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英雄丛冢 > 第7章 杨格被雷了

第7章 杨格被雷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英雄丛冢!

兴许,杨格在人情世故方面的造诣,确实远远不及其军学修为。

出乎意料之外,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并未召见他,由永山呈报上去的方案却得到极痛快的批复,大多照准。由此,原定14日午后启程的杨格又在赛马集堡耽搁了一天,完善了方案的细节后,才在新任哨官巴哲尔率领的一哨骑兵护卫下出发前往摩天岭。只是,他们的队伍中多了一位贵客宜麟。

再傻的人也看出来了,杨格也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情世故?什么叫手腕?

人家高高在上的将军大人盛赞一名其实身份还是防勇的家伙,招揽之意旁人皆知,可这家伙却当着旁人的面说要回去,那不是打将军的脸嘛?!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些话说说而已。被小小的防勇打了脸,将军还会深夜召见,跟你促膝相谈?省省吧!

不召见,不代表依克唐阿将杨格打入冷宫,不闻不问。也是杨格知趣,及时假人之手呈上了“大礼”,留不住人的依克唐阿却使了法子要留住人心,乃修书一封给宜麟携带,又命马队派一哨骑兵前往摩天岭助战,顺路带一带那个杨格而已。

给面子不要,那就无需给他面子,给个里子好啦!

这些个关节,寿山清楚,永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延山却是还想留杨格两天,好好讨论一下编制新营的事儿,奈何战事紧急,连山关落入敌手,谁心里都不好受,得赶紧拿回来!谁去拿?放眼镇边军上下千余人等,只有杨某人合适。

所谓一哨骑兵,其实就是杨格带到399高地的那54骑人马。因日军攻占了连山关、草河堡一线,杨格等人无法走大道去摩天岭,乃取向正西的猎户们常走的山间小道,涉渡草河经二道沟,又跨过细河、拉们河以及两河之间的无数山沟,一路之上并未遇到日军侦骑,于傍晚时分到达摩天岭。

摩天岭、连山关实为一体。

连山关东临细河,西靠摩天岭,南北都是摩天岭的支脉山头,简单来说就是摩天岭将连山关三面抱在怀里。日军攻占了连山关,却还需仰攻摩天岭主峰和南北两个山头才算完全攻克摩天岭防线。可惜日军兵力不足,地形不利,只能在连山关布置了警戒兵力后,大队后退到细河河东的草河堡,以免白挨山上聂军炮击。

由此可见,连山关丢失后,摩天岭防线的态势还不算太糟糕,至少比听上去要好得多。

宜麟乃是前任知府,又是清军在辽东两大巨头之一的依克唐阿的亲信幕僚,一进功字军大营,立即有一身材魁梧不下于巴哲尔,身穿五云褂,头戴七品顶子暖帽,腰上扎着皮带,一边挂着老式腰刀,一边挂着转轮手枪的军官迎上,热情地招呼“府台大人”道:“镇台欣闻府台大人驾到,已经召集功字军、盛军、铭军诸将在中营门外等候,下官镇标亲兵哨官宋占标,奉命接引府台大人入营。”

“待罪之臣,怎生当得起镇台大人如此厚爱,请!”客气一句后,宜麟恢复了府台大人应有的仪态。

杨格听那宋占标说的明白,人家是接引府台大人的,乃立足未动,巴哲尔不明就里拔脚就跟上,却被宋占标回手挡了挡。

宜麟歉意地向杨格微笑示意,道:“你等在此稍候。”

别人不知,巴哲尔却知道,统领、佐领二位大人交代的甚为清楚,这一次是跟着杨格兄弟到功字军协防摩天岭的,那位过气的府台不过是将军大人的信使而已。得,功字军把信使当成了正主子接进去,把远道而来助战的众兄弟挡在营外,气恼不气恼!?

