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9章 断臂求生?

第49章 断臂求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十月十五,寒露。

因为\轻而易举\便是平定了恭顺侯及抚宁侯二人掀起的叛乱,兼之昨日秦良玉已顺利入主京营的缘故,朱由检的心情很是不错,今天早早的便是自睡梦中醒来,随意用过早膳之后,便是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行至乾清宫南书房中。

此地相比较乾清宫暖阁,占地更大,朱由检已是授意将房中悬挂了\大明疆域图\,并且布置了沙盘等物,方便日后使用。

没有理会案牍上堆成小山一般的奏本,朱由检径直走向悬挂在墙壁之上的大明疆域图,紧皱着眉头,脸上的表情有些沉重。

此时的大明疆域图已是从红笔着重表明了几个地点,仔细看去,正是位于东北方向的\奴儿干都司\。

自万历四十六年,女真老酋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之后,明廷在辽东屡战屡败,先后丧失了辽沈,广宁等重镇,百万辽东百姓为之哀嚎。

直到好几个月前,继位不久的皇太极不顾国内众人的反对,力排众议的攻伐宁远和锦州。

凭借着辽东巡抚\袁大忽悠\的指挥,以及城头上安置的红夷大炮,明廷终于在萨尔浒之战后,第一次在与女真人的交锋中取得了胜利。

\陛下\,司礼监秉笔的声音在朱由检的耳畔响起,将其目光自\奴儿干都司\收回。

\英国公张维贤来了..\

见得天子抬头,司礼监秉笔太监忙是躬身应道,只是其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虽然前天晚上的\祸事\朱由检并没有降罪\总督\京营的英国公张维贤,但在王承恩看来,这位袭爵多年的国公也是难辞其咎。

值此敏感的时刻,这位在京勋贵之首却是主动进宫面圣,莫不是打算为抚宁侯和恭顺侯二人说情不成?

闻言,本就心情沉重的朱由检脸色愈发不善,心中思量着张维贤此时进宫的用意所在。

\请进来吧。\

沉吟了少许,朱由检微微颔首,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这些勋贵的确要给他一个交代才是。

朱由检可是听说,不过是两天的功夫,养尊处优了一辈子的恭顺侯和抚宁侯便在北镇抚司番子的\照顾下\,主动吐露了不少令人骇人听闻的事情。

...

...

\臣张维贤,见过陛下。\

不过半炷香的功夫,伴随着朱门被缓缓推开的声音,一身麒麟补服的英国公张维贤便是迈入南书房中,冲着案牍之后的天子躬身见礼。

许是自己的错觉,朱由检只觉得不过是几天的功夫,跪在下首的英国公张维贤竟是苍老了十岁不止,不仅发须皆白,就连行礼的动作都是颤颤巍巍,犹如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见状,朱由检心中也是一软,对于英国公张维贤的不满也是敛去了少许,朝着身旁的司礼监秉笔使了个眼神,朗声说道:\老国公平身吧。\

\老臣不敢。\

跪在青石砖上的张维贤没有理会天子的好意,反而是再度叩首,令得脚下的青石砖都是隐隐作响。

\京营前日哗变,臣身为京营总督难辞其咎,特来请罪。\

迎着上首天子有些愕然的眼神,面色沉重的英国公张维贤涩然说道,声音中满是懊悔。

虽然知晓抚宁侯和恭顺侯二人私底下在搞些小动作,但张维贤也没有料到这二人竟然胆大包天至此,纵容京营士卒哗变不说,居然还蛊惑这些乱军士卒趁着夜色,兵临奉天门讨饷,惊扰了圣驾。

没想到此处,张维贤都是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倘若天子有半点闪失,他张维贤便是大明的罪人。

自成祖朱棣以来,他们英国公一脉便是\不结党,不营私\,这才被历任天子所倚重,成为大明勋贵之首。

约莫在成化年间,大明天子便有了以京中勋贵提督京营的习惯,继而避免士卒糜烂,待到嘉靖时期,更是将勋贵在京营中的地位骤然提升,借以与朝野中的文官\分庭抗礼\。

他张维贤承蒙万历皇帝信任,才刚刚袭爵不久便是提督京营,更是先后拥立了\泰昌\,\天启\两位大明天子。

但张维贤却是没有料到,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竟是险些将朱由检置于险境。

闻言,案牍后的天子面色如常,只是不置可否的问道:\依着国公看,抚宁侯和恭顺侯二人该如何处理?\

朱由检心中知晓,面前的英国公之所以昨日没有即刻进宫请罪,十有八九便是召集京中勋贵商议对策,眼下这是协调好了各方的利益,故而进宫。

\恭顺侯和抚宁侯二人身为大明勋贵,却是纵容士卒哗变,图谋不轨,罪无可赦,自当法办!\

闻听朱由检发问,下首的张维贤便是猛然抬头,毫不犹豫的说道,随后也不待天子有所反应,便是紧接着补充道:\老臣私下认为,京营积弊多年,已是不破不立,还请天子将京营中的萌官一并处理。\

\唔..\沉默不语的御马监提督曹化淳不由得面露一抹讶色,这些勋贵倒是好大的手笔。

之前天子整饬京营,也仅仅是为了让京中勋贵将\占役\尽数让出,对于军中的\萌官\却是只字未提。

许是觉得如此\代价\并不足以平息天子的怒火,跪在青石砖上的张维贤自脸上涌现了一抹果决,毫不犹豫的说道:\陛下,眼下我大明时局艰难,内忧外患不断。\

\我大明勋贵世受皇恩,自当为国出力。\

\请允准我等勋贵如皇庄一般,一并课税。\

大明优待读书人,凡是取得了功名的读书人,便是拥有一定的特权,诸如\土地免税\等政策。

读书人尚且如此,遑论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自成祖之后,挂靠在各家勋贵手中的土地便是再也没有交过税。

与主动交出\占役\及取消京营中的\萌官\相比,勋贵一并纳税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老国公有心了。\

沉默半晌,天子有些清冷的声音自南书房中悠悠响起,令得惴惴不安的张维贤心中一松,知晓此次怕是\逃过一劫\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