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87节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87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昌廉喝了不少酒,头有些难受道:“娘,那我们先回院子了。”

“回吧。”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氏又高兴了,竹兰挑眉,明腾凑到奶奶耳边道:“三婶婶给了娘好些布料,还给了一对瓶子摆设,娘就高兴了。”

明腾没压着音,竹兰这一桌都听到了。

李氏,“……”

专门拆爹娘台的!

董氏笑着道:“娘,宾客都是冲着爹娘来的,收的礼我们收了大头,我和昌廉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我就把我们用的留下了,换了我手里陪嫁用不上的送给了两个嫂子,婚宴当天,两个嫂子忙前忙后辛苦了,这是嫂子们该得的。”

至于为啥没给婆婆,婆婆送给他们了,她还给婆婆,不是打婆婆脸呢吗?好像家里缺她的东西似的,分给两个嫂子,都是做儿媳妇的和睦相处,也是娘乐意看到的。

竹兰心里感叹,身份的不同,接受的教育就不同,董氏处理事情面面俱到的,“你有心了。”

董氏笑着,“我应该做的。”

昌廉觉得很有面,媳妇就是大度,他看了,媳妇换的也是陪嫁里好的东西,没挑次的糊弄嫂子们,媳妇挣面子,他也坐直了腰杆。

周老大听着三弟妹的话,再看看媳妇,还是觉得媳妇这样好,媳妇虽然时不时犯蠢,可日子过得就是热闹,他就喜欢媳妇这样的,活着不累。

周老二觉得,三弟妹明事理很好,日后不会欺负她媳妇,谁让只有自己媳妇是无依无靠的。

雪晗则是觉得,三嫂亲力亲为的给她上了怎么当儿媳妇呢,学到不少。

第二天,李氏的爹带着三个兄弟上门了,竹兰家的地,李氏三个叔叔家的小子也不少,每家帮竹兰家种十亩地很轻松,李氏爹听到了周老大说董氏的地,今年就带着弟弟们上门了。

五十亩地,李氏的三个叔叔家又一家分了十亩地种,还剩下二十亩,这个人情给了里正家,让里正安排,有里正在,又是县太爷闺女的地,也没人敢耍赖。

李许氏跟着一起来的,竹兰请了李许氏明个过来吃饭,也做个见证。

下午,竹兰让周老二回周家村和族长家说一声,时间定在了明天,周老大则是去了杨家,明天杨家都要来的。

李氏则是带着董氏准备明日用的菜,竹兰家还剩下一些羊肉,不少的猪肉,做几桌饭菜够了。

因为十里八村被狼祸害了一把,过年又消耗了一把,附近村子家禽没多少了,明个用的鸡都是野鸡,全是从猎户家买的,野鸡收拾起来挺费劲的,李氏和董氏要抓紧弄出来。

昌廉婚姻的时候,竹兰家的干菜用了不少,还剩下的干菜也就够明日用的,还好眼看着要入春了,野菜也要发芽了。

下午,周老二不止自己回来了,雪梅一家子也一起过来了。

竹兰抱着姜缪,这丫头长相随了雪梅,只有眉眼像姜升,小姑娘头发长的快,眼睛大大的,越长越萌了,这是家里第二好看的小姑娘,老大家的玉露排最后了。

说道玉露,这丫头性子不像李氏,小丫头是内向的,也不怎么愿意开口,随了老大的性子,恩,最愿意和竹兰待在一起,人不大也能坐的住,只是有个毛病,估计是看李氏干的多了,小丫头学了,小丫头喜欢藏东西,给她的吃的和玩的,喜欢藏起来,有的时候自己忘了,急的直转圈,逗的竹兰和周书仁笑的不行,几个小丫头的性子完全不同,却都是懂事的孩子。

雪梅打发闺女和哥哥出去玩,从怀里拿出个布包,“娘,这是我明个送给二嫂的。”

竹兰打眼一看,一对银耳环,“你有心了。”

雪梅笑着:“二嫂也帮了我不少,这是应该的。”

次日一早,杨家最先到的,然后是李氏的爹娘,最后到的是周族长和族长夫人,族长还带了族谱。

竹兰是明瑞一周岁上族谱的时候,才知道,赵氏没婚书,无媒人,赵氏当初并未上族谱的,族谱上没有赵氏,所以她今个写婚书合八字不仅是为了正名,还是为了上族谱。

赵氏从早上起来就手足无措的,激动的。

周王氏是不喜欢赵氏的,哪怕后来赵氏不时常哭了,她也不喜欢赵氏,一直低着头看着就来气,周王氏倒是不意外杨氏给赵氏正名,这一年多的接触杨氏的确是难得的好婆婆,心善之人。

