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门巨子 > 第3章 考校

第3章 考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巨子!

“大哥,求求你……”

看着梁铁生、韩秀娘对着梁铁壮跪下来,说着乞求的软话,而梁铁壮却板着一张脸,一副不近人情的模样。

梁铭卿正要站起来,做最后的拍板,他既已打定主意,此回卖个人情给梁铁壮,那么此事还是快刀斩乱麻的好。

不然人们看到梁铁生夫妇俩的可怜样,日后暗地里编排梁铁壮和自己,那就不美了。

而他甫要开口,忽然——

“煮豆持作羹,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一首诗,甫一被梁平安吟完,梁铭卿整个人都震撼起来了。

第一反应就是“好诗!”

旋尔,“这首诗我怎么没有听过?”

再后,他的眼睛不由瞥向了梁平安身旁墙边的豆秧杆,不由浑身又是一阵剧震。

“这……这!”他嘴中低声喃喃自语着,因为心绪太过激荡,他一时气喘急迫,盖因为,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一种令他想想便浑身激动到颤栗的一种可能!

“怎么,没听到我说话吗?退下去!”

耳边这时传来梁铁壮对那孩子,摆出长者态度的呵斥声。

“等等……!!”

梁氏宗族的老族长梁铭卿,这时忽然一杵拐杖,声音带着颤抖地大声说道。

而随着老族长的发话,登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向了他,梁铁壮自然也不敢再造次,旋即走上前笑着对梁铭卿道:

“老族长,您有什么吩咐?”

梁铭卿只是握了握拐杖,旋即抬起拐杖,伸出来,将面前的梁铁壮、向一旁推了推。

梁铁壮见此,下意识的便向旁边挪了挪,自己貌似挡着族长的路了?

梁铭卿旋即走了过去,路过梁铁壮、却是连看也不看他。

拐杖杵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声音,老族长走到了梁平安的身前,旋即微微弯腰,说道:“好孩子,族长爷爷问你,刚才那首诗,是谁教你的?”

而此时满场的人,包括梁铁壮,还有梁铁生和韩秀娘夫妇,他们二人也都疑惑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他们从来没见过自己儿子看书读诗,只是儿子前些天不时去村塾那边玩,难道儿子在那里听来的?

可刚才儿子吟那首诗,难道那首诗有什么特别意思?总之这夫妇俩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自是无法知道“七步诗”的意思了。

连满院子的人都一脸惊诧的看着老族长问梁平安的话,而且从族长的语气里,是那么郑重、肃然。

于是人们也都情不自禁屏住了呼吸似的,看着一老一小的说话。

梁铁壮本能感觉不对劲,但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上来,那首诗肯定是那梁平安不知从哪学来的,只是不知道老族长这么郑重干什么?

梁平安见这位身有秀才功名的老族长,果然被自己方才吟出的诗,吸引了过来。

梁平安就是故意吟出那首诗,而且并装出一副凄然的神色,很像是临场突然有感而发,作出而吟出来的诗。

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这位梁族中说话权语最大族长的注意。

以勾起这位老族长对自己的好奇,毕竟九岁就作出诗来,这怎么说都算神童了。

而目下梁族的状况,是大周朝立国百多年,也就仅仅是这位梁氏的族长,有这么一个秀才功名,一百多年了,梁氏一族出有秀才功名者就这么一枝独苗。

更别提,突然族中有一神童出现,那对梁氏宗族来说,对那梁铭卿这个族长来说,其欣喜该为何如?

所以梁平安找准了这个契机点,又此时情境十分的和《七步诗》吻合,那么梁平安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就来了这一出。

而果然!

果然是吸引那全场唯一的有功名者——族长梁铭卿的注意!

梁平安也不觉得自己整的这一出,会留给这位老族长一个刻意为之的印象。

虽然他的确是刻意为之,但别忘了他现在才十岁,十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心眼呢?

至多,无非是真情流露,或者强行归纳为童言无忌也行。

梁平安这时故意做出一副童真懵懂的模样,道:“族长爷爷,这……这诗,是我刚才忽然有感而发,临时作的。”

“你是说,这首诗,是你自己刚才自己作的诗?”

老族长梁铭卿虽然心中早有猜测,但这时听梁平安这么说,还是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但他随后瞥了一眼在墙边的那摞豆杆秧,那不可置信的心情才算是缓缓压下来。

同时心中一股狂喜在直冲胸臆,暗道:“或许这真是这孩子作的!”

按下这股心情,他便问一旁走过来的、同样一脸惊诧的梁铁生夫妇:“这孩子进学几年了?”

梁铁生夫妇先是脸上现出一股吊诡诧异的神色,旋尔梁铁生方挠了挠后脑勺,然后小心的说道:“族长这是何意?我家平安,从未有进学啊?”

梁铭卿陡听这话,旋眼睛凌厉的又看向梁平安,而梁平安这时却童真地说道:

“族长爷爷,平安没有读过书,只是时常去王伯伯的私塾那边,听他讲课,不知为什么,平安一下就能记住很多东西。”

梁铭卿又看向梁铁生夫妇,梁铁生又挠了挠头,说道:“这孩子的确老是往那村塾那跑。”

梁铭卿听完梁铁生的话,眼中的那股疑色才算是消褪下去,他又看向梁平安,眼珠一转,他说道:

“平安,那族长爷爷考考你,族长爷爷给你出一个题目,你按照这题目作诗一首,怎么样?”

梁平安点了点头,梁铭卿沉吟了片晌,方摸着胡须道:“那便以‘春晓’为题吧。”

这“春晓”的题目,是他临时想出来的,如果这孩子能根据这个题目,作出一首诗来,那便可以百分百确定,他们梁氏一族振兴在望!

梁平安一听“春晓”这个题目,心里乐的都快开花了,这“春晓”,那自己可以说张嘴就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春晓》,小学都背过了。

而梁平安却是故作苦思一番,旋即缓缓朗声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而正在抚须的老族长梁铭卿,在骤然听完了梁平安的吟诗后,手不由一紧,胡须差点抓下几根来,他眼中甚至溢出了泪水,颤颤巍巍地说道:

“这……这真是,真的是苍天降下来的,我梁家之麒麟儿啊!”

而在旁边亲眼将眼前的这一幕幕都已经收纳入眼底的梁铁壮,此时也在瞬间的失神后,当即直接几大步走到梁铁生的跟前,大声“动情”说道:

“二弟,以往都是我这做兄长的不好,你看这是你这座房屋的房契契书,现在我交给你,以前都是咱爹偏心,这本来就该是你的东西。

好了,哥哥我那还有事,就先走了!”

说完大步离去。

而这一幕看着一众的人等,全都惊讶呆住了,怎么这梁铁壮前后的行事竟是截然相反呢?

那些不通文墨的族人不知道,他梁铭卿如何不晓得这梁铁壮打的什么心思?

他当即一顿拐杖,只恨自己没有梁铁壮的动作快,他当即走到梁铁生夫妇的跟前,拍胸脯说道:

“那个铁生啊,秀娘,平安不是还没进学,那就先让他在王秀才那里读书,束脩的事你们不用操心。

平安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随时来问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