杨格并不以为功字军的做法有何不妥,只觉用鼻子出气的巴哲尔憨态可掬,乃拉了他走到一边,笑道:“等一会儿也无妨,总要让府台大人向镇台大人说清楚吧?你看,你是八品把总,我......”说到这里,杨格干脆脱了外面的罩衣,露出功字军的五云褂来,转身道:“你看,芦台防军,勇。”,

“哼,等将军的折子递到朝廷,朝廷肯定给大人一个大大的官儿。”

“多大?”心态端正的杨格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跟兄弟们聊天打屁。

“嗯......”巴哲尔想了想,说:“按照八旗军制,我看最少也能得个汉军旗佐领。按照绿营军制,游击是最起码的了,说不得还能闹个参将大人的衔头。要不,兄弟你怎么号令全军作战呢?”

杨格笑了,巴哲尔的愿望是好的,可纵观古今,从兵到官哪有这么容易的?汉人抬籍入旗更是难于登天,非有大功业者不成!凭借一次小小的赛马集之战,功字军防勇杨格就想一步登天了?游击?参将?那都是营官们的官衔,暂时指望不上。按自己部队里的话来说,能解决一个干部指标就要谢天谢地喽!这一点,其实从依克唐阿的安排就可以看出来。

为啥人家派所谓的一哨骑兵护卫、助战?意思很明白,黑龙江将军不好强令暂归麾下的聂镇台,只能宛转告知:杨格最少也堪当哨官,如果你不用,他就是我的人,起码可以指挥这一哨骑兵;你要用,你就得看着我给的待遇办,否则也留不住人。国战时刻,但凡有点军事才能的人都很受各部将领欢迎,就连天津武备学堂的那些两年生、见习生都成了抢手货,何况是实实在在指挥过一场胜仗的杨格呢?!

士为知己者死!依克唐阿可是把知己者这个角色扮演到了极致,不怕你杨某人不动心,不投效!

从马背上取下水壶,又拿出延山塞的一大包狍子肉干,众兄弟一人一小块分了,就着白水吃肉干,也能给空荡荡的肚子垫个底儿。唉,这聂镇台也太小气了吧?自己在大营里和各部将领给宜麟摆酒接风,怎么就忘了营外这五十多人还空着肚子喝西北风呢?

嗯,估计是来得太急,人家不及准备。

自我安慰一下,杨格的心情又回复平静,津津有味地嚼着肉干,和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弟兄们小声谈笑,那北风似乎也不那么刮人了。

不久,营中匆匆走来一人,身材中等偏瘦,也是一身五云褂,腰上也有转轮手枪,却少了一柄军刀。走到近前来,杨格看清楚了,这人,嘶......怎么说呢,没那个宋占标威武,淡眉毛、略瘦的圆脸、有些突出的下巴,还有显出几分文气的眼神,怎么看都不像个当兵的。

文气军官走到众骑兵跟前,拱手相问:“敢问弟兄们,谁是杨格,杨致之?”

杨格上前一步,很自然的立正道:“我就是杨格。”

很显然,那身功字军的防勇行头让来人愣怔了一下,不过很快又回过神来,露出笑脸,作出请进的手势道:“镇台大人有请镇边军外委千总杨格大人。请!”

总算来了。

杨格也不客气,大步走在文气军官的左侧。文气军官很是客气,一边走一边攀谈:“听府台大人说,杨千总是直隶河间人氏,鄙人冯国璋,也是河间人,老乡呢!”

冯国璋?!冯国璋!!!

杨格刚一听到这个名字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后顿觉头皮发麻、背脊生寒。冯国璋啊!他就在我身边,就这一副文气的模样,他真是那个号称北洋三杰之一的,当过民国大总统的,北洋直系军阀头子冯国璋?!

