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综漫之兄控少年成长记 > 第43章 云南之行

第43章 云南之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综漫之兄控少年成长记!

景光小少年随着华老先生一起,乘坐飞机来到了彩云之南——云南。

从长水机场离开后,华老先生和景光带着小行李箱,坐上了来接他们的小车。

黑色的小车朴实无华,坐在上面往窗外看去,隔着玻璃,也能看到两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热闹的各种“会”。

庙会、村会、赶集等等,都是来了广袤而富饶的中国,他才见识到的东西。

华老先生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老头,每每到了一个地方,总会向周围的人打听庙会、赶集的时间,

每到那时候,便会一大早带着景光,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徒步去参加。

偶尔遇上了热心的老乡,赶着架子车或者三轮车,便会热情的捎带他们一程。

来到了云南,这里也是一样热闹非凡,

不过,与朴实的关中地带不同,这里的人说的话,景光听不大懂。

“......”

他耳尖的听到外面的一位药农在同另一人,看起来像是商人,在讲些什么,

叽里咕噜一大堆,连带手上比划,

“.......自肯......”(多少钱的意思,彝族话音译。)

“......”

“尼提八请!”(谢谢。彝族话音译。)

摇摇晃晃的车上,景光一直盯着那两人,直到车子转过拐角,再看不见为止。

“你看什么呢?”老爷子好奇的问。

“......他们说的,是中国话?”

景光沉默了一会,半猜测半笃定道。

看着纠结又刨根问底的小孩,已经相处了这么久,老爷子自然看得出小孩儿心底的想法。

他失笑道,

“这里是云南,少数民族足足有52个,他们说的是民族方言居多,你自然听不懂。”

所以,不是你的问题。

老头子我也听不懂。

“你听懂了吗?”

正这么想着,景光突然问道,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师傅。

“......咳嗯,你想啊,52个民族,彝族、白族、傣族等等每个民族的方言都不一样,我又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所以......”

“你也听不懂。”景光了然,不等师傅想出借口,便直言道。

“......”虽然是这么回事没错,但你小子眼睛里的失望是怎么回事?

“师傅,你听不懂他们说的话,怎么知道自己买药的时候会不会被宰呢?”

尤其是老爷子最最喜欢赶集、庙会上面那些奇奇怪怪的“古玩”小东西......

自己劝都劝不住,堪称“老顽童”!

“那自然是因为,老头子朋友遍天下啊~不然你以为是谁来接我们?”

华老爷子得意的摸了摸自己长长的胡须,傲娇的睨了一眼小崽子。

“哦。”

却没从某人那里得到想要的反应,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哦”?

“光小子,你不应该崇拜一下我,然后追问我们要去哪吗?”

景光收回观察外界的视线,平平淡淡的看了一眼不甚开心的老师,有点疑惑的歪歪头,投去了一个“你在说什么?”的眼神。

华老先生:“......”

景光知道,老师这是又不高兴了,

心下有些疑惑:不是说更年期一般在40到65岁吗?难道男士也有?或许上限比女性要高?

“......臭小子你是不是在想什么不礼貌的事?”

华老先生看他那样就猜到了些许。

“我想问......”

“停,不你不想。看外面,我们快到了!”

华老爷子径直打断了少年的疑惑,指了指外面。

按照这么久的相处,用脚趾头不带脑子的想,都知道那小子的问题一定不是什么正经问题。

下车后,一位笑眯眯、心宽体胖的老先生迎了上来,

身后跟着几个年轻人,穿着不同特色的服饰,上面亮闪闪的银片,腰间还挂着银匕首。

“老华啊,你这个老小子,有十年没见了吧?”

那位老先生张开双手,笑眯眯的走来。

华老先生连行礼都没带,径直走向那位老人,

“是啊,老林,好久不见了,近来可好?”

“好好好,我怎么会不好,我徒弟个个乖巧听话,看看,长得多俊。”

不想你家大徒弟,这会脸上褶子都有了几层了吧?

“哈哈哈,来看看我小徒弟,前年刚刚收下的关门弟子,天赋极强,不得不说,是这个!”

华老爷子不服输的竖起大拇指。

“嗯?”

那位林老先生名为林英,是华老爷子年轻时的故交,曾一同结伴四处冒险过。

他审视的看着小少年,眼中划过一丝讶异。

华老爷子视而不见,看向拖着行李箱自给自足一言不发的小少年,介绍道,

“小光,这是林英林先生,你叫林叔就好。”

“林叔好。”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丝毫看不出是个外国人。

不过那头发......

这发色,应该不是中国人吧?

他的疑惑被华老先生打断,

“行了,老林,我想歇一会,大老远的跑来 你不会连杯茶都没有吧?”

