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儒门为圣 > 第35章 船头吟诗

第35章 船头吟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儒门为圣!

客栈发生的小插曲就这样诗过去。姜澈在河野镇停留了两天,又踏上新的行程。

他来到城南码头,开往神都的客船数量很多,是一条繁忙的运输线。

像是这类跑长途的客船,船只排水量都不小,一次能载上百人。大江大河之中多有暗流险滩,一般的小船稍微遇到点风浪可能就翻了,根本走不远。也因为船比较大,所以一般没有人包船,需要对外出售船票。

大型客船的船票会根据售价分等,买了便宜乙等票的人只能一直待在船舱之中,而持有甲等票的乘客,不仅住的地方更宽敞,还能到甲板上自由活动。

姜澈轻易便找到了一艘即将起航的客船,花了二两银子买到一张VIp船票,他现在不差钱,没必要委屈自己挤在最底层的船舱里。

客船在宽阔的清河之上行驶,风平浪静,船上体验感不错,比颠簸的马车要舒服很多。

到了夕阳西下,客船停泊休息,姜澈来到甲板上吃晚饭。

晚餐是他特意花钱从船工那里买的,船工给他支了一个小餐桌,可以在船头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美食。

“鱼汤来喽!姜公子,尝尝我的手艺如何。这尾鲈鱼还是今天下午刚从河里钓上来的,新鲜着呢,用来煲汤正合适。”

“哦?让我尝一尝。”姜澈拿起木勺,舀起鱼汤品尝一口,确实很鲜,配料虽然很简单,但是完美保留下了鱼汤香浓的本味。

姜澈夸赞说:“鱼汤的汤色清澈透亮,味道浓郁鲜香,鱼肉的味道鲜美可口,让人回味无穷。而且烹饪技巧精湛,鱼汤调料拿捏得恰到好处,把鱼肉的细腻与汤的浓郁很好结合在一起。”

船工笑了笑:“不是老徐我自夸,要论起做鱼汤的本事,整个河野镇没有人能比得上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在水上讨生活,我也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船工。”

“姜公子若是喜欢我的手艺,路上每天都可以找我点菜,我给您优惠价格。”

游船东家给船工们发的是固定工资,通常船工们会利用身份便利拓展收入渠道,给客人提供一些收费服务就是重要的一种。姜澈要是天天在老徐这儿点菜,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

姜澈想了想,反正点菜也花不了几个钱,自己还有一百多两白银,没必要省着,所以决定在船上点菜吃好的。

今晚的天气不错,夜空晴朗,一轮皓月高高挂在天空,月光飘洒下来,江面上、客船上、远处的江岸仿佛都镀上了一层银霜。江水上蒸腾起一股淡淡的朦胧雾气,与月光纠缠在一起,平添几分神秘感和空旷感。

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空明景色,那对故乡的思念、未来的迷茫、人生的坎坷、羁旅的惆怅、难言的孤单……千愁万绪,不由得纷至沓来,涌上姜澈的心头。

姜澈不由得想起一首古诗,于是拿起酒葫芦,斜倚着船头的护栏,对着江水吟诵: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话音刚落,七彩的华光蔓延而出,映照了半边的江面。

姜澈心中疑惑:咋回事,自己念诗可没用鉴定品级的文宝啊,怎么会有七彩华光映照出来?这可是癞蛤蟆打伞——怪事一桩。

不过这个疑问没有持续几秒,就有了答案。

姜澈身后响起脚步声,他转过身来定睛一看,甲板上不知什么时候多出来了一个人。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子,身穿白衣,五官轮廓分明而俊美,整个人站在那里有一种超脱常人的儒雅气质。

咦,怎么看着有些脸熟,应该在哪儿见过,这不是之前在清平茶楼门前遇到那位穿着青色儒衫的中年人吗?没想到在船上又能和他巧遇。

看到姜澈转身,中年儒者率先解释道:“船舱中有些闷,所以我出来通通风,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又看到了公子。刚想上前打招呼,公子恰巧诗兴大发,对着江水饮酒赋诗。”

“听到公子刚才所作之诗甚是喜爱,所以擅自使用文宝映射了诗的品级,唐突之举,实在抱歉。”

就这样,姜澈不小心又装了一个叉。

伸手不打笑脸人,中年人态度友善,姜澈自然没必要恶语相向,微笑道:“这位先生说的哪里话,先生也是好意之举,在下怎么能怪罪呢?”

接着又说道:“在下姜澈,不知先生尊姓大名?”

中年儒者淡淡说道:“在下张公望。”

这时候,一位胖胖的年轻人在后边打招呼:“嵇仲先生,您怎么也在船上?”

诗词引发的异象引起了其他人的关注,一等舱的乘客纷纷走出来查看情况。有人认识中年儒者,向他问好。看来这位中年男子身份不一般啊。

张公望回应说:“我之前到营州办事,回程正好在河野镇乘船前往神都,所以在此处。”

那位年轻人略带崇拜地说道:“太好了,居然能碰巧和嵇仲先生同乘一船。刚才七彩诗是您的新作吗?”

张公望摇摇头:“不是我的作品,是这位公子刚才有感而作。”

张公望介绍起姜澈:“这位姜澈姜公子才思敏捷,前两天在河野镇巧对清平楼的对联,今天在船上又做出了这首七彩诗。”

众人这才注意到站在张公望身旁的姜澈,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英俊,没想到还如此有才华。

老天爷真是不公平啊,大家都是人,差距怎么这样大。

姜澈聚焦在众人的目光下,脸上仍然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丝毫不见紧张。

众人跟风,对着姜澈就是一顿猛夸。

还是客船的船老大,把话题撤回了诗词本身,对着姜澈问道:“这位小友,刚才你所做的诗是否可以写下来?”

一首七彩诗,可是宝贵的资源,能直接抬高这艘客船的格调。以后可以对外宣称,有才子在我们船上作出多七彩诗,肯定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

又有几艘客船能碰到这样的机会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