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回九六:从一年级开始逆流 > 第39章 录像厅没落,棉花的利润

第39章 录像厅没落,棉花的利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九六:从一年级开始逆流!

第39章 录像厅没落,棉花的利润

杨妈是很和气的一个人。

但前提是不要危害到杨澈,动她儿子。

若不然,她真敢拿起刀来跟人拼命,打架就更不是事儿了,这就是做母亲的护犊子。

完全可以这样说。

在杨妈的心里面,杨爸这个丈夫都赶不上杨澈重要,就更别说是他的妹妹,小姑子啥的了。

敢炸刺,她绝不会饶了对方。

“嫂子,你这可有点太欺负人了!”

小姑很不甘心,还在叫屈。

“怎么欺负你了?”

“我是来给你们家帮忙的,不想要直接说就行了,用得着说这些难听的,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呵!”

杨妈都被逗笑了。

好一会儿才说道:“找工作就说找工作,还给我们家帮忙,你这人怎么这么大的脸啊。”

“你......”

“我什么我,再说我儿子说的有错么,你不是成天睡大觉,躺在炕上死活不起来?”

“就这还想当店长呢,你凭什么去做啊,就凭你会睡大觉吗?”

“听着,都是自家亲戚,我也不想把话说的太过分了,要是你好好讲话,真有那个上班的心。”

“不用托你哥帮忙,我就能做主让你去店里上班,但要从售货员做起,不是什么店长。”

“接受的话你就过来,不接受也别扯那么多了,我听着脑袋疼。”

摆摆手,杨妈就把能说的话都撂下了。

最终。

小姑还是走了,没接受杨妈给的这份工作。

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好吃懒做,没什么本事,但又心比天高的人。

你让她坐着收钱,她都有可能喊腰疼。

更别说去做什么售货员了。

她要是肯干,早就可以出来干了,哪还会拖到现在都没个工作啊。

等小姑走了以后,杨爸还有些生气呢。

应该是觉得在妹妹面前丢面子了吧。

但这又能怎么样。

做生意做了四年,而且大部分事情都是杨妈去处理和安排的,脾气也稍微养起来一些了。

见杨爸还敢使性子。

她直接拍了桌子,将杨爸一通臭骂。

“要过就过,不过你就给我滚蛋!”

“告诉你姓杨的,这服装生意是我儿子出的主意,我跑前跑后,没日没夜的忙活起来的,你要是敢往里面安排那些废物,跟我捣乱,那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听到这话,有些骄傲和要面子的杨爸肯定是很气的。

但好在他也不是真的傻。

知道杨妈说的话是对的,而且有些人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沾上就得不着好。

就比如他这个懒惰又会出事的小妹妹。

所以想了想,杨爸最终还是没发脾气,而是什么都没有再说,也算是默认了杨妈的处理方法。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一夜无话。

转过天。

杨澈又去趟自己的店里。

杨爸杨妈把服装生意做的很好,他这边自然也不会差了。

到目前为止。

杨澈手里的产业总共有三家音像店,一个送货中心,一个奶牛场,一个棉厂,另外还有两家卖小商品的店。

录像厅没了。

其实早在96年的时候,随着有线电视节目的开通,录像厅的客流量就在下滑了。

但下滑也不是没钱赚。

加上投入小,回本快,所以杨澈才搞了那个。

只是到了九八年以后,客流量大不如前,每家店一天能赚几十块就不错了,他才给砍掉,干别的。

而在杨澈搞的这些产业里。

两家音像店,以及一个卖小商品的店,都在县城那边。

人手一直不够用。

但好在,还是招到了批可堪一用的人。

当然依旧是用刘柱的名义打幌子,杨澈自己并没有走上前台。

说回店铺。

县城那边的音像店,小商品店,都是前不久刚搞起来的,从镇子这边复制过去的经营模式。

还没怎么赚钱。

他手上最赚钱的项目,还得说是开了大半年的棉厂。

这年头,棉厂确实很能赚钱。

因为缺口大,导致下游的棉花价格也不断提升。

要知道,从89年到98年期间,棉花的价格一直都是上涨的。

上头先后调整了七次,光是94年就调整了三次,而且都是往上调,不是往下拉。

这也就导致了,棉花已经成为紧俏物资,只要你有,就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高价。

再说去年。

也就是99年。

棉花市场开放了,不再由国家制定价格。

加上受产量减少的影响,这个价格更是一路飙升,从年初的7000块一吨,涨到了年底的将近一万块。

直接拉升了三分之一啊。

而到了今年的四月份,棉花的价格已经是一吨了。

有这么大的利润在。

杨澈又怎么会不进去分一杯羹呢。

在前世的时候,杨爸也干过棉厂,只是他那时候进的太晚了,不光没赚钱,还赔掉了十几万。

不过有这个经历。

倒是让杨澈也了解了这门生意,不是一抹黑的瞎干。

而且知道棉花在99年这一块会大幅度的涨价。

所以他也提前做了些准备。

租用厂房,购买机器,都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他还用刘柱的名义,让手下的人去收购了一大批棉花回来,大概有七十吨。

因为下手的时机好。

平均下来,一吨的价格也就在七千不到。

不过就算这样,也把杨澈手里的资金,还有能拆借来的钱全部都砸进去了。

花了将近五十万。

但投入越大,回报越大嘛。

杨澈赌对了。

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棉花的价格就上来了。

九千多块一吨。

到了今年四月份,更是涨到了一万三。

就算什么都不做,光是把这些棉花再卖出去,他就能对赚一大半,白捞几十万。

更别说,他还把棉花制成棉包,可以卖上更高的价格了。

如今。

杨澈已经把这批棉花全都卖掉了,回款将近一百万,差不多就是赚了一倍。

之所以不继续留下去了。

除了储存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外。

关键就是他知道,棉花的价格肯定不会一直这么高,都快涨到一万五一吨了,这特么已经影响到市场运转了。

上面肯定会出手干预,把价格打下去的。

说是市场自由。

但谁信谁才是真的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