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 第14章 游湖

第14章 游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说完,老朱对马秀英和朱标施了一礼。马秀英低下头问朱标道:“怎么样儿子?原不原谅他?”

小朱标把胸脯挺的高高的,骄傲的说:“看他态度那么诚恳,原谅他吧!”

马秀英俏皮的说道:“好了,儿子说原谅你了!”

朱元璋对两人又鞠了一躬:“如此就多谢大公子和夫人了!”

逼着老朱道完歉,马秀英才问道:“儿子,你爹都道完歉了,你快想想办法啊!”

“是啊,咱都急死了!”老朱也焦急的问道。

“这有何难,来人!”

朱标拍拍手,陈六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参见大帅,夫人,大公子!”

“去我房里,把飞梭拿来!”

不论是织布和丝绸,都分为经线和纬线。在织布的时候,要用梭子把纬线来回的穿行,经线和纬线才能穿在一起,形成一块完整的布料。

飞梭就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飞轮的梭子,使梭子可以极快的来回穿梭。就不用女工来回用手动扔梭子了,这样就能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

相比较没有进入壁垒的珍妮机而言,制造飞梭,要一个核心部件,那就是弹簧。

虽然弹簧隔着现在是平淡无奇的东西,可是搁着过去,炼钢技术不发达的过去,却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朱标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克这个难关。

苏杭两家织造局和那些私营作坊还在用传统梭子的时候,隶属于老朱家的应天织造局,已经开始使用飞梭了。

只要控制住了织造局,就能保住技术不外泄,就能控制住江南偌大的产业。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价值一般为终端获取。缫丝和和纺纱虽然是织丝绸的重要一环,可生丝和纱都没有使用价值,都属于产业链的初端。

看到朱标手里的飞梭,老朱顿时是合不拢嘴,把从马秀英手里抱过朱标亲了又亲。

“你真是咱的好大儿啊!”

张士诚研制出了珍妮纺织机,纺出再多的纱,无非是替老朱家打工。

飞梭的发明提高了应天织造局的生产效率,而且质量比一般的丝绸要好,应天的丝绸再一次涌入苏杭。

张士诚花重金研制出的珍妮机,不仅没有阻止应天的丝绸涌入,这波浪潮反而更凶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士诚以前是贩私盐的,自然有办法应对。

同样的丝绸,加上运费还比本地的丝绸便宜,也难怪人们都不买本地的丝绸而是争相购买应天的丝绸了。

应天的丝绸之所以能在苏杭横行,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所以张士诚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关卡的管控,对应天的丝绸课以重税。

提高关税,就是一种贸易保护机制。这种贸易保护措施想法是很好,但是老张高估了自己部下的执行力了。

老张什么都好,就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一个御下太宽了。

张士诚起家靠的是张氏兄弟和李伯升、吕珍这些江湖豪杰。这些人都是江湖成名的侠客,能力自然是没的说,不让也不会凭借十八条扁担起事,割据苏南大部分地区。

正是因为张士诚太依赖张家兄弟和那些绿林豪杰,所以很难对他们进行约束。

张士诚虽然号称是周王,政权却更加类似于大号版的水泊梁山。他们出身草莽,纪律性就差远了。往往会把自身的利益凌驾于公家利益之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就是因为这些组织松散的兄弟,所以让张士诚的一起努力都付之东流。

生丝源源不断的从苏南,浙江涌入应天,在应天变成一批批丝绸,再回到苏南、浙江。

一条利益链的利润绝大多数在成品端,这一进一出,给老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靠贩卖丝绸这些钱,老朱用来整兵备武,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胡大海一路攻城略地,攻克浙西。

听说浙西有四个贤者,尤其是那个刘伯温,号称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和诸葛亮一样的人物。

