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无事小神仙 > 第44章 医理

第44章 医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无事小神仙!

前两日李元宵已经把能够传授给他们的一些医术都整理了出来,共分为两篇,上篇为《医理》,下篇为《要术》。

上篇文字所包含的信息主要偏重于华医理论,只不过更加鞭辟入里,切中肯綮,纠正了华国流传下来的古医学理论的一些疏漏和谬误之处,对于人体的经脉、学窍、气血、精神都有了详尽的描述,比如经脉,现代医学通过科技手段是无法探测到人体经络的存在,即使解剖也没有发现,而华国古医学所传承下来的相关理论也多有偏颇之处,但是对于修道之人来说,却可以明确感应到经脉,他们对于经脉的了解和理解无出其右。

天域之中门派林立,道法可谓是百花齐放,每一门功法对于经脉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有的偏向于阴经,有的侧重于阳经,有的以手经为主,有的则更注重脚经的利用,所以他们对于人体的研究绝对是毫分缕析,细致透彻,有关的理论知识可谓是数不胜数,随便拿出一些基础的信息,对于华医来说也是惊天动地的发现。

至于阴阳五行辩证之法,这篇《医理》之中也稍有涉猎,不过也是浅浅一谈,并不会深入,因为这些理论绝非一时半会儿可以精通的,如果没有掌握就去以此作为凭据诊治病人,反而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在写这些文字之前,他这些天特意把华国流传至今的绝大部分传统医学书籍都看了个遍,以他如今过目不忘的本领,也是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将这些资料上的知识全部记牢。然后他以华国传统医学为基础,查漏补缺,在其之上再扩展拔高,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天域之中的一些医道知识穿插其中,这样让他们更易于理解接收。

虽然不知华国传统医学与天域医道有何关系,但是相互参照之后隐约可以发现传承的影子,这让他越来越怀疑蓝星的历史渊源,其中肯定隐藏着惊天之秘。

而下篇《要术》不但将华医的传统六大医术: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重新编写了一遍,还着重列出了一些普通人可以掌握的基础医术,甚至包括涉及到一些奇难杂症的应对之策,最后李元宵还贡献出了三个药方,这是他继承了凌霄的记忆之后将一些天域之中一些药方加以改动后的成果,更加适合普通人,而且所需的药物在蓝星之上也都可以找到。

传统医术中的“砭”是指砭石,也就是以石治病也。我们平时所谓的“药石无医”,“药”是指药物,而“石”就是指“砭石”,以此代指“医术”,所以“药石无医”的意思就是药物和医术都救不了你了。

华医的传统医术中其实还包括布气和祝由,但是这两种医术皆需要有“法力”者才可以实施,真正的布气和祝由之法在华国早就失传,虽然凌霄的记忆之中有相关的法门,但是李元宵不打算现在就拿出来。

其实华国的古书上对此也早有记载,不过只有寥寥数语,根本难以窥其全貌。

比如“布气”:“学道养生者,知足之余,能以气与人……谓之布气。”也就是说修道之人才可以向他人“布气”以予治病救人。

在讲解《医理》之时,那几位医生在最初都是嗤之以鼻,心中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屁孩根本没有任何期望,然而随着李元宵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的脸上逐渐显出凝重之色:“这小子的理论知识为何如此深厚?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不说,他的有些观点竟然还能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如此看来,他绝对是科班出身才是,而且研究颇深,至少……比我等要厉害得多……”

他们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惊讶甚至骇然。

这几人之中只有两人是医院内“华医科”的医生,其他几人都来自其他科室,不过因为朱怀章院长之前已经知晓李元宵此次交流所准备的内容更偏向于华医一门,所以挑选的这几人即使不是“华医科”的坐班医生,但同样对于华医有着深刻的了解。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几人坐在那里是越听越心惊,对于李元宵的印象顿时改观了许多,至少,此人有真材实料,绝对不是骗子!而朱院长和张主任同样是惊叹不已,像他们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心中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医学更是怀有一种崇敬之心,知道的越多,越感觉自己的无知。

经过李元宵的精心讲授之后,他们才知道人体的经络竟然如此复杂,而每一条经络的作用都远超他们的想象,再配合气血、精神、骨肉等等,很多疑难病症竟然都有了明确的解决之法。

李元宵甚至现场为他们每个人都做了诊断,而且就地演示如何正确地应用他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去治疗病症。

其实每个人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隐疾,或轻或重,当他们被李元宵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就轻易勘破了他们隐存的病症之后,每个人都被惊呆了。

这一次李元宵并没有动用真气的力量,全部使用真正的医道手段。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望闻问切”看似是每个华医都应该掌握的基础医术,但是因为传承残缺的原因,其实现在的“望闻问切”的具体方法多有疏漏之处,导致很多华医都无法依此来准确诊断病情,这也是几位医生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特别是那两名“华医科”的医生,他们深知“望闻问切”听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用之精确诊治病患,那是千难万难。

“望”者观气色;“闻”者听声息;“问”者询症状;“切”者把脉象,是不是看上去很简单?但仅仅“切”之一字就复杂异常。

脉象反映的是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外显状况,而仅仅心、肺、脾、肾等等脏腑器官的健康状况引起的脉象变化就有数十种之多。

如今华医切脉的部位一般都是手腕处的“寸、关、尺”三部,而每一部对应的脏腑位置都不一样,甚至左、右手的“寸、关、尺”对应的部位亦不相同。而在切脉的时候,手指按压在脉搏之上的力道也大有讲究,比如轻微用力为“浮取”;力度稍大按至肌肉为“中取”;力重至筋骨则为“沉取”,力道不同,则获取的病症信息也不同。

手腕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所以合称为“三部九候”。

人的正常脉象一般称为“平脉”或者“常脉”,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强不弱,规则有序。但是即便同一个人的“常脉”也会随季节、年龄、情绪、体质(比如身高、体重)变化而有差异。

所以,仅“切”之一项就繁复异常,其中的变化莫测一言难尽。

而“望闻问切”只不过是华医“四诊”之术,再结合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八纲”之法,其中的复杂程度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真正的华医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意思是,如果真正掌握“望闻问切”的要义,就能甄别判断病人的真正病情和病由,而如果你不“问”不“切”,仅仅通过“望”和“闻”就能诊断病患的话,那你就可以称得上是医中“神圣”了。

这里面涉及的很多医道理论和技巧,在华国的医道传承中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而这次李元宵皆在《医理》一篇中将其补齐,并且好不藏私地传授给了这几人。

自从他那日梦到域外之人通过传送阵闯入蓝星之后,他就觉得敝帚自珍毫无意义,只有把所有人都变得强大起来,蓝星才可能有力量去应对可能发生的灭顶之灾。

李元宵现场露了一手,直接使用针、灸、按跷等医术帮助他们减轻了病情或者甚至治愈,让他们不得不刮目相看,直呼“大佬”,膜拜不已!

虽然他现在仅仅只是传授了上篇《医理》,但到了此刻,所有人看向他的目光都变了,不仅仅是尊重和崇拜,甚至充满了狂热!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至于我刚刚展示的一些医术手段,下次有空再说。今天我再传你们一门‘导引之术’,一定要勤加练习,以后肯定会给你们一个惊喜!”

李元宵看着他们那副求知若渴的眼神和崇敬的表情,年轻人的心性让他不禁有些得意,让你们刚刚还看不起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