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两晋南北朝 > 第108章 治人与治世

第108章 治人与治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两晋南北朝!

面对北周和突厥的联合入侵,北齐不敢大意,派出了最强阵容。经过研究,决定先打北周,再对付突厥。因为突厥就来抢点东西,根本不敢深入。

打法也挺有意思,斛律光出兵河桥,在河边列阵,不渡河,就负责骂战。骂的内容就一个:宇文护忘恩负义,不讲武德。反正宇文护大老远躲在弘农,也听不见。

段韶率主力绕道滑台,从东线渡河,再去洛阳偷袭尉迟迥。

尉迟迥攻城攻了一天,累的够呛,就有点大意,派了几个巡逻兵在河边转悠。反正有宇文宪把守河桥,北齐兵也过不来。

可没想到,段韶才是重兵,突然从东线摸上来,趁夜偷袭尉迟迥。

宇文护还在弘农,没法支援。大晚上的,邙山守军也不敢轻易下山,尉迟迥被打个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没。

尉迟迥溃逃之后,邙山成了孤军,主帅宇文宪只有18岁,血气方刚,要等天亮再冲下山决斗。

达奚武经验老道,赶紧劝解:“以我的经验,我军败的挺惨,一时半会不会反攻。邙山现在是孤军,搞不好天亮就会被包围,到时很可能会全军覆没,你是主帅,得爱惜这些兵,千万别拿他们的命去冒险。”

宇文宪猜不透宇文护的心思,但能听懂达奚武的话,觉得有道理,就连夜撤出邙山,回到弘农。主帅宇文护啥话不说,带着部队就回长安。

宇文邕也清楚,还得顺着这位堂哥,不奖不罚,能给突厥有个交代就够了。高手过招,重在心照不宣!

公元567年,南陈的湘州刺史华皎投靠北周,宇文直去接应。刚到沌口,就撞上了南陈军队,不巧的是,要打水战,还遇上大风,宇文直大败,没救下华皎,还落荒而逃。

宇文直是宇文邕的同母弟弟,可性格跟宇文护是同类,成了宇文护的心腹。这次出兵,宇文护点的将,就这结果,得多气人。

宇文护干脆把宇文直一搂到底,回家待业。可宇文直天生虚伪、贪婪、爱计较,得罪这种人,宇文护算是摊上事了,而且摊上的是大事。

宇文直丢了工作,就去找亲哥哥宇文邕。要求不算高,就想顶了宇文护的职位。宇文邕很清楚,弟弟这能耐,部门经理都干不好,还想干总经理,可自己也想炒了总经理,正缺帮手,就赶紧安慰宇文直:“千万别嚷嚷,总经理手上有刀,被他知道了容易掉脑袋,想要这位置,就得忍。”

宇文直这小肚鸡肠,竟然忍了好几年,确实不容易。

公元572年,宇文护出差回来,宇文邕亲自为他接风洗尘,酒过三巡,国事唠成了家事。

唠到动情处,宇文邕一声叹息,宇文护摆出大哥姿态:“愁啥?” 宇文邕说:“你不知道,你不在这段日子,太后酒量都变大了,这把年纪,哪受得了。我们轮番去劝,都不管用,劝急了就闹。你是长兄,也帮忙劝劝,你的话估计太后能听。”

此时,宇文护已经60岁了,听了这话,当即就要去见太后。宇文邕赶紧跟在后边,从怀里掏出个《酒诰》给宇文护:“这是古人的劝戒文,照着念就行。”

宇文护坐太后对面,先把话题引到酒上,然后拿出《酒诰》,开始给太后诵读。宇文邕站在宇文护旁边,毕恭毕敬。

宇文护这老花眼,越读越费劲,正专心认字,突然,后脑勺“啪”的一下,人就晕了过去。

宇文邕亲自动的手,趁宇文护没注意,拿出玉笏,照着宇文护的后脑勺就拍了下去。

大概力道不够,宇文护转眼就醒了,还没等缓过来,躲在内室的宇文直冲出房间,一刀下去,剁了宇文护的脑袋。老太太念着经回了房间,是超度还是赎罪,不知道。

这场血斗,很随意,宇文护连个反转机会都没有。随后,宇文邕照着名单偷偷抓人,全是宇文护的心腹和家人,审都没审,直接销户。由于行动缜密,并没引起慌乱。

收回权力后,宇文邕开启了他的帝王才华,对国家进行全面创新。首先改制军权,弱化地方权力,逐渐转向中央集权。

大概措施有两个:一是延续宇文毓的州郡划分,降低“府兵”的征兵能力。二是变更规则,大量吸收汉人,提高汉人地位。汉人涌入军队,打破了原有的“府兵”管理制度,迫使将帅不得不依赖中央。