“怎么会呢?快快进来,话说老华,十年了,你还是那么老当益壮啊?”

“彼此彼此吧,老林你不是也一样?”

两位加在一起接近一百五十岁的老人,揽着彼此的肩膀,大大咧咧的走近那复古小院。

在飞机上的时候,华老先生便为景光介绍过这里的建筑。

云南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

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

“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

“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

“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房基一般用方石砌成,稳固牢实。门窗墙多以木雕和彩画来装饰,形象优美,技艺精湛。

眼前的房屋建筑风格,正是最后一种,

不过......

似乎又和书上说的有一些不大像。

走在前方的华老先生头也不回的同老朋友说话,却像是后脑勺长了眼睛一般,无比清楚小少年心底的疑惑,突然转移了话题朗声开口:“老林啊,你这房子真不错,自己改动了一下四合五天井?”

“倒也不是,这个是我找人仿制的,参考的是墨江碧溪的四合五天井跟走马楼结合的设计,怎么样?是不是这个?”

林老爷子笑容满面,自豪的竖起大拇指对着自己。

“不错不错。”

华老爷子也顺势夸了夸,虽然听上去有些敷衍。

景光默默记下。

“恩比家走穆努。”(您好,纳西族语言音译。)

迎上来的少女右手附在胸前,笑容满面,朝着华老爷子微微躬身以示尊敬。

“这是我孙女,穆恩丽坦西,你叫她穆恩就好。”

林老爷子介绍之后,又朝着女孩说了些什么,景光听不大懂。

只知道那位小姐姐看了一眼师傅之后,又转头看向自己。

这次,她换成了略带奇特腔调的“汉族普通话”,“你好,小光,我是穆恩,你可以叫我穆恩姐姐。”

“这辈分是不是乱了?”

华老爷子瞥了某人一眼,问。

老林的儿子是他的徒弟之一,孙女应该算徒孙,自己的小徒弟叫他徒孙姐姐,这不是代表着他比自己高一辈???

也不看看自己的年龄,怎么还是这么幼稚?

“哈哈哈......”

幼稚的小心思被拆穿,林老爷子嘿嘿一笑,这才道:“各论各的,各论各的,再说了,穆恩跟我学医,也算是徒弟。”

只不过名义上是徒孙。

华老爷子一眼看出某人的心虚,翻了个白眼,放过了这茬。

看师傅没有说什么,景光乖巧道谢:“谢谢姐姐。”

穆恩带着景光,还有林老先生的其他徒弟帮忙将老爷子的行礼一同带进了二楼的一间客房。

那里面有两张床,其中一张是固定在那里的,另一张则是看起来比较新,

这安排,一看就是华老先生特地嘱咐过的。

这一晚,景光吃过了他们的特色美食之后便先回屋休息了,

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他们大人的。

毕竟美食美酒,那是大人的世界。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

酒可入药,《名医别录》把酒列为“中品”:“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邪恶气。”

但,酒也是日常饮用之物,自古不乏好饮者。

华老爷子为了防止景光成为酒鬼,特意强调和命他学习过酒的危害。

《内经》中黄帝第一问便是为什么上古之人可年过百岁、而今时之人年过半百即衰呢?在岐伯的回答中,今时之人年过半百即衰的原因之一就是“以酒为浆”,伤于过量饮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因此,景光虽然也在学着大致了解酒的制作流程,但主要是在为以后学习药酒的制作做准备,

真正入口去尝,华老爷子是明令禁止的。

夜晚,透过木窗,看着外面的星空,

繁星点点,月挽轻纱,景光甚至能从中看到些许熟悉的星座......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夜晚,河边,

哥哥的手指着天空的星星,一点一点介绍着熟识的星座。

哥哥......

光光想你了。

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伊田管家,山本叔叔......

天空中划过一丝流星,景光想起之前住在村子里的时候,邻居家的小朋友跟他说过,对着流星许愿,梦想就会实现......

景光双手合十,闭上眼虔诚的想:流星啊流星,如果可以,今夜我希望能跟哥哥梦里见一面。

天上的流星一闪而逝,小少年唇角微勾,乖巧的盖着薄被,阖上眼帘,丝毫没有收到院子里热闹的声音影响。

等到华老爷子回来,只能透过依稀的月光,看清楚小孩子睡得香甜的脸。

那张脸上不再入白日的时候冷淡,而是嘴角挂着一丝笑意和满足。

“尼酱......等等我......”

“你这个兄控小崽子,前两天不是才刚打完电话嘛~”

老爷子好笑的嘟囔道,

看着少年脖子上露出来的挂在胸前闪着银色光芒的怀表,里面是两兄弟的合照,

随后摇摇头,也去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