至于以前为啥不给上,周王氏自动补脑,杨氏也是为了是磨练赵氏,瞧,现在赵氏都不哭了。

八字是竹兰花银钱算的,找的是比较有名的算命先生合的,美满姻缘,不错的姻缘了。

婚书是周书仁写的,周族长签了名字,婚书写下后,周族长拿出了厚厚的族谱,将赵氏的姓氏填了上去,从今以后赵氏再也不会有人质疑名不正言不顺。

赵氏拼命忍着才没落泪,她不能哭,今天是大喜事,她不能哭。

周老二带着找事感谢长辈,周王氏拍着赵氏的手,“你有个好婆婆,日后好好过日子,孝敬公婆。”

孙氏没说什么,只是拍了拍赵氏无声的安慰。

竹兰让赵氏和周老二出去了,李氏小辈也都出去了,竹兰其实很好奇李氏送赵氏什么的,可惜要等到明个知道了。

下午吃过饭,请的客人都走了,雪梅也坐着族长家的牛车回去了。

晚上饭后,竹兰拿出个布包递给赵氏,“这个拿回去,回去再看,这是娘给你最后的礼物。”

第251章 属于自己的

赵氏就是做衣服的行家,抱在怀里就知道包袱里是衣服,抓紧了包袱,心里涨涨的,因为她猜出是什么了。

赵氏鼻音有些重,“娘。”

竹兰示意老二带着赵氏回去,“忙了一天了,娘该休息了,你们也回吧!”

赵氏抱紧了包袱,“娘,我们先回了。”

竹兰,“恩。”

等二人都走了,竹兰呼出口气,对着周书仁道:“在老家最后的大事也办完了,明个就可以安心在家收拾去平州的行李了。”

周书仁拉着竹兰躺下,“今天辛苦一天了,我给你按按后背,看你今天时不时揉肩膀。”

竹兰叹气,“这个身子到底不年轻,今年又长了一岁,新陈代谢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去年冬天又窝了一冬,年后准备婚礼也没怎么闲着,前几天婚宴,今个又坐了一天没缓过来,浑身都乏力的很。”

哪怕入冬了有继续在补身子调养,到底比不上二十几岁的黄金期。

周书仁的按摩手法是和竹兰学的,用了些力气,竹兰嘶了一声,周书仁收了些力气,“那我们就晚一些去平州,不用这么赶,最近先好好休息休息。”

竹兰摆手,“别,一鼓作气干完的好,否则养几日又该不愿意动了。”

周书仁继续给竹兰按摩,竹兰冬日里好不容易涨的一些肉,这些日子又瘦了回去,女儿都是债。

周老二的院子,赵氏已经打开了包袱,包袱里是嫁衣,火红的嫁衣,赵氏的眼泪在眼圈打转。

周老二搂着媳妇的肩膀,“娘一直记得你没嫁衣的。”

赵氏连连点头,“我日后不会在羡慕大嫂了,相公,我去换上嫁衣。”

这件嫁衣是属于自己的,女子谁不想穿着嫁衣出嫁,可她没娘家,当时嫁给相公穿的不是她的嫁衣,大嫂借给她的,大嫂胖,她穿着还不合身,因为是借的不能改,她心里一直期盼着有自己的嫁衣。

现在婆婆给她准备了,还是在成衣铺子订的,还是今年最流行的样式。

赵氏把头发从新梳了,将娘给的首饰和相公买的首饰带上,家里有了存银,虽然她躲着人也会摸胭脂的,收拾妥当自己,眼里含笑的走出去,“相公。”

周老二心里想,他上辈子一定修了不少福气,才能娶到赵氏,“娘子。”

明瑞坐在炕上,看着娘,刚冒话喊着,激动的喊着,“娘。”

特别大声,打断了夫妻二人的对视,得了,家里还有两个娃娃要哄着睡觉呢!

