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之不嫁高门 > 重生之不嫁高门 第5节

重生之不嫁高门 第5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不嫁高门!

看热闹的人群本以为好戏散了,一个个转身欲走时,杨鸿忽然开口了。这一下,众人便也不走了,继续袖手看戏。闵氏也从屋里出来了,她和杨崎两个怔怔地瞧着儿子,不知他要做什么。

杨岳素来不喜杨鸿,觉得这小子颇有心机,只道他又是来耍心眼的,便训斥道:“你一个晚辈,难不成也敢来训斥我?”

杨鸿只是谦逊一笑,垂首道:“侄儿不敢。”

庄大爷素来喜欢杨鸿,当即呵斥杨岳:“晚辈怎么了?晚辈说的话只要有道理,那也得听听。大鸿,有庄大爷在呢,有什么话只管大胆说。”

杨鸿却又看向杨崎:“爹,我前儿个才听你说,金柱哥做生意攒下一些银钱,要拿去买地,他们家原先租着咱家十亩地,今年不打算接着租了。”

杨家的一百亩地,有四十亩租给了佃户,自家雇佣伙计和短工种着六十亩。

杨崎不知儿子要做什么,只得道:“是有这么回事。”

杨鸿又道:“既然大伯一直说自己生计困难,不如就将那地租给大伯吧。不过既然是大伯,咱们就不收租子了吧?”

杨鹤闻言心中大急,不明白大哥为什么要白白便宜那一家子。小时候他啃窝头的时候,大堂哥可是故意拿着鸡腿在他眼前晃来着,他很记仇的。杨鹤当即就要发作,可他刚张张口,却被大哥一记警告的眼神把即将冲出口的话给生生憋回去了。

闵氏差点被长子气死,可又知道儿子不是糊涂人,看到长子警告次子的眼神,便将教训的话咽了下去。

她仔细寻思了一番杨鸿的话,觉得这样也成。自打两年前杨岳败光了最后一点家业,只能靠给人做零工赚钱。可他两口子和杨鸣好吃懒做惯了,什么也做不长,一文钱也攒不下来。日子一过不下去,就来二房闹腾。

长久下来,他们二房贴补长房的钱,比十亩地租可多多了。给他们十亩地去种,村里人可都明明白白看着呢,以后长房再有什么难听话,也甭想说出口。何况只是租,杨岳和杨鸣没有地契,就是再想去赌,也输不了那地。

让他们一家子老老实实种地,总比整天游手好闲的惹祸强。十亩地的收成,尽够他们一家子嚼用了,还能有不少富余,攒下的钱以后拿去娶媳妇嫁女儿,可再别来烦二房了。

杨崎和闵氏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样可行。杨岳和周氏觉得可以白得十亩地去种,也都十分高兴。周氏忙道:“还是大侄子明白,都是一家人,可不就得这么互相照应么!”

杨岳也没有异议,这便是同意了。

杨崎十分欣慰:“我儿长大了,知道为长辈着想了,行,就照你说的办。”

杨鸿又转头对杨岳道:“大伯,还有一件事得跟您老说。”

“大侄子有什么直说。”杨岳一刻钟前,还很讨厌这个大侄子,整天不声不响的,为人却十分有主意,很不好糊弄,不像个十几岁的少年人。不过短短片刻工夫,他便只觉自己从没像今天这样看大侄子这么顺眼过,这简直是他亲儿子呀!不,比亲儿子还亲呀,亲儿子也没有白送他十亩地去种呀!

杨鸿道:“大伯,我虽比堂哥年幼一岁,可也不得不说一句,大堂哥这几年越发糊涂了,怎么能去和人赌钱呢?”

杨岳道:“大侄子说的是,待我回去了,好好教训这不成器的死小子!”

