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之娇娥锦绣 >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91节

重生之娇娥锦绣 第91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娇娥锦绣!

“夫人这样操劳,总算熬到小姑子嫁人了,阿姑又嫌弃夫人不生孩子,日日嚷着让大人休妻呢。”

“然后呢?”,广哥被吓住了,原来祖母是这么凶残的。

“夫人日日哭泣,大人护着,阿姑就骂大人不孝顺,后来好在夫人有孕,生了大郎君。”

夏婆子也是唏嘘不已。

娇娥和广哥两个互相看着,脸上的表情写着“惊恐”二字。若是说旁人,听着也就当个故事了,可自家的阿母竟然也是如此遭过罪来,那种感受就不一样了。

“你们祖母觉得夫人高嫁了,高攀了赵家的门第,其实赵家的日子好过还是夫人嫁了过来之后的事。后来你们祖母过世了,夫人的日子才慢慢好过了。”,夏婆子谈起以前的事还有些义愤填膺的。

广哥觉得那个可怕的祖母早死到也是一件幸事。

娇娥心中暗比,自家愿意低嫁给林天,舅母还看不上呢,若是日日伺候舅母,真不知道能过什么日子。

阿桂见大家说的高兴,也说了一个:“我们那个县里有一对夫妇出了名的孝顺,但是我们都说谁家有了女儿千万不能嫁到那样的人家去。”

“……?”,众人的好奇心都被抓了起来。

“那家的丈夫姓姜,妻子姓庞。姜郎父亲早逝,对母亲非常孝顺。庞氏知书达理,女红纺织样样精通,家中也很富足,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可惜庞氏立志要嫁给一个孝子,她的父亲就将她许配给了孝顺出了名的姜郎。”

“新婚夫妇日子过得甜蜜,庞氏跟着姜郎一起孝敬阿姑,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庞氏伺候阿姑也是体贴入微。”

“阿姑眼睛瞎了,脾气暴躁的很,要求慢慢的也越来越多,最后尽然要求吃江水,那江离她家五、六里地。姜郎于是就要求庞氏每日都去给他母亲打水喝。”

“……”,这是什么郎君啊,众人都觉得恶寒。

“有一日天气不好,庞氏没有及时赶回来,阿姑就对着儿子哭骂,说这个媳妇忤逆不孝,娶来干什么。可怜那个庞氏打水回来,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就被休弃了。”,阿桂说着,舔了舔唇。

“嫁人这么可怕?姐姐,你不要嫁人了。”,广哥被吓住了。

“那庞氏归家了吗?”,娇娥睁大眼睛问。

“没有,庞氏女戒读多了,和我们这些乡野村姑想的不一样。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才让阿姑如此生气,就在邻居家中借住,日日织布卖钱,做好吃的,借着邻居的手送给阿姑吃。”

“……呸,这样的阿姑还要她干甚。”,夏婆子都怒了。

“老婆子发现邻居经常给她好吃的,觉得奇怪,后来知道被休的媳妇日夜劳作,给她买吃的,就又让儿子将媳妇接了回来。”

“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啊,这个阿姑以后会对庞氏好了吧?”,娇娥充满希望地问。

“……呵呵,这个阿姑啊,还是每日叫庞氏去给她打江里的水喝。”,阿桂看了看洛嬷嬷,有些犹豫。

“怎么了啊?继续说下去啊。”,夏婆子期待地问,又愤愤不平地道:“庞氏不在的时候,也不知道她喝的是什么?”

洛嬷嬷点了点头,阿桂才继续说道:“庞氏的儿子长大了,觉得母亲可怜,有时候庞氏忙不过来,儿子便去江里打水。可是春天来了,江水涨潮,将儿子冲走了。夫妇两个人瞒着阿姑,说儿子出门游学去了,庞氏还是日日去江里打水给阿姑。”

广哥的眼睛眨了眨,觉得那个小郎君真是可怜。

“后来,阿姑觉得快死了,想日日都吃鱼,家里本来就穷,庞氏只好卖了嫁妆给阿姑买鱼吃。后来每日织布,纺纱换鱼给阿姑吃。”

“……我的天呐,这老婆子还能消停会吗?”,夏婆子开始咒骂了。

“还有呢,阿姑又说自己一个人吃没有意思,想和邻居一起吃,庞氏就更加幸苦的劳作,为了买更多的鱼,后来就累到了。”

“这个时候朝廷选“孝廉”,人人都说姜郎夫妇二人对母亲非常孝顺,就将姜郎推举了上去,姜郎成为孝廉之后,家中宽裕了一些,庞氏才没有那么劳累了。接着姜郎又被任命为县令,庞氏再也不用为鱼发愁了。”

广哥长出了一口气,夏婆子道:“总算是熬出来了。”

阿桂却一脸鄙夷地道:“后面还有呢,庞氏劳累,再加上儿子被水冲走,悲愤之情堆积在五脏六腑,竟是不能再有孕了,阿姑又嫌弃庞氏不能生育,想休妻呢。姜郎这次劝服住了阿姑,但是还是纳了小妾生子呢,阿姑还是没有死,庞氏倒是活不了多久了。”

