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长空铸剑 > 第12章 绝密

第12章 绝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长空铸剑!

新编101航空飞行团第一次组织会议结束后,最新的任命很快下达至各个连队,或有变动的主官们对此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所以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仅用了两天时间,101团所有工作步入正轨,各战位人员各司其职,随着一架专机降落在 左克旗基地,整个基地进入二级战备状态。

简报室内,新编航空飞行大队所有飞行员及各连队主官均一身崭新得体的蓝色军装,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苏联教导队。

随着柴耀东、张永安两人带领6名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苏联人进入简报室,简报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着柴耀东压手示意,所有人分主次落座,在场的原9团人马皆双目好奇,不时偷偷打量这几位苏联教官。

“同志们,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如此大费周折把大家从南方调到北方,而且没有任何先期征兆,在大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大家集结在这里!”

柴耀东脸色一正,面带严肃的扫视了一圈,向坐在旁边的侯立军点点头,侯立军咳了一声缓缓开口。

“可能部分同志已经猜到了,我们到这里可能要做什么!”顿了顿,张永安端起保温杯抿了一口,挨个扫视着台下的众人。

“莫非真是改装苏两七?”在场的飞行员们脑海里先蹦出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

能来到左克旗基地的,从军官到士兵,那都是万军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没两把刷子的根本进不了空三师的大门。

看着面色和蔼的政委,所有主官心思活跃起来,再结合之前的空三师师长那番动员,这次绝对是大动作,而且是史无前例的那种。

“政委,您就别卖关子了,下达命令吧!”魏国栋在这群人里面军龄最长,资格最老,虽然被降级,可他心中的那团激情还没有退却,早已清楚任务内容的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好,既然魏大队开口了,我也不藏着掖着了,不过各位要注意一点,今天在这里所谈论的,保密等级属于绝密,我想你们应该明白什么意思!”

绝密意味着,今天在场的众人,除了这个会议室,今天会议内容不得让第二个人知道,否则,军事法庭会让你明白什么叫绝密。

侯立军警告意味十足的眼神挨个在所有人脸上停顿一下,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瞬间,所有人心头一怔,下意识的挺胸抬头,双目泛光盯着年轻的政委。

其实任务内容就如邵凯他们所猜想的那样,在这里先期进行苏两七的学习训练,后期再进行试机改装训练。

待所有人清楚了具体任务内容后,尤其是在场的13名飞行员,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了,终要飞三代机了,那可是传说有着“空中美男子”称号的苏两七啊。

出场即巅峰,开局就是王炸,一款集颜值与战斗力于一身的完美战斗机,搁这些只飞过歼-6、歼-7、歼-8的飞行员来说,那绝对是梦中情机,没有之一。

苏两七即su-27型歼击机,是由大名鼎鼎的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于六十年代末设计的一种前线歼击机,北约国家称呼为“侧卫”。

当时, 漂亮国受前苏联全天候改进型米格-21d、 米格-25 原型机和米格-23 原型机首飞成功的影响。

从65年开始相继提出了 F-15“鹰” 重型战斗机计划和 F-16“战隼” 轻型战斗机计划作为美国空军未来的新主力战斗机, 并形成“高低搭配” 的概念。

当时处于对立阵营的苏联人当然不甘落后, 作为回应, 苏联于69年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未来前线战斗机招标, 其主要目标就是要超越F-15, 所以这个计划也简称为“反 F-15”计划。

参与竞标的有雅克福列夫设计局 的雅克-45,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以及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 。

经过一番激烈竞争后, 当局决定发展较轻的米格-29 以对抗 F-16、 发展重型的苏-27 以对抗F-15。

作为重型拦截歼击机, 苏-27 的主要设计战术要求是: 最大速度达到 2500 公里\/小时(海平面最大速度 1500 公里\/小时) ; 最大升限

米; 航程 2500 公里; 能够消灭高度为30 米到

米、 时速 2400 公里(海平面时速 1400 公里) 的敌机; 能够在 1200 米长的跑道上起降。

苏-27 较以往的苏系飞机最大的创新有两个: 翼身融合技术与4余度模拟电传操纵系统, 这使得苏-27 成为前苏联首架具有放宽安定性的飞机。

优秀的整体气动布局还使得机身可以放置大量燃油,要达到 2500 公里的航程需要 5350公斤的燃油, 而苏-27 可以盛放 9000 公斤的燃油。

尽管燃油重量指标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 按设计要求苏-27 的机身强度应能在 80%载油量时可以承受 8G 的过载, 而这个 80%的载油量是针对 5350 公斤而言的。

如果在载油量为 9000 公斤时达到这个要求的话, 那么为加强强度, 飞机的空重将会增长到一个可怕的数字。

为此, 设计师将设计指标改为标准油箱容量为 5350 公斤, 剩下的 3650 公斤燃油空间则作为内部附油箱。

这样,苏-27 的最大油量航程由原来的 2500 公里增长为 4000 公里。

首架苏-27 原型机 t-10-1 于 77年初出厂, 并于 77 年 5 月 20 日在

儒可夫斯基试飞研究院完成其处女航, 试飞员是伊留申。

78 年 t-10-2 也出场了, 但不久后就由于电传操纵系统故障而坠毁, 试飞员耶夫根尼· 索罗维约夫不幸牺牲。

通过与由波兰间谍马里安· 佐查斯基搞来的 F-15 性能资料相对比,设计师发现 t-10 还不能与它的竞争对手相比, 很多地方仍处下风。

这无疑对花了 10 年时间费尽心思的苏联人来说是个沉痛打击。 究竟是把中等水平的飞机推向生产线, 还是继续改进呢?

苏-27的设计师西蒙诺夫顶住来自工厂、 研究所内部外部、 政府领导层的压力, 为了设计出最完美的飞机下令从头来过, 几乎重新设计苏-27。

实践证明他是正确的。

飞机气动布局做了重新设计: 加大机翼面积、 减小后略角、 除去翼刀、 将弧性的翼梢改为方形并加导弹发射轨、后缘襟翼和副翼改为单一的襟副翼并增加了计算机控制的前缘襟翼、 减速板从机身下方改为与 F-15 一样的机背减速板。

进气道改进: 为了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杂物, 前起落架向后移到两个进气道之间, 进气道内也加装防杂物吸入的网状隔板。

发动机舱重新设计: 机匣由发动机底部移到了上部, 这样双垂尾也得挪个地方而放置到两个发动机外侧, 而尾喷口也变为可调式。

以上几处改进使得飞机的横截面面积大幅减小, 综合提高了苏-27 的机动性、 速度、 航程,其他诸如机头、 机尾、 座舱、 起落架等许多地方也作了明显的改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