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为历代先辈弥补遗憾 > 第93章 曹操的震惊

第93章 曹操的震惊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为历代先辈弥补遗憾!

“晚辈之所以叹息,是在惋惜小霸王孙策英年早逝。

以他的才干和能力,他本来是有机会和魏王一争天下的。可惜他却在刚刚稳定江东大业之后,死于一群小人的暗杀之手。

最后,将偌大的江东基业交给了自己的幼弟孙权。留下了张昭和周瑜辅佐之后,小霸王王孙策含恨而终。

虽然孙策孙仲谋也是有一定的能力,在张昭和周瑜等一干文成武将的辅佐之下。

依靠着江东天险,和江东无往不利的水师大军,坚守住了父兄留下的偌大江东基业。

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势,也不算是辱没了父兄的威名。

但是孙权其人和其兄孙策相比,在晚辈看来,终究还是相差甚多。

无论是其文治谋略,还是其领兵打仗的勇武,和孙策相比不是差了一点半点。

所以晚辈才会对孙策之死感到十分惋惜,若是孙策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到天下鹿死谁手还真是善未可知。”

张扬一点一点的对曹操耐心的解释道。

曹操听完之后,内心也颇有感慨。然后说道:“生于乱世之中,生死存亡本就是常见之事。

任你本事超群,若是没有一些运道在身。难免会有饮恨疆场的结局。

孙策孙伯符短短一年之内,便能平定江东。其能力和才智不下其父,其战力勇猛不弱于当时任何名将。

正如你所说,他如果能活着,确实是我曹操的生平大敌。”

听到曹操对孙策的肯定,张扬对曹操的看法又多了一些改变。

曹操一生惜才用才,对于有能力的谋士武将恨不得都收于自己麾下。

但同时曹操也忌才妒才,对于有些人才曹操也会选择除之而后快。杨修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不过曹操向来都比较尊重和看重自己的对手,他从来都不会太过轻视于自己的对手。

即便是在口头上轻视,但在实际中他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十分认可自己的对手。

而且曹操看人看的相当准,对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把握,可以说拿捏的是相当到位。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加上他多疑狡诈的性格。对于大局的把握和不怕失败的信心,等等多重因素才成就了一代枭雄曹操。

曹操继续问道:“如你所说,这天下最后被魏蜀吴三分而治。

从我们刚刚的谈话之中,我已经知道了魏国必然是我曹魏建立,吴国应该是那孙权小儿所立。

不知道蜀国又是何人所立?既然称之为蜀国,自然是在巴蜀之地,难道是那益州刘璋?”

张扬不答反问道:“在魏王眼里,那益州刘璋可算的上是一个对手?”

曹操哈哈一笑:“大汉衰落,刘氏宗亲也是分崩离析,各自自保。

在曹某眼中,那荆州刘表还算得上是有些雄主之资。想当年刘景升单骑入荆州,也算是颇有些胆略和魄力。

后来刘景升坐镇荆州,荆州在其治理之下,还算有几分实力。兵马粮草也算尚可。

我曹某心里对其还有几分钦佩,可惜刘景生如今已经老矣。不再复有当年的胆量气魄,已经不足为惧也!

至于益州刘璋,不是曹某看不起他。白白占据益州天府之地。

益州土地肥沃,沃野千里,更有天险可守。巴蜀之地更是民风彪悍,人口众多。

得如此优越条件,本应该一展抱负,养精蓄锐,厉兵秣马。

带到时机成熟之时,他日也有机会一争天下。

可惜那刘璋目光短浅,毫无大志。一心只想着偏安一隅,坐看中原风云变化。

如此庸碌之人,就算给他再好的条件,他也争不得这天下。他更没有资格成为曹某人的对手。”

听到曹操如此评价刘璋,张扬不解的问道:“既然在魏王心中刘璋如此不堪,那为何还有刚刚一问?”

曹操说道:“刘璋此人虽然胸无大志,但他毕竟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又是汉室宗亲,将来若发生其他变化也未可知。曹某又岂能一眼看尽将来?

而且现在放眼天下,曹某实在想不出有何人可以代刘璋而取之,坐拥那益州巴蜀之地。”

张扬盯着眼前的曹操看了看,然后缓缓的说道:“这个人应该会大出魏王心中所料,而且他也是汉室宗亲,一生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而且魏王已经和他有过交集,据晚辈所知,他留给魏王的印象应该是颇深的。

不知魏王此时可能猜出此人是谁?”

张扬说完之后,曹操略为思索,然后突然惊呼道:“是他,刘备,刘玄德。”

对于曹操能想到刘备,张扬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意外。

以曹操的眼光毒辣,再加上刘备的不凡之气。还有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表现。

恐怕想要让曹操不记住刘备都难,而且刘备在曹操的心中本来就印象很深。

张扬接过曹操的话说道:“魏王看人果然厉害,建立蜀国的正是这位汉昭烈帝刘玄德。

他和魏王一生可以说是生死之敌,你二人纠缠一生,可谓称得上是宿敌。

然而到最后,你二人最终谁也没有奈何的了谁?

他和孙权阻止了你一统天下的伟业,你也将他困在了巴蜀之地不得寸进。穷其一生都未能光复汉室,中兴大汉。

而魏王你一生也只是平定了北方,未能一统天下,成就霸业。”

曹操此时的脸上都是震惊之色,因为此时的刘备实在是比较落魄。可以说是居无定所,寄人篱下。

曹操虽然欣赏刘备的英雄之气,也看出了刘备的不凡之处,但他实在也没有想到刘备最后能和他三分天下。

曹操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刘备此人确实有些能耐,但他究竟何德何能,竟然能够进驻巴蜀,建立蜀国,三分天下?

就凭他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凭他一个根本无从考证的汉室宗亲之名?他究竟是得到了何等高人相助?”

曹操问题看的很是透彻,他认可刘备的能力,但也仅仅只是认可而已。

他可不认为刘备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就能在这天下夺得一席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