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回1990风起微末 > 第七章 定价与准备

第七章 定价与准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回1990风起微末!

第7章 定价与准备

事情说定了之后,剩下的就是为明天赶集做准备。

父母俩人正在忙着将带回来的笤帚等货物一点点取下来,放到仓库里分门别类收拾好,顺便清点数量,计算成本。

王志勇看着马车上面的空间,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考虑着该怎么摆放。

炉子跟铁锅是一定要放的,剩下的还有煤球跟栗子。

至于菜籽油跟糖精其实没多少,根本不占地方。

最主要的是他要给爷爷和弟弟留出地方来让他们能躺在车上。

另一边忙的差不多了的王秋芸见状连忙跑过来一起帮忙。

嘴上说着不认同自己儿子的想法可以赚到钱,但真决定下来了,她还是无条件的支持着,哪怕心里压根没抱任何期望。

“你打算卖多少钱你知道吗?”

一边收拾东西,王秋芸一边问道,主要是她还是觉得才十岁的孩子,刚上小学,能有想法就不错了,算账什么的肯定弄不明白,就想着帮忙提点一下。

说起这个,王志勇还真想过,但这时候的物价他确实不太清楚。

“妈你知道这生栗子多少钱一斤吗?”

“集上你二舅刚开始卖三毛,下集的时候卖两毛,听他说外贸那边之前收的时候是五毛钱一斤,结果今年收的少,现在根本不要了。”

两毛三毛?

听到这个价钱,尽管心里早就有了预料,但王志勇还是有些吃惊。

农产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除了古代天灾人祸,历来都是低价产物,

但栗子这种经济作物在这个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才两三毛钱确实挺让人吃惊的。

一想到后世在京城那会儿要想买斤糖炒栗子动不动十几二十块钱甚至更贵,王志勇就觉得冤得慌。

现在定价的话肯定不能定十几块,按照前世他从短视频上看到的物价估算方法,一般都是20年的物价的八分之一跟90年代差不多。

这么算下来,一斤糖炒栗子在这个时候差不多两三块钱左右。

贵吗?确实贵,特别是在农村的集市上,这个价钱说不好一点都卖不出去不说,挨骂都有可能。

“您说定价两块会有人买吗?”

“两块?俺的孩子啊,你是不是不知道两块钱是多少啊?两块钱都能买两斤猪肉了!”

听到这个定价,王秋芸的心咣当一下就掉了下去,

原本还有些期望,但光是这个价格她心里就瞬间没了一丁点的希望。

不可能的,这个价钱绝对不可能卖得出去。

有那个钱别人买两斤肉不香吗?谁会买这个东西?

王志勇当然知道这个价钱太贵了,可栗子加上各种材料、人工,一块钱只能算是薄利多销。

这又不是什么日常用品,更不是街边零食。

糖炒栗子说破天也顶多算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生活调剂品,换句话说叫零食中的奢侈品也算凑合。

光靠走量忙死他们也赚不了几个钱,甚至都没多少人买。

说白了,能花这点钱买糖炒栗子的,一般都是手脚大方不差钱的,真正不舍得花钱的人,即便是一块五毛他们也宁愿去买点肉买点馒头大饼充饥而不会选择糖炒栗子。

这就涉及到目标客户的问题。

怎么说他前世也做到了五百强企业运营总监的位置,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我觉得还好,要不就先定价一块五试试水吧,后续看情况再考虑要不要涨价。”

“你还要涨价?”

王秋芸看儿子的眼神就好像看一个疯子。

一块五她都觉得卖不出去了,你可倒好,还想着涨价?

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从小就是农民,做生意也是小打小闹的她还保留着谨小慎微的性格,胆子不够大,眼界不够宽,对商业的了解还不够深,自然不会理解。

对于母亲的质疑以及震惊,王志勇不好多说什么,他又太多的东西不能说,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能不能行明天才能揭晓。

“妈,隔壁的杨老师在家吗?”

“嗯?谁啊,杨金华?在家吧,我那会儿还听到他们两口子说话来着,你找他干嘛?”

还在震惊当中的王秋芸听到儿子跳脱的话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我想写个广告跟价格牌,咱们家有没有红纸?写春联的那种?”

“红纸没有,不过杨金华家里应该有,他们家写的多,你直接去就行了。”

杨金华两口子就是他们家东边那一户,也是后来这条胡同里唯一的一户人家。

他们两个是当初下乡的知青,不是本地人,谁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后来都当了老师,现在都五十多岁了,

年轻的时候他就喜欢书法,一手毛笔字在村子里很吃香,又一身的书卷气,很有种书香门第的感觉,再加上老师的身份,村里面的人都很尊敬。

逢年过节写春联的都在他们家门口排队等着。

这时候没有广告公司,所以王志勇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至于所谓的广告牌,第一个是广而告之,第二个则是筛选客户。

他打算做两个牌子,一个横幅,上面就写【王记糖炒栗子】,

在这个没有大喇叭两元店,也没有各种广告狂轰滥炸的时代,算是最简单的品牌及广告了。

另一个就是摆在地上的价目表,最顶上写【新摊优惠】,【1.5元\/斤】

这样价格标出来了,觉得贵的第一时间就会被筛选掉,剩下的才是目标客户。

内容就这么多,简单明了,至于优惠时间,他没写,卖得好就定三天,卖不好就延长到一星期,要是再不好,后面不是还有春节钜惠吗。

总之主动权要在自己手里,少说容错率更高。

来到杨金华家的时候,两口子正在洗麦子,趁着天气好,把麦子洗了晾干好磨面,过年蒸馒头用。

两家关系不错,互相也都熟悉,客气的问候了两句,王志勇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哎呦,大勇这是你妈想出来的吗?看样子你们家这买卖是要做大了啊?”

杨金华嘴上惊讶的夸赞了两句,手里也没闲着,进屋搬出桌子来摆开红纸,寥寥几笔就将王志勇要求的内容写了出来。

“谢谢杨老师,回头让我妈给你们割两斤肉送过来。”

“行啊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赶紧回去吧,你妈可比你会来事。”

笑骂了两句,杨金华也不以为意,一边挥了挥手,一边收拾东西。

王志勇没有久留,小心翼翼的拿着手里简陋的广告牌,快步朝家里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