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山河盛明 > 殉葬

殉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山河盛明!

边境的摩擦暂时还没有传入京城,此时的苏黎仍然在专心的对抗支持殉葬的傻……臣子们。

为此,接连三天,苏黎皆是早早甩脸下朝,满脸不开心。

而前朝为了殉葬闹的这么凶,后宫又怎会不知?

一时间,不少妃子心中升起了希望,哪怕,哪怕是要终身禁锢在皇宫中,也好过身不由己的殉葬啊!

她们都是花儿一般的年纪,毕竟明宣宗死时也才三十八,当皇帝更是不满十年,可想而知他的后宫有多年轻。

可以说,除了从明宣宗当太孙时便入了府的,登基后选秀进宫的最大也就二十多岁。

更别提还有少数新进宫的,才十五六岁,搁前世初中都没毕业啊!

让她们去殉葬,只为了全文臣口中的孝道。

如此荒唐,真真是让苏黎气的咬牙切齿。

偏偏整件事情中,众人的反应反而显得她在无理取闹一般。

此时此刻,坐在乾清宫里的苏黎心中不由升起了可悲之情。

以苏黎的智商,又怎会不知这是大臣们的试探?

不然一个殉葬而已,至于东拉西扯这么久吗?

还不是想借此机会向她施压,让她让出主权罢了。

可以说,一开始反对殉葬只是因为苏黎的善良与对野蛮旧制的不认同,但到现在,却已经完全变成了苏黎和朝臣的搏弈点。

退一步,不仅是对几十条人命的不尊重,更是等于对朝臣们放出一个信号。

瞧,这个新帝很软弱,压一压就退步了,以后都这么来!

那苏黎还玩个屁!

她可是立志要改革除弊的,威信一失还改革什么?

从此只能当个高级的吉祥物,听朝臣的话走了!

对于在明朝当宋仁宗,苏黎没有半点兴趣。

为此,苏黎不得不放大招了。

早朝

奉天殿上

苏黎示意王振上前读旨,这是她早就写好的,就等今天了。

王振上前高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使后宫多人殉葬,用人殉葬,朕不忍也,此事宜自此止,后世勿复为,后宫妃嫔有子者出宫随子建府,承幸者入皇庙清修,未承幸者皆遣返归家,朕予以添妆改嫁,钦此。”

话落,王振收起圣旨退回原地。

朝臣们却像是带水的鱼,当即便炸翻了锅。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先斩后奏啊!

皇帝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的证据!

一时间,殿内的气氛诡异极了,大臣们偶尔左顾右盼,却无人应答。

最终,还是以杨士奇为首的保皇党站了出来,给了苏黎一个台阶。

这才让苏黎没有下不来台。

苏黎:(▼ヘ▼#)

很好,真是给脸给大了。

没有多说什么,苏黎直接挥手让侍卫将其拖出门外,给了每人二十杖的大餐。

廷杖,一个始于元,承于明的制度。

以字面便可知,它就是专门服务于朝臣的一种惩罚手段。

尝被后世解读为野蛮、不尊重文人的象征。

但对苏黎来讲,到了这一步,名声已经不重要了,管它后世解读成什么,这一刻,她只想解气!

千万别惹怒一个披着古人皮的现代人,因为真正的古人还可能被封建的道德思想约束,但现代人被惹急了,却是能真的不要脸的!

苏黎一声令下,奉天广场上一片白花花,它们在长板凳上绽放,更在掌宽的木杖下颤抖着,几杖下去,红的白的黄的,那是接踵而至。

惹的行刑者都不由面露不忍,满目狰狞的看向远处,秉着眼不见为净的态度,摒息完成了工作。

真是敬业的打工人。

真是有趣的白花花。

相信过了今天,这些朝臣们再不敢认为苏黎年幼好拿捏了。

当然,到了结尾,苏黎仍没有忘记李文,十分体贴的把他放进了殉葬名单,而整个名单上只有他一人。

一个脑壳有包的礼部尚书,苏黎觉得与其留着让自己折寿,不如就满足他好了,正好,也让他看看,他口中轻飘飘的殉葬,却要后宫女子付出什么。

打完了犯贱的大臣,苏黎下令工部在皇城景山上修宫殿,供宣宗承幸的妃嫔居住。

前朝圣旨一下,宫里未承幸的妃子也要开始遣返了,不少妃子在出宫后喜极而泣,拿着苏黎赐的添妆踏上回程,她们无不是感激苏黎的,因为有了这些添妆,她们回了家,也不用怕被瞧不起了。

待她们都各归各位,一时间,整座皇宫又恢复了平静。

但身为“朝天男”的李文却想骂娘。

无他,因为明宣宗的地宫已成,他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

说起殉葬,这个传承于明初的陋习。

朱元璋去世时,共殉葬46人。

到朱棣死时,被殉葬的宫人也有三十多个。

朝鲜《李朝实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宫女给朱棣殉葬时的情形:“等待殉葬的三十余名宫女吃完饭后,被引入一宫殿,凄惨的哭声震动宫殿。宫女们依次被送上木床,太监们将宫女的头颈按入丝带的套圈内,然后抽去木床,宫女在惨烈的挣扎中停止了呼吸,一个个像伸着长长脖颈的雉鸡一样吊挂着。”当时朱棣的一个妃子韩氏死时,嘴里不断呼喊着自己的乳母:“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声未绝,床已撤走。

朱高炽的葬礼很简单,但也有七个妃子为他而死。

明宣宗在原历史上也有十个妃嫔殉葬。有个叫郭爱的嫔女,入宫还不到一个月,可能连朱瞻基的面都没见过,也被列入殉葬名单,死前,她含泪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凄婉哀怨,令人不忍卒读。

而今,这一切都是卫道士李文的待遇了。

说实话,直到被太监压上木床,感受到粗糙的绳索穿过头顶落于颈肩时,他都没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但当木床移动的咔吱声响起,李文必须承认他后悔了,他不该为了私欲去阻止苏黎废除殉葬,还用孝道相逼。

因为如此殉葬,的确是陋习啊!

陛下是对的……

咔嚓一声,李文脖颈断裂,彻底没了声息。

人总是这样,事不关己时高高挂起,还有闲心在道德层面指指点点,而当这些不合理到了自己身上时,却又是第一个高喊“不公”。

多可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