广哥听到小妾二字,想起了自家后院里那乱腾腾的样,心里顿生同情,道:“这姜郎真不是什么好人。”

阿桂点点头,看着娇娥道:“所以我们县里的婆娘都私底下说,庞氏是个可怜人,读女戒读傻了,这阿姑明显就没有怀什么好意,一直想将庞氏撵出家门。阿姑不喜欢一个媳妇,有的是办法磋磨她。现在庞氏连个孩子都没有,就算是身体好了,到老了又靠谁呢?原本也是青葱一把的漂亮小娘子,现在,啧啧。”

洛嬷嬷正色道:“娇娥,你可是被我们捧在手心里的,这样捧着你,娇着你,可不是为了让你去林家受气的。”

“大表哥他……”,娇娥鼻头一酸,眼泪又要涌了出来。

“林天若是没有什么办法,我看他也再没有脸来了。”,洛嬷嬷又道:“你只管好好在家过你的好日子,及笄后也嫁个好人家。庞氏那样的傻女儿,若是瞒着自家父母自生自灭还好,要不然不知道让父母怎么伤心呢。在家的时候想着法子娇养,到了人家家里被这样作践,还要那些虚名做什么?”

“……”

洛嬷嬷才不管娇娥听不听,又道:“女子嫁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有父母疼爱给予的嫁妆傍身,男方家里不会想法设法花你的嫁妆。”

“男方的翁姑对你好,那便好好过日子,若是不好,早日和离,当然最好便是嫁娶之前先看清楚。”

“在翁姑去世之前生下儿子,为翁姑服孝三年,谁都无法动摇你大妇的地位。”

洛嬷嬷看着傻了的娇娥和广哥二人道:“你母亲是不会教给你们这些的,她是有情饮水饱,好在你父亲转了性,不然你们的日子会有多苦?”

娇娥被吓了一个激灵,前世有多苦,她是知道的。

广哥听了半天故事,一想到张牙舞爪的玉瑶,一脸阴沉的舅母,虽然不愿承认,但也觉得大表哥有了这样的母亲和妹妹,便也不是什么好姐夫了。

于夫人接娇娥和广哥到自家玩耍,听了这件事,笑着道:“这又算什么,原来东海郡曾经有个孝子,对后母极其孝顺,孝名远播,他的妻子有次当着后母的面呵斥了一只狗,孝子就嚷着要休妻呢。”

娇娥心想,这些孝子们还让不让人活了。

“这个妻子对那后母哭了一通,说自己很后悔,现在也晚了,嫁来这么久,还没有给家中的亲朋好友,族人都见过面。如今要离开,请后母给她一次机会,她愿意自掏腰包请这些人吃喝一顿,好合好散。”

这又是什么道理?陪着娇娥的夏婆子虽然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在贵人面前丢了大娘子的脸面,但还是抑制不住地伸着脖子听。

“妻子宴请了这些人之后,对众人施了一礼,将她在这家做的事,受的罪,还有这家有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丈夫打算休了她又想娶那家嫁妆丰厚的小娘子统统说了一遍。那家的脸面被揭光了,后母也上吊了。这个妻子也没有人再敢娶,远嫁到别处去了。”

看了看呆若木鸡的娇娥,于夫人若有所指道:“做小娘子的是要贞静贤淑,可也不能吃了亏都不还手。可惜这个妻子杀人八百,自损一千,做法不算是聪明,想来也是被这孝子后母气急了。我们家大人还说呢,看人不能看表面,那些图名的还不如图利的来得实在。”

“遇到那些名声远播的孝子,娇娥可不能图名声好,嘴巴上说得动听,能躲多远躲多远。”

娇娥抬头望了望天,大汉不是一向以孝治国吗?我周围上了年纪的女子怎么一个比一个……

“傻孩子,孝道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大道,但是也不能过了不是。规矩是拿来约束人,懂规矩才能活的好,知道那些可以要,那些不能要。是你活着,又不是规矩活着,你是嫁个郎君,又不是嫁给规矩。”

转过背,得到了洛嬷嬷示好和投诚的于夫人,立即和于廷尉商议如何收拾林天这个小子。

于永在一旁热切的想,如何在熟悉的官家子弟中,找个合适的外甥女婿。

护短的于廷尉拽着胡须表示,林天本没有错,有了这样的母亲便是有错;若是林天想做个孝子,他家娇娥还想嫁那就是错上加错。

至于之前于廷尉一直表示不想让娇娥嫁给林天,谁记得呢?

