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开局祥瑞龙凤胎,我成康熙心尖尖 > 第46章 送珊瑚

第46章 送珊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祥瑞龙凤胎,我成康熙心尖尖!

康熙抱了抱两个孩子,状似不经意的开口:“前些日子海南进贡了四只金红珊瑚,朕看那珊瑚煞是好看,便想着你想必是很喜欢的,晚一些便让人给你送来。”

明媚脸上恰当的露出了一些惊喜的笑容,说:“臣妾谢过皇上。”

唉,如今改口叫臣妾还是有些不习惯呢。

康熙又陪着明媚说了会话,看着天黑了才离去。

明媚揉了揉眉心。

和康熙说话其实挺没意思的。可能是她在现代生活的太久了,康熙说的好多话她都下意识的想要怼回去。

唉,是谁说穿越当娘娘是享福来的。

明媚也不知自己是不是有了所谓的产后抑郁症,说一句不好听的,这两天她都憋着,实际上春雨扶着她在小花园走时看到王常在养的狗她都想踹两脚。

唉……

正惆怅着,徐嬷嬷带着几个内务府的姑姑进来。

后面有两个小太监,捧着两个盘子,盘子上是一件吉服和旗头。

“娘娘,”徐嬷嬷脸上带着些笑:“这是内务府的制衣司的姑姑,来给娘娘您量身做吉服的。”

明媚恍惚想起,再过几日是自己封嫔的册封礼。

册封礼过后就是两个小家伙的满月宴。

也是……自己要把两个小家伙送去宁寿宫的日子。

别想了,明媚。

明媚对自己说。

越想越惆怅。先过好现在的日子吧。

给明媚量身的姑姑,本名姓马,因此被人称为马姑姑。

明媚扶着春雨的手站了起来。

马姑姑拿着软尺,在明媚身上上下比划着。

越是比划着,马姑姑眼里的惊叹越多。

马姑姑入宫几十年,从顺治时期小选进了制衣司,这么多产后的娘娘的身体都是她量的,像玉嫔娘娘这样还没出月子腰上的线条就恢复了些的人还是头一回见。

这样也好,也不用内务府的人费尽心思改腰线。

量完后又试了旗头,确认没什么要改的地方之后马姑姑就带着内务府的人走了。

明媚也不想睡了,让春雨帮着自己换上了厚厚的棉服出去走一走。

这两日的天气稍微转晴了一些,虽然还不是特别的暖和,但总比前些日子寒凉刺骨的好。

最前面是小良子提着烧着炭的熏炉,左右是春雨和春雪,后面是同样提着烧着炭的熏炉的小顺子。

前后都有暖风袭来,竟然让明媚走了一身的汗出来。

回到寝宫,在春雨春雪的伺候下擦了身体,内务府的小太监就送了珊瑚过来。

和太皇太后,太后以及皇后不同,明媚必须要换上正装,跪接皇上口谕,再说一通自己有多么感谢多么激动的话才能看到珊瑚。

因为这是皇上“赐”予玉嫔的贡品,而不是随便从小仓库里找个什么东西送给明媚解闷的礼物。

终于,听完了太监冗长的皇上口谕,又想方设法在原本编好的感言上又加了几十个字,终于送走了内务府的太监们。

太监们走后,明媚坐在主位上,头疼的看着这个珊瑚。

昨天,太后把她的珊瑚赐给了佟妃。

今天,自己就得把这个珊瑚送走。

多留一天都是个祸害。

“春雨,去给我取一件嫩黄色的对襟小袄。”

她这种面相,穿嫩黄色最不扎眼。

春雨福了福身,转身去找衣服去了。

明媚坐在梳妆台前,把自己红润的脸色扑的白一些,粉嫩的嘴唇也用脂粉盖了盖。

坐着月子唇红齿白的去给人家送东西,知道的是送东西,不知道的是示威去了。

想了想,在脂粉外又上了一层妆。

看着镜子里的女子,明媚满意了。

就好像是一个身体虚弱面色惨白的人为了掩盖不好的面色又上了一层妆的样子。

化好妆了,现在得想想用个什么理由给人家把珊瑚送过去?

直接说我拿着这个珊瑚太扎眼了,所以送您这儿避风头来了?

傻子才这样干。

说过两天我孩子要送到您那儿所以我献殷勤来了?

