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秦:朕的长子是祖龙 > 第九章 跳过这废物尚书

第九章 跳过这废物尚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朕的长子是祖龙!

你说吧,发行宝钞是朝廷与

臣下无不愁眉不展,深思。

“老朱还有财政方面的研究呢,这简直是推翻我的看法啊!”

“自秦汉以降,官僚系统的划分泛泛而谈,或文官或武将都过于简单”

“时代越是进步、经济越是发达,治理责任官员越是专业化”

“能征善战,能写一手好文章,完全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

“传统科举出的文人除了能咬文嚼字之外,其他真的什么都不做。”

“大明,太缺专业人才啦!懂得财政,通得起金融,一点也不存在呀。”

朱元璋再次受到三孙褒奖,欣喜之余,深思。

自古军兵不动、粮草先行。

如果不具备优秀理财能手,打起仗来就会底气不足。

自己能把元朝打得一败涂地,主要得益于李善长的努力。

李善长擅长理财,朱元璋只负责战争,从不顾及钱粮是否充足。

它的功劳可与汉代宰相萧何媲美。

只可惜他升胡惟庸为相,对于胡惟庸谋反不报,装聋作哑,因而遭人杀害。

如今,真可谓缺了一位理财高手。

听听朱允錡的话就能确定他是这一领域的天才!

只不过他总是低调地躲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时刻从自己的声音里寻找解决的方法。

兵部尚书齐泰出了班奏:“皇上,大臣们认为,与宝钞相对应的物品,应以粮食为原料。”

见朱元璋不回应,接着说:“民以食为天,最不贬值,百姓最缺的是食物”。

“有粮为物相应,宝钞必不贬值”。

“而每个府县均建有粮库,老百姓换粮就更容易了。

许多官员都点头称是,觉得齐泰的话非常合理。

朱元璋思前想后,齐泰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无论做什么事,站在老百姓立场。

发生宝钞亦然,与之相对应的物品,亦应是老百姓经常使用和必须使用的物品。

朱允炆见朱元璋微不察颌,当即道:“皇爷爷、孙儿都觉得齐大人的话极在理”。

看着朱允炆的背影,朱允炆又立刻低下头。

好吗?

朱元璋条件反射地支起了自己的耳朵。

第九章跳过这废物尚书

“我这才终于知道什么叫做百无一用的书生啊!”

“成天看所谓圣贤书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

“让这群货来治国是完全误国误民的!

朱元璋之所以听得认真,是因为三孙之心,与自己的观点相吻合。

烦死了这帮过科举考试的酸文人了!

一个个成天端架,满嘴子曰诗,感觉高人一等。

于是户部尚书说:“皇上,大臣们认为齐大人与二皇孙说的都是真理!”

朱元璋正用心听着朱允竑的话,谁知冒了个不长眼睛的人。

“闭上嘴巴,朕要你说话?”

朱元璋差点咆哮。

大殿里立刻鸦雀无声。

不就是朝议么?朝议难道不是要人们讨论吗?

不允许别人讨论,那么还要大家都站着干什么呢?

陛下岂不言而知之,言而知之。

这种状况如何呢?

一个可能性是户部尚书范敏是怎么做的惹皇上生气的。

刚吼出声来,朱元璋就扭头换脸,异常和蔼:“允高,您接着再说吧!”

立刻大殿上眼珠子都掉下来。

部长感到头脑不灵光。

这是怎么一回事?

是皇上说得不对还是他本人耳朵出了毛病?

朱允炆内心哀叹:天理是否存在?

明明说的就是他,皇爷爷为什么要朱允玏这笨蛋“接着说”呢?

这白痴皇弟怎么讲的呢?

他不停地站在旁边洗耳恭听个屁滚尿流!

皇上,难道您就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别说是朱允炆了,连蒙皇上指名道姓的朱允炆都蒙了。

不,要我接着讲吗?

我连口也不张一下好不好?

刚高谈阔论,朱允炆好吗?

你要他接着说不可能?

怎么又对我虎视眈眈呢?

“老朱!你这样做是有意要给我出糗的!”

“老朱是想请我发言,以示朱允炆之好!”

“你们直接声明要朱允炆做皇太孙得过且过,为何要损一损二,捧一捧一。”

“快声明要朱允炆做皇太孙,好让我隐身!”

“做了几年咸鱼后,幸福生活一下子就破灭了!”

“每天都有老朱缠在身边,真麻烦呐!”

