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赘婿:女帝老婆总想跟我圆房 > 第3章 婚礼进行时,长歌来人

第3章 婚礼进行时,长歌来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赘婿:女帝老婆总想跟我圆房!

队伍很快便行至姑苏南门,一进城门,喧嚣的气氛扑面而来。

许多稚童飞快跑来,抱着双手大声喊着恭贺的话,一边讨要喜糖和喜饼。

江家的两个护院挎着竹篮,沿着道路两侧分发喜糖,见者有份。

而一身大红喜服的苏简言更是成为全场的焦点,因为他实在太耀眼了。

无数道火辣辣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似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一般。

苏简言现在有些埋怨江老,坐轿子其实挺好的,不用这么被人盯着看。

但事已至此,他只能噙着笑容,不停地向两侧的路人颔首示意。

所幸距离江府的路程并不远,不然饶是他的脸皮也有点发麻,都快要笑僵了。

此时的江府人来人往,更是热闹非凡。

前来观礼的人,有不少姑苏有名的官绅和德高望重的长者。

当队伍行至江府大门前,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我说江老太公怎么弄这么大阵仗呢,这孙婿当真是一表人才啊。”

“这就是姑爷嘛,天呐,这生得也太俊美了。”

“大小姐真是好福气,老太公是从哪寻到这样一位美少年的。”

在人群窃窃私语的时候,苏简言翻身从马背上下来。

江府大门口放着一个火盆,里面燃着炭火,火苗足有半尺高。

媒婆掐着兰花指指向火盆,高声道:“新郎官,跨火盆,祛除晦气,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苏简言神色淡然地走向火盆,一甩喜服的下摆,从容不迫地从火盆上跨了过去。

这番气度,直让附近的女子垂涎得双眼放光。

随后,苏简言跟着媒婆穿过偌大的庭院,走进张灯结彩的大厅里。

刚一进大厅,就看到坐在主位上的江老正慈眉善目地看着他。

旁边还坐着一男一女。

男的儒雅俊美,女的雍容华贵,想来便是苏简言未来的“父亲和母亲大人”了。

不知道要不要改姓。

就在苏简言在心里小声嘀咕的时候,那一男一女也把目光落在了他身上。

男的目光惊诧,女的目光一亮,心中因为她公公自作主张招婿的怨气瞬间消散,眉毛和嘴角同时上扬,越看苏简言心中越是欢喜。

苏简言被看得有些不自在,稍稍把目光移开。

女婿在面对丈母娘的时候,心里总是没有底气的。

主位的另一边坐着江家的二房三房,面色不善,却也没多大的敌意。

还有两个位置是空着的,显然是为苏简言的家人准备的。

虽然知道苏简言孤身一人,但礼数是一样没少。

媒婆见有些冷场,开口提醒苏简言:“新郎官别急,新娘子马上就到了。”

苏简言微微颔首,扭头看向门外。

他就要“成亲”了,还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女孩,心里难免会有些紧张。

媒婆提醒完苏简言后,大厅里又安静下来,前来观礼的人都没有说话,神色各异地打量着苏简言这位新郎官。

有些女子脸上的表情就更精彩了,恨不得当场取代新娘子嫁给苏简言。

过了没多久,外面传来一声吆喝。

“新娘子来啦!”

一群丫鬟围着身穿红色喜服,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子缓缓走来。

新娘子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苏简言能得到的唯一信息就是新娘的个头很高挑。

跟在新娘子身边的两名丫鬟长相倒是十分俏丽。

这两名丫鬟把新娘子搀扶到苏简言身边,便往后退了几步。

媒婆清了清嗓子,看了一眼杵在原地的苏简言,咳了两声提醒道:“新郎官快牵起新娘子的小手,准备拜天地了。”

苏简言连忙点头,把手伸向新娘。

忽然,一道细微的寒意一闪而过。

苏简言扭过头,狐疑地看了一眼蒙着盖头的新娘子,手也停住了,就悬在新娘子衣袖旁边。

媒婆见他僵住,赶忙催促道:“新郎官快牵手呀,还害羞了不成。”

话音方落,新娘子似乎觉得有些不妥了,主动从衣袖中伸出白皙的小手,握上了苏简言的手。

两人的身体同时一僵。

苏简言连忙屏气凝神,心中暗自感慨:这小手真是柔软嫩滑,就是有些凉,估摸着是气血亏虚导致的,改天要好好给她调养一下身体。

一旁的媒婆看两人成功牵手,顿时喜笑颜开,甩着红手帕高声喊道:“一拜天地!”

苏简言牵着新娘子冲着外面拜了一拜。

“二拜高...”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的一道惊喜的叫喊声打断了媒婆主持的拜堂仪式。

“张大儒来了!长歌门的张元张大儒来府上观礼了!”

大厅里顿时一片喧哗,不管是谁此刻都坐不住了,纷纷站起身,脑袋伸得长长的。

长歌门在江南的地位极高。

两百多年前有位富商在千岛湖中的一座岛上建了一座山庄,广发请柬邀请各地的文人以及奇人异士到山庄一聚,场面极为热闹。

富商后来又在山庄旁修建了一座书院,名为聚贤书院。

广招学子,引得大批读书人慕名而来。

神武王朝,民风尚武,读书人喜欢吟咏诗词,也喜欢仗剑游侠。

因此,读书人多为习武之人。

只有那些农门子弟以及常年留恋于青楼画舫,被色欲掏空身体的人才被称为文弱书生。

真正的文人通晓六艺,战力相当恐怖。

当时有许多文武兼修的文人常驻山庄,平日里以诗词歌赋、吟诗作对等风雅之事为乐。

闲暇时,也常比武切磋,补全自身。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成文武术,货与帝王家”。

渐渐地,这些文人就自成一派,对外自称长歌门。

自此,长歌门一名在神武王朝中广为流传,引得不少名士官绅,隐士高人纷纷造访。

名声大噪,成为神武王朝的一处风雅之地。

门人多是当世文人豪杰和非常有名望的大儒,因此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在后来,就有了“得长歌者,得天下”这一说法。

这倒不是吹嘘,而是确有其事。

长歌门人何其之多,还没算上这些门人私下教导出来的弟子。

还有很多弟子都入朝做了官,开枝散叶,门生遍布整个神武王朝,甚至还有神武王朝之外的异邦。

只不过长歌门不问世事,只管闷头做学问,外界发生的一切都和长歌门无关。

哪怕教导出来的弟子各为其主,互相厮杀,也置之不理。

这就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

长歌门不止有文人骚客、仗剑游侠,还有各种能工巧匠、奇人异士,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

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长歌六绝,剑法、医术以及琴棋书画。

可谓是真正的当世第一。

尤其是十六年前发生了一件大事,更是让江南的百姓对长歌门奉若神明。

当时,不断走向衰败的神武王朝终于动乱起来,几大异姓王纷纷宣布独立封国,不断蚕食周边城市。

富饶的江南更是必争之地,而长歌门门主一句话便止了干戈,避免了江南生灵涂炭。

江南是长歌门弟子云集之地,更是大本营所在。

在这里只谈风月,绝不许刀兵相向。

因此,江南的百姓才躲过一劫。

今日能见到长歌门的人,还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呢。

江老迅速起身出门迎接,那位儒雅男子紧随其后。

苏简言面色有些怪异。

这老头怎么来了,有麻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