也不行。会犯了忌讳。

想来想去,就只有感谢自己自入宫之后太后对自己的照顾。

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理由了。

至于太后有没有照顾过自己……谁在乎呢,有个理由就行。

决定好了就出发。

出门坐在轿子上,明媚不禁感叹身份地位高就是好事。

君不见储秀宫那拉贵人生孩子至今不敢出门。

就是因为嫔位以上出门才能坐轿子。

一个个都往上爬,为的可不止是一个皇帝。

就这样,轿子晃晃悠悠的到了宁寿宫的门口。

宁寿宫正厅

太后正在看佛经。

她并不信佛,只是入宫后实在太无聊,不能骑马射箭,不能唱歌跳舞,又看不懂满文汉文,用蒙文创作的故事书实在太少,就只能看看佛经,看看佛经里的故事。

一杯香茶,一本佛经,捧着一看就是一整天。

能熬一天是一天。

正看着,突然有宫女来禀报。

“太后娘娘,长春宫的玉嫔娘娘求见。”

太后放下了佛经,略带惊奇的抬起头:“玉嫔?玉嫔来干什么?”

又想起玉嫔还没有出月子,赶紧让宫女把玉嫔接进来。

明媚走了进来,对着太后行礼:“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福泽安康。”

“起来吧,玉嫔。”太后浅浅的笑着:“怎么今日到哀家这儿来了?”

明媚笑吟吟的对着太后说:“臣妾今日得了陛下的赏赐,是一株特别难得的金红珊瑚,臣妾看着甚是喜欢,想起自臣妾进宫后太后娘娘一直对臣妾多有提点和照顾,便想借花献佛,将这株珊瑚献予太后娘娘赏玩,还望太后娘娘不要嫌弃臣妾。”

太后直起身子惊讶地看了明媚一眼:“可是海南进贡的那株金红珊瑚?”

明媚行了个礼说是。

太后神色更是惊讶,随后带上了些笑容,说:“如此,哀家就多谢玉嫔割爱了。”

明媚低头一笑:“臣妾献丑,博太后娘娘一笑罢了,称不得割爱。”

二人又寒暄了一阵,明媚无意间就看见太后桌子上的佛经。

奇怪,也没有听说太后信佛啊?

看到明媚的眼神,太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哀家实在无聊,又看不懂那些话本子,就拿着佛经看了看。”

明媚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一个每天骑马射箭唱歌跳舞的草原女子,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京城,这里的人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干着她不明白的事,纵然她当了皇后,乃至于现在当了太后,她都没有过真正的快乐。

以至于要拿佛经解闷。

明媚又和太后说了几句话,就告辞离开了。

明媚走了以后,太后才猛然反应过来,赶紧问身边的宫女:“刚才的玉嫔是不是一直在说蒙语?”

宫女也反应过来,赶紧回答:“是的,太后娘娘,刚才玉嫔娘娘一直说的都是蒙语。”

太后心里有了一丝开心的感觉。

整个皇宫里,会蒙语的太少了。

太皇太后会,但是太皇太后毕竟年纪大了,不可能天天陪着自己说话。

皇上也会,但是和太皇太后一样,不可能天天陪着自己。

苏麻喇姑也会,但是苏麻喇姑要伺候太皇太后,不可能跟着自己。

自己身边倒是有几个宫女会,但是宫女也没办法跟自己聊天。

皇后会几句,佟妃宜嫔也会几句,但也仅仅只有几句罢了。

如今会蒙语的多了一个玉嫔,倒是让太后觉得惊喜不已。

长春宫

明媚回到长春宫,亲了亲两个孩子,又想起太后。

是的,她会蒙语。

不,应该是说完颜明媚会蒙语。

完颜氏老家在盛京,与蒙古接壤,为了通货和交流自然有不少人都会蒙语,完颜明媚自小在盛京生活过几年,自然是学着满蒙两语长大的。交流读写都没问题。

只是后来跟着完颜阿罗刚去了陕西,主要以满汉双语为主,便许久不用。

明媚刚来的时候就在一点一点的复习蒙语。现在听说读写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明媚就想着为太后做点什么。

就当是讨好太后了。

不能不讨好,毕竟自己孩子以后要落在人家手里。虽然人家不可能虐待孩子,但是太后越开心孩子们过的越好是真的。

那不如……就写点话本子?