第二日,赵氏头上的银簪子竹兰没见过,李氏已经抢着解答了,“娘,你看我的眼光好吧,簪子是我选的。”

竹兰心想,李氏难得大方了,这根簪子二两左右,“有眼光。”

李氏肉疼的心得到了安慰,她买了簪子后没少抽子自己耳光,她是鬼迷心窍了,竟然花了二两银子,还好得了娘的夸,否则更亏了。

宋氏送的也是实惠的,玉坠的耳环。

雪晗一直和赵氏学刺绣,不仅是二嫂,还有师徒的关系,也送了贵重的礼物,买的绣屏风纱布和线,都是上好的,花了不少的银钱。

竹兰心里乐呵,她就喜欢合家欢,一家人和气生财,天天鸡飞狗跳的,自己内部就先乱了,何谈一致对外,日后的周家更需要一家人心往一处使呢。

竹兰看着小儿子,还有一个儿媳妇,她这个当娘的任务基本就完成了。

早饭是董氏做的,董氏的厨艺家里排第二,比赵氏强不少,一个官家小姐能下功夫学厨艺不容易了,可见董林氏是真的为女儿考虑。

对于做饭一直没长进,会做的菜依旧是汤,汤做的还时不时没啥滋味的竹兰来说,董氏的厨艺必须给予好评。

饭后,董氏微微抬着下巴,意思很明显,我没夸大其词。

昌廉吃惯了大嫂做的饭菜,虽然媳妇做的不错,可媳妇有潜力,他觉得会做的更好,“不可骄傲,要向大嫂学习,我相信你可以的。”

董氏,“……”

不,她不可以,她的厨艺请了厨娘用心学的,这已经是她做的最好的一餐了,她真没大厨的天赋!

董氏也是这时想起了董家从大嫂手里买的方子,抿着嘴,强卖的事,她是知道的,爹也是知道的,爹没管也是想更多的磨练昌廉。

直到现在,董氏才发现,大嫂有一手好厨艺,二嫂有一手好女红,她呢?好像厨艺中等,女红比不过二嫂,除了读书多点,可是越了解婆家才知道,大嫂二嫂也是一直坚持识字的,对,大嫂算数也很厉害,她好像除了爹娘给的身份,见识多一些,好像真比不过大嫂二嫂呢!

竹兰已经通知各自收拾各房的行李,带什么,自己准备。

竹兰自己收拾着她和周书仁的,这一年两个人真没少做衣服,尤其是出门子应酬的衣服,竹兰的衣服也不再是没有颜色了,两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就收拾了四大箱子。

以前原身的衣服,竹兰都给收拾到了一起,她没打算送给任何人,不管原身的灵魂在哪里,她都想好了,等死的时候,这些衣服都跟着陪葬的,她把她和周书仁的衣服都封存了起来,为了怕被虫子啃,还特意买了防虫子的药,放到了干燥的地方,等日后安稳了,她在带走收着,只要仔细保养,哪怕氧化破损也不会太严重。

她和周书仁能为原身最后做的就是这些了,他们占了人家的人身子,对原身也是有始有终了。

在家收拾了两天的行李,周书仁找来了车队,让周老大和周老二一起跟着送去平州的宅子,顺便把平州院子打扫干净了,准备好材火等日用。

原本是打算等昌廉和昌智几个考完童生试搬去平州的,可县太爷在学问上已经帮不上周书仁了,希望周书仁早些过去,平州是州城,读书人多交流中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再有县试结束了,院试和府试都在平州,也没必要多在老家待着。

周书仁上次见到吴鸣后,有了危机感,也想早早的去平州多与吴鸣交流,上次交流就收获不小,这才决定提前搬去平州。

竹兰又收拾了一些布料和没用过的摆设瓶子等,这些是准备给雪梅的。

临去平州前两天,周书仁和竹兰回了周家村,两人先去了族长家聊了一会,周书仁又将县太爷指点的文章交给了族学,这些对今年参加乡试的秀才也是有帮助的。

周书仁不怕被人学了,他巴不得周氏一族日后能多出几个举人呢!

随后二人谢绝了族长的留饭回了老宅。

姜升在屋子里读书,随着要考试,姜升的压力也很大。

姜升和周书仁两人去聊文章。

竹兰拿出来准备的银钱递给雪梅,雪梅忙推回来,“娘,我已经收了两大包袱的东西,银钱万万不能要的。”

她刚才看了,娘把姜笃用的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呢,娘和爹去平州,也不放心她呢!

第252章 为儿女打算

竹兰又将荷包里的银钱塞给雪梅,“这银钱不是给你们的,虽然家里的六十亩土地交给了李家村的人帮种,可周家村的二十亩地,需要你们看顾的请帮工的,还有家里一共八十亩地,四十亩地的水田,稻苗需要提前种秧苗,种四十亩水田用的秧苗也要请不少的帮工,这些是请帮工用的所有花销。”

种子是自家留的种,后来买的水田多了预期的,又从周家村买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