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 第四十八章 统一思路

第四十八章 统一思路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老朱现在还没出生呢,由南向北的统一路线没发生过,华夏历史上也只有两次由南向北的统一,第二次还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是名义上的罢了!

赵宋的存在对汉族的伤害是灾难性的,赵宋数百年的统治阉割了汉族原先奋发向上,傲视四夷的民族精神。

在赵宋之前入主中原的胡人统治者内心也大都仰慕汉家文明,稳固统治后就会走向很彻底的汉化。

虽然唐之前南方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都远弱于北方,但退守南方的东晋政权,对于北方胡人政权也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心理优势,坚持不懈的不断发动强势北伐。

而胡人政权的皇室落到东晋手里,十有八九都没好下场。

正统胡人南燕皇帝慕容超被东晋俘虏后,慕容超及其同族三千人在建康闹市被东晋斩首灭族。

正统胡人后秦皇帝姚泓被俘虏到建康后,姚泓及其全族在建康闹市被斩首灭族。

多么好的统战资源浪费了,铁血大晋就是不懂得像铁血大宋那样搞统战,当然这并不是说东晋就比南宋好了。

赵宋统治数百年内各种无下限的操作,导致胡人对汉人的感官产生巨大改变。

辽金元这几个异族政权的汉化都流于皮表,反而以坚持自身民族特色为荣。

毕竟赵宋被打的磕头求饶,长期向异族政权送钱割地买和平,放下身段,跟辽称兄道弟,向金元称臣。

甚至把坚持抗敌的名将和宰相处死,未来还把宰相韩侂胄人头献给敌国来求和,无下限的操作连金国都认为赵宋太无耻,金国居然册封韩侂胄为忠缪侯,意思说承认韩侂胄是个忠臣,但认为韩效忠错了对象,公开打大宋脸。

但南宋使臣王柟却依然在国书中尊称金国为大国,并略带炫耀的向金国强调,南宋朝廷不止杀了韩侂胄献上人头,还顺带也杀了苏师旦,附赠个苏师旦的人头。

这就像是南宋刚被金国打了右脸,南宋还笑嘻嘻的把左脸伸过去,让金国再打下左脸。

目睹大送这懦弱样,对面的胡人政权就会心想这怂样有什么值得学的?

认为汉化太多就会阉割掉自己的精神气,变的跟大送一样。

例如金世宗就认为:“海陵学汉人旧俗,是忘本也。”并训诫称“汝辈自幼惟习汉人风俗,不知女直纯实之风。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

就是从赵宋时期开始,胡人统治者认为学习汉化会导致退步,国家衰落,变得跟赵宋一样。

但要说辽金元完全看不上汉家文明也不对,其实辽金元对于大送之前的汉唐还是很仰慕的。

例如辽长期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能拥有唐朝的权威。

金为汉唐立庙,金章宗南下征宋时,金国汉族文官刘昂写诗云:“唐日月,汉衣冠”,并在诗中将南宋蔑称为妖。

这说明当时的北方胡人和汉人虽然鄙视南宋,但却仰慕汉唐时代的荣光。

忽必烈在《建国号诏》中认为元是继承汉唐的正朔,对于大送直接忽略不计。

大送多次主动想向蒙元称臣,也被蒙元拒绝,因为蒙元认为南宋之前多次出尔反尔,因此觉得无气节、无实力、无诚信的南宋朝廷不配跟自己谈条件。

拒绝了南宋称臣纳贡的有条件投降,直接要求南宋临安朝廷无条件投降,最终临安不战而降,南宋正统朝廷投降蒙古。

邢承恩一想到大宋老赵家就忍不住想吐槽,实在是后世刷了太多的帖子害的。

“诸位,扪心自问,东晋可有北伐成功?南宋能做到吗?”

“二哥儿,进虽然心中不忿,但确实很难啊!”

“王进,其实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南方很难主动进攻,只能利用长江和两淮防御,现在的好处是四川和汉中还在大宋手里。”

南宋时金国控制关中地区,汉中属南宋。

古代只要出现南北王朝对峙的局面,汉中基本上为南方王朝控制,作为四川盆地的战略门户,东晋、南朝宋齐梁、南宋都是如此。

华夏是斯皮克曼所说的边缘地带国家,华夏在地理上更接近一个大型半岛,它与西欧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一样,是海权国与陆权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带。

海洋霸主的最佳策略,一方面是避免边缘地带大国成长为新的海权国家;另一方面,是与边缘地带大国合作遏制陆权国的地缘优势,最好能把陆权国的边缘地带领土肢解出去,让它永无染指海洋的机会。

就像白头鹰对北极熊做得那样,大家公认的北极熊是陆权国。

华夏处于欧亚大陆最东端的边缘地带,西部边境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世界级高山阻隔,使得华夏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存在天然地理屏障。