☆、第111章 新后

洛嬷嬷等人的话,娇娥都听了进去,她是个聪慧的,自然知道洛嬷嬷说的那些,才是小娘子该选的大道和正理。

但娇娥在等待林天给她一个答案,若是这个答案让她伤心,娇娥只静静地等着家里的这些长辈们安排着将自己嫁了。

一个贞静的小娘子并不应该在还未真正订下婚约之时,便对大表哥动心;那些看低她的话被说出来之后,若是个有骨气的,便应当利落地和林天断了牵扯。

这些娇娥都知道,但她无法舍下林天,这种感觉真是糟糕,她以为重活一世,和大表哥在一起的愿望也是可以满足的。

却原来,世上事不如意者十有□□,是不是她太贪心了。

夜深人静之时,那些念想便慢慢转成了怨恨。

林天你为什么还不来找我?你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此时的林天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宅子刚刚买下,父亲和弟弟帮着拾掇。林天被于廷尉驱使的两脚不沾地,日日埋头在各郡上报上来的陈年案件中,人瘦的连青色的官服都撑不起来了。

开始的时候林天还记着姑父教的那些为吏之道:不过于早到,不过于晚退,遇事多问前辈,凡事不冒头先立住脚,在同僚中要有好人缘。

可是如今的林天即使三更入睡,鸡叫头遍就起床也翻不完那些案卷,更何况,他就没有同僚。

廷尉府中四个廷尉平的位置,只有他一个在任,其余的三位要在现有的廷尉史中选拔。

他被于廷尉关在满是灰尘的陈卷室内,整日不见人,每晚回到家中两手都是黑泥,身上也是一层灰。

这些案卷真的是陈卷呢,有时候手一使劲,那串竹简的绳子都断了。

林晖让林立在绣纺里忙乎,自己在家中坐镇,偶尔指点一二。林立了空就会起劲地帮着父亲给哥哥整宅子。

王氏不敢再有任何想法,但却不肯让玉瑶去给娇娥道歉,按王氏的说法便是,这是小孩子胡说八道,娇娥若是连这点都容不下,又怎么能做大嫂。

林晖冷哼一声,不再出声。

王氏也搞不清是否真的将这事否决掉了,只是林晖一日不再提及,她就缩着头当作没事,等事到临头了再说。

反正林晖快要动身,一个“拖”字就够了。

女人的这些小心思,男人怎么猜也才猜不到;可男人的心思,女人就能猜出来吗?每一个自觉能够拿得住自家男人的女人,最后都有梦醒时分,区别是梦醒的早晚而已。

可惜柳蓉的甜言蜜语、玉瑶的推波助澜让王氏睡的更深。

护送大宛国贵客的出使团出发的日子定了下来,在三月十五,到了大宛国的地界便是七月,出使团不做耽搁,便能在腊月节前赶回长安城。

而出使团副使赵兴、随团商人林晖的归期,要根据互市的开展情况而定。

赵兴也忙着在石渠阁查询资料,若是心中存有疑点,便去拜访正使冯大人。赵兴人长得好,又有才华,事事以冯世奉为先,在冯大人面前总是恭谨地执弟子礼。

这样的美郎君谁不爱?一来二去,正副二使的关系非常融洽。

这一点让刘病己非常满意,对赵子房的好感不由得又多了几分。

皇帝一直没有敲定赵兴作为副使的秩级,按照礼法,大汉朝父子同朝为官,儿子的秩级不能高于父亲,否则便是儿子比父亲还要尊贵了。

赵义是六百石的秩俸,怎么给赵兴安排呢?

刘病己没有想出来,便一直就这样吊着赵兴,只是将赵兴拨入了大鸿胪府,眼下皇帝认为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请要做。

正月衙门开印后,皇帝先发了诏书大赦天下,二月又下旨册立新后王婕妤,令王婕妤抚养太子和长公主,封王婕妤的父亲王奉光为邛成侯。

后位之争告一段落。众臣都没有料到,张婕妤落选,胜出者竟是一直不得宠的王婕妤。有心人再想一想,便明白了皇帝对太子的看重,对许家的恩宠,前朝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道旨意发出后,一直告病的张安世和魏相两人竟然熬了过来,一日日好了起来。

大汉朝的官职体系分成相互制衡的三大块:一是以负责处理庶务的丞相为首的外朝官;二是以执掌兵权,护卫皇室安危的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内朝官;三是负责皇帝和皇族内部事务的宫廷官。

张安世是内朝官的首脑,魏相是外朝官的首脑人物,两人暂且不动是最好的。

皇帝松了一口气,又为了抚慰张家,命张婕妤的父亲张延寿回京担任太仆之职位,顺便照顾年老病重的父亲张安世。

张安世一向是个小心谨慎,遵守为臣之本分的人,他身为大将军,妻子也一把年纪了,还依旧每日纺纱织布,操劳不停。张安世又声称皇上给他们父子都封了侯,给予的俸禄太多了,请求朝廷收回。

皇帝自然不允许,又命主管财政的大司农专门为他收着这笔钱。

对此,众臣面上均称赞张安世是个大贤臣,在背地里又各有说法。

最直接的莫过于萧望之,萧大儒觉得张安世颇有些欺世盗名,每每逮着机会便要刺几句。

张安世深谙以退为进之道,为了避免张家陷入到后位之争,曾请求皇上,让张婕妤的父亲张延寿出长安城做个郡守。

刘病己拗不过张安世的请求,便让张延寿做了北地太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