雷人啊,天雷滚滚,雷得杨某人是皮焦骨酥啊!摩天岭又称大高岭,从东面的草河堡向西看,这一道山岭有些突兀的拔地而起,雄伟挺拔颇有气势。实际上,摩天岭和草河对岸北面的草河岭一样,都是千山的余脉,在草河、拉们河千万年来的冲刷作用下,生生地与草河岭分了家,显得孤兀突出。

聂士成的中营军帐就设在主峰西南背风处。

“杨大人,请稍带,容国璋先行禀报一声。”冯国璋彬彬有礼,似乎功字军从未对人家镇边军的千总有过失礼一般。

面对这种能够在清末民初呼风唤雨的牛人,杨格内心惊叹之外,早已有了结纳之心。从冯国璋的顶戴、穿着和不足四十岁的年纪来看,以及别人在堂上吃喝应酬,他却来来回回通禀传报,可见在功字军地位并不彰显,正是可以结患难之交的时候。

“冯大哥客气了,咱们是同乡,又同在关外军中对敌,不应如此生分,不如直呼小弟表字。”

冯国璋眼神一亮,颇文雅地微微躬身,轻轻呼了一声:“致之老弟,国璋表字华甫。”然后向门口的戈什哈点点头,施施然进入军帐禀报。不多时,内里有人喊道:“镇台有令,有请镇边军外委千总杨格入内议事!”

帐内并无酒席,宜麟及一干将领簇拥着一位身着黄马褂的老将,年近六旬,体态略显臃肿,须发略见花白,双目间距略大而眼眶略小,却是炯炯有神,添上上唇的八字胡须,意态从容中又给人不怒而威之感。显然,这老将就是聂镇台了。

杨格略一踌躇,决意一搏,乃大步走到帐中,立正道:“功字军左营前哨防勇杨格参见镇台大人!”言毕,又虎纠纠地行了一个举手礼。

讶异,几乎是帐内众人共有的反应。

老将眉头微微抖动,略微眯了眼瞅了瞅杨格身上的号褂,不易察觉的微微点头,伸手示座,待杨格在右边最下首的马扎上坐下后,他喃喃道:“杨格,左营前哨?”随即,他看向位列左首第三位、四品顶戴却有单眼花翎的中年将领道:“鼎臣,怎生从未听你提过?”

那人立即起身道:“禀镇台,战前功字军仅余步队两营,今年六月朝鲜事态恶化才匆忙扩编出左右营、新前营,标下接掌左营时,左营前哨已随镇台从大沽登船前往朝鲜,故而,杨大人以前是功字军左营前哨防勇,标下实在不知。”

这番话说得有些绕,却让帐内的气氛略有转变。

功字军以前叫武毅军,同治年间练军开始后,淮军逐渐裁编,武毅军从10营缩编到6营,再缩编到4营,又缩编到两营,已然失去武毅军当初的鼎盛军容,故而取聂士成的字号“功亭”中的功字,命名为功字军。其实,淮军中人习惯上依然称之为武毅军。迭次缩编,乃是朝廷中满族亲贵和汉人权臣的角力所致,却也造成了功字军临战扩编,战力陡降的恶果!对此,军中将佐对朝廷的做法颇有不满。此时,众人不认识的杨格刚才还是“镇边军外委千总”,转眼就变成了自己人,让营官周鼎臣差点下不来台,也让人不得不想起那些窝心事儿。

其实,营中诸人心中还有一个鬼。平时吃空额,战时征壮丁,官不识兵,兵不知官乃是常见之事,淮军各部都有,功字军也不例外,只是偷偷摸摸的瞒着聂士成而已。

“嗯......”聂士成当然不会在此时深究下去,官佐们吃空饷何尝能瞒过镇台大人呐?他是念在很多官佐都是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多年的老兄弟,只要事情不失控,不过份,就睁一眼闭一眼罢了。如此,功字军还是淮军中最具战力的部队。

