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且隋 > 第41章 道德绑架,后会有期

第41章 道德绑架,后会有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且隋!

兵者,诡道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无所谓正义和卑鄙,这就是战争。

斩首行动,就是灭敌中枢,让敌崩盘,加速战程,取得决定性胜利。

纵览古今军史,用此兵策,常常让弱者扭转战局、获得胜利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秦朝。

秦帅赢渠梁在敌阵最高指挥台活捉魏国统帅、丞相公叔痤,从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胜。

这就是秦国与楚国国运之战——少梁之战,

张良与侠客,在秦始皇东游途中的博浪沙,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狙击,却误中副车之战。

汉朝。

卫青万里突袭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神话、获得汉王朝对战匈奴的第一次胜利、并成为汉匈战争转折点的龙城之战。

公孙述用刺客两次混入来歙、岑彭的大帐并干掉这两个前线大帅、并成功减缓光武帝刘秀的统一进程之战。

三国。

王允、吕布设计除董卓;张辽在白狼山奇袭杀蹋顿;许贡生的门客刺杀江东基业创立人孙策。

唐朝。

李世民最爱斩首行动,如虎牢关之战中率精锐玄甲铁骑突袭窦建德中军;“玄武门之变”干掉政敌,李靖奇袭阴山等。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这兄弟俩之间的“烛影斧声”;金人在“靖康之变”中一网打尽宋徽宗、宋钦宗及一干臣子家属。

……

那么高大元会屈服吗?

要把“吗”字取掉!

和大隋杨坚没开一枪一炮,眼看着就可以躺赢,可他还是被疾病、给养、天灾折磨成残军的隋军吓坏了!

即刻送上认怂表,自称“粪土肥元”。

(肥是俺主动加上去的,人家可是帅哥一枚)

记住,一国之王,自称“粪、土、元”。

有底线不?

有尊严不?

为了继承权,他可以物理灭绝发妻,一个接一个……

还有,那些关于他老爹、温达等永远不能说的秘密……

为了自己,为了王位,他可是付出一切。

除了生命!

何况,所谓誓言、盟约,不就是用来破坏和违背的么?

只要留条命,不怕没烧柴!

所以,阿布肯定能确保百分百的成功率。

之所以如此肯定,不要忘记这家伙穿越之前,是特工中的战斗工。

在执行诸如斩首、隐侦、窃密、胁迫、谋划、颠覆等之类特殊任务方面,可谓是知识和经验的“双优”人士。

战斗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接着,停战的第一天就那样结束了。

高句丽军和粟末族军双方,都进入了疗伤、掩埋尸体、收拾残局的工作。

新搭建在还土滩战场中线位置的中立区大帐,灯火通明,来自不同方向的人马络绎不绝。

停战的第三天中午,被邀请的人物基本到齐。

有大隋的代表,有东突厥的代表,有室韦的代表,契丹的代表,奚国的代表。

有白山部、黑水部等靺鞨族12部的代表,甚至还有新罗、百济、倭国的代表。

这些人,有些是各势力在远东营州地区派驻的官员,有的是各部在此区域的豪商,有的则是与其本部族长关系密切的代理人。

凡此种种,大屋作和阿布派重影和本族力量四出,悉数许以厚礼相约来此。

何干?与高句丽会盟誓约息战,让各方做个见证。

不管高大元愿意不愿意,反正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灰影人少,看住高大元、高宾这样的个把人绝对没问题。

胁迫也好,自愿也好,实力不均等也好,反正阿布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粟末人不想和高句丽人再打了!

这一双九世死敌,要在各方势力的见证之下相互达成谅解。

互开榷场,划定疆界,交换舆图,和平共处,休养生息。

然后,将双方约书,由各方代表签字,再译成各样文字,传缴天下。

阿布的设想,是至少要在表面上,把高句丽大元国王,放在高高的道德高点上下不来!

让他不能在短时间内,再轻启边衅、为祸己方。

毕竟,高句丽自我标榜是负责任大国,正对周边各国各族进行着不断的拉拢和收买。

这当口,高大元只能保持伟光正!

粟抹族,需要时间,休养和壮大的时间。

连绵的战争,已经让粟抹部危机重重。如此之下的实力,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变局?

隋炀帝的三次远征就要到了!李二已经开始跟着他爹李渊混场子了!

大隋的楼,即将被李二父子拆迁了!

那些应邀而来的各方贵友,是各取所需。

离得远的,在厚重的润笔费帮忙下,自是不会推辞在各式文字上落下名章。

离得近的,巴不得有粟末部这样的典范出现!

