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万古帝通天 > 第252章 整顿吏治

第252章 整顿吏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万古帝通天!

大商时期,以各司负责相关的事宜决策。

如狱律司、赋税司、农事司等,共设十八司,名义上是大商的九卿各管辖两个司。

在上一世,子受直接削弱了九卿的权力,让他们形同虚设,就等于只是一个虚名,所有的决策权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里。

但弊端就是,自己太操劳。

如今重活一世,让子受感受到后来的三省六部制,可以算是封建统治层级管理的最佳配置!

特别是六部,六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划分之详细,职责之具体,让子受叹服古人之睿智!

就将原先的十八司扩到二十四司,分属六部!

至于三省,就先不弄了,仿效明朝时期,组建内阁。

内阁负责政令的拟定,也帮助大王批阅奏章。

人员就由现有的九卿担任,当然九卿仍可担任六部长官。

待到自己即位时,再做调整。

子受将自己整顿吏治的设想说了出来。

“今后大商的官制:九卿为领导核心,其下设六部,六部之下设二十四司!”

大殿之上再次陷入安静。

九卿不动,那么六部,必是众人争相角逐的目标!

十八司之外新加的六个司,对好多人来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子受端坐王位,朗声说道:“本王监国,颁布的第三条政令,一月之内,整顿好吏治。”

“众卿先进行述职,将自己负责的部门,任职以来的政绩,都呈报上来。”

“对朝廷新设定的部门,如果你有意角逐这个职位,还要写出自己的优势进行自荐。”

“三天的时间,你们将述职和自荐交到内阁,先由内阁查阅权衡各部各司的人选。”

这次早朝,在子受颁布这第三条政令之后,竟然出奇的没有人再提问或反驳。

安静了好一会儿之后,子受示意太监。

太监高呼:“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子受见无人上奏,便道:“九卿去偏殿书房议事,其他人退朝吧。”

“恭送寿王殿下!”众人齐呼。

偏殿书房。

比干、商容、向挚、杗、南仲、跖行、飞廉、桥事、胶鬲,九卿依次进入。

后面的跖行等四人,是近两年老一辈九卿年迈离职,新提升到九卿的。

唯有胶鬲,子受一见此人,心里就一阵膈应。

这可是一名反骨仔,不是好人!

大商覆灭,有他一份功劳。

子受并未给他们准备坐席,任由他们站着。

子受来到书房的一张大条案旁边,挥手招呼了一声。

“众卿都过来一下。”

九卿围拢上来。

子受道:“这里如山的奏章,基本上是父王累积下来的,今后就是你们的工作了!”

向挚摆手:“寿王殿下,这不妥吧,按祖制……”

子受打断他:“如今是本王监国,而本王监国的时间不过两月,之后就会离开朝堂,这些奏章,本王是无法一一批阅的。”

子受环视众人:“父王年迈体弱,别说这些奏章,就连以后的奏章,怕是也没有完全批复的能力,奏章只会越积越多,你们倒是出个主意。”

九卿几人面面相觑。

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以后你们九人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批阅回复奏章,能够独立回复的就直接批复,有难度的就几个人讨论着决定,实在无法决断的,再递交给本王!”

“并且,把批复奏章写成简报递交上来。”

“今后,父王临朝,你们也如此做就好。”

九卿大眼瞪小眼,能这么玩的吗?

从没听说过啊。

开始,既然寿王殿下已经安排下来,硬着头皮也得上。

“你们现在就开始批阅并写出回复指示,每人处理三份奏章,然后拿给本王看!”

子受从奏章堆里每人随意抽出三份奏章分发下去。

“给你们半个时辰,处理完的交过来,本王就在这里等。”

说完,子受便在一旁闭目养神。

九卿分头忙起来,好像在完成各自的答卷,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

九人都将奏章以及回复意见交到子受案前。

在九人忐忑的心境中,子受一份份的认真看起来。

子受的眼神越来越凌厉,最后双拳紧握,仿佛就在爆发的边缘。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你们批复过的奏章,满意度要达到九成以上。”

九卿顿时垮了脸,九成,这也太为难人了吧!

凡上奏表,无不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以往大王批复,别说九成满意度,就连三成也达不到的。

“寿王殿下,这?”胶鬲表示疑问。

子受皱眉:“怎么了?”

“九成满意度,恐怕强人所难了。”胶鬲回道。

“你们那么高的俸禄拿着,区区几份奏章,你们就是这样处理的?”

“这一份,是你胶鬲的批复意见吗?”

子受暴怒,将批复意见一把掼在胶鬲脸上。

胶鬲脸上当即划出一道伤口,热辣辣的献血顺着淌下来。

做的批复,都是写在竹简上,掼在脸上,受伤是必然的。

“朝歌王亲,扩建祖屋,侵占百姓民宅,致死一老两幼,以重案移交狱律司,最终判处百姓诬告,藐视王族,农户夫妇二人被收监,秋后问斩。此举激起民愤,议论纷纷,恐影响朝廷声誉。”

“你的批复是:抓拿带头闹事之人严判,迅速平息事态。”

胶鬲脸上尽是无辜神色,并且向其他人投去求助的目光。

比干轻咳一声道:“寿王殿下,这藐视王族,按律如此处理也没错的,倘若因此闹事,确应严判。”

子受厉声:“你们眼里只看到王亲,看不见事情起因吗?不是致死三条人命,百姓怎会无端闹事?”

除了跖行、飞廉、桥事三人,另外的六人还是不服。

不管是遇到大事小情,维护王族,一向是放在首位。

百姓的生命为草芥,谁会在乎他们的生死?

“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头百姓,皆我大商子民,触犯律法,需先以律法深究,岂能以身份地位凌驾于律法之上!”

“来人!召狱律司费仲,上殿陈述事实。”

太监领命,匆匆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