再加上华夏边境以北的草原、荒漠、冰原地带不适合农耕,不具备长期占据的物质基础。

因此,华夏在历史上从未将权力有效延伸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直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这才成为陆权国。

陆权国的国土具有内线调动军力的优势,可以随时攻击边缘地带国家的重要城市。

而边缘地带国家想要击败陆权国,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战略纵深太大了。

在历史上,掌握中心地带的蒙古帝国,在面对中原时便具有这种巨大的战略优势,它可以选择从北部幽云地区、西部甘陕地区、西南大理地区多线进攻,令南宋主力或疲于奔命,或不得不犯兵家大忌将兵力分散布置。

蒙古可以承受 100次失败而安然无恙,南宋只要一次失败就要亡国。

这也是为什么由北向南统一容易的原因,进攻路线太多了,作为防守方必须分兵。

关中和东北都在金国的手里,如果不是铁木真出现,未来南宋也会灭在金国手里。

关中的重要性都知道,重点是东北就是一个大号的关中,那里一旦出现政权势力必然就是中原王朝的大敌!这是地缘形成的!

现在的金国,后世的清朝都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隋唐都有过征战高句丽的历史,明也有过,因为这里一旦出现势力,就是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大敌。

“看地形图就知道南宋的形式有多不妙了,防守尚且如此吃力,如果进攻一旦失利或者让一批战兵伤亡殆尽这情况可就危险了,靖康之耻不是不能重演。”

“还有政治因素,在皇帝借用了大家族的人、财、粮,皇帝用什么人来限制他们不要把手伸的太长?如果不能限制他们的权利?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就永远做不到。

只能用北地人抢回北地,从而直接收获北地人的效忠。

这才是对君王比较安全的方案,但是北地人在南方权利场被排挤和打压又是常态,这怎么可能实现?”

“今天听了二哥儿的分析才明白这天下局势,进日后全听公子吩咐,看朝堂是指望不上了,惟愿公子能改变这天下局势,咱汉人不能再沦为两脚羊了!”

王进听完分析之后,离席跪地冲着邢承恩就行了大礼。

邢承恩赶忙上前搀扶。

“王大哥,你快起来,我不是不愿改变,只是咱们实力不够,根本做不到。

咱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站稳琉求的地盘,扩大自身的实力,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有改变未来局势的可能。

比如说现在有机会北伐了,可咱们这万把人全卖了也参与不进去,当前最主要的是扩大我们的地盘养活更多的人,这样才能练出一支大军以备将来!”

邢国举也是感慨道:

“二哥儿之谋才是正途,没有人口一切皆休,王进,你的任务就是练兵备战,这才是硬实力。

我们当务之急帮二哥儿稳住现在的局面,如此几年之后我们有人有粮,进可攻退可守,那时候北方一旦情况有变我们才有可能插手进去,就算不顺利,也可退回岛上静观局势。

二哥儿,虽然流民闹了乱子,可不能因噎废食就不在吸引流民了,未来如果想有作为,流民就还得运,这次做好防护之后下次船队就吸收有牵挂的。”

“族叔,这次的事情只是给我提了个醒,我还是太年幼了,这些人不服气一个娃娃倒也能理解,王进安排人去南宋境内吸收一些慈幼机构的少年人,等回来教育几年之后应该也是我们的后备力量。”

“二哥儿乃世间大才,那些人怎么懂得,井底之蛙罢了,倒是吸收少年人可行,这些人心性未定,经过教育之后才能为我等所用,这个法子真的好使。”

“二哥儿,这样的话耕种土地的计划就会受到影响,少年人学习两三年是对的,可是他们在两三年内不当用啊,这土地扩大耕种可是需要人的。”

何瑶在一旁接话。

“人还是要引进的,不过是分散一下来源,江南这边通过门路弄来点,河南山东河北都分散开引进,日本也能引进一批海外军团的人,这样人员分组分散一下,这些只是暂时的事,等咱们发展两年根基稳了就不怕这样的事了。”

“还是咱们自身实力不够,王进,你这有门路搞点兵源吗?有家庭牵绊的这种?”

“二哥儿,这种事情我去探下口风再说,咱大宋吃空饷是常事,每年厢军是有机会搞一批人入伍的,咱们出钱买走方便上边的人吃空饷也是可以操作一下的,但是需要有灾情才好操作!这些需要时间铺下路子才能办成,这块儿我会让顾平负责起来。”

“行,有办法就行,咱们多管齐下,稳定才是正途,我们宁可慢点也不要急,不然容易出问题,而且也要小心防范探子,咱们身家性命全系于此,大意不得!估计官家未必容下我们这么干,倒时大兵一来,咱们就完了,所以前期咱们还是要隐藏好自己的事情。”

“诺!”

众人闻言也是认真答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