周鼎臣过了关,坐下后却总觉有些不妥当,屁股在马扎上挪来挪去好几次才坐稳。他记得清楚,当年中法开战,聂镇台率八百弟兄赴台湾抗击法军时,就曾手刃一名吃兵血的哨官。

“本镇昨日听说赛马集堡我军大捷,今日方才得知其中情由经过。杨格,制军大人亲笔书信于本镇,盛赞你出谋划策又身先士卒之功。嗯!你给咱功字军长了脸呐!”,

刚刚坐下的杨格急忙起身立正,见聂士成摆手示意了才坐下。

“制军大人之意,本镇已然领略。”这句话是聂士成对着宜麟说的,然后又转向杨格说:“(辽阳)东路作战,功字军当然听从制军大人之令,本月25日会攻草河堡一事可以确定。只是......杨格,本镇问你,如将护卫马队一哨暂且并入功字军马队或遣回,你以外委千总衔留在营务处参赞军务、营务,你作何想?”

杨格心道,这不正是老子心中所想吗?他霍然起身,立正行礼道:”杨格身为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

聂士成一愣,脸上随即显出了一抹笑意。这话,新鲜!他从镇边军里学来的?

“如此甚好,你先行下去吧,冯国璋自会为你安排一切。”

帐内都是营官以上的官佐,又不是军事会议,参赞军务的外委千总刚才是客人才能进来坐一屁股,现在是刚从防勇身份提拔起来的低级官佐,自然没份参与统领、营官们的事儿了。

杨格心中并无不悦之感,反而有些难抑的高兴。冯国璋就在营务处参赞军务,今后两人接触的机会太多太多,还能够影响功字军的作战决策,失去那一哨骑兵的指挥权又算得了什么呢?

告退出门,冯国璋似乎是一直等在中营外,见杨格出来,忙拱手道:“致之老弟,今后咱们同事参赞军务,还请多多提携才是。”

这话,原本是杨格准备着说给冯国璋听的,却被冯国璋抢先说了出来,害怕杨格颇有些郁闷。你都是聂镇台的老幕僚了,应该是你提携新人才对啊,怎么这话能反着说呢?哎呀,简直有损未来民国大总统、上将军的威风啊!哦,对对对,此时,还不能把眼前的文气军官冯国璋看成那个威风凛凛的直系军阀头子冯国璋。说不得,人家的谦卑、客气就是他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这些,杨某人应该学着点儿才行。

恭恭敬敬地,杨格还了一个拱手礼道:“杨格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还烦请华甫兄念在同乡的情谊,同僚的缘分上,多多照应小弟,但凡有事需要小弟的,尽管开口吩咐。“

冯国璋的圆脸上,两只眼睛眯缝起来,笑意盈盈地点头道:“呵呵,好说,好说。致之老弟,走,我带你去营里走走看看去。“

“华甫兄先请。“

“致之老弟,呵呵,请。“

二人边走边谈,好像那几分同乡加同僚的说法真能变成一见如故的缘分一般。实际上,两人都是有心结交对方,冯国璋是在中营帐外亲耳听到看过信的聂士成向众将领谈起杨格之功、赛马集大捷的!出身直隶河间贫苦人家,为生计而投考武备学堂,又因学业出众而留下任武备学堂教习,再因朝鲜事变而投入聂士成幕中的冯国璋,一直苦苦追寻出人头地的机会。此时,在他看来,杨格的到来似乎带来了一线希望。来到摩天岭后的第四个深夜,躺在一件新建的松木屋里的松木床上,闻着宜人的松香,听到邻床的冯国璋打着轻酣早已睡熟,杨格却怎么也无法入眠。

巴哲尔等54名兄弟被宋占标接管了,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跟杨格无关了,就算是杨格想去照顾弟兄们也得好生想一想,唯恐因此引起别人的猜疑和不满。此时,弟兄们都睡着了吧?他们的营帐里冷不冷?他们这些八旗、绿营出身的练军在功字军里习惯否?自己这个幕僚何时才能得到聂镇台的认可,跟这些兄弟们可以毫无避讳的混在一起?