杨鸿接着道:“我爹前几日对我说,他是大堂哥的叔叔,心里总想着,不能让大堂哥再这么下去了,他老人家想让大堂哥成器,将来也好成家立业顶门立户。”

杨岳不解:“二弟,你这话是怎么个意思?”

杨崎这些年身体不好,有点精力都用在自家人身上了,哪里想过替这个不省心的侄子谋前程?即使有想过,那也是老早以前了。现在,他早不耐烦理大哥一家人了。杨鸿这话,他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便干咳了一下,又去看儿子。

“啊——”杨鸿依旧笑得很和气,态度很恭谨,“大伯,咱村的焦师父不是办着个拳房,开馆授徒么?村里的少年人,农闲时要么上社学,要么去拳房学些拳脚。我爹的意思是,不如送大堂哥去拳房吧。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学拳。又能养家糊口,又能强身健体,即使以后不种地,也能做别的差事。”他就只差说,有十亩地,人长得又壮,将来会很好说亲。

其实杨鸿打算得很清楚。他们家的田地那是大片连在一起的,伙计、佃户那么多,都是眼线。农忙的时候,杨鸣若是不在田里,自然有人报给杨崎知晓。农闲的时候,杨鸣就去拳房练拳,自然有焦师父盯着。焦师父教授的功夫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主,也不怕杨鸣学了以后逞凶斗狠。

杨岳就不劳他们操心盯着了,他的那个大伯母虽然自私刻薄,又爱撒泼闹事,到底也是个女人,总不会希望丈夫和儿子都去赌。杨岳就被她管得很好,这两年其实已经很少去赌了,只有实在看不住的时候,杨岳才有机会去一次。

周氏之所以会偶尔看不住丈夫,是因为还有个儿子也得盯着,偏偏她又溺爱儿子,拿杨鸣毫无办法。只要有人帮周氏管了杨鸣,周氏自然有办法全力盯紧丈夫。

杨岳有些笑不出了:“这……大侄子……那焦师父管教得严……”对于不好好学的弟子,焦师父从不让长辈领回去,直接就拿个紫檀木板子给打服了。

周氏思量一番,一狠心,拍拍大腿:“行,就送他去焦师父那里。”

杨岳一瞪眼:“你个臭娘们儿,我们爷们儿商量事,哪里轮得到你做主?”

杨鸣也是吓得直打哆嗦:“爹,娘,我……我农闲的时候进社学吧……”

这副没出息的样子,惹得围观人群中又是一阵哄笑。有人道:“这小子都十七八了吧?不是说五岁就开蒙,请了先生去家里教,七岁上就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吗?怎么又要进社学了?”

周氏才不吃丈夫那一套,听杨岳这么说话,气得当众就朝杨岳啐了一口:“你就这一个儿子,不让焦师父管着,让他和你一样去鬼混吗?等你老了,我看谁管你?我是倒了十八辈子血霉才嫁到你们老杨家!”

杨岳这才清醒过来,觉得老婆说得有道理——不管他赌不赌,反正儿子不能赌!想及这里,他才松了口:“我不是舍不得他吃苦,我……人家焦师父收徒弟难道不要钱?虽说是照顾村里的子弟,收得少,那也是钱哪!”

杨崎忙道:“大哥,这个钱我做叔叔的来出,这个我还拿得起。”十亩地都给了,不差这点钱。

事情便这么说定了。闵氏总算长出一口气,希望能靠那十亩免租的地,给自己换来清静日子。

庄大爷还不忘再训斥杨岳两句:“以后好好种地过日子,再过二三年,还能攒下钱给大鸣娶一房媳妇儿。要不然,孩子这辈子都叫你们给耽误了。”

杨岳一家人连声答应后,这才离去。热闹总算看完了,村民这才三三两两的散了。

庄大爷拍拍杨鸿肩头:“大鸿,不错呀,有你这么个孙子,你爷爷也能瞑目了。”

杨鹤的心思比大哥转得慢一些,此时也终于想通了里头的玄机,当即佩服不已。

杨崎要留庄大爷喝茶,庄大爷没耽搁,只说家里有事便走了。

庄大爷前脚刚走,闵氏就朝杨鸿一瞪眼:“怎么?还没成亲呢,你就想当家?刚才可是够威风的,直接就做了我和你爹的主了。”

杨鸿慌得跪下来:“娘,你别生气。”

杨鹤也跪了下来:“娘,我觉得哥做得对。”

杨崎瞧着这情形,笑着对妻子道:“行了行了,别吓唬孩子了!”