他们也妄想,如果自家也能如此效范,从此也可保得边境和族人的周全,少受些高句丽的欺凌。

所以,这类人自是忙不迭地落笔提款。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冬末。

太阳高悬,寒风凌冽;锣鼓喧天,彩旗招展。

年仅16岁的穿越者阿布,经过一番鼓捣,在20多家不同势力代表的见证和署名之下,做成如此大事。

粟末靺鞨族大头领大屋作,与高句丽高姓第十八代王婴阳王高元,会盟誓约在还土滩。约名《还土滩盟约》。

此约,共译成十种文字,将传阅四方,纳入国史。

约定。

自此日此刻起,粟末与高句丽,永结兄弟之邦,独立自处,互不干涉,相互贸易,设立榷场。以现有实控地盘为界,交换舆图,互不侵犯。

为庆约成,于还土滩筑台立碑,勒石为证。

五十头白牛,五十头野猪,五十头狄羊。

斩头垒观,是为太牢。

焚松枝柏叶,撒五谷琼酿。

神侍献歌,女巫蹈祷。

上明见证,不欺不悔。

……

看着眼前的繁复礼仪,高大元内心苦闷憋屈,吐槽不已。

“小兔崽子,打地一手好算盘。”

“这个仇我记心底啦!”

“等缓上这么几年,这股子被推起的秧子架倒了,看爷爷我怎么收拾你!”

“昨晚,你爹还想让我把那宝贝外甥女嫁给你,哼,想得美!”

“我那是表面上答应,为的是稳住你这个拿刀子逼我的小疯子!”

“等我回去,等我全身全尾地回去,哼!你狗草的就且等着吧!”

“你要是有胆,就来我的王城亲自来娶亲,看我不把你狗腿打断,然后关在婿屋里不见天日的老死!!!”

“不,送二十个粗汉伺候着!”

“婿屋,对,这次回去我就亲自设计,定将这次屈辱变成动力,建成一座叫这狗贼好看的婿屋!”

……

高宾,一看见高大元的样子,就知道这个侄儿心里没想什么好事。

他,不由得腹诽满怀。

“好啊,大元,看来你还是没吃够这臭小子的教训呀!”

“你要搞,你便搞,可不要再把我搅和进去!”

“我是真怕了你们这一家子,没个消停的好玩意。”

“看看,这又将有一位更能折腾的神兽入场,老高家这又要开始闹腾了!”

“月儿呀月儿,你知道不知道,你大舅给你找的这个未来大掌柜,可真不是个好东西啊!”

想着阿布贼兮兮的笑脸,高宾不由一阵恶寒。

“大元贤侄,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

大屋作笑得脸上的褶子都不见了,满嘴都是吉祥话。

“好啊,好呀,有劳各位英雄了!”

“大元兄,咱们已是亲家了,以后多多交流,多多担待,多多亲近!”

“高王叔,我听说我那儿媳妇家这些年,多仰仗你照顾。”

“如此深情厚谊,我们也牢记在心!多谢!有情后补!”

“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粟末的大地、草场、毡房,就是各位的另一个家,欢迎,欢迎!”

“徒泰山保佑,这是我不成器的儿子,请多多指教!”

“阿郎,叫叔!”

……

阿布跟在老爹的屁股背后,喜庆的表情下,是一颗冷笑的心。

会盟庆典上每一个人、每一个表情,他都会牢牢地记在心中。

江湖险恶,哪有一世的朋友?普天之下,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这些人,大部分将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批对手。

看着皮笑肉不笑的高大元,看着刻意掩藏内心的高宾,看着那些被赠礼激发得笑容满面的来客们……

阿布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荒诞而又真实!

喧哗消散,尘归尘,土归土。

高大元,终于带着满脸的失意,匆匆踏上了归途。

同行的,还有一车车聘礼、一群群牛羊。

还有,打仗打了个屁胡的高句丽果下马军队,貌似当了帮凶的高宾……

以及,做为粟末聘定使者的突第齐喆(娥渡丽和阿克泰弟的老爹)。

一些随从……

临行前,阿布契郎偷偷给高大元这个老舅公,说了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让高大元归心似箭、火急火燎,狠不得插翅立飞国内城!

