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子时墨色刀 > 第17章 去也终须去

第17章 去也终须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子时墨色刀!

在先前的那个小公公回来禀报锦衣卫之事后,又从正殿门口慌慌张张跑来两名侍卫。“燕王殿下……燕王殿下他……进午门了!”

显然这条新消息更让人震惊。

“谁宣他进来的?!”黄子澄气炸了,这都怎么了?

“燕王他,他,他……”

“他他他怎么了你快说呀!”掌印太监尖声问。

“他带了兵闯进来的。”通报的侍卫一口气喊出来。

“放肆!”

“大胆!”

“皇上!”

大殿此刻人群众生喧哗,如银瓶迸裂,如活鱼下锅,沸反盈天。

“他、他带了多少兵马?”黄子澄气急地问。

“据报是两万。”来人慌乱地说。

“两万就敢造反?御林军呢?城外的锦衣卫呢?”掌印太监接着说。

“御林军不在城内,锦衣卫……锦衣卫……”那个人不知道该怎么接着说下去。

“锦衣卫怎么了?”黄子澄早就厌恶透了锦衣卫。

“锦衣卫正使蒋大人,副使徐大人、佥事隋大人,也、也反了……”那人声音越来越小。

“混账!早就觉得是一帮狗东西!狗狗狗狗狗!”黄子澄怒急,口不择言,连这殿内的一众没反的也骂了进去,引得这些人怒目而视。黄子澄咬咬牙说:“好,他们要清君侧,那老臣就出去见他们!老臣跟他们走”

这时朱允炆才幽幽开口:“太傅,都这时候了,你觉得他们想清的真的只是朕身边的人么?他们是想连朕一起清了啊!”

“皇上!”

“皇上!午门已破,过不了多久……”

“皇上,早作定夺啊皇上!”众声喧哗。

嗬,定夺?朱允炆心里冷笑,时到如今,再怎么定夺还有什么用么……

“皇叔要这位置,让他来拿,让他来拿!”朱允炆心率不齐,捂着胸口,咳嗽不止。

“皇上。”一个人从大殿侧后方的阴影里走出来,声音清冷低沉,又带着沙哑。

众人讶然!

那个黑影慢慢走出来,腰间一柄长刀,背后还束着一把伞,正在滴滴答答地留着水。两步后他完全走到火光下,摘掉斗篷上的兜帽,单膝跪地,“皇上。”

“陈子墨,墨哥!”朱允炆低声辨认,带着游疑和惊喜。

“皇上,您还这般叫这只狗!”黄子澄恨铁不成钢地气恼,转身将这股气撒在陈子墨身上,“看你平日就不三不四,如今更是鬼鬼祟祟!定是和那逆贼朱棣沆瀣一气的!来人啊,把他拿下!”黄子澄指着他歇斯底里。

“黄老头,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是不带脑子的么?。”陈子墨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

此时朱允炆已经从金阶上跑下来,扑在陈子墨肩上。

陈子墨拍拍他的后背,就像小时候朱允炆被欺负了来找他一样,此时两人都愣了一下,“皇上,臣僭越了。”

朱允炆站直了身子,“我听说仪鸾司出了事情?”

“隋副千户,和他的大伯,应该是投靠了燕王。”陈子墨紧皱着眉头说。

“你就这么管教手下的?”黄子澄指着他横眉冷对。

陈子墨不理他,低头对朱允文说:“是我的过错……”

朱允炆摇摇头,“算了,无所谓了,这里的一切,都要拱手送人了。”

语气是如死灰的寂寥。

陈子墨听着,心里狠狠地揪了一下,想叹气都如鲠在喉,

一堵山压在胸口。

“如果我不做这个皇帝,我想去江湖看看……”朱允炆接着说,“小时候你给我讲过的故事,有大侠,有白马,一生只爱一个姑娘……只是……”

陈子墨听这话,也想起自己曾在夜里给小皇帝讲过的故事,喉咙有些哽咽。

“我会死么。”朱允炆想到那些被夺了皇位的先例的下场,毫不避讳地问道。

陈子墨狠狠地咬着牙说:“不怕,他敢进来,我就杀了他。”

朱允炆一愣,然后粲然一笑,“谢谢。”

似乎,结局已注定。

“陛下——”殿外一声音,沧桑悠远,随着脚步而近。

“张大伴?”朱允炆看清来人,连忙让门口的侍卫让行。“您不是在守皇陵么?”

“陛下。”白发苍苍皮肤白皙的老太监五体投地行了大礼,然后起身,清了清嗓子:“先帝遗言。”

话至此,殿内众人一愣,然后跪倒一片。

老太监说:“皇孙如无饭以食,可想朕当年喜食何物。”

喜食何物?