闵氏这才装不下去,笑了起来,在儿子肩头不轻不重捶了一拳:“傻小子,快起来吧。”

兄弟两个这才松了一口气,双双起身。闵氏又问杨鸿:“既然这么有主意,怎么不早说?”

杨鸿不好意思道:“也是才想出来的招儿。原本是想说的,可还没来得及说,大伯他们就闹上门了。娘……”他欲言又止,犹豫片刻,终是又道,“我当众这么说了一通,就是让全村人都看看,你是有儿子的!”杨崎的身体时好时坏,不好的时候,风吹吹就倒,一天里有半天时间都得在床上歪着。闵氏再能干,也是个女人,女人想顶门立户,难!

闵氏眼里泛出点点泪花:“好,鸿儿就是争气。娘明白你的意思,你不用想这么多,只要明年给娘考个秀才的功名回来,娘脸上就有光了。”

“哎”杨鸿听了闵氏的话,当即点头应下,“儿子一定考个廪生回来。”

另一边厢,杨雁回歪在病榻上,听着堂屋里的话,唇角渐渐弯起。她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仇人的生活

自从大伯一家上门闹过一场后,杨家的生活再次趋于平静。

杨雁回的身体越来越好,已经能下床溜达两圈了。这时候,崔妈妈又来看她。像上次那样,闵氏又和崔妈妈在杨雁回的病榻前拉起了家常。杨雁回则安安静静靠在床头,似是听得津津有味。

闵氏因杨岳家的事让自家损失了一大笔银钱,近来有些担忧生计。崔妈妈一来,闵氏跟她客套几句话后,便开始打探秦家的状况———怎么说秦家也是杨家的主顾。出了这档子事,这生意还要不要继续做下去,秦家总该有个话。

杨雁回白捡了个便宜,丝毫不用费心费力,便得以知晓苏慧男如今的境况。

在秦明杰的努力下,秦芳和同胞妹妹秦蓉、秦菁,都被记在了秦莞的生母王氏名下,有了嫡女的名头。年仅十四岁的秦芳,到底是顺利嫁给了威远侯霍志贤做填房。

因秦家没有了嫡出的小姐,秦芳和秦蓉、秦菁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女、次女、幼女和名义上的嫡女。既然长女秦芳高嫁,底下的几个女儿,以后也更容易结门好亲事。听崔妈妈的意思,苏慧南还想再攀两门勋贵人家的亲事。

杨雁回心里冷笑,秦芳能嫁入侯府,还是沾了秦莞的光。威远侯府原本相中的就是秦莞。以霍家的权势,怎么可能娶个庶女做正头太太?何况这个正头太太还是侯夫人。

不过是秦莞被人污蔑与戏子通奸,被秦家人逼死,霍、秦两家又都不想断了这门亲,这才轮到秦芳飞上枝头变凤凰。这个苏慧男,还真会痴心妄想!

