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制钞场

第二百六十五章 制钞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王承恩坐在椅子上,看着迎面走来的那个“小牛”,见他年纪不大,心里生出一股轻视来。

淡淡地说道:“掌柜的,你可别糊弄我,随便找个小工来搪塞。”

那掌柜的头上立刻冒出汗水,弯下腰来:“王督公,小的哪里敢跟您耍花样。”

“您别看这小子年纪不大,但是手艺是真好。而且还颇有奇思妙想,改进了我们不少工艺。”

“要不是咱们家的银票防伪做的最好,您也不会找上门来不是?”

听了这话,王承恩倒是点了点头。

接着,他转过头去,看见那小子还是不卑不亢地站着,反而生出一丝好感来。

王承恩换上笑脸,对他说道:“你先来给咱家说说,这新宝钞要如何制作,才能让那百姓接受,又不至于被仿造?”

自从朱由检让他监督宝钞之后,他立刻研究了不少相关的知识。

太祖皇帝当年推行宝钞,虽然规定伪造者处死,举报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但是因为伪造的利润太大,也还有人冒险制造。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明自己也开始滥造宝钞,导致宝钞的防伪水平不断降低,这伪造的难度也降低了。

一直到了成化年间,造假问题才被一劳永逸地解决。这时候宝钞的价值已经跌到谷底,比印刷的成本还低,完全没有了仿制的必要。

也就是当时大明还在收实物税,仓库里堆满了桑皮纸,招匠户来印宝钞也不用给工钱,不印白不印,朝廷才会继续发行宝钞。

但是现在朱由检要重新印刷新宝钞,就算最后也会贬值,刚推出的时候,总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价。

因此,一定会有人铤而走险,出来伪造。

听到王承恩的问话,那年轻伙计说道:

“这防伪的事情,王公公不必担心,只需要从现在银票稍微改进,就能起到效果。”

然后那伙计说了一通技术要点,王承恩虽然听不太懂,但是见他说的头头是道,便也信任起来。

等那伙计说完,王承恩笑意更盛,接着问道:“那该如何让这老百姓,重新信任宝钞呢?”

伙计摇头:“咱们大明虽然已经有上百年,都没有再发行过新宝钞,但是民间都知道宝钞不靠谱,旦夕之间,恐怕难以信任。”

“所以我的建议,这第一批宝钞,只发行面额一贯的大额宝钞,先发给官员,然后另他们到指定的地方换成铜钱或者银子。”

“只要这宝钞真能换成现钱,这信用慢慢就建立起来了,他们拿到之后,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换钱。”

“等到百姓看见官员都在用宝钞的时候,自然就知道这东西不是骗人的。这时候再印小面额的宝钞,民间也就会认可了。”

听到这段分析,王承恩更是满意,他对掌柜的说道:“你推荐的这人倒是可靠啊。”

掌柜的听到这夸奖,倒是没有任何欣喜。

虽然魏忠贤已经倒台了好几年,但是这东厂的名声还是没有恢复过来。

掌柜的现在只想把王承恩这位督公给哄走,根本不想和他搭上关系。

于是他赔着笑容,点头哈腰:“都是王督公抬举。”

王承恩又是一阵大笑,笑完之后,突然冷起脸来,说道:“他虽然说的头头是道,但能不能做好,却还是未知数。”

“这人咱家先带走了,若是这宝钞出了问题,咱家可还要回来找你的麻烦!”

听到这番威胁,掌柜的膝盖一软,差点没给王承恩跪下,心中想到:

“这群死太监还真是不讲究,事情还没有开始干,就想着失败之后往我头上背黑锅!”

但这话肯定不能说出口,掌柜的连连拱手:“请督公放心,我这伙计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说完这话之后,他还是不放心,于是又从自己的银票作坊里,挑了二十个熟练的工匠。

让他们陪着牛伙计,一起去制造宝钞。免得王承恩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人手,最后印刷上出了问题,反而要他来担责任。

王承恩看见那二十个工匠,这才露出笑容。

带着人回到东厂,把印刷宝钞的摊子重新搭起来。

说起来,这牛伙计倒还真有几把刷子。在他的指挥下,这制造宝钞的进度,倒是颇快。

短短十几天的工夫,就把这宝钞给印了出来,交到王承恩手上。

王承恩看完之后,又找来几张往年的宝钞,进行对比。

见两者形制大差不差,但新造的宝钞明显更经制几分,上边还多了不少图案和文字,一看就是用来防伪的。

于是他笑着点头,勉励了那牛伙计几句,然后才端着新宝钞,进宫去向朱由检报喜。

此时已经到了腊月,大雪纷飞,殿中各处已经挂上了暖帐。

王承恩端着宝钞跑进来,钞面上本来沾了不少雪花,入殿之后遇热融化,水珠在宝钞上滚动,却没有打湿票面。

朱由检见了,笑着说道:“你监制的这宝钞,质量倒还不错嘛。”

王承恩听完,赶忙谢恩。

这当然是他故意的,他刚拿到宝钞的时候就做过实验,知道这宝钞防水,所以才玩了这么一出,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

朱由检把玩了那宝钞一阵,见这宝钞材质坚韧,看起来不错,于是满意点头,对王承恩问道:

“这宝钞你是如何制作的?”

王承恩说道:“回禀陛下,我是到京中的银号之中,找了些工匠,让他们帮着制作。”

朱由检来了兴趣,说到:“你把工匠的名字报上来,来日等宝钞发行之后,朕给他个官身。”

在朱由检看来,能制作宝钞的工匠,数量肯定不少,所以这名单自然很长。

王承恩赶忙说道:“回禀陛下,这监制宝钞的大工匠只有一人,姓牛名顿。”

听到大工匠只有一个,朱由检略微有些错愕,等他反应过来之后,突然问道:“你说什么?那工匠叫牛顿?”

王承恩不明所以,抬头看着皇帝:“回禀陛下,他就是叫这个名字啊。怎么了莫非陛下知道此人?”

朱由检偷偷撇嘴,没有说话。

他何止知道这人,当年读书时不知道见过这个名字多少次。

朱由检心中想到:这个牛顿,估计就是系统奖励的那个科学家,只是不知道为何,竟然不是直接招聘出来,而是在民间刷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他既然能叫这名字,肯定也不是泛泛之辈。

朱由检说道:“朕怎么会认识个工匠。你就令他掌管制钞场吧。”

“对了,眼看就要到年关,你令他先赶制出一万张面值一贯的宝钞,到元旦时,发给在京官员,当做赏赐。”

等王承恩领命后退出去,朱由检突然笑了起来,轻声说道:

“这老牛在历史上,到最后就是造币去了,我现在让他管着大明宝钞,倒还真是专业对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