“张大伴,您是什么意思?”朱允炆颤声问道。

“皇上,先帝遗命,给您留了退路,就在那《烧饼歌》里。”

“去,快走。”朱允炆从阶上急行而下,踉跄了一步,被陈子墨搀扶住。

众人一行,浩浩荡荡奔赴偏殿,那里有一面墙上挂着长长的一卷《烧饼歌》——当年刘基所作。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

…………

陈子墨之前略略看过一遍,不甚明白,如今瞥见顶头的一句“似觉无虞,只恐北燕飞来。”当下通体一瞬间如被闪电击穿,渗出一身的冷汗。

“陛下,后路就在这副字后面叻。”张大伴缓缓说道。

“取下来取下来。”朱允炆觉得自己手心冒出了冰凉的汗。

长卷的字幅被踩着梯子的侍卫取下,露出了后面一个暗格,格子上放着一个黄包袱。

朱允炆睁大眼睛,他才知道这里还暗藏玄机。

包袱上落了厚厚一层的灰,稍一抖动便洋洋洒洒铺天盖地地下来,呛得众人接连不断地咳嗽。

众人扇开眼前的一片迷蒙,朱允炆已经接过了包袱,犹犹豫豫地望着。

“皇上,赶紧的吧。”徐公公哆嗦着说道。

这里面的东西……朱允炆伸出的手忽然不敢动了。

他回头找了一眼陈子墨,撞上那个一直坚定的眼神,然后把包袱放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扯开——里面是一个锦盒,盒子上落着一封信。

信封也黄了,封印的朱漆风干成一块墙皮。

此时已有公公递了竹刀过来,朱允炆接过,也是亲自拆了,看着那张纸,半晌无声。

众人不知信上写的什么,只看见朱允炆捧着信,手抖个不停,痴痴呆呆地,也不言语。

直到朱允炆后退了半步,手一松,那封信飘在了台子上,众人才看到只有一句话——“允炆,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若前路已尽,当思归途便是来处。”

“皇上?”徐公公看了眼锦盒,又看着朱允炆。

“打开吧。”他这三个字说得极轻,像已经耗尽了一身的气力。

锦盒里的东西,震惊了所有的人,谁都不曾想,先帝留给他皇孙的竟是这样的退路——一柄剃刀,安安静静地躺在一张薄薄脆脆的度牒上面。

诺大的皇宫,磅礴的大殿,纯金的龙椅,此时加在一起的分量,都不如这锦盒里的一柄小银刀,和一张经年的黄纸。

怎会是这般去处?

可这天下间,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路了。万里河山,换一步遁入空门,如果江山迟早易主,那太祖想保的便是他的性命了。这一条路,不再是皇权之间的争斗,而单单只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爱怜了。

“陛下,这便是先帝给您留的退路了。”

“皇上,”陈子墨打断朱允炆的静默,他指着墙上的一小块凹槽,“这里,您可有开启之物?”

朱允炆望着那凹槽,不由自主地摸上了手上的扳指,“这个,是皇祖父临终前塞到我手里的。“

“试试?”陈子墨问。

朱允炆点点头,轻轻旋动便褪了下来,对着凹槽比量几下,然后缓缓塞了进去。

咔哒。

轰隆。

咯咯咯咯咯。

一尺见方的地道连着石阶出现在墙下。

山穷水复疑无路,可是,会柳暗花明么?

“皇上,臣也不知这路通向何处,但咋们现在,已经没有别的路了···········“陈子墨说完,垂手立于一旁,等着朱允炆做决定。

“是啊……已经没有别的路了……”

忽然厮斗声隆隆震天,隐约间还有燕王朱棣的喊话,想来奉天殿的外门已经破了,到处都是“清君侧”的声音。

“陛下,”黄子澄扑通一声跪下,“老臣……就此……拜别。”他再抬起头,热泪满面,遍布沟壑。

“太傅?你留下来能做什么?一起走啊!”朱允炆不忍心把自己的老师留下。

“老臣,纵使是一副老骨头,也要去咯一咯那贼子的脚。”说罢,他起身,看向陈子墨,“陈狗,你最好是一条忠狗,不然,老朽爬出地府也要把你带走!”

“张大伴?”朱允炆又问那个老太监,“您跟我们一起走吧。”

老太监跪下,拜了一拜,“陛下,老臣就不拖您的后腿了,老臣是先帝钦点守皇陵的,燕王他不敢把老臣怎么样的。”

朱允炆张了张嘴,又抿起,“多保重。”

陈子墨环顾一圈四周说:“我护送陛下离开,其他人,就不必走了。”

几个大太监哭喊声一片,皆说要跟着走。

“不必了……皇叔,不会为难你们的。”朱允炆望着这些人,又望着这座大殿,过了几个呼吸,朱允炆终于下定决心,快走两步迈入地道,就在肩膀要隐没在阴影里之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金銮殿里依旧雕梁画栋,窗榭上的一只燕子,被火光惊起,扑愣愣地掠走,留下一个长年累月搭建起的燕窝。

最后那燕窝,随着大门一起倒下,在火里化了灰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