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开局还魂李元霸,我该先杀谁 > 第二十五章 文以载道,后世之笔刀

第二十五章 文以载道,后世之笔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还魂李元霸,我该先杀谁!

br />

“太狂妄了!你丫的在这里口吐什么狂言!”李元吉不由地出声训斥了起来。

太子李建成摇头不已,本以为这个李轩会是一个助手,没想到竟然如此狂妄,竟然当着宰相的面说自己是天下文首。

李世民也皱眉不已,他觉得李轩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但没想到竟然当着父皇的面质疑大唐的国策。

李渊也是一脸的不高兴:“轩儿,文助龙脉之气,乃是太史局夜观天象所察觉,而裴丞相也觉得此事严重,所以才上报朝廷。”火山文学

“难道你认为我大唐不需要文气不成?”李渊看上去很不高兴,心中对李轩的喜欢顿时降到了冰点。

“父皇拥有天下乃是天运所归,父皇所在之地就是天下文采聚集之福地,所以以文运灌输大唐龙气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

“我看根本不是兴盛大唐文坛,而是想借助机会,竖立自己高达的文坛形象吧。”

李轩的一句话让裴寂脸色微红,这件事情本来就就是他向李渊提起的,如今却被李轩狠狠地打脸。

“五弟,文坛之说不能不重视,我们大唐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正是需要扶持文坛,让天下归心的时候,怎么能说文坛不重要呢?”

李元吉冷笑:“再说了,五弟从小就没有读过史书,怎么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李轩淡笑:“既然四哥如此说,那我想请教一下,何以为文?”

李元吉哼了一声:“文就是文坛,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李轩摇头:“肤浅的认知。”

李建成也看不惯李轩这样高光时刻,微微沉思:“文乃是一国之基础,是奠定大唐未来走向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文兴盛了,大量的人才才会被我大唐所用。”

“不够深刻!”李轩含笑摇头。

“你!”李建成没想到李轩竟然当众否定自己的看法,一时间更是恼羞成怒:“五弟,你一个武者,怎么能知道兴盛文坛才是兴盛龙脉的道理。”

李轩转向李世民:“那二哥以为什么是文?”

李世民沉思:“文以载道,乃是承载一国的根本,是大唐的国策。”

李轩含笑不语,继而转向裴寂:“裴丞相,那你觉得何以为文?”

“文乃是基本国策,是重塑大唐脊梁的重要手段。”

李轩叹口气,转向李渊道:“父皇,儿臣认为不用兴师动众地去龙兴之地搞什么以文运兴龙脉之说,只要在长安城召集天下文人,搞一场盛大的文学盛会,岂不是更能体现出父皇海纳百川,尊重天下文人的广阔胸怀?”

“在长安城搞文坛盛世?”李渊有点心动了:“如何做?”

李轩胸有成竹:“何以为文,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文。”

“历史评价一代雄才伟略的帝皇,都要冠以文治武功的名号才行。”李轩说到这里,深深朝着李渊一拜:“儿臣认为,在长安举办盛大的文学盛世,更能体现父皇文治武功的卓绝成就。”

“父皇结束了隋末暴政,还天下一片清凉;秦王又在虎牢关前大破王世充,逼迫其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隋朝自杨广开始,动荡不安的局面得到解决,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待兴之际,天下文人都在观望父皇的举动,若是这个时候父皇能够摒弃前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话,我大唐何愁文坛不盛开娇艳之花呢?”

“当然了,文人多傲骨,用好了能够成为我大唐的肱股之臣,用不好就只会发一些牢骚,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看到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段往事,都是以文写就的。”

“所以,文才是目前父皇最应该抓到手里的。”

“文人以笔做刀,可是远远比刀枪更具有杀伤力。”

“所谓当世之文坛,后世之笔刀,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儿臣认为,与其着人前往太原龙兴之地开设什么文气助龙运之说,还不如在长安城中以父皇为师,以天子所出之题为引子,搞一次别开生面的君臣文坛大会。”

“这样的文坛盛世,正好可以给当下时事注入一股清流,也能让天下人看到我大唐求贤若渴之心。”

李轩说道这里,突然想起历史上骆宾王曾经讨伐武则天的那篇檄文,

当下叹口气:“文如刀斧,强如一代大帝恐怕都不能幸免于难,儿臣曾经梦中翻阅古书,见到一臣子写过的讨伐檄文。”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说到这里,李轩微微一顿:“谁能想到,当初的一代大帝见到如此檄文时候,不仅没有怪罪,而是很赞赏此人的文气。”

“一时间,此人在文坛光芒大作,而那位帝王,更是得到了天下人的称赞。”

李轩不由叹口气:“如果父皇能够在长安举办文坛盛会,就算是强如秦皇汉武之辈,我想也不如父皇所拥有的宏达抱负。”

“就算是万世之表率的孔子复生,见到父皇行如此仁政,也会拍手叫好起来。”

“父皇!”李轩跪拜道:“儿臣认为,父皇应该在长安广开言路,恢复隋朝科举制度,并择优选举,设立进士科,这样天才英才才会源源不断地为我大唐所用。”

“秦皇汉武不能相比也?”李渊喃喃自语,眼中更是冒出璀璨精光:“好,那就以你所见,在长安城设立文坛盛会!”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一旁的裴寂出奏:“如此文坛之盛世,经过太史局和翰林院所定,万万不可更改,不然的话必然会伤及大唐国运!”

“裴丞相这话是不是怕文坛盛世在长安开了之后,你就少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李轩冷笑一声:“文坛盛世乃是大唐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大事,这样在天下人面前露脸的机会,裴丞相你怎么能够放弃呢。”

“呵呵,天下文坛盛会,大唐丞相亲自主持,到时候天下英才尽出丞相府,这应该就是裴丞相你的小算盘了吧。”

裴寂被李轩说的脸色微变:“楚王殿下言重了,本丞相真的没有这样的想法。”

“没有最好!”李轩冷笑:“你虽然贵为丞相,但别忘记了这大唐是我们李家的,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若是奴才哪一天想凌驾在主子之上,那就举起打狗棍,好好的敲打一下了。”

李轩的话让众人动容,李渊也没想到李轩说话如此犀利。

“好了,这件事情就先议论到这里吧,李轩留下,你们几个先回去吧。”

众人散去后,李渊笑了起来:“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裴寂吃瘪,还别说,挺解气的。”

“那是父皇也觉得裴寂这人有点越界了。”

李渊不置可否:“李轩,以你之见,这次文坛盛事,真的不用放在太原龙兴之地吗?”

“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这件事情太过于劳民伤财。”

“哦?”李渊内心有点不满,这件事情本就是他点头了,没想到竟然被李轩批的如此不堪。

“父皇,你想一想,大唐刚刚成立,短时间内告知天下文士要全部前往太原龙兴之地,这各地的统计和花销又该是多大?”

“而且我们一直在忙于战争,国库本来就贫瘠,这个时候父皇要大兴文坛盛世,那么这些文人前往太原之地所用的钱财和招待何人出?”

“所以我认为,父皇如果行此事,那与暴政杨广又有何区别呢!”

“大胆!”李渊顿时不高兴起来:“李轩,你有点僭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