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80:从挣钱盖砖瓦房开始 > 第12章 骑走你的大金鹿自行车

第12章 骑走你的大金鹿自行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80:从挣钱盖砖瓦房开始!

十分钟过后,张子明只觉着这顿饭吃的好饱啊。

这样高质量的饱饭,印象里好像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

其实这只是城里人的日常而已,有正式工作的人每月都有定量。

想到这里,张子明更加坚定了要让林雨欣考大学的信念。

知识就是力量。

力量就是金钱。

金钱就能吃饱吃好啊,什么时候都不会变的。

吃完饭两个人就开始重新理顺这些手稿了,哪还管什么午休不午休的。

张子明着急,徐一民也着急,两个着急的人谁也不想浪费时间。

要说还是人家徐一民写的字好啊,跟张子明的放一起,张子明的字体直接是没法看。

张子明的字只能说是能认出来,而人家徐一民写的字,不仅仅是能被人认出来,简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啊。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流逝着,张子明虽然也在认真整理,可是,这个工作其实主要是徐一民在做。

张子明就是偶尔再说一下整个故事的大纲与构思,保证故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而已。

张子明眼瞅着天色暗了下来,又想念起中午吃过的大白馒头了。

今中午的大白馒头,是张子明重生回来后第一次吃。

虽说这是后世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但是在这个80年代初的农村还是稀缺啊。

重生回来也有一个星期了吧,今天可是第一次吃到纯白面做的馒头啊。

张子明心里暗下决心,真的要加快进度了,自己要让家里人都吃上白面馒头。

不,还有林雨欣一家。

还有二叔一家。

可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早逝了,没法享受到自己的孝顺了。

如果事情发展顺利的话,还要带着全村人都吃上纯白面的大馒头。

想着想着,肚子也跟着咕噜咕噜的响了。

这是在跟自己的脑子呼应吗?

这一下午也没干体力活,肚子该饿还是饿啊。

徐一民虽说很专注,可也听到张子明肚子里咕噜的声音了,看了看外面确实也快黑天了。

于是,二话不说,拿起饭盒就出去了。

张子明倒是没有不好意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这话一点也没错。

自己本身就饭量大消化快,虽然没下地干活,但是在桌子前坐一下午也不是个轻快活啊。

最起码,张子明也感到了腰、脖子、肩膀等好几个地方都极为不舒服,这也没比下地干活轻快多少。

下地干活,出一身汗,还感觉畅快淋漓呢。

坐在这里,除了憋了一肚子尿,啥也没有。

.........................

终于,在熬了2个两天两夜之后,初稿终于整理好了。

张子明身体素质还行,倒是没什么问题;

徐一民可是要散架了,那浓浓的黑眼圈先不说。

只听站起来活动身体的徐一民,身上的骨头一直迸发着“格格”“嘎吱”的声音。

张子明得往回走了,再不回家,估计爹娘得着急了。

两个晚上没回家了,回去肯定得挨一顿骂了。

虽然自己打着挣钱的由头,可是至今仍没有挣到一分钱啊。

临走的时候,张子明把徐一民的“大金鹿”自行车给骑走了。

徐一民也是心甘情愿。

为什么呢?

张子明也担心,自己一走,万一没自己啥事了呢?

虽然说自己是相信徐一民的,但是不压点什么东西,那就显得自己太好说话了,毕竟自己这也是在帮徐一民提前两年成名呢。

徐一民更是愿意了,张子明要是不从他这里拿点东西走,他是真有点不好意思。

只是,如果徐一民知道张子明是重生回来的话,那估计要打破张子明的头了:

拿老子的作品来糊弄老子啊。

在刚进来徐一民宿舍的时候,张子明就寻摸了一圈。

想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结果令张子明很失望。

谁知道,第二天张子明就知道了徐一民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停在宿舍外面,这可把张子明高兴坏了。

这自行车当前的价格估计要一百四十块钱,并且还得凭自行车票来购买。

自行车票可不是粮票,谁的手里都有两张;

也不是有了自行车票就可以了,有了票你还要等货。

等国营商场到货了你才能凭票买。

所以在这个年代的一辆自行车,可不仅仅是值一百四十块钱那么简单啊。

于是就有了骑走“大金鹿”自行车这么一出。

要说在东鲁省,骑自行车那就是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大金鹿”。

至于什么“凤凰”、“飞鸽”、“永久”,那是到不了东鲁省金昌地区民安县这个地界的。

在这民安县,买自行车就是“大金鹿”或者“小金鹿”,都是青岛自行车厂出的。

这金鹿自行车有个不一样的特点:

前轮采用了正常的杠杆触闸;而后轮则采用了倒轮闸,车蹬子向后轻轻一倒即可刹车,刹车力很强;

而且金鹿自行车还安装了吊簧鞍座,那感觉就跟弹簧沙发一样,在60-80年代,那可是一绝啊。

骑上了徐一民的“大金鹿”自行车,回家之路就舒服多了。

先不说能省一大半的时间,就说屁股底下一直有个弹簧座位,那是要多得劲有多得劲啊。

短途来说,比坐客车都舒服。

张子明潇洒的骑着“大金鹿”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时不时的拨棱一下车铃铛,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张子明是潇洒离开,啥事也不管了。

徐一民这边还得继续搞啊,剩下的事情可就是全靠徐一民了。

再怎么说,徐一民也是报社的编辑,找找领导或者师傅,把这篇写的还不错的小说给连载了,问题不大。

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出版社出版,张子明不是没考虑过,只是找出版社的话太麻烦了。

找出版社出版的话周期太长,估计没几个月是不行的。

找报社或文学杂志连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而且此时的报社也喜欢连载优质的小说。

就像现在网络小说的日更一样,让人有期待、有盼头。

事实上,徐一民很给力,报社也很给力,而且稿费的支付也让张子明非常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