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儒门为圣 > 第25章 《赴北庭》

第25章 《赴北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儒门为圣!

突然间看到镇子上爆发出的动静,陈克非拿着传音玉佩的手愣住了,瞪大了眼,口中呢喃道:“这是,这是“传诵不绝”七彩诗。”

他没有预料到,还未和沈厚二人见面,就先见到了七彩诗引发的动静。

没有犹豫,陈可非把传音玉佩又放回了口袋中,立刻朝着异象的源头飞速赶去。

沈厚那边往后稍一稍,想必贤侄他一定能理解。

要说为何会出现七彩华光,这还要把视线放回到姜澈和沈厚这边。

先前沈厚给陈克非通过信,等了好大一会儿,也没有等到陈克非的回复内容。他以为陈克非这时候在处理公事,暂时没时间看他寄的信。

所以,沈厚就和姜澈一起去吃饭喝酒。

来到平岗镇上唯一的一家小酒肆,姜澈点了好几道菜,又要了一大坛黄酒,力求吃好喝好。

谁让今天是个好日子,喜事接二连三找上姜澈的门。

现在姜澈是兜里揣着一百两银子巨款的有钱了,心里高兴,当然要好好庆祝一番。

至于沈厚,也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他今天本就是来和姜澈叙旧,姜澈提出来请客,他不准备扫兴。

就这样,两人是吃着喝着,半顿饭时间,桌上的一大坛酒即将见底。

酒肆里卖的酒是农家自酿的黄酒,这种黄酒度数比较低,比葡萄酒的酒精度稍高,差不多十几度的样子,口感柔和。

酒逢知己千杯少,姜澈和沈厚两个年轻人聊的尽兴,喝酒也喝的尽兴。

黄酒虽然是低度酒,但是架不住喝的量大啊。

这坛酒是十斤装(为方便起见,本书设定大黎一斤为十两而不是古代的十六两),平均每人差不多干下去四五斤。

姜澈身体经过强化,酒量比以前有进步,但喝了这么多酒,没喝醉也难免有点上头。

喝酒一上头,话匣子就容易关不住。

两人是谈天说地,最后谈到男人聊天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国际局势。

现在大黎热点事件就是北方边境和疏勒人的战争。

姜澈就是疏勒入侵的受害者之一,沈厚的一位友人也参加了北方边军正在和疏勒人作战。

因此聊到这场战争两人共同话题非常多。

情绪高涨之下,姜澈脑袋一热,前世熟悉的一首诗脱口而出: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关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读完前半首诗,一旁的沈厚用力鼓掌,“好诗好诗,姜兄快把下半首念给我听听。”并从口袋里拿出来了他之前用过的那个给诗词定级的玄龟钮镇纸。

姜澈端起酒杯,痛饮一大口,接着高声道: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语罢,姜澈昂起头,将手中酒杯中剩余的黄酒,一饮而尽。

随手擦了擦顺着嘴角流下的酒液,大笑道:“畅快,畅快啊。”

然后就是玄龟钮映射出代表诗词品级的七彩华光,快速蔓延开去,正好碰上赶来的陈克非。

屋内沈厚的掌声还没有停下,就听到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传来。

“好,确实畅快,英雄出少年啊。”

然后便见到一个中年人挑开门帘,信步走了进来。

姜澈没认出来中年人的身份,但是沈厚认识他,站起身迎接问候:“陈世叔,您怎么突然到堂阳县来了?”

来人正是郡守陈克非,从镇外赶到这里对他而言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陈克非笑着道:“还不是收到载之你中午给我的信,我特意过来一趟,当面详谈。”

一旁的姜澈明白了来人是谁,见礼道:“在下姜澈,见过陈郡守。”姜澈现在是入品之人,即便没有职位,亦可以不用自称草民。

陈克非和煦的回应姜澈:“姜公子不用多礼,我今天是以私人身份过来的,若是不嫌弃,可以和载之一样称呼我一声世叔。”

之前的《千字文》,还有刚才的七彩诗,让陈克非对姜澈印象很好,所以他没有任何架子,直接把姜澈当成了沈厚那样的后辈。

姜澈闻言,也是面带微笑说道:“那晚辈就厚颜称陈大人一声世叔了。”

陈克非点点头,接着说道:“贤侄刚才作的诗,我在外面没有听清,可否重新读一遍?”

面对这个小小的要求,姜澈自然不会拒绝,又把刚才的诗认真读了一次,说道:“这首《赴北庭》是因晚辈今天和沈兄聊的起兴,一时心中激动,脱口而作。”

“本诗有妄议朝政之嫌,请陈世叔多多包涵。”

陈克非不在意地说道:“年轻人本就该有锋锐之气,家国大事,有何议论不得?我觉得姜贤侄这首《赴北庭》很合我的胃口。”

姜澈心中了然,陈郡守也对北疆战事有意见啊。

自从疏勒在草原上崛起,帝国北境的辽阔边境便再也难得安宁。

前些年有大臣建议大黎应该倾尽全力,以犁庭扫穴之势清除北方这个心腹大患,可惜这个意见当时没有被重视,直到先帝在位时遭遇了黑水堡之战的大败,疏勒人已经不是大黎能随便拿捏的。

从那以后屡次交手都是大黎一方吃亏,朝廷上以秦党为首的主和派势力日渐增大,妄图用外交手段两国缔结和平协定解决争端。

事实证明,嘴皮子是带不来和平的,大黎能依靠的,还是手中的刀剑。

去年冬天疏勒人突袭北疆防线,大黎云、朔二州四万精锐边军损失殆尽,二十多万边民或被杀害或被掳走,还有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此事一出,天下震动。众多有志之士纷纷请缨,要求对疏勒全面开战。

虽然苏老将军出山,带兵挡住了疏勒的攻势,但是朝廷无视众多有志之士请缨对疏勒全面开战的要求,反而命令苏将军恢复疏勒入侵前两国的边境线即可,不许深入追击疏勒军队。

这个结果自然招致了大量的不满。大黎泱泱大国,岂能对疏勒姑息纵容?放走疏勒蛮子怎么对受害的无辜百姓交代?

不满的人太多,沈厚是其中一个,陈克非也是其中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