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书七零:开局送走渣爹继母 > 第26章 问路

第26章 问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书七零:开局送走渣爹继母!

另一边的张路遥,一脸幽怨的望着许南星。

虽然知道她俩都不会做饭,最好不要分在一组。

但是,被小伙伴抛弃了,心里还是幽怨极了。

虽然只相处了短短的几天,但是他们都是一起行动的。

乍然要分开,还是有点舍不得。

许南星心虚的摸了摸鼻子。

妹子啊,姐也不想做饭啊!

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个爱做饭的啊!

咱们两个不想做饭的,何必组一起互相伤害呢!

还是找人带飞比较好。

饭做好了,看着桌上的炖菜,新来的几人一点食欲都没有。

东北这边就喜欢做炖菜,也不知道这群五湖四海来的老知青,怎么也入乡随俗了。

这炖菜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要做的菜都洗好切好,加点东北大酱,一锅煮了就是了。

非常容易做!

昨晚主菜就是炖菜,再加上几样炒青菜,就是一桌菜了。

今天中午又是炖菜。

那么可想而知,今后恐怕都会有这个菜了。

吃完饭后,许南星就跟着陈秀英进了厨房。

今天就从她俩这组开始干活。

各人的碗筷要自己洗。

可是锅还有菜碗,就该做饭的人洗了。

厨房里有两口大锅,一口用来煮饭,一口用来烧菜。

厨房忙活完了,还要去给菜浇水。

知青点后面有片地,有近半亩地了,是村里分给知青点的自留地。

这里已经种上了许多菜了,有大白菜、水黄瓜、旱黄瓜、青椒、芹菜、西红柿、豇豆、角瓜 、紫茄子等。

男生那边已经打了两桶水,挑了过来。

打水是男生的活。

陈秀英就带着许南星开始给菜浇水。

“这些菜是开春的时候,咱们知青一起种下的。那个时候村里也开始春耕了,白天忙完,回到知青点也要忙着把菜苗种下去。咱们平日里吃的菜,都是也都是这地里出的。

你们现在来的正是好时候,既不是春耕,也不是秋收,这两个时间是最累人的了!老把式都要累趴下。你们现在来了,还能赚他几个月的工分,到了年底就有粮食分!

我们那时候是冬天来的,这里冬天零下20多度,冷得全身直打哆嗦!那个时候当年的粮食已经分过了,我们也没有工分,就只好找村委会借粮。

借到的也只有玉米碴,好的粮食根本轮不到咱们知青借,细粮基本上只借给村里人。

之后每个月都得借粮,直到一年后分粮的时候,工分不够还账不说,我们还倒欠村里钱。最后只好拿钱给补上了。”陈秀英感慨道。

啧,还搞差别对待。

恐怕村里也是看他们知青有补贴,手里也有钱,肯定会花钱买粮食,才会这么干的。

还好她有空间,还有大量物资,不用为难自己,也不用看其他人的脸色。

“女知青在乡下不好过,下地干活都不太行。每年咱们女知青的工分不是刚好够分粮,就是还倒欠村里钱。

其实知青点本来事女生多的,可是很多女知青干不动活,也吃不饱,就想尽各种办法离开。有的家里疼孩子的,想了办法给调回城了,还有的就选择结婚嫁人了。

我看得出,你跟张路遥两人,在家里肯定也是没吃过苦的。能让家里想办法调回城,就早点回去吧!”

张路遥是肯定没吃过苦的。

不过人家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爱情,哪有那么容易放弃啊!

剧情也不允许啊!

许南星刚穿来的时候,身体状态也不好,身体消瘦,头发干枯,皮肤发黄。

还是她这段时间以来每天服用灵泉水,每天肉蛋奶不停,才改善了许多。

再加上身上穿着没有补丁的新衣服,所以让别人以为她家里条件好。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反正她也不会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人设的。

而找关系调回城这件事,她也是没想过的。

十年文革内乱快要结束了,今年已经是第九年了,这最后的两年城里也没那么安逸。

政治形式更加严峻,更多人将会受到迫害。

而她父母这情况,一个资本家背景,一个杀人犯身份,她万一受牵连了,那可就惨了。

这个年代,出身问题,真的是很致命的问题了。

而选择下乡,远离了熟人圈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才是最明智的。

而且这个时候,南方闹的才是最严重的,这东北的政治形式还算好的。

还是躲在这偏远的乡下,远离纷争为妙。

还有两年就恢复高考了,到那个时候文革结束了,改革开放了,她这身份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想到这里,之前还打算怂恿张路遥,一起盖房子搬出去住,她现在有点动摇了。

单独盖房子,实在是太热眼了。

张路遥在小说里是恶毒女配,可人家现实的身份是红三代,是高干子弟,根正苗红的很。

而自己……

开局不利啊!

也不知道之前办理的断绝关系申明,有没有用。

算了,还是保持低调吧!

浇完水后,许南星也跟其他人一样,回屋子睡午觉。

到了下午,老知青都去上工了。

许南星便想去打个柜子放东西。

东西多了都放在地上,实在是不方便。

于是问了下张路遥:“张知青,我想去买个柜子放东西,我东西实在有点多,都放地方也不太好。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张路遥闻言也想买,于是跟许南星一起出门。

许南星也不清楚哪里买柜子。

中午没想到这茬,忘记问陈秀英了。

同屋的2个老知青,她也不想打交道。

现在只好找人问问了。

现在是上工时间,路上没遇到大人,就看到有几个小孩。

连忙拉了个小孩给了对方两颗糖问路:“小朋友,找你们问个路!”

是个10岁的小男孩,看着很瘦,显得眼睛很大,脸上身上都是尘土,身上的衣服也有很多补丁。

对方显然没想到问个路,还给2颗糖。

在乡下,过年的时候才有糖吃,因为只有过年才有糖票,平时压根吃不到糖。

不过看眼前的2个人眼生的很,身上的衣服也像是新的,一点补丁都没有,就猜到是新来的知青。

知青都是城里来的,身上有钱,每个月还有补贴。

村里人都说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好的,你问吧!”

“你知道哪里可以买到柜子?就是装衣服的那种木柜。”

“有,村里的李大叔会做木工活,桌椅板凳柜子架子他都会做。”

果然村里是可以买到柜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