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一川烟草 > 引子

引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一川烟草!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这位北宋的词人在一千五百年以后,写这首青玉案的时候,浑不知历史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相似!!!

这一年是农历的甲戌年,各国之间纠缠无休止的战乱,在这一年的正月罕见的暂停了,连年的征战,天下已是满目疮痍,端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一年的卢国,难得的没有战乱的纷扰,百姓们安安稳稳的过了年,举国上下倒是涌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小景像。

说起这卢国,很是有一番来历的,卢国是隶属于齐国的一个封地子国,受封国君曾是齐国不世之臣高傒,这个高傒可是很有来头的,他本姜姓,高氏,名傒,字仲,号祖望,高邑人,齐太公姜子牙八世裔孙,其祖为齐文公之子、齐成公之弟公子高,卢姓始祖,曾是齐国的大夫,不世之名臣。这高傒很是有些本事,先在迎立齐桓公有功,后与管仲纠合诸侯结盟有功。桓公于是命傒以王父字(即祖父)为氏,食采邑于卢地(卢邑),凭借五里之城在历下(泺邑)建立卢国,传到今日,已传了两代国君,现在是卢国的第三代君王,高傒的嫡孙高藜,这高藜也算得上仁德的好君王,仁爱百姓,厚待臣子,礼贤下士,在臣属和百姓中的威望和口碑很是不错。无奈这卢国自开国以来国力就弱,虽历经百年三代君王的勤勉,仍是不能与周边别国相抗衡,只能依靠齐国,偏居于一隅。

很快,就到了春三月,杨柳挂绿,莺歌燕舞,在卢国北部的渤海郡鄚地,踏春的人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间或有人停下交谈一番。

在鄚地城北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姓姬,叫姬脉,是鄚地的一位粮商,专门运卖粮食以及谷物一类的到卢国都城历下,今年整个春天男主人都不曾离家,原因只是自己的妻马上要生产第三个孩子了,他们夫妇早在庙里许了愿,希望上天眷顾,祖宗保佑,能给他姬脉送来一个女儿,他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了。

今天是三月的吉日,也是姜氏每月一次去庙里烧香的日子,一大早他就张罗着家里的童仆伙计套车,准备贡品、香烛,用了早膳,携了妻姜氏,坐上马车,缓缓的由车夫赶着往城东边的庙里去了。

鄚地本就不大,不肖半个时辰,就到了庙门前,姬脉扶着妻姜氏下了马车,嘱咐车夫将车赶到庙前的空地上去等他,这姬脉扶着姜氏的腰,因再有小半个月,这姜氏就该生产了,所以行动很是不便,这两夫妇向着庙门走去,抬头看时,只见今日这庙子好不热闹,香客、游人来往如梭,车马行人络绎不绝,这庙唤作陵禅寺,朱漆的大红门,吞口的铜门钉,庙门正中上方挂着一块墨漆做就的大牌匾,上边书着三个金漆虫篆“人祖宫”,落款竟是秋胡妻,当代的大书家,可见这寺庙着实是有些灵验和名望的。

这姬脉搀扶着姜氏往里走,进了门,院当中是一个大大的金漆漆就的石头鼎香炉,正对着昊天大殿,香炉里香烟缭绕,一丝丝的淡烟汇成一缕缕,一缕缕的青烟汇成一卷卷的青龙,袅袅的盘旋飞上空中,更显得庄严肃穆。这姬脉夫妇两个本就是庙里的常客,又是添香火钱的虔诚居士,早有管事的迎上来,接引了,径直往昊天大殿里去了。

进的殿来,正中供着金身人族共祖伏羲、女娲,两边依此供奉着太昊、皇帝、炎帝、少昊几个华夏的先祖,姜氏上了香,和着姬脉一起在禅垫上磕了头。又往里走,后殿正中供奉着后土娘娘,左右依次住着拄生娘娘、巫山神女二位大神,这夫妇两个就是专为这三位娘娘来的,这姜氏又和着姬脉一起上了香,说了些心中愿景的话,磕了头,又祈祷告解一番,然后起来,随着这管事从大殿后门出来,顺着最蜿蜒的那条小径,一路向后院而去。

庙祝早已迎了出来,只见这庙祝大约六七十岁,头上却是一头乌发,双目炯炯有神,端端正正的菩萨脸,随风飘动的五柳白须,双手作揖,手里捏着祈祷用的玉笏,赭衣赭裤,象征庙祝身份的玄色锦袍裹身,脚蹬一双赭色麻鞋,活脱脱一个神仙下凡。互相见了礼,姜氏道明来意,庙祝打发管事去了,又先引着这夫妇两个沿原路回去,走到一半,住了个弯,去到偏殿的求签处,这姜氏又上了香,告了解,祈祷一回,来到签筒处,跪下闭眼祈祷着摇起签来。

忽然,供桌上的烛火突突突的跳动起来,仿佛诉说着什么,忽的,巴塔塔塔,同时掉出三根签来,姬脉向前弯腰捡起,捏在手里,只见两只红签,一只黑签,姬脉扶起姜氏,看向三支签时,也是不懂,夫妇两个一起把三支签递给大师,庙祝接了,拿在手里,看向第一支红签,念道:“佳信至,笑脸,飞腾,拨云上天。”,第二只红签上写着:月儿升东,清光可挹,万里无云,海天一碧。第三只黑签上写道:道必坚心,坚心必道成,建功勋,早回程,造茅庵,修身养性,一天飞升,仙班列名。庙祝点点头,带着这夫妇往后院草庐去了......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姬脉带着姜氏从庙子里出来,夫妇两个上了马车,回家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