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末三十年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67 携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勋(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67 携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勋(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末三十年!

棠邑县地处九江、临淮、广陵三郡交界,春秋战国时期,棠邑先属楚,后属吴,再属越,至公元前334年复归于楚,为吴楚交界吴国的重镇。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棠邑县,属九江郡。

楚汉相争,棠邑县初属楚。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归汉。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封陈婴棠邑侯,为棠邑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改名,棠邑称堂邑。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堂邑侯国除,复为堂邑县,属临淮郡。东汉建武年,改属徐州广陵郡。

现如今九江郡归何思安、临淮郡归曹操、而广陵郡属于刘备,棠邑县便成为不折不扣的兵家必争之地,小摩擦时有发生!

原本的吴知县,是由刘备占领广陵郡后任命的,这三年来可谓是日夜提心吊胆,生怕某一天被战乱波及,首当其冲被人拿来祭旗,为此曾多次想要告老还乡,但在这乱世,哪有安稳之地?听闻弘农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可自己这一大家子,连购置房产的钱都不够,即便去了又能如何?

前些时日听闻太史慈要来赴任,吴知县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太史慈名声在外,有他在定了保一方平安,忧的是告老还乡之后便没了收入,在这乱世如何养活这一大家子?

正在吴知县长吁短叹之际,忽然有下人来报,师爷张政前来拜访。

张政此人虽然有些贪财,但这几年两人关系还算过得去,再加上自己眼看便要致仕,日后也许还要仰仗现在这位名义上的下属,自然不敢怠慢,当即命人将其引入后厅。

分宾主落座后,两人闲聊一阵,张政便率先转入正题。

“听闻吴知县准备举家迁往荆州?”

“哎,不瞒张老弟,吴某却有此意,只是…哎,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诶~你我共事多年,何须遮遮掩掩,不就是缺钱吗!”

“哎,的确如此…我们已经想好了,不行的话等犬子大些,直接变卖些田产,供犬子自己去荆州闯荡!”

“那要等到猴年马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现在荆州户籍管理本就严格,再加上襄阳、金陵二地的房价有高的吓人,这也是无奈之举…”

“不就是钱么?这有何难?”

话落,张政一双三角眼看向四周,欲言又止。吴知县自然知道对方的用意,略一沉吟,便屏退丫鬟仆人,很快,厅内只剩二人。

张政这才伸头凑到吴知县耳边轻声说道:“不瞒知县大人,现在就有个机会,对于大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事成之后对方承诺给大人这个数!”说着张政伸出一根手指。

“一百两?”虽然知道对方这般神神秘秘,定然不会只有这么点,但吴知县试探的问道。见对方摇头,吴知县再问:“一千两?”

张政点点头,见吴知县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张政道也不着恼,微笑着凑近对方耳边轻声说了两个字!

吴知县闻言大惊,脱口而出:“一千两黄金?!”

“嘘~大人小声些,当心隔墙有耳!”

一千两黄金换算成白银可就是一万两,有了这些钱莫说在荆州,即便是去长安,都够在稍偏斜的地段购置宅院了,虽然心头狂跳,但吴永明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也知道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尤其是自己还面临致仕…想到此处,吴知县按耐住激动的心情,开口询问:“老弟说说看,若为兄能做到的,自然尽力而为!”

“很简单,正如方才张某所言,对大人来说就是举手之劳,明天新任知县太史慈便会抵达我们这里,根据官场规矩,新老交替太史慈定然会单独宴请大人,好请教棠邑县情况,倒时大人只需将这包东西放进那太史子义的酒杯之中即可…”

见吴知县大惊失色的表情,张政并不意外,不紧不慢从怀里掏出一包白色粉末,随后取过身旁的一个包裹,一并放在桌面之上。

听到‘哐当’一声,吴知县心头一震,只见张政不紧不慢的打开,露出十枚光彩夺目的金锭,看其大小每一枚应都是二十两的。

“这里有二百两黄金当做定金,事成之后会给大人其余的八百两,届时大人自可领着一家老小去荆州养老,对了,记得到时候莫要对其他人提起此事!”

“这…”吴知县思索许久,最后还是点头同意…

翌日午时,日头正盛,太史慈携家眷终于抵达棠邑。只见城外,吴知县、张师爷等一众当地官员士绅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太史慈也并未托大,直接翻身下马,一袭青衫在风中微扬,英气逼人。目光如炬,环视四周,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拱手道:“有劳诸位在此等候,慈感激不尽。”

吴知县赶忙上前,拱手回礼:“太史大人言重了,下官及诸位同仁,理应在此恭候大人。大人一路辛苦,请先入城休息,晚间再为大人接风洗尘!”

“吴大人客气了,从哪方面看,都应是慈请大人才对!”

“好说好说,走吧,先领太史大人去看看为你们安排的住处!”

说罢,吴知县侧身让道,引着太史慈一行人向城内走去。

城内百姓并不多,但其中也有不少百姓听闻过太史慈的大名,纷纷涌上街头,争相一睹这位在箭术方面能挤进前三的狠人。人群中不时传来赞叹之声,即便是太史慈这种淡泊名利之人也觉得倍儿有面儿!

很快,众人来到一条幽静的巷道内,走到一处大门前站定。

“这便是为太史大人准备的居所!”

说着,吴知县缓缓推开朱红大门,太史慈一眼望去,只见院内四周假山堆叠,池水清澈,中央一条长廊蜿蜒曲折,尽头处一座凉亭屹立,其下石桌石凳摆放整齐,整个院落被竹林环绕,颇为清雅。

“大人,这便是为您准备的住所,您可还满意?”吴知县上前询问道。

太史慈点头,甚至有些惊诧于这等偏僻之地竟有如此美景,当即回道:“甚好甚好,有劳吴大人费心了!”

“哪里哪里,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