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儒门为圣 > 第27章 陈克非的传家宝

第27章 陈克非的传家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儒门为圣!

《千字文》全文二百五十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亦称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到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是第一部分;从第三十七句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最后一直到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列为第四部分。此外,最后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融各种知识为一体,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到人类社会产生;第二部分侧重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行事原则;第三部分则是讲述社会面貌;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了恬淡的田园生活,赞扬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

陈克非看完全篇之后,拍案叫绝,赞扬:“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字无重复,词有藻采,的确是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文渊阁之前搞出《急就章》、《诂幼》可读性有限,与之一比,不提也罢。”

姜澈和沈厚毫不意外,《千字文》担得起这么高的评价。

“我会推动《千字文》尽快覆盖信都郡大大小小的启蒙学堂。载之,你也向家中特别是沈老那里报个信。”

言外之意,沈厚也可以请家中提供一些帮助。沈厚他爷爷是文渊阁大学士,和陈克非不是一个量级,而且是文渊阁的主官,覆盖范围不局限一州一郡之地。

沈厚点点头:“世叔放心,我已将《千字文》传信至家中。”

陈克非轻轻咳嗽一声,对着姜澈说到:“姜贤侄,这份《千字文》的原稿我就先带走了,等回到府衙,我立刻安排人排版刊印,你觉得可否妥当。”

姜澈不疑有他,回应说:“晚辈听世叔的安排。”

陈克非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小心将稿子揣进了衣袖之中,说道:“另外,我会给你写一封举荐信,到时候你拿着信到神都监学司登记,便可以参加京城的书院联合大考。”

“不知二位贤侄还没有其他事,若是无事,我便要回信都城了,匆匆赶过来,还有一大堆公务没有处理好呢。”

姜澈和沈厚相视一眼,都没有什么事要讲,于是就和陈克非告别。

陈克非没有拖沓,简单告辞之后,催动官印的力量,御空疾驰而去。

走远之后,陈克非摸着袖中的文稿,终于控制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这趟不虚此行。不仅亲眼见到了一首七彩诗的诞生,而且还得到姜澈亲笔书写的第一份《千字文》原稿。

要知道,凭借《千字文》的水平,不需要多少年就能成为通行大黎的启蒙教材,自己手中这份文稿的价值可想而知。而且相信凭借姜澈的才华,不可能止步于此,日后定会扬名天下,成为一代大儒的几率很高。

陈克非准备把这份《千字文》第一稿当做陈氏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它不仅收藏价值极高,而且放在家中对儿童启蒙有促进作用。

捡漏了!真是捡漏了!哈哈!

而屋中的姜澈,看着陈克非匆匆离去的背影,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忽然,他一拍脑袋,“哎呀,真是吃大亏了。”

不仅没有版权费、官府奖励,反而连辛辛苦苦写好的《千字文》原稿都没了。

唉,没想到陈郡守浓眉大眼一个人,居然也会坑他。

不过姜澈也没放在心上,文稿没了就没了,留在自己手上也没有多大用处,再写一份就是了,一回生二回熟,第二份写起来没有天道的阻碍,难度小了不知多少。

而且能为大黎百姓做一点贡献,姜澈还是很高兴的。他写《千字文》不是为了挣钱,本就是想惠及更多孩童,让他们读书更容易一些。

姜澈对陈克非印象很好,文稿就当送他的礼物了。

沈厚向前走了几步,和姜澈并排站在门口,有些疑惑地说道:“怎么感觉陈世叔今天有些奇怪,见面还没聊几句话,就这么匆匆忙忙回去了。”

姜澈笑了笑,没有说话。

沈厚没有深究这个问题,换了一个话题,“既然郡守那边没有问题,《千字文》教学试点应该能在信都郡顺利开展。”

“还有姜兄你作的几首诗,可以到《文道汇编》投稿,如果能在《文道汇编》上刊登,对提升你的文名帮助很大。等到以后到神都发展,也会顺利很多。”

“沈兄,能给我讲一讲《文道汇编》吗?”

“《文道汇编》主要收录大黎优秀诗词歌赋、经义文章,属于半月刊,每半个月出一期。因为大黎儒道昌盛,并且是官方发售,可以利用邸报的途径进行传输,所以《文道汇编》覆盖的受众面很广,影响力很大。”

“因为朝廷办《文道汇编》主要是弘扬儒道,每期刊物价格定的很低,所以大多数读书人都能买得起。”

这年头纸张都价值不菲,更别提书籍、报刊这些读物了,优质低价的《文道汇编》算是朝廷发给读书人的福利,背后也有朝中大儒的发力(朝中没有几位佛道两家的人)。

原来是类似于后世文学杂志的一种期刊,而且还有衙门拨款补贴,发售的渠道又广,没有不火爆的理由。

《文道汇编》审核很严,如果某人的作品能登上《文道汇编》,对于一般的读书人而言,肯定是一件广播文名的光荣之事。

沈厚也是如此认为,出于好意建议姜澈投稿。说是试一试,但他觉得姜澈两首诗肯定都能刊登上,每年达到七彩水平的诗屈指可数,就算是五彩,每期相同水平的作品也不多。

对于扬名立万这一类事情,姜澈并不热衷,也不反对。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顺其自然,只要他想很快就能崭露头角。

不过沈澈既然好意提出来,姜澈没必要和他唱反调,直接同意他的建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