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娇饲 > 娇饲 第122节

娇饲 第122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娇饲!

秦荣就着一张烤饼艰难的咽着水,他非武将出身,即便身形再挺阔,如今藏身在铠甲下,依旧显得有些单薄。

“大人,这些兵队虽然是您之前留放在漠察暗暗操练的,但这次我将人领出来,漠察又扣了不少银钱,您先前所给我的钱两,已不够用了。”

秦荣只身前往漠察,只为带来顾珩早年间于漠察安置的兵,关中眼线甚杂,且兵甲众多不易屯备,因而选择了关外之地,这是顾珩自入仕以来筹谋的一盘大旗。

顾珩也利用两邦交谊之便与漠察疏通,只为能于最紧要处一举击溃这个倾颓的王朝。

“陆起章下令出动大军阻击,人数胜于咱们双倍之多,咱们的军队被困于此处,就算钱两够,这粮食也供不上来了。”

顾珩手拂过腿边的一柄木柴,放进火中说道:“只是为了月娘、为了百姓,不能再等了。”

“如今天热起来了,军中的确留不住什么粮食。”秦荣似乎也被眼前的局势所困囿住,但随即又情绪激昂道:“是您为了不伤己周边百姓一再隐忍,将士们因此束了手脚,反观燕兵,所行之处,烧杀抢掠。”

二人将舆图重新展开,预备再行推演时,身后一将领将一人领上前来。

“大人,此人是明吴州的州长,说是有要事禀告。”

那将领身侧之人形容已有花甲,走起路来略有些跛脚,只一磕一绊上到顾珩面前作揖。

“在下明吴州州长,陈平昌,逢乱世应有担当,老朽为州县百姓,也为天下百姓求个太平。”陈氏单步上前要跪,被秦荣眼疾手快扶将起来。

陈氏摆了摆手,双眉舒展:“无妨,新帝暴虐,民不聊生,老朽此来携了些粮草,愿举一州之力,助丞相成事。”

“我早已不是丞相了,实在受不起您这样的礼待。”顾珩上前拜过后将陈氏引向身侧。

“老朽资历老,因而新帝登基时并未撤换我的职位,临近的几个州县,老朽亦疏通过了,粮草已为大人整备在城中,百姓已陆续撤往南浙了,大人不必再因此顾及了。”

一席话下,秦荣眼角有些湿润,只是抿了抿嘴良久说不出话。

顾珩一如先时的沉默,望向地下那面舆图,心中万千感慨云集,只待喷薄。

“放肆!”

一本奏章自高台下狠狠摔到跪地的官员脸上,陆起章眼底发热,已怒不可遏。

“陛下,这群老臣不思您留情之恩遇,竟受了这逆贼的蛊惑,与其一同逆反!”一人话音刚落,便有一人接话唱衰。

“如今三州门户俱开,已成屏扇之势,我军虽人众,但对此情形,还是不占上风,由此发展下去,恐是不出月余,就要只逼京城。依臣之见,不如派人议合,尚爵位,赐金帛,或是问问他们到底要什么。”

开口的是个年轻的官员,眸中尚有些澄澈。

陆起章闻言,只是轻笑两声,风云海海,他最清楚顾珩要的是什么。

“要什么?他要的,是朕座下的龙椅。”

作者有话说:

