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种田供你读书,你读书为我养老 > 第25章 苏清河心生不安

第25章 苏清河心生不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种田供你读书,你读书为我养老!

谷掌柜一听,立刻一拍脑袋,“哎呦你看我这脑子,想来你们也没吃饭吧,我这就让他们去做点。”

见状,进门的苏清河连忙出声阻拦,“谷掌柜不用如此麻烦,我们在来之前已经吃过。你只当把菜谱之事同你东家汇报,我们还有别的事要做,晚会我们在回来得你消息也一样。”

李成开在边上一听,胳膊啪的搭苏清河肩膀上“别急别急。”说着又看着来福,“菜拿出来,我来试吃。”

所以在谷掌柜一脸垂涎中,在来福心疼二少爷还没吃过中,李成开独自一人吃光了一盘菜,结果还一脸犹如未尽道“好吃,太好吃。就是这一份有点小了。”

谷掌柜和来福扶额,少?满满一大盘都被你一个吃了,还嫌少?

谷掌柜在他吃的时候已经把条件说给李成开听,这会见他吃完,也不催促,门神似的等他答复。

李成开摸把嘴,正儿八经的对着夏秋儿说“就冲这菜味,你开的条件你选。”

夏秋儿毫不犹豫的选择卖断。

李成开吃饱喝足大手一挥,“谷掌柜付钱。”

谷掌柜本来就认得苏清河,这会见三少爷发话了自然也不寒碜,正好他手上有二十两银子是二少爷让他用来招新厨子的,这会拿了十两出来。

夏秋儿接过后转身递给了苏清河,看着谷掌柜道“菜我教给谁?”

老朱笑呵呵的向前挪了一步。

半个时辰后,在夏秋儿的指导下,他们厨子很快做出了和夏秋儿几乎同味的菜。

在谷掌柜笑的不见眼珠欢送下,夏秋儿和苏清河带着苏家几个兄妹,一起离开香满楼,当然车上带的柴火也被谷掌柜用十文收去。

苏清河身揣着十六两银子,这会反而觉得有些心里不踏实。

这笔钱完全是夏秋儿挣的,他买她也才用了一两五百文,转眼她就挣了这么多银子回来。

苏清河忽然有些心神不宁,如果是前几天,忙忙碌碌还不觉得有什么,这会突然见夏秋儿能挣这么多钱,心里反而不踏实了,她会不会借机离开这个家?

这会看着左手拉着苏清安,右手拉着苏晴兰,边上是晴枝,苏清河忍不住出声喊了“秋儿姐。”

“唉。”

苏清河看到的就是眉目流转光彩熠熠的人回首。

见苏清河喊自己,夏秋儿以为有事,松开苏家兄妹的手,反方向朝着苏清河而来,“相公怎么了?”

苏清河督促间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干脆把装有十两银子的手绢递给她,“这个秋儿姐拿着吧。”

夏秋儿见状一点都不带推辞,“好啊。”

苏清河瞬间觉得心里一空,还不等他说什么,夏秋儿与他并排而走,手里有钱心思也活络起来,试探性开口道“相公,马上就要进冬,冬日里活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要不你干脆趁这个时间在把书读起来吧。”

如果是夏秋儿没有挣着十两银子,苏清河说不定还是一口拒绝,这会他忽然觉得是自己有些不如夏秋儿了。

他真正会的也只有读书,他自己都知道,地里活虽然他加紧的干,始终都是清平出大劲。

“秋儿姐当真想让我继续读书?”

夏秋儿可不知道他心里活动已经千转百回,这会高兴的说“当然了,会读书写字多好,相公昨天早上还答应教我认字,你要是不读书,还怎么教我!再说咱们总要有个盼头,万一哪天相公真要考了状元,我们这一家大大小小的还不跟着相公一起沾光。”

苏清河心里同样清楚,家里想要改变,唯有他读书是条出路。

“好,这事听秋儿姐的。”

这会换成夏秋儿惊讶了,她原本还想好了其他说词,没成想自己刚说苏清河竟然同意了。

夏秋儿开心的挥手道“相公带路,今日就把学习需要的书籍买回去。”

苏清河对此熟门熟路,径直带她去了一家书店。

结果真到书店夏秋儿才明白,古代想寒门出贵子多难了。

宣纸一刀要一两银子,还有一种竹叶纸也要一百文一刀。

苏清河选择的是最普通的毛边纸要五十文一刀。

“相公,这两种纸可有什么区别?”

夏秋儿看着竹叶纸和毛边纸问。

“竹叶纸光滑,落墨后需要晾晒一段时间墨迹才会干。毛边纸薄而松软,吸墨性好。”

边上伙计看在眼里,到也没有点破,由着客人自己解说。

毛边纸吸墨性是好,抗水性差啊。

苏清河既然打定主意要学习,竹叶纸买了一刀。

想到要教秋儿姐认字,毛边纸买了两刀。

自己有砚台,他的毛笔不太行了,选择两支粗细不一兔毫毛笔,一只用来抄书,一只用来写大字。

之所以选兔毫毛笔,当然是这个最便宜。

苏清河选了最便宜的墨锭,那也要两百文。

“好了,就把这些抱起来吧。”苏清河对着书店伙计说。

伙计见状连忙问“客人不带几本书回去?”

“先不了,改日再来!”

书店伙计见状,动作熟络的给他包好,“总的四百六十五文。”

夏秋儿也问“相公真的不要点其他什么了?”

“不用了,这些够了,书籍等我见到先生才能知道。”

随即,夏秋儿恍然大悟,寒门难出贵子,不单纯是笔墨纸砚贵,更多是书本的珍贵。

市面上流动的《百家姓》《三字经》都是书肆找读书人带抄出来售卖的,这些普通的有迹可循,但真正牵扯到更深层书籍,大户、上层根本不会轻易流传出来。

她都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活字印刷术,如果没有,那所有的书籍可都要靠摘抄了。

而且还的十分认真,毕竟古代断句甚少,错一个字就差之千里。

得来如此不易,所以普通人想学,得多难!

她是有一定的古代知识,可还没强大到对这些也了如指掌。

因为夏秋儿身上是一个十两的锭银,所以还是苏清河付钱。

从书店出来已经是未时,夏秋儿连忙问道“相公,你的先生是?”

“我先生是镇上一个秀才,他原来是广平村人,在二十岁初过了院试,考中了秀才。之后连考三次依然不中举人,消磨了斗志不打算再考举人。干脆回村在家人的劝说下,开始给村里孩子启蒙,后来邻村也有找上门的想一起学,他就一并收了。因为他们村距离镇上比较近,后来就搬到镇上来了。”

夏秋儿听了直咋舌,秀才考举人的三年一次,连续考三次,岂不是九年光阴。

“所以你先生今年三十岁了?”

苏清河笑着说“三十有六。”

夏秋儿想到古代人平均寿命可能在五十出头,那这位三十六的也是老秀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