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乱世谋生 > 第38章 宁长河决定留下

第38章 宁长河决定留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谋生!

听说宁长河不在,褚立行和安顺都松了口气。黄大庆再次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找他?”

“他现在在哪?”

“不知道。”

“......”

又是一个不知道,安顺抢在褚立行暴起杀人前赶忙对黄大庆说道:

“不知兄弟怎么称呼,我们没有恶意,就是找他有点事。”

黄大庆看出来褚立行脸色不好,未免耽误落葬的吉时,说了实话。

“郎君叫我黄大郎就好,实是我不说,是真的不知他在哪。前几天他们倒是来过我家一趟,今日岳丈一家人出殡却没见他来。十有八九是心虚,逃走了。”

“逃走?为何要逃走?”

“此事说来话长,两位不妨先去我家,我先把人下葬了再回来说话可好?”

“......”

安顺闻言看向褚立行,褚立行点头同意,于是两人根据黄大庆说的黄家地址来到了黄家。

等到黄大庆和宁娇等人回来,褚立行和安顺却已经离开黄家去往县衙了。

两人在黄家其他人口中知道了宁家和宁长河家的情况,自是不愿再在黄家耽误时间。

褚立行是打着褚奔的名头来到县衙的,林千承见得他们是幽州刺史的人,把自己这几天调查的有关杨柳村的大火和宁家人的命案结果详细说了。

褚立行听完一句话没有,只把全部卷宗带了回去,还让林千承撤销了对宁长河一家人的海捕文书。以免宁长河看到了文书而藏起来,那样就更不好找他了。

即使这样,还是已经晚了。因为宁长河已经看到了追捕他们的文书,带着一家人隐姓埋名,躲了起来。

褚立行虽不能百分百确定杜威是宋炎星的人,还是将这笔账算在了宋炎星头上。

原本答应宋炎星会放过他的家眷,可褚昭慧死了,宋炎星的家人也别想活。

灭完宋家满门,褚立行这才把褚昭慧出事的消息告诉冯沅。

“阿昭极有可能遇害了,两个孩子应该还活着,只要找到宁长河......”

“不光孩子,娘子也不会有事的。”

“我知道你很伤心,我也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可......”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一日没见到娘子的尸体我就不信她死了,我要亲自去找她。”

“你有这份心就好,这段时日恐怕你出不去幽州,也不能出去。”

“......”

何止出不去幽州,便是想出自家门都有些困难。

刘光寿还指望着梁国出兵,冯沅的安全就尤为重要。

派了不少禁军守在冯宅外,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冯沅,防止晋国奸细刺杀他从而挑拨燕国与梁国的关系。实际就是将他软禁在家,怕他偷偷离开幽州。

褚立行今日上门还是扮作褚家小厮模样,跟在褚奔身后才得以进到冯宅,褚奔是以商量假褚昭慧也就是胡真下葬事宜的借口才被允许见冯沅的。

胡真下葬后,冯沅以给褚昭慧守灵的名义在家中闭门不出。

刘光寿不在意,只要他人在幽州就行,上不上朝无所谓。

再说宁长河与钟氏,直至到了除夕这天还不见有人来接孩子,两人既放心又悬心。

韩荣一天不来,那他们就可以多活一天。可是孩子的事不解决,他们就每天都得提心吊胆。

年关过后,晋王开始对燕国用兵。派振武节度使兆威率军东进,赵王、北平王一并出兵,三军在易水汇合共同讨伐刘光寿。

联兵直取岐沟关,不日既下,然后合围涿州,涿州刺史开城投降。

刘光寿急向梁国求援,薛全义亲率大军攻镇州,分幽州之危。

梁军先攻枣强再攻赵州,赵州守将亲率数百骑兵换上梁军的服装混入梁军大营放火,在混乱中大喊晋国大军来攻。

薛全义前几次败给李存稷,加之年纪已老,病痛缠身。以为李存稷真的来了,未仔细探查便下令撤军。

事后才得知那根本不是李存稷大军,只是赵州城内的几百骑兵。

薛全义又恼又怒,病情加重。

李存稷对幽州志在必得,除了兆威所率的前锋,另派两路大军增援幽州。

晋军攻势凶猛,幽州方面消耗很大。为了补给兵员粮草,主意打到了老百姓身上。

刘光寿下旨,男子凡十三至五十,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人从军。

不愿入伍的,可用钱抵。

晋军即将打到幽州,又有奚夷骑兵时不时骚扰,幽州方面现在又要人强行入伍。

老百姓既怕从军没命,又出不起那么多钱,除了逃命别无他法。

听说梁国的均王治理的汴州比较安定,大家便决定逃往汴州。

宁长河与钟氏难以决定是走是留,因为无论选择哪一个风险都不小。

“当家的,我们怎么办呢?”

“你不是一向最有主意吗?是走是留你说了算,我听你的。”

“你才是一家之主。”

“我......”

“算了,还是我自己定吧。”

“......”

宁栖禅见得他们犹疑不定,建议道。

“去汴州吧。”

“为什么?”

“因为去汴州不出意外的话十天半个月就能到,而晋国与燕国的战事却没那么快能结束。”

“可是去了汴州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出点什么事都没人帮把手。”

“在这里就有人帮把手了吗?”

“......”

宁栖禅说到这个,宁长河与钟氏都不说话了。

宁长河这边亲人全没了,钟氏的娘家人也走了。

可以说他们现在在幽州,亲朋好友一个也没有。

即使这样,宁长河还是更偏向留在幽州。

故土难离,这里再不好,也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去汴州,路上会不安全吧。”

“不管是走还是留都有利有弊。”

“那不如就留下?晋军打来了,大不了逃入山里就是,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嘛。”

“......”

宁栖禅不说话了,虽然她觉得留下的风险要比逃难更大。可是逃难路上会发生什么实属难料,家中除了宁长河,其他全是女人,还有个才一个多月的小婴儿。

宁长河见得宁栖禅没有坚持要离开幽州,松了口气。

虽然她只是个四岁多的孩子,宁长河就是没法把她当孩子对待。

他也解释不了为何会有这种想法,最后归结于她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有钱人家的孩子见识比他这个大人还广,应该是正常的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