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悠哉悠哉的汉末群雄传 > 第十七章 黄巾起义

第十七章 黄巾起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悠哉悠哉的汉末群雄传!

洪水就这么个特点,只要天上不再下雨,那么水退却的也快。

这个时代洪灾的危害不是淹死个人就算大事,主要经济损失就是房屋毁坏。

这年头庄稼田地的毁坏才是真正的灾难!

无数的农人跪在煮死的庄稼地里仰天长哭,悲声遍野。

在这个吃饭尚是问题的国度,没了粮食是何等的绝望,到时别说是买卖人口了,就是为了口饭吃,无数人能为你卖命!这就是起义了。

领着吴二吴三,背着几百斤粮食去赵云家,一路上吴庸的心情是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恐惧,没人能比他更能明白饿红眼的人是多么的可怕。

赵云一家没什么事儿,山下大多数田地被淹让一家很难受,可赵云有个会过日子的朋友啊,在吴庸的揣粮行为之下,家里的仓库还是满当当的,加上藏起来的,足够两年吃的。

照吴庸的说法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就粮食不嫌多。

看到是吴庸来了,赵忠赶紧过来接东西“子恒啊,你怎么又带这么多过来,粮食都装不下了。”

吴庸擦了擦汗“赵忠大哥,难道还叫我扛回去?装不下了就藏起来,狡兔三窟,这东西不嫌多。”

“伯母,子恒来看您了,云哥来信报平安,说是升官做了偏将了,您放心。”

赵云娘连笑道“好!好!子恒吃过饭了吗?伯母给你做点去?”

吴庸微微一笑“可想您的手艺了,多做些馒头,这俩很能吃的。”

赵云娘打趣“还能比子龙能吃?”

众人大笑,吴二,吴三也挠着头跟着笑。

喝了些酒,吴庸寻了个时机和赵忠说了去投靠赵云的想法,也细细讲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可吴庸还是低估了这时代的人对故土的眷恋,也有些懂了老爹当年知道家乡没了时,那份心灵上的空洞。

磨破了嘴他也没能说服赵忠,最后赵忠决定去说服赵云娘跟吴庸一家走,而他的一家子都不能让吴庸带走。

这让吴庸很生气,这等于没答应,伯母的性子他是知道的,赵忠一家不走她绝对不会动的。

虽然外面兵荒马乱的有风险,可直觉告诉他比这儿要好得多。

可赵忠下一句话堵的吴庸无话可说“那是你家有钱,你才怕这怕那的吧?照你的说法,他们会把我们这种穷人怎么样?是你给我们家带来了灾祸好吗?投奔子龙,投奔子龙!他赵子龙就那么好,我一辈子离开了他就活不下去了吗?”

看着面色阴沉的赵忠,吴庸心底产生一股深深的悲呛,他忽略了很多事情。

第一确实赵云一家被黄巾祸害的可能性极小,以前虽是豪族,现在却和农民无二,跟着自己走的确是无妄之灾。

第二这个孝义为先的年代,丢弃祖宗之地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的事,这从老爹出去行商十几年没敢回去可以看出些东西,纵使有了点出息,依旧会受人眼色。

第三也是最细节最重要的人心!赵忠的自尊!长年在赵云的光辉下的赵忠自尊心其实是倍受打击的,他又是个残废,一直在赵云的接济下过活。

其实赵云走了的这些日子里,赵忠过的反而十分快活。

这些都是吴庸没想到的,吴庸只考虑了最合适的做法,而忽略了这古人的心。

看着吴庸黯然离去的身影,赵忠有些不忍,也有些后悔,自己的话说重了,有些过了,可他在吴庸身上看到了和赵云同样的特点,自信且自大!所以他当时就失去了理智。

是的,他是这么觉得的,两个人都是有才之人,子龙想建功立业,子恒只想平平淡淡,他们都把自己珍视的东西一直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也自信自己能护得更好,但不管别人愿不愿意。

就像虽然那样做是最好的选择,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解释你的安排。

没人相信他赵忠也能护一家人周全,让一家人过得好,从来没人这么想过!

所以赵忠内心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打醒他!让他知道自己的自大,让他知道你的想法!】

没能对赵云说的话,赵忠对吴庸说了出来,而且认为这是对吴庸好,能使吴庸成长……

吴庸失魂落魄的回到家,悲怆的对照吴老爹说“老爹啊!我真的是为了你们好,真的是为了咱们能安安稳稳的,不是我想到处搬,您怨过我吗?”