崔妈妈如今是分外高兴。她的女儿绿萍,早就在秦芳院里当差,深得秦芳信任,是个二等丫头。这次被秦芳挑中做了陪房丫头进了侯府。对她们一家人来说,实在是天大的喜事。

闵氏还恭喜了表姐一番,说外甥女是个有福的,从秦府到侯府,这也算得上是“高升”了。

崔妈妈有意让女儿将来做妾,好过一辈子为奴为婢,将来若是生下一儿半女,她的外孙子外孙女那也是侯府的半个主子了,再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家生子。

是以,听了表妹的奉承话,崔妈妈摆摆手道:“什么高升不高升的,不过是个丫头,我们绿萍那可是一向恪守本分的,哪里会进了侯府就忘了身份。只盼着二小姐看在她老实忠心的份上,能容下她,一直留在身边才好。”

杨雁回也恭喜了崔妈妈一番,又不解地问道:“表姨,我听说那威远侯霍志贤,原本是霍家次子,上头还有个大哥。本来霍侯爷的大哥才是威远侯世子。只是霍家的老侯爷过世后,患病的世子尚未承袭爵位,便也去了。世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才轮到霍志贤继承爵位。现如今,霍家可还有一位世子夫人呢。那秦芳既是妾生的,嫁到侯府会不会给婆婆和嫂嫂欺凌?”

她忽然问出这番话,倒叫闵氏和崔妈妈怔了片刻。

杨雁回忙又道:“哦,姨妈别多想,我也是担心绿萍姐姐,若是秦二小姐在侯府过得不好,那绿萍姐姐……”

杨雁回满心巴望着崔妈妈能给出肯定答案。最好秦芳在威远侯府过得生不如死才好!

崔妈妈笑笑,道:“苏姨娘说动老爷,将秦家二成的产业给我们二小姐做了陪嫁。秦家高祖那辈儿,可是做生意起家的,家底丰厚。论起钱财,比一般的官宦人家不知强了多少。再加上这些年来的打理,秦家的二成产业,得叫多少人眼红!虽说二小姐是庶出,但嫁妆丰厚,何况侯府只是娶她做填房,也不算多丢面子。至于那威远侯世子夫人,爹娘过世,兄长又不争气。没了娘家做靠山,早已沦落到依附二房讨生活的地步了,哪里还敢欺负我们二小姐?”

杨雁回心中失望,又呵呵笑道:“霍家肯娶秦家的二小姐,只怕多少也冲着那份极体面的嫁妆吧?”

崔妈妈为人还算本分厚道,但有个很多她这年纪的人惯有的毛病——嘴碎。她倒也不轻易搬弄是非,只是如她这般的身份,极为尴尬。平素无人随意招惹她,说起来,到底也是礼部侍郎家的管事婆子,打狗也要看主人呢!

可说到底,她不过是个与主家签了死契的奴婢。她和闵氏是表姐妹,闵氏却是杨家的当家主母。杨家虽是小门小户,却也是耕读传家,比起她来,那身份是一个天一个地。

想来这位崔妈妈是将卖弄豪门世家的隐私,当做一种炫耀的资本了——看看,这种世家大族的事我都晓得,还一清二楚!当然了,崔妈妈还是谨记本分的,一些不能说的事,比如秦莞之死,是不会吐出来的。

崔妈妈这性子,正和杨雁回的心意,正好多打听一些秦府的事。崔妈妈不愿意说的那些,她在话里下个套,引着她说出来也就是了。虽然她现在拿苏慧男毫无办法,甚至连秦家的门都不能随意进,但至少她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苏慧男的倒霉事。

只听崔妈妈又道:“主人家的心思,我们做下人的,可不好乱猜测。”

没听到想要的答案,杨雁回微微失落。看来到目前为止,苏慧男依然风光至极,丝毫没有倒霉的迹象。不过接下来,她就从崔婆子那里听到了一个至少不算坏的消息。

先是闵氏说了一句:“那苏姨娘倒也心疼女儿,单给小姐的嫁妆就是二成的家产!”

崔妈妈点头道:“可不是。苏姨娘还发话了,以后三小姐四小姐,都比照着二小姐的嫁妆来!”

闵氏吃惊道:“这么说,只三位小姐的嫁妆就要送出大半家产了?秦府不是还有位年前才娶亲的哥儿吗?这……就算儿子愿意,儿媳妇也愿意么?”

