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年代团宠小福娃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年代团宠小福娃!

农忙过后,大家也总算能休息阵子了。

许梅妯娌俩这段时间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放弃这个上工机会。

之前没觉得,现在时间久了就发现还是不合适。

家里公分虽然比之前多了,但也没多多少,这点公分也不能让家里多很多粮食。

而且婆婆一个人在家,这么多孩子要照顾,尤其是乖乖这个年纪,还是要人一直抱着。

婆婆总不能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就抱着孩子吧,时间短还好,时间久了手也受不了。

她们这段时间忙活的身体也有些累,每天不光要去上工,还要早点赶回来做饭。

以前在家干活都是不慌不忙,时间足够,现在都要跑着来。

虽说村子里谁家不是这么过的,但她们到底习惯了之前的生活,现在这么一变,反倒不适应了。

更重要的是,原以为开学了会好一点,没想到开学了人非但没有少还多了不少孩子。

苏建国兄弟俩也心疼媳妇,干脆一合计让她们还在在家里好,不用那么累。

但这事最后还是要跟苏父先说一声,跟他爸打个招呼。

“爸,我跟建国商量着,让梅子她们还是在家里待着好,每天这早出晚归的梅子都瘦了,妈这段时间也累多了。”

苏父听到也不意外,手里的动作没停,“待会儿我跟大队长说一声。”

下工的时候,大队长听到苏父的话也不算很意外,就是有点发愁。

现在大家尝到甜头,不用花钱就能让孩子识字,这种便宜谁不想占。

苏父看他发愁,给他出了个主意。

“知青?不行不行。”大队长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那些知青一心想着回家,哪里会认真教我们的孩子。”

对于村里的知青,村里人大多没什么好感,细皮嫩肉的这么简单的农活都不会干。

挣的工分还不够他们吃饱饭,怕他们饿死每次分粮食还要多给他们一点,村里的人早就不高兴了。

这些年派下来这么多知青,村里还要给他们腾房子住,活不会干吃的倒不少。

还有些知青自己不会干活,就打村子里的人主意,闹了不少事情。

苏父虽然不怎么跟村里人接触,但对村子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是知道的。

“他们本来就是学生下来的,干活本来就不是他们擅长的,这样不如换个他们擅长的。”

“要是觉得他们干的不好,就换个人,这么多知青总有人想干的,不用下地就能挣公分,肯定很多人抢着干。”苏父给他提议,总比不干活吃白饭强吧。

被苏父说的,大队长有些心动了,他虽然读的书不多,但也知道多读书是件好事。

村子里不少人家,就因为学校太远一直拖着不让孩子去上学。

这哪里行,现在进城里当工人,那些厂要的也都是会识字的。

“让我想想。”

见他听进去了,苏父也不再多说,带着两个儿子回家去。

晚上。

“乖乖到妈妈这里来。”王秀娟趴在床尾,招着手想让闺女爬过来。

带三娃的时候,王秀娟觉得孩子太调皮,一个没注意就要爬走,一天到晚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现在带闺女,兄妹俩刚好相反,这个又太懒,怎么逗她拿吃的东西吸引她都不管用。

你把她放在哪里,她就坐在那里不动,一个人也能玩的很开心。

“乖乖爬过来好不好,妈妈在这里等你。”

苏卿禾抬头看了眼,非但不爬还冲她妈伸手,要抱。

“不抱,乖乖自己爬过来好不好,爬过来妈妈就抱你。”

不抱就不抱,苏卿禾又放下手,低头玩自己的,她才不想动。

“闺女,来让爸爸抱抱。”苏建国开门进来。

“啊。”苏卿禾一听要抱,很配合的伸手让他抱起来。

王秀娟无奈,坐在床尾看着父女俩亲热。

“这孩子也太懒了,动都不愿动,这哪行。”

苏建国根本不当回事,跟闺女玩举高高,从小玩到大闺女就没腻过。

“没事,乖乖现在还小,等大一点自然而然就会了。”苏建国对他闺女有种盲目的自信。

苏卿禾恰好就喜欢这种,很给面子的冲她爸笑了。

我只是不想,能坐着干嘛要那么辛苦爬来爬去,浪费力气。

王秀娟差点没被他给气死,合着他们父女俩是一伙,她就是那个坏人。

“我想过两天带乖乖跟三娃回去一趟。”

