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武皇万岁! > 第二百八十一章 没有比,说这些做什么?

第二百八十一章 没有比,说这些做什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武皇万岁!!

阿瑟斯听闻,也连忙笑着应和道:

“这个奴婢可以作证,当初夫人时常瞧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感叹。后来,她看书练字都比平常更加刻苦了。”

武柔有些不好意思,微微红了脸颊,怼了她一句:

“就你多嘴。”

李善瞧着她,心中也喜欢,但是脸上没有过多表露,淡淡地说:

“我不知,从小,我们兄弟都是这样过来的。”

提到了兄弟,提到了小时候,他的语气似乎不自觉地又惆怅了许多,令人心疼。

几个人不吭声了。

这个时候,屋子里头正在教书的夫子看见了外头的来人,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说道:

“正是授课时,这么多人在外头,引得孩子们不能专心读书了,快出去快出去!”

他说着,从屋舍中绕了出来,就看见了李善和武柔一行人。

是汉人,眼生的很,但是气度不凡,一看便是勋贵子弟。

他一下子顿住了脚,有些惊惧,又看了看旁边一头金发,十分扎眼的阿瑟斯,问道:

“胡荽夫人,这几位是……”

阿瑟斯连忙上前了一步,笑着说道:

“哦,这两位是我的老主人,因为好奇这私塾的样子,我便带他们来看看。”

那夫子年纪很大了,一把的白胡子,一改刚才赶人的行状,拱手恭敬地说:

“失敬了,在下姓张,是这间私塾的夫子,腆着脸,教这些番邦小童识字,不知这位公子,是哪家的贵子?”

李善看了武柔一眼,武柔便说道:

“夫家姓李,寻常人家,夫子客气了。”

那老夫子一瞧,便知道对方不肯袒露真实姓名,而且这位公子,瞧着,也不爱搭理他。

他便失望的“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可是就在他以为,那位公子不屑于搭理他的时候,那位公子矜贵地问道:

“不知道夫子除了教他们识字,还教什么?”

那夫子立时便又高兴了起来,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哦,这里头大多都是商人的孩子,所求肯定不是考科举做官。所以,主要是识字,学几篇儒家经典,然后便是学算学,还有《齐民要术》之类的技、工科目。

我只教他们识字和儒家经典,其余几位,都是从官学请来,偶尔上几堂课。今日都不在。”

“官学?”李善诧异地重复了一句。

阿瑟斯有些紧张。

士农工商,这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官学根本轮不到商人的子女去上,若是让陛下知道,她们通过高价,让官学的老师来给商人的孩子上课,会不会动怒?

可是那夫子根本就不知情,依旧很热情地解释着:

“这自从弘化公主和文成公主在吐谷浑和吐蕃,名声大起,她们的陪嫁中又带去了许多中原的技术和知识。所以西域的许多人,就都喜欢将孩子放在大唐教育。

洛阳城中办了那么多胡人私塾,都嫌不够,他们请的人,良莠不齐,我这唐文书院,可是这洛阳城中,最好的了。”

他说着,还很是得意地看向了阿瑟斯,问道:

“你说是不是啊,胡荽夫人?”

阿瑟斯瞧了皇帝和武柔一眼,尴尬地扯了一下嘴角,小声应道:

“是……是啊。”

来时她还没有想到这一茬,真是谢谢你的自夸了啊,老夫子!人家太子又不准备在你这里上学,说这么多做什么!

谁知李善听闻,只是不动声色地“嗯”了一声,瞧不出喜怒来,说:

“这是好事,这还要得益于父……”

李善眸光转了一下,随即改了口说道:

“还要得益于太宗皇帝,鼓励民间办学,传授知识的政策。为此,朝廷花费了许多年,许多人力,搜罗天下书籍,编纂各种成书,刊行天下,又在各地州县办了官学,规划了教授科目……

弘化公主和文成公主出藩时,带去的书籍,都是那些年积攒下来的。”

李善不由地想到,最近几年,弘文馆也一直有新的书籍成册上报,但他也只是大略看一看,并没有怎么上心,看来以后还是多多上心才是……

武柔立时便说:

“这我知道,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知识磅礴厚重,但是自古以来,一直掌握在几个世家大族手里。

世家大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又竭尽全力垄断在自己家族手中,控制朝堂天下。

太宗皇帝行科举,广教于民,精简复杂的骈文,大兴诗词歌赋,都是为了打破垄断,稳固皇权,稳固时局……”

李善赞许的看了她一眼,眼神中透着浅浅的喜欢。

老夫子看着他们,有些不敢搭话了。

阿瑟斯偷偷看了他们一眼,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那个把头兄弟觉得被李善问,是在考状元……

这聊下去,岂不是要奔着国策策论去了?

正好这个时候,里头那些学生没了夫子教,都离了座位,挤在窗口前往外看,一个个长相各异的孩子,都有一双好奇干净的眼睛,挤在一团看热闹。

阿瑟斯的大儿子看见了自己娘亲,大胆的跑了出来,但见周围都是生人,又不敢言语,就靠在阿瑟斯的身边看着。

“都跑出来干什么?没见过人啊,都回去吧回去念书去!”老夫子对着窗户里头的孩子挥手。

李善微微笑了笑,说:

“无妨,说几句话我们就走了。”

老夫子连忙住了嘴。

孩子最是会看大人眼色,平时怕夫子怕的要死,但是见夫子怕这个年轻人,顿时都齐齐跑了出来,挤在一团,看着他们,七嘴八舌地问问题:

“你们是大唐的贵族么?”

“你们从哪儿来?”

李善面相生的最是沉静宽和,那些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问,他便反过来问:

“你们都是从哪儿来的呀?”

“我从吐蕃来的。”

“我是波斯人。”

“我从天竺来,我们那儿有真经。”

“我是从大食来的,我们那里有座唐人街,跟唐朝的建筑差不多,就是房子小一些。”

几个孩子七嘴八舌的一顿搭话,吐蕃孩子听到这里,反驳道:

“谁问你这些了,我们吐蕃还专门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宫殿呢,有一条街算什么?”

“谁要跟你比了,我就是说说而已。”

“你没有比,说这些做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