102,一只富贵金花,完结补

第103章

顾珩离开的这两月里,吴嫔也被顾珩的人接来了霁州安置。

白日里,秦观月与吴嫔谈趣,逗弄着尚在襁褓里的孩子,偶尔去街市上采买。

霁州四处安插着顾珩的人,连当地州府的官长亦是顾珩的旧部。

霁州偏远,仍然是一片安和,似乎霁州已经不是大燕的属地,燕都的尘沙吹不到霁州的风里,那些无边的战乱与疮痍,亦与这片土地无关。

在这片燕都最后的净土上,秦观月她们的日子与往常没有分毫改变,甚至比之前在昭南过得更加恣意舒适。

如今大燕百姓对顾珩多加爱戴,每次秦观月想采买些吃食用品,那些商贩听说秦观月是顾珩的夫人,怎么都不肯收她的钱。

霁州民风淳朴,除却有些偏寒,便再无什么不好。若真能在这里度过余生,亦不失为一种去处。

安渝的身体在医师的调养下也渐渐好了起来,甚至每天吃得比她哥哥还要多。

顾珩离开前,给男孩取名为元淮。

元淮虽然还小,但眉目间已经有几分顾珩的影子。他不爱笑,不爱声张,比起安渝,他倒是沉稳许多,很少哭闹,安静得不像是还在襁褓里的孩子。

秦观月看着元淮,时常在想,等元淮长大些,她一定会给元淮另找个师傅教导,否是整日跟在顾珩身后,恐怕要变成与顾珩一般无趣的性子。

这两月里,顾珩的书信几乎每日不断,信里总是会向秦观月报平安,时而洋洋洒洒两三页纸,顾珩会向她说这一路的见闻,问她的近况如何,嘱咐她莫要贪凉,夜里睡觉关好窗户。

信中字里行间尽是道不尽的相思,每一个字都浸满了咫尺千里的想念。

每至夜里,秦观月看着身旁空无一人的衾榻,心里总是酸涩交加,起身点盏豆灯,在灯下反复地翻阅先前的那许多封信。

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就仿佛顾珩还在她的身边。

但这几日的信,顾珩的字迹似乎越来越潦草,也再不似从前那样的详尽,时常只是一句“念卿卿,妻勿念。”便再无下文。

秦观月心里不安,但想到或许是战事吃紧,顾珩没有闲余的时候来写书信,虽然有些不悦,她也并没有深究。

至少顾珩还在给她写信,至少这表示他还是平安康健的。

次日晨起后,秦观月与墨隐抱着孩子在后院里晒太阳。

安渝依旧总是笑眼盈盈的,时常哇哇大哭,要秦观月哄抱才好。而元淮还是那样沉默,任凭墨隐怎么拿着拨浪鼓逗他,他都不曾笑一下。

秦观月正与墨隐感慨着元淮的性子太过孤僻,长大了只怕没有姑娘家会喜欢,抬起头,却忽而在长亭外窥见了一抹熟悉的身影。

墨隐看见来人,警惕地抱紧了孩子。

秦观月皱了皱眉,将怀里的安渝递到墨隐手:“你先把他们带进去吧。”

墨隐接过安渝,有些踌躇:“娘子……”

秦观月安抚道:“没事。这是在我们的地方,处处都是顾珩的人,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不敢造次。”

墨隐深深地忘了长亭外的人一眼,抱着孩子转身离去。

陆起戎见墨隐离开,才从花廊转角后缓缓走出。

陆起戎比上次见的时候又清瘦了不少,一袭浅陌色圆领衫在他身上晃晃荡荡。

他手持一柄竹制拐杖,勉力挺直腰脊,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秦观月走来。

虽然他如今境地大不如从前,但他的衣衫一尘不染,鬓发整齐地束在发冠中,浑身仍透着不屈服于磨难的傲然。

秦观月望着他的断腿,一时心里五味杂陈,她虽恨过陆起戎的背叛,但早已释然,如今再看到陆起戎,只发出世事无常的感叹。

陆起戎站停在秦观月身前,半边身子的力量都依赖在那柄竹拐上:“月娘。”

“你还活着?”秦观月目光扫过他的脸,语气淡淡,“他居然会留下你的命。”

秦观月的冷淡在陆起戎的意料之外,他抿了抿唇,并没有因此而恼火。

“是我对不住你”

他站在那里,如清癯的一支竹,在风中微微摇荡:“我这条命已经不值钱了,但若是我死了能让你好受,我别无二话。”

“我要你的命有什么用?”