吴老爹好久未见过散发着这样悲伤气息的儿子了,平日里两父子天天吵,吴庸跳脱难以捉摸的性子没少挨他打,可吴庸只是郁闷惆怅,从未有过悲伤。

他下意识回答“我知道你难,我知道,你是我儿,爹怎么会怨你,你不用管其他人怎么讲,做你自己觉得对的,你到哪爹就跟到哪儿,一家人完完整整的。”

吴庸浑身颤抖,双目逐渐有了神彩【我真的不是自以为是的自大,真的不是要强加给你们意愿,我是没自信,没能力在这乱世之中保护好你们啊!你们是我的一切,我是害怕失去你们任何一个才想到处跑,到处寻找归宿!】

吴老爹做到吴庸身边“怎么了,子龙一家怎么打算,是发生了什么吗?”

“都不愿意跟我们走,不同于我们家,云哥家遭贼祸的可能性极小,跟我们上路反倒是危险很多,这是咱家的劫难而非他们啊!”

“赵忠大哥答应说服伯母与我们一起,我想想还是算了,只带着伯母去投云哥算什么事儿,好像我们是为了这个目的接近他一样,反而不好。”

“那就算了吧!”

“可这样怎么跟云哥交待啊!”吴庸苦叹,当初答应赵云要看好家的。

吴老爹叹了口气“那也没办法啊,是咱家有难,带上他们家像是牵连了人家,你尽量安排好后面的事,对得起子龙就是了,大不了不投子龙就是了。”

吴庸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咱去南方吧,南方这些年要太平许多,打仗也少,就去南方!”

吴老爹认真的问“如果我们家不走,会怎么样?”

吴庸看着他的眼睛道“家破人亡不可测,家财抢尽是最轻!”

“那就去南方吧。”

……

最终随吴庸父子南下的只有吴记三兄弟,王河父子和翠儿。

余老爷子老了,不愿意动了,吴庸把店铺全全交给他打理,老爷子可分三分利,其余伙计也不愿跟着,吴庸也只能说好自为之。

最令人惊讶的是吕月,小丫头竟然想和吴家人一起走,可吴庸还是打算将她托付给县尉,让他们兄妹团聚,不过小姑娘很坚持,吴庸打算先给他哥哥说一声,再看怎么处理。

之后吴庸又去了赵家,将吴记酒楼的地契交给了赵云的母亲,算是把吴记整个交给了赵家,又给了了赵忠五十两银子,让他藏好,钱不露白。

再三叮嘱赵忠要低调,交待赵云母亲一定将吴记转给赵家族里打理,他们自己吃红利就可以了,最后郑重的将一卷羊皮卷交到她手中,反复嘱咐千万收好,遇到过不了的坎时,家里揭不开锅时打开,保命用的。

尽可能的安排好一切事务后,吴庸在赵忠歉意的目光下离去,摇头示意不用送,也不用抱歉。

因为一切本就如此!

……

承平二年二月,大汉朝外战不断,内乱频繁,国势日趋疲弱的情况下,又接连三个灾年。

然朝廷在这等灾年依旧赋税不见,徭役不断。

贫苦农民走投无路,豪门士族醉生梦死之际巨鹿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反了,天下从者如云。

头扎黄巾的农民百姓向官僚士族,地主大户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各地揭竿而起者众,有七州之地纷纷涌现黄巾,攻城掠地,无往不克。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地公将军”,三弟张梁称“人公将军”在冀州起势,烧官府,杀吏士,劫掠豪强,赈济百姓,不到一个月,冀州沦陷大半,无数士族豪门飞灰湮灭,世家纷纷逃离冀州。

张角发动起义明显是谋划已久,他将信众分三十六方,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兄弟张宝、张梁配合调配。

七州二十八郡发生战事,天下大乱,震惊朝堂。

三月,黄巾党爆炸式扩张后,大肆破坏的后遗症开始出现,粮草军械难以跟上,各地豪门大户纷纷在逃亡后将运不走的物资付之一炬,黄巾到一处劫掠一处进行补给的打法告破,扩张速度断崖式减缓。

同年三月,汉灵帝召集兵马镇压黄巾逆贼,命卢植统帅北军五校负责北方战线,与黄巾主力戮战。

大将皇甫崇领三河骑兵追剿各地逆贼。汉将朱儁领招募的新军配合征讨逆贼。

灵帝召告天下“黄巾势大宽广,准各州郡征集兵丁自讨逆贼!”

天下雄主纷纷站了起来,轻呼“是时候了!”

群雄割据拉开序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