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阁下有八个男人,个个都有眼疾 > 第95章 潘鸿不知恩

第95章 潘鸿不知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阁下有八个男人,个个都有眼疾!

潘鸿想起了被训斥的景司,感到膝盖有些软。

有明晃晃的前车之鉴在,他很担心自己会成为后车之师。

他低着头不敢去看元珑的表情,并且在心中思索要如何应对,才能摆脱当下的困境。

元珑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她只是语气淡淡的说:“你在书院里读了两年的书,想来对书院了解的不少吧。”

“算不上很了解,殿下若是想知道些什么,我可以去问。”

元珑似有若无的点点头:“那你认识蔺致承吗?”

潘鸿神情顿时僵住。

看他的反应,很明显他认识蔺致承。

“孤找他有些事情,你去帮我把他唤来,不要暴露孤的身份,只说是沈五郎找他有事便可。”元珑淡淡道。

潘鸿弯腰低头,迅速走进了书院中。

看着他离开,采光有些好奇:“这人认识殿下,怎么对殿下没有多少敬畏之心,他是哪家宗室或世家的子孙吗?”

采光没有见过潘鸿,自然不清楚他的身份。

她只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只有目下无尘的贵族公子哥,才敢这么对待元珑。

这话说得太快,正芳根本没有阻拦采光开口的机会。

元珑不在意的笑笑说:“不是,他是寒门子弟,在念书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为人处事方面也很厉害。”

否则沈济也不会想着让他走春闱的路,再把他送进吏部里。

其他那些臣下,是元珑举荐入朝,平日里和同僚的关系只能说是一般。

大家都能猜出来,他们是沈济和元珑放在六部中的眼线。

然而吏部牵连甚广,如果不与同僚打好关系,自然看不到各种徇私的事件。

所以潘鸿要靠自己的能力考上进士,然后进入吏部一步步地往上爬。

采光认真的想了想,继续问道:“他也是殿下救下来的人吗?”

普通的寒门子弟,没有和沈济接触的机会。

“算是吧。”元珑轻笑着说:“只不过他有父母亲人,所以没有去百义庄。”

元珑这个喜欢捡人的喜好,从小到大就没有变过。

她遇到潘鸿时,潘鸿还是个卖柴的潘三儿,只有八九岁的年纪,却要背着比他人还高的柴,在洛阳城里走街串巷,推销自己的木柴。

然后遇见了同样走街串巷的元珑。

这样的孩子,在洛阳城很多见,家中不是很富裕的孩子,在稍微懂事后,就要帮父母劳作,以此来补贴家用。

原本元珑只想着路过,没有多放视线在他身上,可她还没有和潘鸿擦肩,潘鸿脚下一扭,背着的柴散落了一地。

木柴稀里哗啦地掉在地上,潘鸿的父亲眉头一竖,转过身用手中的木棍抽打潘鸿。

“你说你有什么用!好好的柴都能掉地上!”

“这好柴火掉地上沾了泥,还能卖出好价吗?天天吃那么多,做这点儿事都做不来,我养你还有什么用?”

“我告诉你,这担柴你要是卖不上十五个铜板,你哥没钱买笔墨,你以后就别回家了!”

男人抽打了潘鸿几棍,负气离去。

身形瘦弱的孩子跌坐在泥里,胳膊上是成片的青紫,衣服也没了干净的样子。

一身泥泞的孩子,去卖同样沾上了泥水的木柴,无论如何也卖不到木柴原本的价格。

元珑看不得这些苦难,她摸了摸袖子,里面装着她拿来哄其他小孩子的糖果。

她对着宫人小声道:“刚才买面人是不是换了些铜板?你给那孩子二十文,让他早些回家吧。”

当下的天气算不上冷,可潘鸿瘦到像是只有一把骨头,在泥水里坐着,又长时间穿湿衣,很容易生病。

宫人拿着钱,弯腰递给了潘鸿,潘鸿没有接。

他爬起来跪在泥中,语气祈求道:“小少爷,您缺不缺书童,私塾里的先生说我过目不忘,可以陪您一起读书,您把我买回去当您的奴才吧!”

就是因为过目不忘,潘鸿在街角和元珑多次擦肩而过。

他看到这个有钱的小少爷,愿意为街边的孩童花钱,还会给那些老人送去衣食。

拥有着如此善良心肠的人,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弱者在她的面前受难。

潘鸿不知道元珑的身份,他只想把握住向上爬的机会,成为人上人。

所以他在即将和元珑擦肩时,特意踩到一块石头上,准备赌一次元珑的善心。

“我不缺书童。”元珑无奈的说:“你也不能当我的奴才。”

太子想要陪读的话,各个官员和世家,绝对会把家中最聪慧,并且不会抢风头的孩子送给沈济挑选。

皇宫里的奴才,只有太监。

她不确定潘鸿愿不愿意丢了命根子当奴才,也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她只是继续说道:“我已经给了你钱,你不必担心家中父母的责骂,直接归家便好。”

潘鸿把额头抵在泥水里,语气悲痛。

“有了钱,我也没法回家,那男人不是我亲父,他知道这柴卖不出去,看到我拿钱回家一定会说我偷盗,然后再把我打一顿。”

“就算我说是小公子怜惜我,给了我钱,他也会怪我没有拿到更多的钱回家。”

“他早就想把我打死了,无论如何,他都会找理由把我打一顿。”

“小公子,求求您救救我吧!”

被麻烦沾上,元珑感觉有些头疼。

她见天色不早了,只能说:“既然你不想归家,那今日我让人安排你在客栈住下,明天再让人去你家买你做奴婢。”

“等你爹娘签了卖身契,我让人送你去义堂,你去那里读书生活吧。”

洛阳城有几处义堂,由几个官员夫人牵头创办的,义堂里生活的全都是无父无母的孩子。

元珑的话,是让潘鸿忘掉父母,重新做人。

他若是读书出彩,那些官员夫人绝对会着重培养他。

元珑没有把潘鸿捡回家,但是给了他一条生路。

原本两人此后很难再有交集,但沈济想要挑些无父无母,心思活泛头脑机灵的孩子来培养,然后挑到了潘鸿头上。

在知道潘鸿的来历后,沈济便定下了这个人。

究其根本,是沈济感觉潘鸿懂得取舍,知晓进退,而且能把握来之不易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他被元珑所救,欠着一份恩情,那么自然该回报元珑的恩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