秦观月虽然已经不会因为往日的旧情而对陆起戎有什么责怪,但想到上次若不是他,她也不会受那样大的折磨,安渝或许也不用一出世就要服药调养,她便气不打一处来。

可到最后,她又觉得他如今活着与死了又有什么两样,再与陆起戎争辩什么也已经没了意义。

“你确实有对不住我的地方,但你也断了一条腿,便一笔勾销了罢。如今我已经是顾珩的夫人,与他有了孩子,从前的这些事便不要再提了。”

陆起戎的眼底掠过一道悲色:“月娘。”

“王爷,请别这样叫我。”她还是尊称他一声王爷,即便他如今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陆起戎强忍心中悲怆,深呼了一口气:“我今天来,是想告诉你,顾珩和他领的那小队军马,皆已失踪七日。”

秦观月闻言,如一道惊雷砸下,身体不由得颤了两颤,扶住身旁的圆柱才不至于倒下。

顾珩虽然不与她提起战况,但从百姓口中她也知道,顾珩的大军一路南下,所行之处,皆有当地百姓夹道相迎。

世人听闻顾相此行是为伐暴君以明天道,无不拍手叫好。入秋时节,家家户户从田里新收了粮食,但百姓知道行军打仗需要粮草,于是都将自家的粮草奉上以充军饷。

顾珩不愿收拿百姓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粒粟,然而民群慷慨激昂,甚至拿着米筐来到军前,围在大军帐篷外,硬要顾珩收下。

这一路下来,除却当时在吴州惟恐伤及百姓,耽搁了几日,顾珩还没有打过败仗。

只怕是陆起戎刻意想挑拨离间,才会这样说。

冷静下来后,她一把推开陆起戎,眼神冷若冰霜:“你说谎。”

陆起戎被她一推,踉跄了几下,好不容易才勉强站稳。

“珩郎与我一直都有书信往来,这几日也不外如是,陆起戎,珩郎讨伐暴君是人心所向,你不要在这里信口雌黄。”

秦观月越说越急,瓷白的面容不禁微微泛红:“你别在我眼前站着,赶紧走。”

陆起戎听着她一口一个珩郎,心里像是被千百只刀子划过。曾经在她怀中明眸含笑的人,如今却连多看她一眼都不肯。

一种恶毒的念头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像是藤蔓般紧紧缠绕。

“那些信,他随便找人代笔亦无不可,你就能确信真的是他写的吗?月娘,顾珩作为将领失踪数日,只怕凶多吉少,你还是应当为了你和孩子,早做打算。”

秦观月怔愣在原地,原先凌人的自信气焰,亦在这一句质问里慢慢地被消解。

她想起这几日顾珩送来的信,字迹潦草得都让她难以辨认,而且从前战事最紧张的时候,顾珩也不会这样敷衍,可如今,那些信却越来越短,倒像是怕言多必失,露了马脚。

秦观月心里似有一块巨石陡然压下,压得她呼吸都变得困难。

陆起戎看着她身形一颤,就要向后倒去,旋即扔开竹杖,伸手扶住了她,两人齐齐摔倒在地,任由秦观月砸在他的身上。

秦观月坐在地上缓了缓,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挣开他的怀抱,迅速地站起来。

陆起戎眼底的神色渐渐暗淡,他狼狈地摸来那柄竹杖,撑着竹杖站起来。

“月娘,在被抄封之前,我私自留了两座宅子托付给心腹打点,只是那两座宅子在洛州,与霁州差不多偏远。但若是你愿意,我可以带着你和孩子一起,至少不会被陆起章找到。”

陆起戎顿了顿,向秦观月面前走近了一步:“况且,陆起章算不得什么劲敌,你给我些时间,我一定能够召集旧部,一举攻下燕宫。我还是会像从前与你说的那样,让你坐上世间最尊崇的位子。”

秦观月只觉得世间万物归于混沌,耳边嗡嗡作响,陆起戎说了什么,在她这里也听不清晰。

纤密的鸦睫簌簌颤动,她攥紧了掌心,静静地闭上了眼。

“他不会死。”

良久,她缓缓睁开双眼,眼底居然没有一点湿润,只剩无尽的坚毅。

“就算他真的死了,我也要亲自找到他的尸首,将他带回来,与我葬在一块。”

无人谷间飘荡的风,已然沾染了几分寥寥的秋意。

它肆意横撞在山谷深石间,响荡出阴森的声响,如鬼魅般四处飘荡,将空气中沾染的浓重血腥味散向无人谷的每一个角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