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宋双龙传 > 第432章 大明火、精武馆

第432章 大明火、精武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宋双龙传!

要不说女人之间友情就很神奇,挑明了关系后,秀儿和师师关系融洽的很。

大妇只要宽容,小妾自然曲意奉承,虽然还没正式进门,但是这个家已经有了师师的一席之地。

这对她很重要!

李诚现在真的是为了大局,以他在樊楼的布置,只要赵佶再敢出宫,就是他“驾崩”之时。

当然,忽悠师师的话,还是以三年约期为准,最迟明年,一定让她离开樊楼,洗去铅华,回归正常生活。

秀儿没好意思带她进入自己的圈子,但是也没少跟师师一起去大相国寺逛街。

还经常一起去金莲姐姐新开的店推过“精油开背”。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是李诚随口一提,被黑龙哥哥转告“金梅瓶”三女后,一番折腾搞出来个大宋版“名媛丝帕会所”。

(女子SpA,为“天上人间”足疗搞得香精、香薰、艾条啥的,这边都能用上,咳咳!老江湖李诚都熟)

“金莲姐姐”专门为汴梁贵妇们服务的“业务”开展后,最受欢迎的当然是“技师”带着全套装备上门。

这些能出得起费用的娘子们,都是不差钱的主,一掷千金、眉头都不带皱的。

这大宋谁最有钱?当然是官家了。

宋徽宗赵佶:性别男,爱好女,其后宫美女数量多达数千人。

后宫之主是郑皇后

贵妃四人:王贵妃、乔贵妃、崔贵妃、王德妃。

有名号的嫔妃、女官一百四十三人:

(淑仪金弄玉、淑容裴月里嫦娥、充仪申观音、充媛席珠珠、贵仪金秋月;

昭容李珠媛、修仪陆娇奴、修容毛朱英、顺容周镜秋、婉仪林月姊、婉容阎宝瑟等)

赵佶十七岁成婚,共生育三十八个“皇子”,及三十四个“帝姬”。

宫内没有封号的宫女为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零四人,歌女一千三百一十四人。

宫里这么多花枝招展的美女,赵佶就是一天宠幸三个,也绝对忙不过来。

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这还不尽兴,没事还跑到樊楼尝尝野味。

皇城宫禁森严,这些美女们可没机会出宫,去逛近在咫尺、热闹非凡的大相国寺。

赵佶不介意李师师在樊楼为他挣钱,因为这根本谈不上给他戴绿帽子。

如果有这个说法,那去过相关场所的男人,头上还不早就绿油油的成草原了吗?

樊楼对他而言,就是个解闷之处而已。

赵佶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后院失火,那就是真正的丑闻了。

但是贵妇女子进宫却很正常,大宋商业繁荣,一些专门给皇宫供应胭脂水粉的女掌柜,进出后宫毫不稀奇。

那么有意识的口口相传,重金贿赂,让“名媛丝帕”的女技师入宫为贵人们服务,也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

黑龙哥哥特训的一支“女子特勤”,锦衣卫内部代号“凤组”,把后宫的详细地图、宫禁情况,一点点的拼凑起来。

有备而无患!

提到黑龙哥哥,自打他跟着李叔到了汴梁后,看似不显山不露水。

再也不像在东海县时抛头露面,时不时还要挽起袖子、挥舞哨棒镇场子。

很简单,身份不同了!

皇城司内部现在提到黑龙哥哥,谁不翘起大拇哥,赞上一声“黑校尉,中!”

汴梁城能接触到黑龙哥哥这个层次的人,立马叉手为礼,恭恭敬敬问候一声。

“太尉辛苦!”“大官人吉祥!”“哎呀!黑龙哥哥有些日子没见了!”

这几年汴梁城内八厢一百二十坊,已经有四厢六十坊,成为“绿区”,(能掌控),其他四厢六十坊属于“黄区”(半掌控)。

只要李诚一声令下,黑龙哥哥就能在城内拉起一支不下于三千人,可以信任的武装,及六千人起的外围武装。

有人说,你这不是扯犊子吗?

真当皇城司是吃干饭的?当开封府衙役,城狐社鼠是瞎子?

从来不是!

如果甩起来搞得话,汴梁城如今可动用的人手最少还能翻一倍。

李诚、黑龙、刘伯文都很小心。

毕竟按照原来的计划,汴梁城“易帜”一开始是定在两年后的宣和七年,现在初步定在明年的八月前后。

骨干都是八个“武馆”出身的干部,主力是“大明火”在各个坊的销售点。

绿区是两哨百人,黄区是一哨五十人,其中绿区一哨是骨干哨。

没人会把汴梁城内已经熟视无睹,三年前诞生的“大明火”和现在燕云的“大明”联系到一起。

如果这个时间点反过来,估计立马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反之则不会,这是个思维盲点。

庇护在太子名下的“大明火”,深入到整个汴梁占绝对多数的平民百姓之中。

从来也不生事,该交的分红、税钱、常例,从来不拖不欠,爽快的很。

但是有人要想来欺负?

嘿嘿!

黑龙哥哥从来不惯着!汴河里的“荷花”可种了不老少。

李诚指示:“出现问题不要紧,把制造问题的人解决掉,是最快的处理方式”。

黑龙哥哥奉为圭臬!

……

一个相当冷门的知识,李诚也是在汴梁初入官场后才知道。

按照大宋官制,开封府并没有知府这个官职,名传千古的“包青天”正式职务是“权知开封府事”。

字面意思就是“暂且管理开封府的事务”,包公居然是“临时工”,你敢信?

他的正式官职是正六品尚书省右司郎中,差遣是权知开封府事。

而现在负责汴梁城内日常管理的文官名叫王鼎,两年前以正三品光禄大夫行开封府尹。

注意这个行字,高职低就称为“行”,低职高就称为“权”。

王鼎这两年过的很滋润,都说“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人口巨量的汴梁城,每日琐事极多,大案小案无数。

就连包拯这样的名臣都要俯首案牍,一日不得空闲。

到他上任后,汴梁城的治安居然越来越好,一些根深蒂固、背景深厚的城狐社鼠,不是消声匿迹,就是踪迹全无。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啥的太夸张,但是开封府外的鸣冤鼓,最长的一段时间近半年都没响过。

王府尹莫名其妙的混了个“能臣”的名声,别问!问就是“呕心沥血、勤于任事”。

当然,他也旁侧敲击的探访过,对城内八厢中的“精武馆”很是赞赏。

总教头“沧州神拳”张老爷子,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为人谦逊。

武馆大门两侧的楹联就很正气:

“大旗烈烈,功夫传九州;

明月朗朗,忠义贯千秋”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