫人埋得深了些,不然早被野狗子吃了。”张小官连连称是。

那婆子起了兴致,又说起自家四个小妇,这蝶姐是最心肝的,以后要妆成花魁攀那王孙;蛾姐是自家侄孙女,也慢慢养着,以后当个行户人家。只那外面洗澡的兔姐狗姐,是个消磨的,以后一张席子了事,也是对得起她们了。

旁边那蝶姐听得自己压下了众人,心内欢喜,又直勾勾地盯着张小官,瞧着那白皮红唇。蛾姐懵懵懂懂,只知道吃袖里的果子。那龟婆见了烦躁,将两人赶下去,正要再聊几句,却见那画得花花绿绿的狗姐兔姐走了进来。

那婆子虽万般不愿,也只能先行离开。那兔姐*,几下脱掉了衣裳,将那胸前鼓鼓捧在张小官面前,请那小官玩耍。那狗姐也露出光溜溜一片,摆开千种妖姿,挤在兔姐面前。

眼见着两妓你推我搡,就要闹起来,那张小官却安抚住两人,说是自己有个怪癖,喜欢几人一起。家中又只是温饱,只能来瓦子买几个姐姐,一同耍子。又说见两个姐姐身材甚妖,想一同带回家。又怕那龟婆漫天要价,请两位姐姐指点一番。

那狗姐听得能逃出这个鬼地方,哪能不欢喜,又见这小官清秀,立时同意。兔姐却踟蹰不前,被狗姐劝道:“小官人家里虽然温饱,却比瓦子好上千百倍。再说,哪有比这儿更惨的地方”,那兔姐才答应下来。

等谈起价格,狗姐说两人最多四十两,往下压能压到三十两。听得张小官又谈起蝶姐蛾姐,那兔姐笑道:“小官人可不知,那蝶姐发誓要当花魁的,蛾姐是妈妈的侄孙女儿,根本不是卖的”,张小官这才罢了。

话说那龟婆见三人同炕,小间里面又叽叽呱呱,早嫉恨得火起。等骂完蝶姐,又收了几个恩客的帐,却见狗姐兔姐满脸是笑,簇拥着张小官过来,就要赎身离开。

那龟婆气得发晕,等回头一想,这狗姐已经患病,兔姐也活不过明年,还不如赚几个身价钱。于是心平气和起来,要价五十两,一文不少。兔姐嘴利,说得口干,才压到四十两。那狗姐兔姐兴冲冲去收拾包裹,只留下张小官受着龟婆的口水白眼,甚是尴尬。

等三人出了瓦子,却见张小官又去寻叫花头目,打听猫姐。也是天可怜见,那猫姐就混在野巷附近,正和一群叫花们乞讨哩。张小官贿赂了头目,又说了几箩筐好话,才将猫姐领走了。

话说狗姐兔姐见张小官又领来一个全身熏臭,黑不溜秋的人,都觉得奇怪。等送入浴肆,香汤一洗,那狗姐才认出是先前的猫姐,顿时哭作一团。

张小官给猫姐请了郎中,又给三人买了新衣,带着她们往清波门走去。路上那兔姐自称屠春娘,来临安投亲不得,落入瓦子。又说自己觉得张小官应该不是想买丫鬟,问那小官究竟想做甚么。

只见那小官笑了笑,自称是清波门王家酒楼的三掌柜,自己浑家前些日子从鬼蜮逃了出来,不忍心救了自己的姐妹还受折磨,于是托自己去赎人。

那猫姐狗姐听得是猪姐出力,一个个喜极而泣,连声念佛。那兔姐没见过猪姐,自是不信,等见到捧珠,才将将放下警惕之心。

等修整几日,大家才将前因后果说开。原来狗姐姓黄没名,被人叫个“黄狗娃”,家在徽州。徽州重商轻文,全村男丁都奔波买卖,只留下妇孺看家。

那黄狗娃婚后守家,却被恶邻所骗,辗转卖了好几手,才到瓦子,虽是双十的女娘,却熬成个四十几的模样。

那猫姐更惨,本名毛婉妁,父亲是余姚教谕,后被迁入临安,留下妻女在老宅。没过几月,那毛家收到书信,说是毛教谕升了官儿,又买了房,要妻女来临安团聚。

那毛家见主人家升官,个个得意,便收拾了行李去乘船。谁知那船家恶毒,窥见毛家箱笼丰盛,女娘美丽,早在饭菜里下了药。等到全家晕倒,拿出刀来收割了头颅,只留个年轻貌美的毛婉妁来享用。

那毛婉妁被囚在房里,日日供众船家发泄。等耍子够了,又怕这女娘走漏消息,一把火烧了船儿。也是天公怜惜,毛婉妁竟会泅水,死里逃生,等乞讨挣扎到临安,却听得父亲早在几月前去世,哪有甚么升官的书信,顿时哭晕倒地。

等再醒来时,却发现已在瓦子里,身上还趴了个客哩。那龟婆又不喜毛婉妁那股子傲劲,断了食水,针扎鞭打,好好的乌发也转成黄,人也畏畏缩缩,不敢再顶嘴了。

张小九和捧珠听得难过,等三人缓了回来,对外说是买了三个养娘,放在酒店干活。谁知那黄狗娃在瓦子时间长了,身子已经亏损,又有暗病,没几个月便病倒在床。

张小九和捧珠请来几个郎中,刚开始还有人肯开方子,等到十几天后,都摆手不来。那黄狗娃双眼淌泪,说是已经知道大限将至,自家没有子嗣,也不盼家里来寻了。自己唯一的念想是想吃捧珠做的小炒肉,等吃饱后好上路。

捧珠也两眼垂泪,亲手将饭菜喂给黄狗娃。那黄狗娃咽了几口,忽得哑了嗓子,叫了几声“娘”,两眼一闭,竟是醒转不过了。

众人大哭,张小九买了口棺材,将黄狗娃埋到郊外的一处田地里。那毛婉妁哭得最厉害,又病了好几日才回转。

话说众人因黄狗娃之事心内凄凄,却不妨又冒出一事。原来那屠春娘却勾上一个货郎,黄狗娃七七未过,就跪地求张小九放了身契。

毛婉妁看不过,说是要还了身价才能放人哩。谁知那货郎听得要二十两,居然不再来了。众人叹息,那屠春娘也推病不出,每日只在灶上领了三餐。

捧珠和毛婉妁见屠春娘这副做派,俱是头疼。待要说她时,那屠春娘又说心中酸痛,还要养将个几日,平日里又对着张小九冷言冷语。

捧珠心中气不过,和屠春娘大吵一架,那屠春娘却指着捧珠鼻子,叫骂道:“你也是个瓦子里千人骑万人尝的贱货,妆甚么掌柜娘子,发甚么好善心,一劲儿全是在骗人”。毛婉妁急得去拉屠春娘,却被搡在一边,撞到李婆子身上。

原来酒楼众人见张小九新买的三个养娘,没几月就折了一个,都说三掌柜白费了银两。又见剩下的有个刺头儿,每日找捧珠麻烦,人又懒惰,都替小九不值。

那李婆子听到八卦,想起捧珠是自家保的媒,登时去了后灶。没想到见这屠春娘连“瓦子”都骂了出来,顿时冷笑道:“原来别人救你出瓦子是不怀好意,那就请屠花魁自去湖边行户吧”。那屠春娘被触了痛脚,立时跳起要撕李婆子,众人连忙阻拦。

正闹哄哄期间,却见后灶房门开了,那张小九沉着脸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件物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