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儒门为圣 > 第23章 试点

第23章 试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儒门为圣!

第二,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吸纳了各地的英才,加强了地方上与中央的联系,等到这些人才成长开,再让他们去治理地方,形成良性的循环。

第三,很现实的考量,节省选拔人才的支出。要是没有人力物力的限制,大黎也想像后世那样直接大规模地考试啊。无奈,囊中羞涩,只好出此下策。

至于这种通过举荐选拔人才的方式,弊端也很清楚,其他的不多说,最重要的是下面这一条:

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对世家大族的妥协。推荐人才的权力被少数官僚、名门望族所把持,他们优先推荐的当然是统一阶层的子弟,使得选择范围比较狭窄。

很多平民,甚至都没听说过这回事,像之前的姜澈就是这样。

我推荐你家的孩子,你推荐他家的孩子,他推荐我家的孩子,岂不是不亦乐乎?

至于那些草民,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出身低微的人想要获得机会,不可避免的要依附于某个有权势的任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加速了宗派集团的诞生。

沈厚接着说道:“本地信都郡守与我家有旧,姜兄若是有意参加考试,我可以向陈郡守修书一封,请他做你的举荐人。”

“有一点还是要先和姜兄讲清楚,姜兄若是接受我的建议,那你无可避免地会和我沈家牵扯上关系。唉,现在大黎风气如此,多少有些偏离了举荐人才的目的。”

沈厚把这些事情大大方方说了出来,交朋友真诚才是必杀技。

姜澈稍微思考,就接受了这些信息。姜澈知道沈厚本意不是拉他上沈家的大船,确实是拿自己当朋友考虑。

其实沈厚没必要考虑这么多,他姜澈和沈家牵扯上关系也没啥事,他又没啥道德洁癖,非得显得自己清高无比。

在大黎要是想有一番作为,借用一番话正好合适: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沈家虽然是大黎最着名的世家之一,但是其名声向来在百姓中很好。家族子弟基本没有胡作非为的败类,为官的沈家人对百姓皆是关爱有加,属于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点从沈厚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待人温和有礼,做事认真负责,教养很好。

之前姜澈好奇凭借沈厚嫡系世家公子的出身,询问他怎么会来到堂阳这么一个偏远小县的荡邪司工作呢?

这都可以脑补出豪门公子哥因为某种原因和家族闹掰的连续剧了。

当时,沈厚笑了笑给出了答案,这是他们家族的传统。

并没有任何狗血剧情,只是按照沈家祖训,家中男子修行有成后要远离家族护佑,外出历练一番,因此沈厚从学院毕业之后,就来到了荡邪司。

他请缨来堂阳县当班,在这里遇到了姜澈。

想明白这些事情,姜澈拱手对沈厚说道:“沈兄,你的建议很中肯,我考虑清楚了,麻请沈兄联系陈郡守。”

沈厚一口答应下来。

姜澈说到:“等今天授课结束,让我请沈兄吃饭,以尽地主之谊。”

沈厚没有离开,打发走孙清,就在屋子外面旁观姜澈教学生。

“姜兄教学生的方式与寻常的先生不一样呀,看着这些孩子都是高高兴兴、踊跃发言,虽有失体统,但不得不说效果确实不错。”

“没想到姜兄不仅会作诗和写文章,对于教学的认识有独特的见解,真是越和他熟悉,就越是佩服呀!”

“还有,这些学生学习速度果然不一般。”

“《千字文》果真非同凡响,这些孩子获得好处比我之前预料到还要大不少。若是《千字文》在整个大黎都能铺展开,不知道有多少蒙学孩童从中获益。”

“可惜那些大人物对蒙学教材重视程度不够,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慢慢依靠姜兄的文名将《千字文》推广开。多浪费一天时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呀。”

“不管别人怎样,我自己应该先尽一份绵薄之力。”

待到姜澈教过上午的课程,沈厚第一时间向姜澈表明了他的看法。

姜澈思索一番:“沈兄考虑的在理,推广《千字文》确实要提上日程。不过文渊阁那边办事速度比较慢,单凭咱们的力量,怕是效果不显着。依我之见,咱们可以先搞‘试点’,如果效果好,在其他地方推广的难度会降低不少。”

听到姜澈讲‘试点’,沈厚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不过联系姜澈的话,意思不难理解,他好奇地问道:“还请姜兄详细讲一讲什么是‘试点’。”

姜澈娓娓道来:“我的意思是,沈兄可以先联系陈郡守,让他为《千字文》把关,如果陈郡守觉得不错,可以请他先在信都郡的辖区内推广,一段时间后总结效果,作为榜样。”

沈厚恍然大悟,称赞:“‘试点’一词真乃妙语。”

“我这就联系陈叔叔,正好向他介绍梁兄时,可以用《千字文》证明姜兄的才华。”

说完,沈厚连饭都不吃,进到屋子里,取用纸笔,写好一封信,然后拿出一块玉佩,注入青气,信纸一点点化为青光,投射进玉佩之中。

姜澈在一旁看的有些眼馋,狗大户就是狗大户,一身的好东西,连玉佩都是千里传音的法宝。

姜澈安慰自己:转念一想,这东西自己用不到,大黎自己都没几个熟人,没有传音的需求。

……

信都城府衙后院,郡守陈克非端坐在桌案之前,正在处理今天的公务。

突然,他感觉到腰间的玉佩传来震动,有人给他传信。

(传音用的玉佩是批量打造的文宝,玉佩之间没啥特殊关系。不算特别珍贵,但是一般人也用不起。每一个玉佩有自己独特的号码,利用青气作为载体,传输信息。)

陈克非取下玉佩,注入青气,然后沈厚寄送来的信笺映射出来。

陈克非看着信笺说道:“原来是载之(沈厚的字)送来的信啊。直接用玉佩传音于我,是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