王秀娟想趁着天还没冷下来,带孩子回家看看。

等天气冷了,不说公公婆婆舍不得,她自己也舍不得带孩子出门。

“我到时候请假跟你们一块回去。”苏建国点头,是该带孩子去一趟,今年过年乖乖肯定也是不能出门的。

第二天一早,苏建国就把这事跟苏父苏母说了。

儿媳妇想要回娘家看看,夫妻俩自然没有意见,苏母也表示赞同。

“是要回去看看,上次舅舅来还是在乖乖满月的时候,乖乖也还没见过外婆吧。”

吃过早饭,苏母就去收拾给儿媳带回娘家的东西。

“妈不用带这么多,带一点就够了。”王秀娟看到婆婆整理这么一大袋子,赶紧推拒。

哪家儿媳回娘家带这么多东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把婆家的东西补贴娘家,让人看到了不好。

“别人说别人的,我们过我们自己的,关别人什么事。”苏母让她放宽心,她也不是故意要给她带这么多。

只是,“这是给舅爷家的,这是给亲家母的,这两份是给你两个阿姨,这些是给你那些叔叔家的。”

王秀娟的情况特殊,要是别人回娘家只须给父母带些东西就足够了。

只是她出生没多久父亲就意外去世,母亲也很快改嫁,独留家里三个孩子。

王秀娟那时候才几个月,她大姐那时候已经八岁了,二哥也六岁了,她爷爷奶奶也很早去世,才几个月的她是被外婆抱回去养到五岁才接回来。

她生父去世的时候家里根本没剩下多少钱,尤其是那时候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

生父去世的时候她大姐读三年级,她二哥读一年级,家里留下的一点钱勉强能供他们两个读完小学。

本来像他们家这种情况,肯定是读不了书的,饭都没得吃还想去读书,简直在做梦。

但她生父去世之前是村里的大队长,一直说不管再苦再累都要供家里的孩子读书。

生父去世后,村里的大队长变成了生父的四弟,她生父兄弟多,加上他有七个。

兄弟几个感情一直还算不错,眼下大哥留下四个孩子,他们几个兄弟自然不能干看着没所作为。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这学如果要上,学费只能他们姐弟自己出,轮流到他们每家吃饭。

虽然难了点,但日子还算可以过下去。

直到后面王秀娟回去了,但那时候家里的钱也用的差不多了,根本供不了她读书。

姐弟俩就想办法挣钱,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就到山上挖一些药材,拿到镇上的药材店换钱。

夏天的时候带着王秀娟到外面抓知了,抓来的知了也能换钱。

那时候她大姐跟二哥也已经小学毕业,只是年纪太小,想去打工也没人愿意收他们。

一直到她七岁的时候,她大姐揣着一张小学毕业证跑到城里打工,刚开始每个月的钱很少。

王秀萍除了吃饭根本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全都攒起来要给妹妹念书用。

而他二哥在十四岁的时候,镇上有人来招兵,他报名去当了兵,当了兵之后每个月的钱也都存起来。

姐弟俩的目的都很明确,要让妹妹念书要过上好日子。

王秀娟也没有辜负大姐二哥的期望,一路读到了高中。

回去的前一天,王秀娟打电话跟她二哥说了声她要回去,顺便问问他方不方便来接她,要带的东西有点多。

还跟大姐打了声招呼,问她要不要一起,王秀萍拒绝了,她现在要上班,回去一趟太麻烦,当天还回不来。

回去的那天,王志辉一大早就从家出门来到苏家。

“哥你怎么来这么早?”王秀娟惊讶,赶紧把人拉进来,“吃了没?”

“吃了,你嫂子在家让我吃过再来的。”王志辉一早就起来,跟媳妇儿把妹妹房间收拾出来,被子这些拿外面晒。

三娃从昨天就知道今天要去舅舅家,晚上就开始兴奋,早上也比往常早了不少就起来了,看到来人就要扑过去,“舅舅。”

“诶,三娃又长高了。”王志辉一把抱起外甥,脸上露出笑意。

“亲家舅舅来了,快进来坐。”苏母听到外面的动静。

“苏姨。”王志辉笑着打招呼,看到苏父从里面出来,“苏叔。”

不知道为什么,王志辉觉得每次看到妹妹这个公公,都让他有种以前当兵的时候遇到上级的感觉,他退伍后第一次在别的人身上感觉到这种威严。

苏父对小儿媳的两个哥哥姐姐都是比较欣赏的,在那个年纪就有这种魄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二哥。”

“志辉。”

苏建军兄弟俩也纷纷出来在院子里。

逢年过节两家走的还算亲近,苏建军兄弟俩跟王志辉关系还不错,一些想法也挺投机,算是在这里为数不多能说的上话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