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洪熙之虎朱高燧 > 第七十三章 顾命之人

第七十三章 顾命之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洪熙之虎朱高燧!

清晨,北平城的城门悄然开启。

守城的兵丁将城门打开,恭敬地目送两人出城。

朱棣还是走了,他不敢赌。

如果朱允炆知道老爷子给自己的密诏,那么此行绝对异常凶险。

但他别无选择,他不想背上一个谋乱的罪名,那就只能自证。

只是有些时候,这东西不能说,所以他以奔丧的名义出发。

带着老三一路疾驰,仅仅两天时间就来到的淮安附近。

到了淮安,朱棣放慢马速,他已经提前命人禀报自己入京的消息。

接下来就看自己这个好侄子要怎么处置了。

正想着,他转头望向不远处的亭子。

“老三,怎么去那谢谢,下午再走。”

“是。”

朱高燧答应一声,两人微微提速向着凉亭而去。

不多时便来到这里,朱棣翻身下马,见亭子里有一位老书生,他走上前拱手。

“老先生,我和小子路过此地,想在此歇歇脚,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老人见状看向他,点点头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朱棣道了声谢,便带着朱高燧走进亭子。

四人各自靠着一边而坐,朱棣在北、老者与书童在南。

见朱棣父子两人啃着干粮,老者命书童送过去一壶茶。

“多谢老先生。”

朱棣再次拱手,书生打扮的齐泰看着面前的燕王,心中的忌惮之意大起。

前些日子自己与诸人面见皇孙,期间言谈被皇上知道。

没想到已经病入膏肓的皇帝居然清醒过来,下旨诛杀自己等人。

还好当时自己是派人前去,否则……

想到这他看向朱棣,眼中闪过一抹杀意。

清君侧,好大的手笔。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皇上会来这一手。

现在皇帝驾崩,自己等人本能青云直上,可这根毒刺……

皇上驾崩之前将这件事告诉皇孙,只是皇孙宅心仁厚,想要要看看这个四叔的心思。

否则光凭这件事,燕王一家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现在问题来到了自己头上,皇孙的意思是不让燕王进京即可,朝局混乱,他不想冒这个险。

可齐泰不这么认为,如果就这么放任朱棣回去,岂不是就告诉燕王皇孙知道,但是他不打算追究。

这样以后皇孙继位,内有锦衣卫这只疯狗,外有燕王援应。

自己这些人不又回到了先帝时候的样子。

新帝不倚重朝臣,这怎么得了?

自己必须让他看清这些宗藩的真面目,想到这他挥退书童,缓缓站起身看向朱棣。

朱棣也是如此,从刚刚那一瞬间的杀意开始,他就一直留意着这人。

现在见他起身,朱棣也同样让朱高燧离开,自己上前来到齐泰的桌旁。

此时亭子中只有这两人,齐泰率先开口。

“兵部侍郎齐泰,见过燕王殿下。”

朱棣看着他,没有说话。

这人他知道,老爷子临终托付其辅弼朱允炆。

看到了他,朱棣便明白朱允炆知道了。

想到这他不禁松了口气,现在就看好大侄儿怎么处置自己了。

看着礼毕自顾自起身的齐泰,朱棣这才开口。

“齐侍郎,有什么话说吧。我是个粗人,不懂那些弯弯绕。”

“呵呵呵,燕王玩笑了。皇孙只是吩咐我在此等候王爷,劝王爷当以边关安宁为重,其他的事就不要操心了。”

听见这话,朱棣心中松了口气,刚要道谢就听齐泰再次开口。

“皇孙让我说的泰已据实告知王爷,接下来的话是我自己的。”

朱棣眯起眼,看着齐泰。

“哦?不知齐侍郎有何见教?”

“不敢,只是想到了前几日皇孙的一些话。他对臣说,他非常想念世子殿下。”

双拳瞬间紧握,朱棣知道这是齐泰的意思,但还是那句话——他不敢赌。

“多谢,等皇孙登基以后,我这就让小儿进京朝见。”

说完他向着亭外走去,齐泰微笑着目送燕王回返。

回到宫中,齐泰向朱允炆禀报。

“齐爱卿辛苦了。”

齐泰赶忙行礼,刚要开口就听到朱允炆的声音。

“不过允炆有一事不明,我何时说过想见高炽了?”

“噗通。”

齐泰慌忙跪下,叩首以对。

“皇孙,此等事非同小可啊。臣知皇孙仁慈,不肯做伤及天家亲情之事,臣愿代劳,一切骂名皆由臣来。此次确实是臣自作主张,还请皇孙降罪。”

他低着头,口口声声说着皇孙,但一切言行全是面对皇帝时的样子。

朱允炆看着他,嘴角勾了勾,很快就平复下去。

黄子澄看着这一切,不禁皱眉。

“皇孙息怒,还请您看在齐泰大人公忠体国的份上饶恕其鲁莽。”

说着黄子澄也跪了下来,同样叩首。

“皇孙如今天命所归,谅那燕王也不敢如何。既如此又何必如此急切命其让世子进京,岂不是为人所耻笑。”

朱允炆看着两人,笑意更深了。

他能看得出,作为顾命大臣的齐泰与黄子澄不合,而这就是他想要的。

于是他很干脆的点头。

“也好。我既然已经表示了不愿计较,那高炽的事自然不能成行。否则岂不是告诉天下人我是个心口不一之人。黄先生,还请你派人前去告诉我四叔,高炽不必前来。”

“臣遵旨。”

“皇孙……”

“齐侍郎,这件事到此为止,可好?”

“是。”

黄子澄看着一脸愤懑的齐泰,他到不担心齐泰报复,但是自己终究不如他有人望。

将来在面对朝政上肯定吃亏,莫不如……

思虑至此,他想到了一个人——方孝孺。

于是他再次开口。

“启禀皇孙,如今朝中局势复杂,齐侍郎每日奔波必然劳累,精神不济,行事必然不周全。臣愿意举荐一人,帮助齐侍郎。”

“哦,不知黄先生说的是?”

“方孝孺。”

……

五月十四,朱棣返回北平。

他将朱高炽叫来将齐泰的话告知于他,朱高炽没什么意见。

朱高炽立刻回去收拾,准备启程。

还不等他启程,朱允炆的使者就来到了北平,告知燕王不必如此。

朱棣见信中朱允炆言辞恳切,心也就放了下来。

转眼间又是数日。

五月十六,朱允炆正式登基。定年号为建文,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