风,终于来了。

天色,很快就阴沉下了,满天满地的灰乎乎一片。

先是一股股穿刺风,从西北方向的突厥大草原狂荡而来,带着野性和沙粒,掀起行人的衣衫,吹皱粟末水两岸的平和。

只一会儿功夫,风变得越来越大,枯树摇摆,枝丫发出了呜呜的尖啸声。

当灰色的阴云变得更低的时候,雪粒中夹杂着雪片,开始随厉风飞扬。

渐渐地,大片的雪朵忽快忽慢,忽密忽疏。当整个天空被雪团塞满的时候,风反而变小了。

玉树琼花,翻滚而下。漫天席卷,铺天盖地。

夜幕,就在这样一个光景中,悄悄降临。

大雪中的杨柳湖,就坐落在粟末水下游右岸的一处占地极广的平缓台地上。

此地,是粟末族人最大的聚居地,依山傍水,又拥有大片的良田可种稻谷麦子。

聚居在此的粟末部人,关紧门户,窝在火盆或者地龙旁边,准备享受热腾腾的晚饭。

这个冬天不太冷,因为族长刚刚推行了地龙术,一家子拱在上面,可舒服多了。

傍晚时分,查营。

察探过装备一新、士气旺盛的重影,看望过伤营中的手上将士,阿布便回家。

他招呼白青、白苍,和卫队一起,冒着满天满地的大雪,趁着暮色回到自家的老宅。

大屋作,因为与杨坚一向交好,又出过大力,所以被做为塞外附族的标杆,超额嘉奖,并授爵右光禄大夫。

这个爵可一点不小,隋初定为正二品,炀帝大业三年降为从二品。

金印紫绶,仪同三司。

如果是朝官,座次定为十六班,位在金紫光禄大夫上。

大屋作这官爵,既不用上朝,也不用坐班,只是皇帝用这个名号笼络住塞外枭雄的手段而已。

路途遥远,隋帝也不会给大屋作发个薪水什么的。

只是会在其每次朝贡后,将随返的赏赐和营州大营的武器辎重支援上,多给些。

阿布家的府邸,可是一处自建的大宅子。

有了皇帝的背书,阿布他舅舅家、大屋作本家也都不是缺钱的主。

所以,这处宅地就按照大隋规制,进行了顶格修造。

既有宅子,也有园林,占地极广。

此时,宅子内外,大大的灯笼高悬在大雪中,像过节一样。

入口是一座乌头门。因为左右门柱柱顶套着黑色柱筒,因而得名。

进了乌头门,旁边是一间叫阍室的厅房,也就是后世的门卫住宿和值班室。

门子阿珲骨见自家少爷回来了,大叫着扑上来死死抱住阿布不放。

老人家仔细看看,这人是真是假。

好半天,才又哭又叫地跑跳着,冲到正门口高喊:

“阿郎回来了!”

一瞬间,整个宅子仿佛在大雪中活过来一般。

在家里的人,全都涌了出来。

大家围住阿布,先仔细瞧,然后再摸摸,再然后就像一个个孩子似的哭笑一片。

过了好久,众人才发现在这漫天大雪中,阿布还有其他的同伴相随!

为了安抚白苍,阿布亲自将其带到在阍室后面,那个夹在外墙和宅墙之间的马厩大院。

并为她,安置了一个舒服温暖的单间。

亲卫们,自行安排巡逻休息事宜,不提。

阿布,将白青架在臂膀之上,穿过院子沿着砖石铺就的路,来到正门前。

正门两边,各是一排戟架。

上面,竖立一根根有幡的长戟,共有十三根之多。

它们在门口上的大灯笼微光照耀下,就像两排站岗的武士。

大门楼高两层,三个房间的宽度,纵深约五架房梁。

阿布闭着眼睛就知道,那悬山式的屋顶上,覆盖着黑色陶瓦,两角还各有一只上翘的鸱尾。

听说,那一对东西,还是隋帝亲赐。

阿布契郎绕过门屏,摸了摸自家朱红色的两扇大门,以及上面那些铜头乳钉、兽嘴衔环的门把手。

哎呀,久违了!

我,终于回来了!

熟悉的感觉,像潮水一般扑面而来。

看着热情的人们,看着眼前门楼两边的白墙、大门之后的中门、以及中门外的一溜门馆,阿布不由感叹。

我家,真阔气呀!

穿过正宅大院,阿布踩着积雪小步走进厅堂。

“少爷,老大人在东厅等你!”

“好,派一个人先去说给老爹,我先收拾收拾,就去!”

一个小厮忙不迭的去回话了。

两个小丫头帮阿布脱掉披袍,擦干雪水,又侍候他换上一双干爽的靴子。

等收拾妥当,这才带着他回到内宅原先住着的小院。

把白青扔到自己的书房,阿布快速换过衣服,便又来到外宅的东厅。

东厅里,老爹大屋作正在等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吃晚饭。

他,要好好跟儿子谈谈最近的事情。

今晚有一道好菜,窑烤狍子肉。

大屋作努力保持了粟末人的一些生活习惯。

在东厅的正中,挖了个坑,用砖、石头、青泥、石灰砌好,做成了一个上好的地烤窑。

在坑里生起木炭旺火,当里面温度到相当高之后,把明火从坑里悉数掏出来。

然后,大屋作再将处理好狍子肉刷上蜂蜜、香料、盐巴等,用大铁钩钩在铁棒上放进坑里封好。

只待时辰,就好!

门外,终于响起熟悉的脚步声。

门帘子一掀,便露出一个身影。

不是阿郎,是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