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还得上班?我这个富二代是假的吧 > 第147章 怎么就不行了

第147章 怎么就不行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还得上班?我这个富二代是假的吧!

小惠是我们的行政主管,办事一向妥帖,是我们无比可靠的大管家。

不过管家小惠最近心情不是很美丽,因为财务部经常越界直接给她安排活,导致她很多计划好的宫做安排被打乱。

小惠隶属人事部,人事总监已经找她谈过很多次最近工作的失误。

小惠一肚子气:我天天都快赶上陀螺了你看不见吗,领导很郁闷:小惠最近到底怎么回事,大老板交代的事情都能耽误。

一个不说,一个不知道,沟通上的信息不对等导致了越来越大的矛盾。

职场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登门槛效应,是说当一个人接受了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那么就会更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

小惠在财务总监第一次找她办事的时候没有说不,选择了默许,无疑是给了别人一种我可以要求你的信号,导致要求越来越多,直到影响了她正常的工作安排。

而面对这种种的不便,她“觉得”领导“应该”看见,但实际上领导并不知道,领导“认为”小惠没找她就是工作安排很合理,实际上却问题越来越多。

双方都很不满,不满的点却不一样,等累计到一定程度,一句无心的话可能都会造成情绪失控。

好在在事情进一步恶化前,经过我们的怂恿,小惠主动找领导沟通了最近工作中的问题,结果不到两天,事情就被完美捋顺,她又成为了以往那个可靠的大管家。

职场中,你要时刻记着,你是团队的一份子,没必要所有事情都自己扛着,必要的时候找领导诉诉苦,也许在你看来解不开的死结,到了领导哪里就变得很容易?

何苦自己苦撑着不说还满腹委屈,领导什么都不知道却平白受了埋怨,结果都不满,都觉得平白一口冤枉的大锅从天而降。

2

2018年,某调研机构针对企业人才离职与留任原因做了一项调研:其中,一份由有过离职体验的人填写,回顾促发离职想法的因素;一份从上司角度提供他们所认为的下属离职原因。

调查显示,在下属看来,因上司原因导致离职高达77%,而在上司眼中,自己导致员工离职的比例仅有6%。

如此大的认知落差,现实中的矛盾问题可想而知。

想起同事阿伟,前阵子刚因为觉得直接领导处事不公离职:明明项目他和阿力一起做的,自己天天起早贪黑写方案,研究进度;阿力就天天跑领导办公室,结果结束后阿力又拿奖金又晋升,反倒没他什么事,心里委屈又憋闷。

也难怪阿伟想不通,以己度人,他的心理活动其实我们很多职场菜鸟都经历过:

1我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讨好领导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就好了

职场里有两种人,一种是靠每天吹彩虹屁来讨好领导,想法设法钻营的“马屁精”,一种是每天安分守己,不屑与之为伍的“闷葫芦”。

在阿伟心中,阿力就是会讨好领导才得到的晋升,马屁精无疑。

可实际上,阿伟在一次次和领导的沟通中清晰的把自己的想法、能力做了充分展示,少走了弯路还得到了点拨,和只让领导看到最终结果的阿伟相比,谁能胜出,不言而喻。

2我要是向领导求助,会不会觉得我能力不够,质疑我的工作水平

我们都希望展示给别人最好的自己,尤其在领导面前,因为他\/她对你的认可度,直接决定了你在公司是如鱼得水还是步履艰难。

这就导致我们默默在自己和领导之间划了一道距离,误以为对领导有求必应,万无一失才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只可惜,你以为终究是你以为的,领导最关心的是事情能不能最终圆满解决,而不是你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过程怎么都好,结果圆满了,领导对你的感官自然才能圆满。

更何况你什么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还要他这个领导干嘛。

3她\/他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吗,还不如靠我自己

现在的小朋友都很自信,名牌大学毕业,好工作高薪,有种努努力就能把地球撬个个的傲气。

但是,你的领导不只是因为年龄比你大,工作比你早才被称为前辈,任何人存在于这个位置上自然有他的道理,表面真的有可能欺骗感知。

你跑了七八趟搞不定的事,那个看似天天坐办公室喝茶的人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你得意的策划还只是形成与纸上,那个安静听你演讲的人已经在思考如何弥补执行后可能造成的漏洞。

心理学中有一个鸟笼效应:看到鸟笼,理所当然就认为应该有鸟,即使鸟笼的主人一再解释,看见的人还是不信,有鸟笼怎么会没有鸟呢。

这不是我们经常会产生的误区么,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怎么可能会不是呢?

不止眼睛会欺骗我们,过往的所谓经验更会误导我们,总有人说“走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倚老卖老,可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职场是一场修炼,在没有足够真实的实力之前,多看,多问,多学,比你浮想联翩的大脑活动和自作主张重要的多。

3

知乎上有个话题:如果你是领导,你喜欢怎样的下属?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共列了八条,第一条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同,老板和员工之间似乎天生就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跨越这条鸿沟,让彼此心里都踏实,能够合作愉快的桥梁,就是正确的沟通方式。

那么,良好高效的职场沟通,应该怎么做呢,以下三点应务必注意:

1切忌猜对方的意思,如果你不确定,就按自己的理解向对方复述一遍。

小童刚入职公司人事部一个星期,接手了之前同事遗留下来的招聘任务。

据说这个职位已经招了有三个月,却迟迟没有合适的人到岗,然后两个部门之间也闹得不太愉快。

小童看了之前的招聘数据,发现她的前任完全没有找部门了解过具体需求,拿到岗位要求就自己开始找。

她想了想,决定去找部门负责人沟通。

为了搞清楚这个岗位具体要一个怎样的人,小童一遍遍将自己的理解描述给负责人听,最终在不断修正了5次之后,负责人比了oK的手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