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儒门为圣 > 第21章 沈厚再次来访

第21章 沈厚再次来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儒门为圣!

踏入格物境让姜澈高兴了一晚上。

不过,第二天上午,他还是敬业地到学堂给学生们上课。

干一行,爱一行,姜澈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啊。

他接下来准备去外地发展,现在时机还没到。在离开之前,教学工作不能落下。

就在姜澈教学生们《千字文》时,学堂外面传来呼喊他的声音。

姜澈让学生们先自行复习,走到屋外,看一看什么情况。

原来是孙清带着沈过来寻找他。

姜澈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沈兄,老孙,你们怎么过来了?”

对面的沈厚脸上也是笑容洋溢,回答道:“姜兄,怎么?没事就不能来看一看你吗?最近过得还好吗?”

姜澈笑着说:“最近过得挺好的,多亏了孙捕快介绍我到镇上这所学堂教书,让我得了一份不错的差事。就是沈兄你回了荡邪司,朱兄他们几人也回了老家,留我一个人在,有些孤单啊。”

一旁的孙清心中为姜澈点赞,姜公子这人能处啊。没白费我之前帮他找差事,直接在沈大人面前说了我的好话。

沈厚刚才进门时没有仔细看,现在和姜澈距离拉近,发现姜澈的气质发生了变化。稍稍感知,竟然发觉姜澈已经是格物境了。

这才半个月不见,姜澈居然入品了。要知道,上一次见面,他感觉姜澈像是养出气感不久的样子,这进步速度真是神速了。

沈厚心中难免惊讶,不过他也没有询问姜澈更多关于进阶的细节。提升实力的资源、具现出的天道之门情况等等,都关乎修炼之人的隐秘,不要随意打听。

凭借沈厚的出身,他自然知道这些习惯。按捺住好奇心,他赞颂:“恭喜姜兄入格物境,半月不见,实在难以预料姜兄你直接入品,真可谓是进境迅速。”

姜澈得以迅速迈入格物境的原因没必要保密,大方说道:“不瞒沈兄,连我自己也没有预料到能短时间内顺利入品。我之所以进步如此迅速,是因为写了一本蒙学读物《千字文》。”

“在撰写《千字文》的过程中,蕴养的青气不断得到淬炼,所以进步巨大。”

一听到姜澈是通过着述进入格物境,沈厚第一时间的反应的是: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姜澈一个刚刚养出气感的菜鸟,都能着书了?能助人升级的作品,肯定是得到圣道认可的优秀之作。要知道,很多人就算成了夫子,也写不出一本能得到圣道认可的书。

可是转念一想,这个理由似乎又再合理不过。

其他手段可没有这种立竿见影的作用,毕竟儒家没有类似于醍醐灌顶之类快速提升境界的手段。再牛逼的大佬,入品时也是一步一步慢慢走的。无非是根据个人的天赋,有的走得快一些,有的走得慢一些,有些则是走不动。

没想到姜澈做诗厉害,还会着书啊。这是一个从边疆小镇出来的乡下小子吗?

全大黎的人都知道,朔、幽、营等边界诸州,民风彪悍,悍勇之士甚多,在儒学这一块,基本没出过什么大师。

孙清听到姜澈忽然之间成了入品的修者,直接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对方半个多月前还是一个人见人欺的流民,没想到现在直接跨越了阶层。

他心中暗自庆幸:亲娘咧,幸好我机智,要不然说不定会影响我的仕途呀。

按照律法规定,入了九品,就有见官不拜、免除徭役等等特权。也就是说,姜澈以后不用提官府免费干活,也不用见了官员行跪拜大礼。

这两点对姜澈都挺适用的,他的思维里对这些事情并不认可。

听到姜澈的话,沈厚对姜澈提到的《千字文》很有兴趣,他想看这本帮助姜澈跨入九品境的奇书到底水平如何。

姜澈拿出之前写好的书稿,递给沈厚。

沈厚接过去,直接拿在手上开始翻看。

读了前几句,感觉还不是震撼。可是,沈厚越看心中越是吃惊。

真乃奇文也!这篇《千字文》选取了这么多的汉字,不仅避免重复,还能保持简洁的韵律。

沈厚看了几页,激动地说道:“姜兄大才!依某之间,这篇《千字文》的重要性,丝毫不下于《百家姓》,日后大黎所有学堂的蒙学读物,必有其一席之地!”

“姜兄,不知是否方便让我抄录一份,送到家中族学用作教材。”

族学是私学的一种,由地方宗族势力兴办,主要用来教育同族的子弟,大家族的族学往往会聘请最优秀的教师,比朝廷扶持那些个学堂水平要优秀不少。

沈厚就是在族学接受的启蒙教育,现在遇到好东西,也想到要为家里扒拉过去。培养家族子弟,然后再不断反哺,这也是大家族能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对于沈厚这个小小的请求,姜澈自然答允。送一份给沈家当蒙学教材,又不是把版权给他们,凭借他和沈厚的良好关系,实在是小事一桩。

(大黎没有版权法,科学技术之类的东西没有版权。但是在书籍这方面,情况不一样,因为书籍是儒家的修炼工具,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要是不被原作者允许,所以偷学,万一被追究,会受到反噬。)

沈厚拱手道谢:“那我就先在这里替族中的孩童谢过姜兄了。”

看着学堂中那些专注着背诵《千字文》的学生,沈厚感叹一句:“这些孩子真是有福气啊,居然是姜兄教的第一批学生。”

看到姜澈和孙清不太明白,沈厚补充解释道:“姜兄刚刚完成《千字文》,现在文章牵动的天地之力还没散去,对这些学生日后修习儒学好处多多,很多学童求都求不到这样的机会。”

姜澈之前不晓得这一点,不过这群学生给他的感觉很好,没人调皮捣蛋,能帮助他们成才姜澈心中也挺高兴。

孙清则是后悔的一拍大腿:“我的小侄子本来在这里上学,后来弟弟觉得县里蒙学教的更好,就把他送走了,没想到错过了一个大机缘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