那些高深的能流传千古的传世佳作自己肯定写不出来。

但是随便写点口水书还是可以的。

现在的小说不像以后的小说那样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字,一个话本子有个几十万的字就算高产了。

想起就干,明媚毫不犹豫地扔掉手里扎了自己好几天的绣花针,让人去内务府取了纸和笔。

这边,明媚正在兴致勃勃地想小说的主题,那边太后围着着珊瑚转圈圈。

她真的很喜欢珊瑚。

太后已经想不起来自己有多少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她甚至不顾颜面地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珊瑚的纹路。

最后喜滋滋地站起来,在自己的寝宫走来走去,看看有个什么地方可以放下这株珊瑚,让自己可以近距离观赏。

最后,视线停留在了炉子旁的山水摆件上。

这个地方在屋子中央,平时不会有人走动,自己还能一眼看见。

决定好后就喊了太监来改屋里的摆设。

太后则是带着人去了慈宁宫。

太皇太后从小佛堂出来,笑着拉住太后的手:“你这家伙,这两天倒是往我这边跑的勤了。”

太后难得有些孩子气的笑着:“这不是遇到了开心的事,来找皇额娘分享。”

太皇太后难得来了兴致,一边往主殿走一边笑着问:“遇到了什么好事?”

太后得意的说:“还不是长春宫的的玉嫔,那孩子说是要感谢我入宫后照顾她,就把皇帝赐给她的那株珊瑚送给了我。”

太皇太后眯了眯眼睛,似笑非笑的说:“哦?哀家倒是不知道,其其格你什么时候照顾了她?”

这话倒是把太后问住了。

太皇太后无奈的一笑,太后这个人,有的时候脑子好用的很,有的时候就反应不过来。

“她这是找你避风头来了。”太皇太后无奈的说。

太后这才反应过来。

不过她也无所谓,谁让她得到了喜欢的珊瑚呢?

太皇太后看太后这个样子,无奈地摇摇头,领着人进宫喝奶茶去了。

太皇太后喜欢甜奶茶,太后喜欢咸奶茶,但是太后每次来慈宁宫的时候太皇太后都让人准备咸奶茶。

这想必就是同样位高权重且孤独的两个蒙古女人的互相怜爱吧。

这边,明媚刚把剧情梳理了一下,慈宁宫的苏麻喇姑就带着人来了。

明媚整理了一下衣服,出去见人。

“请苏麻姑姑安。”明媚恭敬地对着苏麻剌姑行礼。

苏麻喇姑侧一下身避开明媚的行礼,转身又对明媚行礼:“奴婢给玉嫔娘娘请安,娘娘福泽安康。”

不等明媚问,苏麻喇姑就开口:“太皇太后娘娘新得了一只漆金盘翠玉步摇,让内务府搭了一套头面,命奴婢送来给玉嫔娘娘添作封嫔的贺礼。”

明媚连忙福身:“臣妾多谢太皇太后赏赐,臣妾不胜惶恐,愿太皇太后福泽连绵!”

随后,明媚又拉着苏麻喇姑唠了几句家常,就让徐嬷嬷送走了苏麻喇姑。

然后看着桌面上摊开的纸,脑子里犯了愁。

不写的时候没什么,觉得几万字很容易搞定,其实开始写才发现真的麻烦。

首先,要写一个什么主题的小说?

书生小姐的肯定不能写,想必太后都看腻了。而且自己还不一定有人家写的好,写书生小姐还不如翻译一本。

灵异志怪的也不能写,自己把握不住清朝的人对于这一方面的接受程度。万一真的把太后吓着了,那就不是献殷勤了,而是给自己找麻烦。

王爷和灰姑娘的也不能写,容易让太后娘娘想起董鄂氏。

大女主什么的更不能写,这在清朝就是离经叛道。

那该写点什么呢?

明媚摸着下巴想。

太后最重视什么?

身份,规矩。

情情爱爱什么的,反倒是其次。

有了!明媚一拍脑袋,拿起纸来就写起了大纲。

小说就叫做《相濡以沫》

明媚打算写一个细水长流的爱情故事。

没有书生小姐,没有误会,没有狗血,没有王子与灰姑娘。

只有身份地位相等的两个人,在平淡的日子里爱上对方的过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