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南蛮,我靠图书馆富甲一方 > 第260章 完

第260章 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南蛮,我靠图书馆富甲一方!

“真烦这下雨天,鞋子都湿透了,里面湿黏黏,难受得紧。”一个路人小跑到一家铺子门前的屋檐下躲雨,顺便跟旁边的一位陌生人吐槽。

旁人还没来得及回应他,一个铺子里面的伙计就走出来跟他们说话。

“两位客官,你们要不要看看我们新到的鞋,穿着舒服不说,踩在湿路上还不渗水。”

两人听闻,好奇地转过头看伙计。

先前埋怨那人好奇的问道:“还有不渗水的鞋子?”

伙计讨好地笑道:“自然有,我说再多也无用,不如你们进来亲自瞧瞧。”

话一说完,伙计就弓着腰做了个“请”的动作。

两人心想进去看看也无妨,于是跟着进到铺子里面。

铺子是一家成衣铺子,除了衣裳,架子上还摆放着一双双鞋子。

伙计将两人引到其中一个架子前,介绍道:“你们看,就是这种鞋子,鞋底乃密制材料所做,可防水防沙,穿着也舒服。”

先头埋怨下雨天那人拿起一双鞋子打量了一下,鞋底确实是他没见过的质材,得到伙计的同意之后,他试了一下,的确比布鞋穿着要舒服不少。

至于防不防水,他还不清楚,因为伙计不让他穿出去。

“一双多少钱?”

伙计笑眯眯道:“一双八十文。”

“你这比布鞋贵这么多?”那人皱眉。

伙计热情不减:“一分价钱一分货嘛,难道客官不觉得这鞋子穿起来很舒服吗?而且鞋底要是被穿坏了,你大可以拿到我这里来,我们以十文一双的价格回收。”

那人一听,心想也是,虽说还不知道是否防水,不过穿着确实比他脚下的布鞋要舒适。

八十文就八十文吧,先买一双试试看。

于是他十分痛快地拿出钱付给伙计。

另一人试穿过后,也掏出钱买了两双。

雨下小之后,两人都穿着新鞋子走出去。

“这鞋底一点都不渗水!”

“没过,果然没白买。”

“客官,鞋底不渗水,但是鞋面的布还是渗水的,还请你们走路的时候小心一些。”送两人出门的伙计在后面提醒道。

那两人摆摆手,头也没回,示意自己知道了。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很多地方,一时间,橡胶鞋底做的鞋便在岭南道掀起了一股风。

不同的地方鞋子的价格便不同,不过有人多加打听之后,都知道这鞋底出自柴头村叶夏至的作坊。

“怎么又是这个叶夏至?”

“可不是吗,她怎么有如此多的点子?”

“这我哪能知道,不过这姑娘真是神,这么年轻,就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不仅生意做得大,听说后台也硬得很,不说她们县的县令,苍梧郡的郡守,甚至节度使大人都对她礼让三分。”

“她是如何做到的?”

“这你都不知道?当年岭南道发洪水,她可是立了大功。不仅如此,还种出了南瓜,解了我们的蛊病之祸,接着又是打谷机曲辕犁,再到现在的木薯,哪一样不是大功绩一件?”

“这些我都略有耳闻,原来还是真的。”

“……”

百姓们对叶夏至的谈论,她本人一点都不知道,这会儿正在研究如何做雨靴。

雨靴就是鞋底跟上面靴面缝合起来,鞋底好弄,靴子表面比较薄,她还得升级改进一下挤压器,要压出轻薄光滑一些的橡胶皮才行。

说干就干,她又找出之前画的挤压器图纸,在其基础上修修改改,再拿到铁匠铺去打造。

折腾了半个多月,一双雨靴就问世了。

她定价一双一百二十文,还拿到商贩面前去展示,自然也是赢得一众好评,基于橡胶鞋底的热销,雨靴一下子也被订购了几百双。

随着时间的过去,其余的橡胶树也到了割胶的树龄,叶夏至也研究出其他的橡胶制品。

其中一种就是密封圈。

继橡胶加工作坊之后,她又建了一个新作坊,冬天用来熬制黄冰糖,夏秋用来做罐头。

岭南水果多,其中荔枝跟芒果就十分适合用来做罐头,况且这两种水果只有他们岭南有。

有了密封圈,罐头的保存也能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她组建了一支商队,每到夏天,就将一批批的水果罐头运送到北方。

炎炎夏日,吃上一碗冰凉凉甜滋滋的水果罐头,说不上有多惬意。

长安富人舍得吃,每批罐头一到长安,还没进入城门,就被提前得到消息的商户前来拦截下来,都省了她的租铺子的费用。

不止是水果罐头。

她还跟杜北合作,将内陆地区百姓不怎么吃得到的海鱼做成罐头,然后卖至各地。

海鱼罐头比起水果罐头,储存时间比较长,倒还比较省事。

……

又经过几年的发展,柴头村附近已大变样。

由于她在柴头村开的作坊多,全国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地到来,农户已经住不下那么多人,于是林虎子等比较有生意头脑的人便在村里开起了客栈。

外来人多,叶白露的食肆慢慢地忙不过来,村里厨艺好的妇人也开了一两家小食肆。

附近村子的人会带着自己的农产来售卖。

村里人有钱了,纷纷盖起了青砖瓦房。

叶夏至还出钱将村里的道路重修一遍,都铺上青石板。

村里每日都热热闹闹的,甚至比清冷的镇上要繁华些许,很多人都说假以时日,柴头村说不定会代替安和镇。

不仅柴头村发生了变化,整个岭南的变化也很大。

首先是有了木薯,大多数的岭南百姓不再挨饿,剩余的水稻甚至还能卖往别处。

叶夏至不准备成亲,自然不会有什么后代,挣到的钱也够她们姐妹花几辈子了,于是每年都捐出去一部分给檀殊修路。

肚子跟交通的问题解决了,经济自然也发展起来,岭南便越发繁荣,隐隐超过了江南道等地。

如今她是整个岭南的名人,随便逮一个人来问是否听说过叶夏至,他们都能说出不少她的事迹。

在岭南百姓的心里,叶夏至的地位甚至比天子还高。

对此,她本人倒不介意,而是看着一点点在改变的岭南,有着说不出的满足。

(正文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