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闯荡俄罗斯 > 第15章 下岗

第15章 下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闯荡俄罗斯!

“谢谢你,这位兄弟。多亏了你的这位俄国朋友,要不然我就葬身在俄罗斯了。”

瓦洛佳走后,大胡子对着方永智嘿嘿一笑。

“您千万别这么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说不定我已成了鹰哥的刀下鬼了。”

两人惺惺相惜,气定神闲,刚才经历的恐怖一幕就像从未发生一样。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方永智没有料到瓦洛佳的报恩竟然来得如此之快,不就是帮着他推一下汽车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瓦洛佳却挽救了自己的一条性命。

小时候父亲常常教导方永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深深植入他的心田,长大后他也一直按照父亲的嘱托砥砺前行。

中巴在夜色中继续向前行驶。

“智哥,你真了不起。彪哥也很了不起,佩服!”

江心洲已从刚才惊恐的情绪中清醒过来,他从兜里掏出手纸,给方永智止血。还好,没有伤到筋骨,只是皮外伤。

方永智微微一笑,算是回答。

“智哥,你俩以前就认识?”

江心洲向着胡一彪的方向努了努嘴儿,小声地问道。

“不,不认识。如果他不迟到,我和他也许根本不会有什么交集。”

“我叫胡一彪,大家都叫我彪哥。”

“不用介绍了,导游在发车前一直叫你的名字。我叫方永智。这是我好兄弟江心洲。”

彪哥、方永智、江心洲,三个人很快成了知己。

“彪哥,您刚才说在国内蹲过大牢,是真的吗?”

江心洲抑制不住好奇,不说出来实在憋得慌。

彪哥沉吟了一下。

“是真的。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彪哥蹲过三年的监狱呢。”

“啊!”

江心洲惊讶得张大了嘴。他以为彪哥只是随便编个故事吓唬吓唬那几个劫匪,没想到竟是真的。

彪哥原本是哈市一家国企职工,在国营纺织公司做轮线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家国营企业号称全亚洲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在这个城市里每一个家庭就有一个人是这家企业的员工。那时国营企业管理比较松散,公共财产监管不到位,每个职工都会从单位偷偷拿走点羊毛线,回家打毛衣织围脖,有人统一收购后再出售到市内甚至省内各地。挖社会主义墙角,薅社会主义羊毛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因为企业经营不善,财产大量流失,企业很快走到了破产边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纺织厂被其他企业收购,原厂职工一夜之间下岗,变成了无业游民。

彪哥在纺织厂上班的时候从厂里拿了不少的毛线,家里还存有70多件纯羊毛的毛衣,按一件五十元计算,总共能卖3000多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听说俄罗斯轻工产品吃香,于是他扛着70多件毛衣,踏上了开往满洲里的火车。

他先在五道街的边城旅店落脚,到达的第三天,熟悉完环境后,彪哥联系到老乡徐大海,一个在满洲里做边贸的倒爷。徐大海比彪哥大了七八岁,又矮又胖,梳着标致的寸头,爽朗的笑声让人感觉平易近人。这些年徐大海做倒爷赚钱赚到手软,不但财务自由了,自家的亲戚也跟着他赚得盆满钵满。

徐大海很讲义气,见到彪哥话不多说,领他到旅行社办了出国手续。第二天彪哥跟着徐大海来到后贝加尔斯克,那天他把自己的七十件毛衣毫不费力地卖掉,最后数数手里的卢布,折算成人民币足足有三万五千块之多。

俗话说,穷人乍富,挺胸凸肚。彪哥在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心态突然失衡,整个地球都装不下他了。在这个万元户稀缺的时代,他的三万五千元简直是一座金山,在彪哥看来,这一辈子都花不完。

彪哥怀揣这笔巨款回到家,看到原单位的同事还因下岗而忧伤,他打心眼里窃喜。一趟满洲里之行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从一个下岗工人一跃成为当地的有钱人。他开始膨胀了。

他学会了赌博,开始嫖娼,总之他要挥霍手中的金钱去享受人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