其次是削弱豪族,对豪族的家奴和雇佣人数做出限制,大量奴隶被解放为平民,既增加了国家税收,也符合历史发展,一举两得。

正当宇文邕干的起劲,一不小心,斜刺里冲出个程咬金,差点让宇文邕在阴沟里翻船。

这个程咬金就是宇文直,砍掉宇文护的头号功臣。当初这么玩命,就为替补宇文护的萝卜坑。

可宇文邕志在天下,用的都是能人,哪会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他。宇文直不但没占到便宜,家里奴隶还被扒拉出去不少。

这个小肚鸡肠的人,也没别的心眼,干脆选择了造反。

公元574年,趁宇文邕外出巡视,宇文直在长安造反。手上也没兵,就带一帮家奴,想去挑了皇宫。

皇宫守卫是特种部队,根本没把这些家奴放在眼里。可领头的是王爷,磕着碰着都不好交代,干脆紧闭宫门,不跟你打。

宇文直急眼了,玩命轰炸,攻了半天,没一点效果。再拖下去,小命都得扔这,于是,赶紧撤。京城都没敢待,收拾点细软就逃了。

宇文邕回到长安,发下通缉令:“天涯海角都得捉回来。” 追到荆州,总算逮着了。原本关到监狱,想让他反省反省,可宇文直死不悔改,跑监狱里搞串联,还想继续造反。

宇文邕忍无可忍,干脆砍了宇文直,包括他的十个儿子。

宇文邕崇尚儒学,又有帝王胸襟,虽然做事果断,但不被逼上梁山,也不至于如此心狠。可宇文直“自作孽不可活”,以“一己私心”去挑战“帝王雄心”,这结局,确实可悲。

干掉宇文直后,宇文邕又干了一件大事:灭佛!史称“周武帝灭佛”。

早先,拓跋焘就搞过一次灭佛运动,可有点仓促,没处理好贵族的利益,也没安顿好百姓,硬是惹出个“盖吴起义”。

有了拓跋焘的前车之鉴,宇文邕就谨慎了许多,灭佛之前,实际考察了好几次,还专门举办了几场辩论会,好让天下有个共识。

而且,佛教资产也做了妥善处置:财归大臣,地归百姓,国库分文不取。这政策,几乎网尽了寺庙以外的所有选票,至少没几个人愿意起义。

跟拓跋焘比,宇文邕灭佛,纯粹是公心,没有一点私念。

宇文邕跟拓跋焘一样,儒、道、佛都信,跟佛教也没仇。

可自从北魏胡太后修建寺庙,支持佛教以后,北方的佛教就开始泛滥。后来,北方大乱,寺庙成了避难所,更加泛滥。

再说,佛教也没个门槛,谁来都收,以至于大家互相糊弄,剃个光头就算和尚。照这样发展,迟早会招灾。早年的达摩慧眼如炬,就没掺和中原的佛教,而是自创了“禅宗”。

宇文邕也有慧眼,而且有权力,眼看佛教成了灾难,干脆选择灭佛。有人为了保住佛教,跑去吓唬宇文邕:“灭佛会得罪佛祖,灵魂去不了极乐世界,只能入地狱,遭受无尽苦难。” 宇文邕淡定的说:“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公元574年,为了能让大家信服,宇文邕在长安举办了灭佛辩论会。正方是道士张宾,反方是和尚智炫,宇文邕亲自当裁判。

原本,宇文邕想借道家打败佛家,可和尚智炫口才太好,把张宾摁着摩擦。宇文邕明着暗着帮腔,都救不了场,实在没办法,干脆拍桌子:“佛教、道教一块灭。”

就因为口才不好,道教莫名其妙挨了一枪。

由于部署周密,灭佛运动没出一点乱子。寺庙毁了几万座,和尚还俗百万人,连个抱怨都听不到。

灭掉佛教以后,又想灭北齐。倒不是宇文邕任性,而是人家有慧眼,能看透结局。

这回,宇文邕照样部署周密,先跟突厥和亲,再跟南陈结盟,随后备足粮草,选个吉日,开始出兵北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