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 > 第34章 雇佣

第34章 雇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

第二天,李秋池早早的起来了,洗漱好吃了点东西,就在客栈的大厅里等着镖局的人。

没等多久,他们就下来了,他们走的时候,李秋池就跟在他们后面。

之后的整整三天时间里李秋池都跟着他们,在这期间,即使他们知道她跟着他们,也没有要把她赶走的意思,也只是奇怪的时不时的看她几眼而已。

李秋池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好好的观察着他们,发现他们一行人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为人也比较正直。

她做了一个决定,在他们休息的时候,主动凑过去,问道:“你们押镖是怎么算钱的啊?”

领头人定定的看着她:“我们镖局的事情,你一个外人问了干什么?”

李秋池连忙说道:“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这样的,我想请你们送我回家乡,要多少钱?”

她的话一出,其他人都看了过来。

领头人不动声色的说道:“你要去哪里?”

李秋池说道:“大阳县桃花村。”

领头之人回过身问道:“你们谁知道大阳县桃花村的方位,在哪个州府?”

那个在匪徒的手里救过她的人说道:“老大,我知道,大阳县在田山州。”

领头的人略一思索就说道:“田山州在南边,距离甚远,原本应该是要不少钱,不过你和我们顺路,不用单独派人护送你。”

“所以,你的话最低二十两,这个是你自己走回去我们保你安全无虞的价格,若是你不想走路,我们带着你走,另外食宿都是我们负责的话,价格是三十五两,看你自己选。”

李秋池当机立断的说道:“我选二十两的,我自己能走,只要跟着你们,确保我的安全就行。”

她的钱不多,之前办理户籍就已经花了不少了,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她的话音刚落,那领头就对她和颜悦色了不少,他吩咐一个人去拿笔墨纸砚出来,当着李秋池的面写好了一张契书。

写好一份后,他把契书递给李秋池:“识字吗?”

她点点头,接过来:“认识。”

然后李秋池开始逐字逐句的看那份契书,上面没有任何的问题,然后又检查了一遍第二份契书,都没问题后,她才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有了这个押镖队伍的帮助,李秋池省心了不少,首先她不用像之前一样,生怕遇到什么不测。

其次,他们对这条路极为熟悉,哪里有干净的水,哪里有歇脚的茶寮,哪里有驿站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李秋池只需要跟着他们,他们打水自己也跟着去打水,他们休息自己也跟着休息就行了。

走了十天后,李秋池实在是坚持不住了,每天都是机械的行走,她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最严重的是她的双脚,已经起了很多的水泡了,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而镖队,他们要押送货物,不能停歇,且保持着快速的行走速度。

而且,队伍里只有她一个女的,大约是为了避嫌,他们基本都不和她说话,她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所有人的名字。

大约就是这种陌生感,让他们一队人一点也没有顾及李秋池,走得飞快,她在后面的这两三天里,已经快要追不上他们的速度了。

无奈之下,她再次找去领头人那里,因为其他人都喊他老大的,所以李秋池也跟着开口就是一声:“老大,我实在是走不动了。”

那个领头人说道:“我姓杨,不叫老大,另外你走不动了可以加钱,到时候你不用走路。”

李秋池说道:“我就是来和你说这个的,我加钱。”

“嗯,那我重新写契书。”

交钱的时候,李秋池的心都在滴血。

她兑换了首饰,只有五十五两银子,她被驿站的官吏讹了八百文,办理户籍又花了十四两七百文,买东西女扮男装又花了五百文。

现在再把镖队的雇佣金升级到三十五两的,她剩下的钱就只有整整的四两银子了。

唯一的安慰就是,她加钱之后,镖队会负责她的吃食,不过从她这十多天的观察来看,镖队也是天天吃粗粮的。

她小心的把新契书折起来收好,深深的叹了口气。

所谓的穷家富路大约说的就是她这样的情况了,在外行走,哪哪都需要花大把的钱。

第二天出发的时候,那个知道大阳县的人就来和她说:“你待会坐在货物上面。”

镖队护送的货物都是车拉的,只是这个车比马车少了四周和顶部,只有一个面板,上面放着货物,前面有两匹马拉着走。

李秋池忍着脚上的疼痛,一步步的爬上去,在一个比较结实的货物上坐好。

一切准备就绪,队伍动了起来,这一次,李秋池一身轻松的坐在车上,吹着微风,这感觉就是从地上到天上的那种感觉,无比的惬意。

就这样,他们走走停停,一路往南。

行走的这一路,李秋池是真正的感受到了南北差异,从气候到饮食文化,再从百姓的语言再到外貌特征等都不一样。

令李秋池大为震撼的,是南北的贫富差异。

靠近北方的地方,即使的普通的百姓,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他们也能混个温饱,但是越往南边走,她遇到的百姓就越穷苦。

这种穷苦只需要看看百姓的外表就可以察觉出来,南方的百姓,脸上基本没有什么笑容,而且他们的身体也基本都是瘦的。

她不解的问道:“杨老大,南方的气候比北方要好一些,但是这南边的百姓怎么看起来比北边的百姓过得苦啊。”

杨老大说道:“这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京城在北方,靠近北方的地方多多少少能得些庇佑,而南方,山高皇帝远。”

“有良心的当官的,也就是稳稳当当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至于那些没良心的,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都做得出来。”

李秋池不解的问道:“那江南呢?江南那样的鱼米之乡,京城也不重视吗?”

杨老大奇怪的看着她:“江南是什么地方?我没听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