得了他就等于是得了半壁江山,胡大海听说之后,就想招募四贤。可是四人高洁,却不为所动,不愿为老朱驱驰。

老朱听说,就放下手中的政事,专门来浙江请四贤出山。

四贤据说都是高人,宋濂更是朱标的老师。

老爹要来请四贤出山,朱标自然也要出来一起考察四贤,看看这些是不是名不副实。

所以,朱标就软磨硬泡让老朱带着他一起去浙江青田。

这应天离青田一路水长,朱标年纪又小,还不能自理,马秀英自然是不愿意他去。

可是架不住朱标的恳求,只好让他们父子两个一起去。还让玉儿、朱文英等人随从照顾朱标的起居。

这是朱标穿越以来,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兴奋的不得了。

这一路车马劳顿,到了浙江就睡着了。

由于太过于疲惫,朱标一直睡到中午,才悠悠转醒。

看到朱标醒了,陈六说道:“公子,你醒了?”

“爹呢?”

“大帅去拜访伯温先生去了啊!”

“拜访刘伯温,爹什么时候走的?”

“大帅和常大将军吃完饭就走了,已经两个时辰了,看来大帅和伯温先生相谈甚欢啊!”

“嗯!”

“标弟,你饿了吧?先吃点东西!”这时候朱英端着一碗面,走了进来:“我给你下了一碗面!”

这是在外面行军,不比在家里,朱英亲自给朱标下了一碗面,还加了一个鸡蛋。朱标拿起碗正要吃,却发现只有一碗,就停了下来。

“标弟,你怎么不吃?”

朱标把碗推过来,对朱英说:“大哥,你也吃!”

小家伙的话,让朱英很是感动。朱英本来是想说,等义父回来一起吃的。他深知朱标的脾性,如果这样说了,只怕朱标也不会吃了。

于是朱英就哄骗他:“我吃完了,标弟你吃吧!”

朱标早上没有吃饭,现在正饿的发昏,拿起筷子就吃。

吃了一半,他又停了下来。

“怎么了,标弟,是大哥做的不好吃?”

“不,大哥,你做的很好吃!”

“好吃,你就吃吧,一会面凉了,就不好吃了!”

“大哥,你弟妹呢?”

“弟妹?”朱英一脸的困惑。

朱标看他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还是玉儿说道:“公子说的是常大小姐吧?”

“她应该在睡觉吧,你先吃吧。吃完了,常大小姐也醒了,就能陪你玩了!”

“睡觉?本公子都醒了,她还在睡觉?来人去叫常大小姐起床,让她来跟我玩!”

“是!”卫兵应声去了。

没有多久常家胖丫头,睡眼朦胧的走来:“朱标,你叫我?”

“嗯,我听说你没吃饭,所以留下半碗面条给你吃!”

本来常小娥还因为无缘无故的被朱标叫醒,还有起床气。听到朱标要把自己的半碗饭给自己,怒气一下子就没了。

“嗯,标弟,你真好!我正好也饿了!”

常小娥年纪小,也不嫌乎这是朱标吃剩下的半碗饭。

看到小胖丫对自己毫不嫌弃的样子,朱标觉得小胖丫其实也是挺好看的。

“你慢点吃,锅里还有!”

小胖丫吸溜完剩下的面条,还喝了一大口汤:“标弟,你真好,我以后一定给你做好媳妇!”

···

浙江号称是七山二水一分田,青田地区更甚。

青田除了有山之外,还有一个大湖。在我国,起名字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就像老农民种地一样,都是村子西边的地就叫家西、西坡,西边的湖就叫西湖。

朱元璋和常遇春上山去探访大贤去了,吃完饭,朱标就带上朱英、蓝玉和常家大丫头租来一条船,去西湖上划船去了。

朱标和他青梅竹马的小胖丫坐在船头,欣赏起江南美景,侍女玉儿则是在一旁侍立。

这时候没有污染,山清水秀。

朱标一时间兴起,就引吭高歌起来:

“哈啊哈,哈啊哈!

哈啊哈,哈啊哈!

西湖美景九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

这首歌叫《渡情》,是音乐大师左宏元为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做装作的小插曲。只是把西湖美景三月天,改成了九月天。

这是白娘子、许仙和小青共游西湖的时候,小青和船夫的对唱。

这首歌脍炙人口,雅俗共赏,可以说是名曲了。

船上的人听的都呆了,那真是词曲只能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