朱元璋要听什么没听什么,听得全被朱允炆吐槽。

这个孩子竟然确定了他会让朱允炆成为皇太孙!

这个孩子分明是天纵之才却毫无自信心!

从根本上来说,这个孩子太懒惰,每天只顾着做咸鱼吃。

不说了,这个孩子睡了懒得翻,自是咸鱼比咸鱼更合适。。。

““皇上,以粮为宝钞之相应物,实在是高,二弟之忠告,高明!

朱允竑答非所问,朱元璋始料未及。

那不是朱元璋想要听到的话。

“现在撒谎也不会打草稿,学着脸红脖子粗的拍着马屁呢!”

“这是一种道德扭曲还是一种人性沦丧?”

“货币制度解决不了,国家发展就不能有大飞跃!”

“千年封建社会怎么叫积贫积弱呢?是越积越真贫,越积越弱!”

“那是由于,货币政策有问题!”

“社会财富少时还好,当社会财富激增时,货币政策没跟上,社会肯定要垮掉了!”

“这户部尚书的名字是什么?凭,此人本事不大,故历史上没有出名的。”

朱允玏这时的思想已经被卡在壳里。

卡住户部尚书的名字这道题!

这节骨眼上卡的是朱允玏!

朱元璋很生气,孙儿,这废物尚书您跳吧!

跳过来说关键!

“户部尚书姓范。范氏何为。”

朱元璋真是忍无可忍,大声呵斥:“范敏!”

正凝神沉思的范敏大吃一惊,他是否再招惹陛下?

仓促间出了班:“皇上,大臣来了!”

朱元璋见这人再次跳出,怒目圆睁地说:“认识你!咱就喊你吧?”

范敏快抓狂的时候,才叫他闭上嘴巴,话说还是那句话。

太过,皇上分明喊着他的姓名,转眼却认不出!

是过去说的不对,做的不对?

没办法,一定要好好的梳一下!查明皇上对他大发雷霆的缘由。

不然,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安稳!

“啊!老朱的提醒是正确的,姓范名敏,你个户部尚书,没主见吗?附和个兵部尚书兼皇孙吧!”

“以粮食作为宝钞的相应实物听上去是为了老百姓着想,其实是扯蛋到了极点。”

“准备金,为什么叫做准备金呢,就是因为金属类更稳定

“食物,稳定性何在?”

“府县虽有粮库,可是储存技术太烂了,存上一年,最多二年,就会变质了。”

“遇上了一场水旱灾害,加上还有战争,食物一点也不充足!”

“到了那个时候,百姓用宝钞都不能兑换粮食了!能兑换的话,还都变质了粮食呢!”

“货币的储备,肯定还能兑换成别的东西,和金银一样,买得起任何东西的”

“你们背粮食买布料还不可以赶出去吗?”

“金银自然为钱,钱自然为金银”!

“即使有交子和宝钞等钞票,后面也一定会有金和银,当然也会有铜”

“以粮食为宝钞之相应物,纯为行车、开史之倒车也!

“这些货物,全是蠢货!”

“尤其范敏怎么就没有饭桶的称呼啊!”

听了这话,朱元璋终于如愿以偿。

在三孙心里说明来意后,顿时知道准备金的来历。

朱元璋理清思路,整理语言:“以粮以相应的实物,断是不可能的!”

“你们换的食物,种类不一样,储存的时间不一样,地域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这个,哪来的稳定?”

“用粮食做相应实物不就是为了使大粮商富起来吗?这些粮商越搞越多,结果把朝廷财税搞得乱七八糟!”

“咱定下来,则以金银铜三物,为宝钞之相应物也。”

““大家说说看,究竟选择哪个做为相应的实物呢?

朱元璋不是照搬朱允竑的声音,是加以改造。

并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引申。

范敏这下可真服人!

皇上寥寥数语,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宝钞一定要有相应的实物,相应的实物一定要稳定,而这恰恰是他知识上的盲点。

哪知皇上甚至明白了这一点,而且讲的异常的彻底!

如此说来,他身为户部尚书的财税货币,还是没有皇上懂的多的!

无怪乎刚才皇上两度向他提起无名火。

范敏正欲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为安全起见决定先看后看。

朱元璋要众人从金银铜中挑选一件做为储备实物的宝钞,竟然一时没有人接听。

众官看了范敏一眼,身为户部尚书,那是职权范围内的事,他不会说,为什么自己要出此下策呢?

朱元璋见当官的当缩头乌龟不满意,指给范敏听:“范敏!哑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