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一样的封神榜 > 第41章 姬昌的政治遗嘱

第41章 姬昌的政治遗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一样的封神榜!

现在北境之王诞生,意味着帝国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东西南北800镇诸侯的控制,对帝国四面包围的局势形成,帝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按照姜子牙的意思,直接就把北境给吞并,成为西岐自己的地盘。

但是文王十分反对,甚至重黑虎请文王进城查看库府,清户口,文王都不去。

北境既然已经由你来管理了,我看什么就此告别?

这就是文王给即将诞生的周朝留下的最后一笔政治遗产,向东南两路诸侯表了一个态度,我西周不会吞并任何一阵诸侯,也不会占领他的土地,打消了东南诸侯担心西岐做大的忧虑

为后来的反商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

西岐失去了北部的边境,却换来了800镇诸侯的安心。

文王的政治谋略是高于姜子牙的。

你想姜子牙才八十多,文王已经90期了。

姜子牙在昆仑山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也赶不上文王几十年的亲身实践。

文干希望用怀圣而得天下,只要崇住虎能够归降自己,住虎可以不死,也没有必要开战,毕音崇侯虎是自己的老朋友,而姜子牙是竟道,必须杀住虐来立威,为自己在西岐的执救增加合法

性。

姜子牙很快就已经和西岐的主战集团打成一片,而主和的文王瞬间就被孤立了。

文王,他老了,他的人生最大希望就是活着的时候,西岐不造反,自己几十年忠臣的名声不至于毁掉。

为万世子孙立个楷模。

文王的心思,姜子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谁知道你什么时候死呢?

大家都等得很着急,巴不得今天晚上就进宫朝歌抢地盘儿,抢银子和女人,文王和夺天下就有了一个矛盾,所以要夺天下,文王必须死

于是才有了姜子牙公然违背文王的想法,杀崇侯虎赴死,并且拿两个人头吓唬文王。

崇侯虎固然对百姓过于残暴,但对姬昌一直还是不错的,在朝歌没少为姬昌说好话。

当年东西南北四大诸侯姜桓处死了恶中,鱼死了,就剩下的最后一个小兄弟,今日依然死在自己的手里。

闭上眼睛,崇侯虎就在眼前,愧疚之心是一日更胜一日,茶不思饭不想,比自己吃了不一口还要痛苦万分,终于病倒了。

临终之前把姜子牙叫到床前,对于自己说

兵重城,杀死崇侯虎父死是悔恨万分,心里那是恨死了姜子牙

接下来就是姬昌的政治遗嘱,第一条,姜子牙,我死之后,即使纣王恶贯满盈,也不许你以臣罚君。

若丞相违背,故意死后不好相见。

文王明明就知道姜子牙就是为了消灭纣王而来的,还说这句话,就是要和姜子牙划清界限,明知道姜子牙会违背自己的遗嘱,还说死后不好相见,潜台词就是,你妈,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第二条,姬发年幼,我死之后,怕他受人挑唆出兵征伐天子,背上以臣弑君的骂名,赶紧磕头,拜姜子牙为亚父。

文王多么重视姜子牙呀,让他当姬发的亚父,那您还真就错了。

文王都97岁,姬发那里多大了?

姬发早就成年了,能独立担负起刑事责任。

姬昌说,姬发年幼,那多大年纪算年长呢?

大家记得之前讲博弈考的时候,也说他年轻貌美,现在又说姬发年幼。

博昌考和姬发是长子和次子,但是文千今年几57了都难道文手100个儿子都是在自己六七十岁的时候非喷?

他本身文王生这么多儿子就挺可疑,还是最近二三十年什么的?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喽。

这些孩子也是阐教安排姬昌生的,为了方便姜子牙管理西岐文王未来的继任者年纪一定不能太大。

现在要灭纣王的计划起点又向前推进了几十年,那就是从姬昌有生育能力开始的。

姬昌说了,姬发不要听他人挑唆造反,只听姜子牙的。

以后,姬发造反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姜子牙的身上。

姜子牙就背了已成伐军的骂名。

天下最后是姬发的,骂名是姜子牙担着,姜子牙真是冤透了。

第三条,姬发,你以后要爱慕兄弟,千万别学崇家哥俩,对百姓要坚持咱们高福利的基本国策。

不动摇。

没钱给钱,没媳妇儿,给媳妇儿,没房子给房子,继续收揽民心,然后就死了,享年97岁。

纣王20年重东,咱们故事从纣王七年闻泰师征北海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三年,小宝已经讲了整整41回,可真是世上方一日,书中已千年

文王临终的政治一言,充满了对姜子牙的算计。

文王不喜欢姜子牙,但是又不得不用,不能不用,谁叫他是神选之人呢。

既然如此,我就让你姜子牙背千古骂名。

当年姬昌算纣王不得善终,自己难道就得了一个善终吗?

被崇侯虎的人头吓死,终日生活在忧思恐惧之中。

文王死后,在大殿之上,姜子牙立刻就立姬发为武王。

这里咱们说明一下,文王的文和武王的武,纣王的咒都是死后的嗜好,平日都是直接成为大王大为了区分。

才多加了个字儿。

纣王封姬昌的封号,应该叫做西伯侯王和武成王的王一样,都是荣誉称号,是不能继承的。

姬发顶多也就是继承西伯侯的爵位,他这个王是自己封的,兴质就大大的不一样啊。

这就是造反。

文王刚死,西岐就反了。

文王再也不想见姜子牙。

同样,姜子牙也再也不想见文王呐。

咱们不说西岐,怎么安葬姬昌?

再说朝歌接连得到三个坏消息,咱们一个一个说。

第一个崇侯虎死,重回武成了新的北伯侯。

纣王大怒,这个崇侯胡也太不惊奏了,你哪怕多扛一天也是好的呀。

就打算出兵征讨西岐,不过被中大夫李仁给劝住了。

这事儿咱们得从长计议。

崇侯虎得罪人太多,死有余辜。

现在咱们的主要敌人是东南两路,如侯,西岐不挑事打咱们,咱们就别自找麻烦了。

纣王沉思良久,这事儿就忍了。

接着第二个坏消息来了,姬昌死了,敌人死了,不是好消息吗?

不,咱们说了,姬昌活着,西岐不反,会有收敛。

姬昌一死,西岐必反。

果然,第三个消息来了,姬发自立为武王,等于宣布西岐独立,再也不接受纣王的管理。

上大夫窑中就启奉纣王,咱们快速兴师问带,以正国法,如果稍有迟疑,就怕产生连锁反应,诸侯跟看效仿。

咱们先分析纣王出兵的利弊,出兵平叛,如果成功,平定西岐,自然可以起到震慑天下的作用,如果不能呢,那不就等干更助长了其他诸侯的气言?

吗?

能不能成功,这是一个概率事件,纣王心里没底,而且现在已经再打三场战争了,谁去打西岐,这都是个问题。

纣王心里害怕嘴上不能服软。

儿姜子牙就是一个术士,掀不起什么波浪,总之是不能出兵。

但是祸不单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歌又出事了,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武成王面对此事又作何选择?

咱们下回再说。

谢谢大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