“杨格,功字军不比镇边军,你要好自为之。“那日,宜麟走之前留下这么一句话,这位旗人是笔帖式出身,满腹的锦绣文章,是不太看得起穷当兵出身的杨某人的,说话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俯视苍生的意味。不过,他的提醒却是对的。

四天了,功字军营务处参赞军务、营务的幕僚杨格从退出中军营帐后,竟然无缘见得聂士成一面!

四天了,除了冯国璋对杨某人热情有加之外,营务处的其他人都不咸不淡,有些视若无物之感。杨格很不爽,却拿这些人没办法,人家有根底啊!就说这屋子里的六个人吧,冯国璋是武备学堂毕业后留堂任助理教习,每月薪俸三十两银子,还有可能转为教习,拿每月六十两的薪俸并成为大清朝的正式官员,可以有个候补州县的从七品待遇。可人家冯国璋表面上看起来颇有文气、为人随和、热情,内里子却是野心勃勃,看不起那个教习职位,舍弃了三十两的月俸转投聂士成麾下当幕僚,拿聂镇台下发的十两津贴银子。为何?只为从军建功!

还有门口铺上那位叫刘松节的,乃是安徽合肥人,李中堂、聂镇台的同乡,赫赫有名的刘铭传的祖孙。前年投考的武备学堂,刚学了两年就遇上战争爆发,投入功字军当了幕僚,也是这一屋子中最能在聂镇台面前说上话的。不为啥,只为聂士成曾在刘铭传麾下效力,这功字军还有一部分“铭军”的血脉。这人看向杨格的目光中,充满了警惕和怀疑,还有一丝不屑。

刘松节跟邻铺的商德正最要好,这位曾经出现在延山嘴边的商德全来头也不小。他是直隶人,有个哥哥叫商德全,乃是武备学堂炮科毕业,与段祺瑞等五人被选送德国军校深造,回国后担任芦榆防军的炮队统领,乃是当今大清国军官中“科班出身”的代表人物之一。

还有戴超,原本是江苏一秀才,中法战争时投笔从戎,为八百赴台作战的壮士之一。凭着秀才的出身和作战勇敢,一步步地从小兵爬到幕僚的位置上,据冯国璋说很有可能外放一个营官。

最后一位,也就是睡在杨格另一方向的邻床上的,名叫胡殿甲,河南人。这位老哥给杨格的印象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大早出去,晚上才回来,回来就蒙头大睡,根本不与同屋的人说话,似乎连背景深厚的刘松节都不放在他眼里一般,更何况刚来的杨某人了。

幸好,还有一个同乡加同僚的冯国璋。四天里,在冯国璋的帮助下,杨格基本掌握了摩天岭的战况和功字军的情况,还在他指点下开始认字,为嘛?杨某人是行伍出身,目不识丁嘛!

功字军本是芦榆防军的一支,现在却因聂士成受命兼统盛军、铭军、仁字军而几乎成了整个芦榆防军的代名词,当然,在淮军内部,人们都称之为武毅军。如今,军中除了太原镇总兵聂士成之外,还有几位统领也是总兵的头衔,有吕本元、孙显寅、江自康、夏长青等。身为营务处幕僚,在这大营之中行走办差,时不时地都要给这些镇台大人们行礼问安,哪有不搞个清楚的?其实,这么多个军的番号,看起来吓人,其实各军基本都是从朝鲜退回来的,乃是真正的残兵败将,缺额甚多,亟待整补。,

就在这个可谓青黄不接关节上,聂士成居然还提出要与镇边军携手反攻草河堡!?提出来就提出来吧,你得召集幕僚们研究研究吧?几天来却没有任何动静!身为幕僚的杨格看不到敌情侦察,看不到军队整编,看不到临战训练,看不到军械粮草的调度和储备......总之一句话,没动静!

这是打仗,是一门科学,一门必须认真对待的科学,是要付出人命乃至国家兴亡代价的科学!不能这样啊聂镇台!