崔妈妈笑道:“自然是不肯的。大奶奶这些日子,没少和苏姨娘置气,可置气归置气,她一个进门不久的新媳妇,能有什么法子?我们府里内宅事情全凭苏姨娘说了算,老爷和大爷向来不爱理,就连老太太都不大插手。苏姨娘说了,好好打理家中产业,还能再挣回来,几个小姑子嫁得好,对他们夫妻也有助益,以后再挣回来那是易如反掌。又是讲道理又是发脾气,将大奶奶的气焰给打压了下去。”

闵氏愈发吃惊:“听你的意思,秦大人竟然也不出手管管么?”

崔妈妈又笑道:“不是说了么,秦大人宠爱妾室,何况嫁的又是自己女儿,为的还是女儿能攀一门好亲事,反过头来帮助自己的儿子,那还能有什么不愿意的?”

杨雁回闻言,唇角扬起一个略带讥讽的笑意。说起来倒也有趣极了。秦明杰是个文官,还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偏偏秦莞的庶出哥哥,也是秦明杰唯一的儿子秦英,一根筋的想参加武举。

大康国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所以,武举只是个补充形式。本朝武举出人不多,身份也不及文科出身的进士。

秦明杰对培养儿子还是下了死力的,可是在认识到儿子实在没长了念四书五经的脑子后,也只能尝试让儿子考武举。所幸秦英熟读兵法,说起兵法策略头头是道,弓马也学得像模像样,让秦明杰还算有点安慰。

秦明杰不去结交清流文官,反而砸大价钱攀附权贵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儿子铺路。

到底父女一场,她心里很清楚,秦明杰只看重儿子,女儿都是棋子罢了。别说让女儿高嫁,即使让女儿低嫁,他牺牲女儿换来儿子的前程,定然也是乐意的。

杨雁回忽又想起别的事。她又问崔妈妈:“对了,秦府前些日子不是还过世了一位大小姐吗?听说那位大小姐的生母陪送了丰厚嫁妆的,苏姨娘对女儿那么大方,莫不是将这嫁妆都分给自己的几个姐儿了吧?”

闵氏奇怪地看了女儿一眼。往常表姐过来,雁回都不耐烦听那些高门世家的阴私事,今日怎么主动开口问了?

她哪里晓得杨雁回心里在想些什么。杨雁回很清楚,当初继母葛氏亡故的时候,就为这事儿闹过一场。

秦明杰续弦时,还只是个从五品的中等品阶官员,加之儿女双全,又有得宠贵妾,所以葛氏门第不高,嫁妆单薄。偏偏葛家人过了那么些年,也无甚出息,生计有些艰难。葛氏刚亡故不久,葛家就找上门来索要嫁妆。

苏姨娘虽说对自己儿女大方,对外人可就小气了,一直拖着不肯给。气得葛家人声言,要将此事宣扬出去。

也不知是谁将事情捅到了秦明杰那里。秦明杰才看不上那点小钱,倘若为了这点小事被言官御史弹劾,毁了自己的官声,那才叫得不偿失。他平日虽然对苏姨娘百般宠爱,到了这种时候却一点也不含糊,将她大骂一顿,责令她快些将嫁妆退还葛家。苏姨娘这才老实了。

这事之后,苏姨娘每次途经老太太的院子时,两眼都盯着正屋的大门直冒火。很明显,苏姨娘怀疑这件事是老太太捅到秦明杰那里的。她本来欺负葛家门庭低,想连哄带骗加威吓,贪了那笔钱,料葛家也不敢怎样,哪知道这老虔婆却坏了自己的事!

事实上,秦莞也是这么怀疑的。别看这位老太太从来不声不响的,家中万事不理,但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老太太从来看不上苏氏,却也懒得将个妾当做对手,只偶尔才会像猫捉老鼠一般,戏弄对方一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