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我,袁家嫡子,专好救人 > 第三十三章 舆论先行,胜负难料

第三十三章 舆论先行,胜负难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我,袁家嫡子,专好救人!

第33章 舆论先行,胜负难料

没办法,想给袁绍这样的主公献计,那也是一门学问呐。

这方面功课做的不好的,那就会像田丰一样,时不时的就要吃一番挂落,还大大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前途。

而郭图,无疑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想给袁绍这种傲娇且缺乏决断,心眼还小的主公献计献策,谋士不光要把计策考虑周详,还要在献策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语气、语境因时制宜的进行调整,要达到在献策的同时不失奉承,在奉承的同时还要把计策献上去并让袁绍放在心上。

除此之外,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还得了解袁绍的喜好,尽可能的吹捧他的长处而不能轻易提及他的短处……

在这方面,郭图的一项源自家世的天赋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同为颍川郭氏子弟,既然郭嘉身上有,他身上又怎么会没有“洞察”呢?

这洞察的,可不仅仅只是计策,更是人心呐。

“哎,田元皓这厮真是可惜了,他的计策其实还是不错的。”这一刻,冀州才俊和汝颖门阀的谋士们彼此对视,从眼中看到了一样的惋惜。

——“传令,除高干所部留镇并州外,其余各部归来。待三将回归邺城之际,前锋发兵南下!”

——“颜良为先、淳于琼押后,郭图随军划策,汝等领兵横渡黄河,直指白马,我军主力则随本将军进压延津!”

军令出口,袁绍颇有几分挥洒自如的得意。

郭图听到自己要随军先是一愣,随即马上反应过来:“两路齐进,可让曹贼顾此失彼,首尾难救,主公此策甚好,在下对主公的佩服就如那滔滔河水一般连绵不绝!”

“不过……”马屁拍完了,郭图也没有忘记正事。

“不过什么?”

“在下以为,主公既为讨贼之师,当师出有名,为了避免曹贼挟天子而作文章,不若主公抢先一步,使人作檄文昌明其罪,庶几出师有名,说不定还能说动郑康成与孔文举等人支持主公,岂非一本万利?”

“嗯,此言有理。”袁绍点点头,“传令,让陈孔璋撰写一篇讨贼檄文,告诉他,务必要让曹贼连同祖宗十八代一并被骂的狗血淋头。另外,再与本将军发出悬赏,凡是能得曹阿瞒首级者封侯,食邑五千户,赏钱五千万!此外,曹贼麾下,不论文武将佐,凡有弃暗投明者,既往不论!本将军要让他们明白,跟着我袁本初,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攻敌攻心,此计上佳!”郭图见袁绍采纳了他的意见,当下又是一套连环马屁紧随其后送上,直让袁绍受用非常!

“唉……”沮授嘴角一阵抽动,最终却无话可说。

而他的叹气,也被掩盖在君臣相得的大笑声中。

或许,现在只有他沮公与看透了迷雾后的悲剧,又或许,还有其他人看透了,但却都选择了保持沉默……

讨贼檄文?

一封为讨伐曹操而作的檄文?!

当袁绍的命令传达到主簿陈琳手上的时候,他颇为自信的一捋胡须,整个人乐开了花。

这事儿,他可是内行人呀。

要知道,他陈琳陈孔璋那也是驰名天下的大才子,诗、文、赋无一不通,被后人列入建安七子,其名声和实力都是七个人当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想当初,他陈孔璋也是名动洛阳的才俊,否则也不会…被何进亲自出面招揽到手下做主簿,也正是那个时候,他和当世顶级豪门汝南袁氏拉上了关系。可以说,不光文采飞扬,在何进手底下的那几年也帮助陈琳锻炼出了一定的政治素养。

打发走了传令兵,沉思片刻,他便开始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之间,一段开头已然跃然纸上。

这篇檄文的名字陈琳也早就想好了,就叫《为袁绍檄豫州文》。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这个开头一出,陈琳顿时觉得文思泉涌,笔下如有神助一般行云流水的挥洒,几乎算得上一气呵成。

这让边上来迟一步的沮授瞠目结舌,整个人都惊呆了。

知道天才很牛,没想到这么牛啊!

他本来还想提醒两句,但见陈琳如此激情澎湃,最终只是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

就在刚刚,那条流传已久并一度被袁绍一方认为是假消息的情报得到了实锤。

经神郑玄,即将抵达许都,并通过门下弟子放话,此次专为月旦评而来!

诚然,陈琳在士人圈子当中也是名声显赫,不输孔融、钟繇等人,甚至隐隐有追赶蔡邕的势头,再加上他那凌厉的词锋,一封讨贼檄文足以让那些原本打算站队曹操的士人们心惊胆战。

但如果有了郑玄在许都亮相登场,那就不好意思了,你陈孔璋算老几,也配和经神相提并论?

原本还觉得或许是自己过虑了的沮授,这会儿是真的有些忧心忡忡了。

如今田丰下狱,主公袁绍又在一声声奉承当中一意孤行决定南下与曹操决战,偏偏在通过讨贼檄文造势的时候半路杀出个郑玄搅局,再这么下去,恐怕田丰所说的“强弱之势易也”就真的要变成现实了。

他沮公与,恐怕也是回天乏术啊……

那个计划,不值得为了袁绍这样的主公使用啊……

将内心原定的几个计划掐灭,沮授步履匆匆的离开了陈琳所在的衙署,他也必须要重新为自己布局了。

远在许都的郑玄,可不知道自己冥冥中躲过了一场灾祸,而还在半道上的曹营众谋士,也不可能知道河北这番定策的详细过程,他们现在能做的,也不过是祈祷罢了。

毕竟,等大军回到许都,恐怕月旦评一事也已经尘埃落定。

曹汉之争,终究要有个结果。

就像曹袁之争,注定要分出个胜负一样。

……

许都城,东城门外十里。

虽然此刻并非春日,见不到城郊花团锦簇、虫鸣鸟叫的勃勃生机,但此时此刻的人潮汹涌却足以掩盖景色上的不足。

此时此刻的郑玄,正坐在一处石阶上,脸上露出了有些无奈的苦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