说实话,此时的杨格确实有些后悔了。

后悔不等于消极,不等于打退堂鼓,灰溜溜地从功字军出走,去赛马集堡当那个说话能顶个事儿的千总。树的影儿,人的名儿,不留下点东西让摩天岭的人们咀嚼咀嚼就走,那不是杨格的性格。

老子豁出去了,明日瞅个空子闯中军营帐,求见聂镇台!这个念头一确定,杨格反而平静下来,不知不觉间睡着过去。

11月20日,距离反攻草河堡的约期还有4天。

中国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在军中就推行一个奇怪的制度平时两餐,战时三餐,功字军也是如此。平时吃不饱,训练没劲头,身体素质差,战时吃得再多顶个屁用?!拿杨格这个身体来说,那日爬399高地都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真要打那种持续的、高强度的战斗,恐怕就是斗志未垮身体先垮的结果了。

早饭时,冯国璋等人有些瞠目结舌,又开始习以为常地看到,杨格风卷残云一般消灭了三盆稀饭,一个煎饼卷咸菜和四个馒头,吃完后嘴一抹就不见人影。

中军营帐外,杨格与一名在风中抖索着身体,双手交叉笼在袖中,怀里抱着一杆快意枪的卫兵搭上了话。

“兄弟,问你个事儿,镇台大人可在营内?”

卫兵抬眼看了看杨格,从一身崭新的五云褂和暖帽上无品玻璃珠上,看不出这位是官爷,若非他腰间有一支转轮手枪,卫兵才不愿意搭理呢!

“这么冷的天,谁愿意在这营中久待?镇台大人平素都在后面的木屋里办事。”

杨格无视了卫兵爱理不理的态度,笑嘻嘻地从掏出几个大铜板来,瞅瞅周围没人注意,快速地塞在卫兵的怀里,大大方方地退后一步打个拱手:“谢谢兄弟。”

“大人,镇台大人晌午之前处理公文,不会客,您走好。”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乃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至理。当然,在那卫兵眼里,杨格不过是又一个想找机会巴结镇台的家伙而已,这种人,老子见得多了!不拿点态度出来怎么能得好处?

充作办事房的木屋外,两名挎着转轮手枪的戈什哈拦住杨格。

“杨大人,镇台大人在处理公务,暂不会客,请回吧。”

“二位兄弟。”杨格又要使鬼推磨,手指刚碰触到褡裢里的碎银子,就见房门开了,里面闪出一个高大的人影,定睛一看,不是那个宋占标是谁?

“哟,杨千总。”

“宋哨官。”

宋占标有些矜持地俯视比自己矮了小半个头,却深得巴哲尔那群兄弟之心的杨千总,偏生那家伙也来了个仰头对视。

眼对眼了一会儿,宋占标“哈哈”干笑一声,使劲地眨巴了几下眼睛,以免干涩的眼球流出泪水来。见鬼了,那家伙都不眨巴眼睛的?“杨千总莫非是来找宋某讨回你那54号弟兄?”

“杨格想求见镇台大人。”

“何事?”

“有反攻草河堡作战想定面禀镇台。”

“镇台大人没空,杨千总请回吧!”

冷冷地说完,宋占标故意挪了半步,将房门堵了个结实。

“宋大人!”杨格有些火了,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事儿啊?!老子是参赞军务,镇台幕僚,求见镇台还需你这个亲兵哨官批准?!没这规矩!老子在以前,要见少将集团军军长都只需敲门打个立正报告便可!妈拉个巴子,你是那颗葱啊?“军情紧急,我必须马上见到镇台大人!”

“军情紧急?”宋占标皮笑肉不笑,一脸揶揄之色反问一句。

“确实!”

“得了吧,杨大人还是请回吧,本人还有要务,告辞。噢......镇台大人最烦别人嘈吵,杨大人切莫大声喧哗啊!”说完,宋占标向左右的戈什哈打个眼色,大步走远。

杨格只觉一股热气猛然涌上心头堵住心眼子,憋闷非常。明白了,他彻底明白了,自己是被人家投闲置散,高高挂起了!就这待遇,还是给依克唐阿的面子使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